篇一 :小悦悦事件的道德反思

小悦悦事件引起的反思

10月21日零时32分,遭两车碾压的广东佛山女孩小悦悦离开人世,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提前凋谢。

一个年幼生命的离去,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心灵震撼,她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社会的大讨论。

近年以来,我国的GDP是逐年增长,可是社会的道德水平却是逐年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市场经济来看,一些人不是勤劳致富,而是缺德致富,如造假售假,起到负面效应,他们的行为不是商人的行为,而是伤人的行为;从道德实践来看,一些行善的人反而被人诬告,救人惹来一身官司,处于“被套”的状态,从而造成做好事的成本太高;从监控技术来看,“满城尽是摄像头”还没有变为现实,一些地方摄像头的缺席,使得行善行为较难取证,也使得一些犯罪分子更加猖狂,也就是犯罪的成本太低;从制度层面来看,由于“见义勇为”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造成绝大多数人对“见义勇为”不敢“看多”,而敢于“看多”并勇于付诸行动的只是“散兵游勇”。凡此种种,说明当前的道德上升趋势遭到严重破坏,行善积德成了风险行为,所以社会上的一些人在德行上不敢见义勇为,而选择见危不救。

小悦悦等事件体现我们社会的道德水平出现危机。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也是国家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重视道德建设,社会将会出现生意盎然的景象。否则,将导致社会犯罪率的上升,见义勇为者大大减少,社会动荡不安。

小悦悦事件使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社会停止冷漠?如何才能让类似的惨剧不再发生?如何才能让见义勇为者越来越多?就我看来,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在社会方面,社会担当着主要的责任。社会应该完善法律制度,对做好事的人给予保障和奖励,对做坏事或者见危不救的人给予惩罚。社会要从根本扭转“做好事成本太高,做坏事成本太低”这个局面。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做好事的人得不到保障,他们本应该得到表扬,然而他们却被别人诬陷。彭宇扶起了徐老太,却扶不起徐老太的道德水平,反被她诬陷是彭宇把她撞倒的。陈媚婕救小孩却不被小孩的家长承认。现实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事例使得人们在伸出援手之前有了顾虑,使他们想救却不敢救。对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需要证据来支持。受助者,以及救助行为发生时的在场公民都是见义勇为行为的见证者,他们的证言是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重要证据,但现实中,有些受助者害怕支付见义勇为受伤、死亡者的补偿费用,一跑了之,或者干脆不承认被救的事实,因此社会还应该在公共场合安装摄像头,这样才可以记录事件的整个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二 :对小悦悦事件的反思

对小悦悦事件的反思

101211241 蓝惠敏

案件概述:

20xx年10月15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莫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xx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xx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一个年幼生命的离去,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心灵震撼,事件折射出的社会深层次原因非18个“陌路人”所能承担,她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社会的大讨论。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社会停止冷漠?如何才能让类似的惨剧不再发生?如何才能让见义勇为者越来越多?对此,部分律师、学者建议将见死不救、见危不助等行为入罪,也有很多学者表示,与其立法惩处“见死不救”,不如立法鼓励和保障“见义勇为”。

不可否认,对于两个肇事司机的行为,影响极其恶劣,给社会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应该要依法严惩。

争议最大是莫过于那些见死不救的民众,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几乎所有民众都将谴责的声音投向了18位见死不救的路人,一方面我们正义凛然地指责他们毫无人性,不敢伸出援助之手,另一方面,我们却不敢正视我们自身,这18个路人见死不救,是受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缺乏信任的一个缩影。也许,在谴责他人

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人性”有一个起码的反省和拷问。每一个看到这则新闻并为之痛心、义愤的人,不妨放下报纸、走下道德审判之台,扪心自问——如果当时是我走过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的小悦悦身旁,我会怎么做?我真的不会同样“理性”地做出与那些匆匆离开的路人们同样的选择吗?我真的有勇气像 那位值得尊敬的拾荒阿姨那样下意识地赶快扶起重伤女童吗??甚至于,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扪心自问——如果,我是那名肇事司机,我真的一定就会义无反顾地立即 停车、采取救助措施吗?我会不会在那电光火石的瞬间,也“理性”地做出逃逸、甚至“碾伤不如碾死”的“最优选择”。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换做是我们,有几个人可以像陈贤妹阿姨一样伸出援助之手。

…… …… 余下全文

篇三 :对当今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思______小悦悦事件

对当今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思

——小悦悦事件

目录

一、小悦悦事件概述-----------------------------------------(4)

二、对冷漠路人分析-----------------------------------------(4)

三、加强道德建设的措施-------------------------------------(5)

四、具体措施的实施方法-------------------------------------(6)

五、总结---------------------------------------------------(7)

内容提要

走在大都市的马路上,举目四望几乎全是陌生的人,人们心里的距离随着城市变得越来越大。似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心里筑起了一堵高高的围墙。把自己隔绝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而我们对于路边的陌生人,也越来越冷漠。本文对小悦悦事件进行了概述并加以分析,之后强调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具体的论述了道德建设的内容以及道德建设的措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并提高社会公民的道德程度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小悦悦,道德建设,措施。

2

对当今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思

——小悦悦事件

时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

地点:广东佛山南海黄岐镇广佛五金城

事件:两岁的小悦悦被迎面驶来的面包车撞倒卷进车底。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接着小悦悦被小型货柜车再次碾压。之后来往的十余个路人均见死不救,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小悦悦。

离世:在与死神抗争9天后,21日凌晨零时32分,小悦悦因全脑功能衰竭、多个脏器官衰竭,抢救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路人见死不救的原因

(一)没有法律保障

众所周知,南京彭宇案,是20xx年末发生于中国江苏南京市的一起引起极大争议的民事诉讼案。20xx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而彭宇则表示无辜,表示自己是下车后看到老太跌倒好心扶起,却被老太及其家人一口咬定为“肇事者”。

…… …… 余下全文

篇四 :从小悦悦事件来反思道德与法治的问题

从小悦悦事件来反思道德与法治的问题

20xx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xx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这一事件被网友称为“小悦悦”事件并引发网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激烈讨论。

不知道是现在国人习惯了冷漠还是其他,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对那18个人的批判,人性德冷漠道德的丧失,每每看到那些评论的时候,我就想反问写下那些话的人,如果你当时也身处现场亦或是你是那第19个人,你会真正做到想你言语中所说到的那样么?!记得曾看过一本书名为《地下》,讲述的是19xx年3月20日在东京地铁内发生的震惊全世界的沙林投毒事件,作者不加修饰的重现了相关受害者的访谈录。作为一个旁 观者,虽然很难感同身受,但我所能感受到的仍是关于爱恨的界限:部分险些丧命的受害者不愿再次接受访谈,以至于要鼓起很大勇气去下定决心将感受全盘托出,这些人的共同点是,对于罪魁祸首奥姆真理教,已经没有怨恨,他们关注的是,这样一个社会本身太过扭曲。另一方面,那些只是路过,或者受害较轻的人们,每当提起肇事者,咬牙切齿,仍想着要将其碎尸万段。而这些貌似正义感十足的人们,在事件发生当时,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据一个受害者回忆,当她在沙林毒气中冒死呼叫帮助,眼看着比自己伤势还严重的人们濒临死亡自己却无能为力,那种恐惧感和无助感从此在她的生命力烙下深深的印记,而那些匆匆路过的人们忙于逃窜,置之不理。之后事件曝光后,这些人也有一部分受到毒气影响,走出来谴责相关组织,伸张正义,呼声比那些真正受到伤害的人都要高亢嘹亮。其实那些振臂高呼的人们也不见得有多高尚,他们就像沙林时间那些匆匆路过的行人们或者事后得知消息的旁观者,自保后唤醒一点良知;而那18个人也不是我们所说的那么卑鄙,这些人承受的,是来自于自身的后悔责骂,以及来自舆论的批判谴责,并带着这样的情感终其一生,他们和小悦悦一样,也是受害者。我们需要思考的不是这18个的道德伦理观,而是我们自身,以及整个社会所呈现出来的风气面貌,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可以不痛不痒的经历一次悲剧,甚至战胜自身的灵魂,不顾良知,事不关己?

…… …… 余下全文

篇五 :小悦悦事件的反思

小悦悦事件的反思

所谓爱心,是指同情怜悯之心态(有时还包括相应的一定行动)。当对象为人类时,往往与"阶级友爱"或"同胞情"相对应,指超阶级的或超国的、基于彼此都是人类这一认识的同情怜悯。当对象为非人类时,则往往基于彼此都是动物或生命这一认识的同情怜悯

爱心名言

小悦悦事件的反思

爱心歌曲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身处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片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爱心是永远没有国界的。

与奉献同行,让爱心永驻 。

如今,我发现很多人都已经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面对别人的困难,他们毫无感觉,对于别人的帮助,他们授之坦然.冷漠和自私好比是沙漠和干旱,可以使你的心灵荒芜,杂草丛生.而爱心和奉献则是阳光和鲜花,滋润着你的心灵,装扮你的美好人生,爱心的威力是巨大的,如果人人有爱心,学会无私奉献,生活将充满温暖,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是温暖幸福的,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是和谐安定的,在你学会关爱他人的同时,你也会得到博大的爱.让我们一起同行,共同唱响美妙的爱心之歌.让爱心永远与我们共存!(舞乱你的心)

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爱是春天里的一缕微风,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豆灯光,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

关于爱心的名言

感谢是爱心的第一步 --西谚

爱是美德的种子。----但丁

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

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 一切变成黑夜。——罗曼. 罗兰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英·莎士比亚)

广东佛山市2岁女童在18名路人的漠视中濒临死亡的消息,如今已经发酵为一场对人性冷漠、道德沦丧的大讨论。对于见死不救,道义上的批判固然不可少,但对于一个健全的社会来说,其良好规范的建立,则不仅仅仰赖于道德的建构,社会体制保障的健全才是我们勇于突破心障,奉献爱心的基石。 眼下,遭受2次碾轧、失去18次救助机会的小悦悦,正在与死神做最后一搏,在

…… …… 余下全文

篇六 :小悦悦事件引发的道德思考

小悦悦事件引发的道德思考

20xx年10月,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由此发酵成了全民反思的对于道德的大讨论。为什么大家对小悦悦事件如此关注呢?因为这起悲剧所呈现的人心冷漠、道德滑坡令我们不寒而栗。我们也有子女,我们也有朋友,我们也有街头需要人搀扶的时候,我们也会有需要他人伸出援手救助的一天,那么在此时此刻,我们还能指望谁呢?小悦悦事件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但是他给我们所有人发出了危险的信号,敲响了凄厉的警钟。

小悦悦事件让大家真实感受到了诸如“礼崩乐坏”、“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等等负面情绪。小悦悦事件最让人心寒的是从小悦悦身边走过的18位路人,他们或视而不见,或停下观望,或绕道走开、但是就是没有一个人上前救助,哪怕拨打急救和报警电话。18位路人为什么会如此冷漠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分析。早期中国以血缘、地缘关系为传统纽带,多是熟人之间交往,而现代社会的转型渐渐破坏了这种传统的人际交往关系。小悦悦事件是因为信仰缺失,信仰的丧失致使人们对生命缺少了几分敬畏。没有信仰,导致自我泛滥,缺少约束,缺少统一的精神支持,没有统一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功利教育使得我们失去了与同类守望的本能,任何情况下都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行善有风险,出手要谨慎”,把此事件归于世态的炎凉,环境的使然,助人反被讹诈,使得人们面对此种情况不敢伸出援助之手。

归根结底是案件涉及人性中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善与恶,触碰着人们对于“助人为乐”的情感底线,拷问社会诚信和道德。使得人们对碰到诸如需要救助的人的时候产生了矛盾、观望的心理。道德行为是自觉自主的事情,在需要救助而没有实施救助的行为者并没有必须要负责的法律责任。即使想要救助,但是如果被救者道德水平低下,救助者反倒得不偿失。这也是导致人与人之间情感冷漠的原因。

…… …… 余下全文

篇七 :小悦悦事件反思

对小悦悦事件的反思

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两岁小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接着悦悦被一辆车再次碾压。之后5分钟往来的十余个路人无一伸援手,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悦悦。

对于小悦悦的悲剧,许多人都在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的过路人对躺在地上的小悦悦熟视无睹?许多人都在谴责路人冷漠,甚至麻木,抱怨社会道德水平下降,质疑法律的完善性,呼吁相关立法??对路人、社会开始了铺天盖地的谴责。但有多少人反思自己?社会是由我们每个人组成的,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更应该告诉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我审视:若自己在现场会救人吗?每个人都应该这样自问, 也是所有人不能回避的问题:选择冷漠还是选择救助??

有的网友说,一个人不扶,是道德败;一群人不扶,是社会的悲哀。其实,这更是我们自己的悲哀。从来没有理所当然的救世主。我相信,真正的决定权,好与坏的选择权,是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做好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帮人开门、不轻易开骂、不乱扔垃圾……这个社会的好坏,这个社会的文明,就是靠这种“做”出来的小善。

还有一点值得深思的是,”我们为什么会冷漠”,没错,就是我们,不要说他们。说“他们”不会有切肤之痛,只有解剖自己,这种反思才真正有作用。我想,除了大家都在说的一些之外,还有这样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加快,社会思想不断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现代社会,社会道德教育在渐渐被弱化,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多的缺乏一种信任和关心。人们只关注自己的物质财富积累,都想比别人富有,而人间温情却显得珍贵了。

社会在发展,平房小院没有了,取代的是高楼大厦,生活在那些高楼大厦的我们还认识上下左右的邻居吗?还会像以前一样串门吗?自从有了电话,电脑,网络,现在还有多少儿女会去探望年迈的父母?电话,视频,带给了我们方便,也带来了冷漠。每天回家有多少人能给身边的亲人一个拥抱?那些和父母,兄弟,姐妹,亲人有矛盾的人们,我们能做出让步,化解这些无所谓的矛盾吗?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了亲情,友情的人们还可以去用爱心帮助陌生人吗?身边的人你给爱心了吗?拿什么去关心陌生人?

…… …… 余下全文

篇八 :小悦悦事件所引发的道德问题

小悦悦事件所引发的道德问题

20xx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惊心”7分钟中有18人路过,却无一人伸出援手,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该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习惯了在微博中穿梭的我,起初看到这个事件只是粗略的看了下文字经过,没有特别的留意,因为在微博中每天刷新的各类悲剧看的真是有些麻木了,我甚至是一笑过。但事情的扩展规模显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微小,一时间各大网站各大论坛讨论声四起,看起来又一个全国讨论的热点又将浮出水面。

18位路人固然有错,但事到如今,人们应该更多地去反思悲剧背后的原因,这种悲剧在中国不是首例,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所有人都在讨论道德底线沉沦的话题。一场全民悼念小悦悦的行动展开了,有人把她比喻成天使,然让我们最为心痛的是小悦悦还没有体会到人间的五彩斑斓,却被社会的丑恶扼杀,这个生年只有两岁的女童,还未来得及鲜花盛开,还没有阅读世间繁华、没有领略人间美好,就这样走了。

那么,如何阻止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呢?也许,在谴责他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人性”有一个起码的反省和拷问。每一个看到这则新闻并为之痛心、义愤的人,不妨扪心自问——如果当时是我走过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的小悦悦身旁,我会怎么做?我真的有勇气像那位值得尊敬的拾荒阿姨那样下意识地赶快扶起重伤女童吗??甚至于如果,我是那名肇事司机,我真的一定就会义无反顾地立即停车、采取救助措施吗?我会不会在那电光火石的瞬间,做出逃逸的举措。 其实,每一个“我”,都可能成为那7分钟里冷漠走过血泊中的小悦悦身边的“路人”;每一个“我”都有可能是“看客”! 人性的冷漠和残忍已经渗透到骨髓里,该如何拯救这些冷漠的灵魂才是时下最该讨论的问题。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