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幼儿园课程教学反思

看图讲述活动《爱唱歌的大恐龙》教学反思 小班孩子在进行看图讲述时,习惯于看图片的局部而很少去看整体,特别是图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在进行活动《爱唱歌的大恐龙》时,我就关注到了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引导孩子们学习看图片。图一,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图片最明显的部分,前右下角的几个小朋友。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小朋友怎么了?注意观察小朋友的表情,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他们在做什么动作?你在什么时候会做这样的动作?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以后,就马上能明白,原来是恐龙在发出不好听的声音,吵到小朋友了,大家觉得声音刺耳,所以都捂住了耳朵。最后一幅图,孩子们只是说出了有位小姑娘爬在屋顶上,可是她要干什么呢?孩子们都不明白了。我提醒孩子们想想,结合前面发生的事情去猜猜小姑娘会做什么事情,一下子,朱悦小朋友猜到了,小姑娘说: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响了,请你轻点吧!这个活动孩子们说的特别棒,我也很轻松、快乐的参与着孩子们的描述。看图讲述就要让孩子们学会关注整体,同时要结合其他的图片去发现图画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只要合适的引导,小班孩子的看图讲述一样会很出彩的。

从孩子都画西瓜想艺术活动的“示范”

-----绘画课教学反思

绘画活动要不要“示范”,是幼教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些日子在听随堂课,艺术活动“有趣的圆”引发了对此问题的思考。“有趣的圆”是让幼儿对圆进行想象添画。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圆是泡泡,有的说是盖子,有的说是西瓜,有的说是太阳??圆可以变成小猪、小鸡、太阳、花??孩子们想得很多。在孩子想象的过程中,老师让两个孩子进行了一个想象的“示范”画,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西瓜,另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小鸡。由于孩子的经验问题,“示范”小鸡时出现了一只小鸡两张嘴的现象。接下来在幼儿的添画中,发现了几乎每个孩子都画了西瓜,也有不少的孩子画了小鸡,而且翻版了两张嘴的小鸡呢。我想,假如今天的活动不让孩子来“示范”画西瓜,那么会不会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出现西瓜呢?假如老师能利用两张嘴的小鸡“示范画”,引导孩子明白正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及侧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孩子的作品中也许就不会再出现两张嘴的小鸡了。孩子们个个画西瓜,说明了示范确实存在着框住孩子思维的现象,孩子们照画两张嘴的小鸡,说明了示范是孩子积累作画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那美术活动到底要不要“示范”呢?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方面来说,尽量不要示范作画,通过欣赏等其他途径来让幼儿感受,以期待不出现统一模式的幼儿作品。从积累绘画技能方面来说,一定的示范画是要的,美术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的,这是孩子创新作画的基础,只有肚中有“货”,才能创新。所谓“熟

…… …… 余下全文

篇二 :幼儿园课程教学反思

看图讲述活动《爱唱歌的大恐龙》教学反思

小班孩子在进行看图讲述时,习惯于看图片的局部而很少去看整体,特别是图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在进行活动《爱唱歌的大恐龙》时,我就关注到了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引导孩子们学习看图片。图一,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图片最明显的部分,前右下角的几个小朋友。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小朋友怎么了?注意观察小朋友的表情,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他们在做什么动作?你在什么时候会做这样的动作?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以后,就马上能明白,原来是恐龙在发出不好听的声音,吵到小朋友了,大家觉得声音刺耳,所以都捂住了耳朵。最后一幅图,孩子们只是说出了有位小姑娘爬在屋顶上,可是她要干什么呢?孩子们都不明白了。我提醒孩子们想想,结合前面发生的事情去猜猜小姑娘会做什么事情,一下子,朱悦小朋友猜到了,小姑娘说: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响了,请你轻点吧!这个活动孩子们说的特别棒,我也很轻松、快乐的参与着孩子们的描述。看图讲述就要让孩子们学会关注整体,同时要结合其他的图片去发现图画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只要合适的引导,小班孩子的看图讲述一样会很出彩的。

从孩子都画西瓜想艺术活动的“示范”

-----绘画课教学反思

绘画活动要不要“示范”,是幼教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趣的圆”是让幼儿对圆进行想象添画。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圆是泡泡,有的说是盖子,有的说是西瓜,有的说是太阳??圆可以变成小猪、小鸡、太阳、花??孩子们想得很多。美术活动到底要不要“示范”呢?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方面来说,尽量不要示范作画,通过欣赏等其他途径来让幼儿感受,以期待不出现统一模式的幼儿作品。从积累绘画技能方面来说,一定的示范画是要的,美术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的,这是孩子创新作画的基础,只有肚中有“货”,才能创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个人认为,简单的就不要示范。示范是要让孩子学新的技能,要与创新相结合,示范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如何下手,如何创新。不知大家怎么认为呢?

…… …… 余下全文

篇三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学习反思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学习反思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学习反思

近日,由教育局领导组织带领我们基层教师学习了《课程游戏化》的有关活动,我有幸参加并观摩学习了有关的活动。更有幸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关于《课程游戏化》的讲座。通过此次学习,让我对课程、游戏以及课程游戏化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和全新的解读。

在此之前,我认为《课程游戏化》的颁布与实施意味着旧的课程体系的结束,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了解到《纲要》和《指南》和《课程游戏化》要求是一致的,是相互融合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难题。在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生硬的体现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的存在。我们通常只是植单一的插入一些游戏。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困惑,为什么在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缺缺,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学。通过学习我才了解,课程游戏化是要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简单的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结合虞永平教授的讲座来反思自身发现,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年也能注重体现游戏化,但是在活动中并不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游戏,由于害怕孩子“不会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险”通常我在玩的过程中没能体现孩子的自主,这样的游戏往往只是在我的操控下“听我玩”!所以往往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没有自我的意识,只是在我的控制下被动的接受。用虞永平教授的话来说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 …… 余下全文

篇四 :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儿童观的反思与评价

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儿童观的反思与评价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中可以看出,如何贯彻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是其核心问题,而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在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也表现在对幼儿发展的认识不足,因此,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就必须认真研究幼儿发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多元的、适宜的幼儿园课程,以保证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然而,儿童观、教育观的不同就会导致课程观的不同,从而使课程的编制和实施产生一定的差异。因此,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首先就必须树立正确、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观,这样课程的思想与理念才能经得起实践的磨练,也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目的。

一、幼儿的发展应该是身心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幼儿的发展应该是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它既包括宏观方面的身心和谐发展,也包括微观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有从这种意义上去理解幼儿的发展,才能真正地促进全面地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应促进每个幼儿获得与其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相适应的发展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为此,幼儿园教育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每个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能,这是促进幼儿有个性地发展的基础。但是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许多幼教工作者往往不注意了解每个幼儿的经验基础和能力基础,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假设幼儿为“‘零’基础”或相同基础上进行,这样统一要求的教育,很难使得每个幼儿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每个幼儿的发展基础、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要照顾幼儿的个别特点,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使之不断地且快速地由现有的发展区域向最近发展区域过渡。为达此目的,我们应该为每个幼儿提供与其经验、能力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具,以及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 …… 余下全文

篇五 :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思考

幼儿教育

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思考

幼儿园课程管理是指有关人员对幼儿园课程活动、课程文本、人员的管理。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我园在园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层面、五个阶段的课程操作模式;遵循了四个结合、三个转变的课程实施原则;实践了两个提高、四个加强的课程管理手段,由此,多角度、全方位地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从管理机制上来保障了园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有效的课程操作模式——三个层面、五个阶段

三个层面:

1、园级层面——负责规划幼儿园的整体课程框架,根据幼儿园课程发展远景与课程目标以及各年龄阶段学期目标确立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以“主题活动”统领,教学活动支撑,体育活动保证,区域活动拓展,自主游戏丰富,环境资源渗透,保育工作兼顾,家长工作配合的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作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

2、年级组层面——根据幼儿园总的课程规划,结合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组内教师特长,以年级组为单位,具体研讨课程中的核心主题,并组织实践观摩和问题研讨等,着重解决课程落实过程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达到对课程动态管理的目的。

3、班级层面——班级教师结合班内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后,融入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内容,创新课程的开展形式,将课程计划分解在班务计划和月、周、日计划中,从而保证幼儿一日活动的有效性。

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年级组审议:主题活动开展前,年级组集体对教材进行审议,结合本园实际以及本土文化,删减极少数不适合我园实际的内容,并调整主题目标(如农村孩子动手能力相对强些,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弱些,与此相适应地提高或降低目标)使,主题目标落到我园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然后设计主题活动环境创设方案、讨论家庭、社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要点,集体制定出一份主题活动计划。年级组内分教师设计好主题中的每个活动。

…… …… 余下全文

篇六 :幼儿园课程教学活动基于现场的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课程教学活动——基于现场的分析与反思》

在参加“常州市幼儿园主题课程园本化实施”专题研讨会中,我非常荣幸地倾听了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王春燕老师的讲课,她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针对幼儿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她从教师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入手,主要从三个部分:一、关于教学活动目标。二、关于教学内容。

三、关于教学活动的实施。引用的一个一个的教学实例,清楚而全面地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将我们教师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剖析,找出原因,并用理论加以清楚地论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我们架起了“桥梁”作用,使理论知识变得更加明白、清楚。的确,我在教育的工作中,也会遇到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她已经全面地将我们的问题呈现了出来,使我听后深受启发。

随着教改的深入,新的教育理念的冲击,作为教师如何把握和制定教育的目标,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幼儿要学什么,怎么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她强调教学活动不能只追求快乐,而缺乏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是要让幼儿在教学之后,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丽莲·凯兹认为:幼儿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协助学习者运用心智以改善及增进其对自我经验的了解。快乐只是教育的附带目标,而不是主要目标。在目标的表述上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和方法,这对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的内容上,过去我们都是老师先制定好多种不同的教学内容,并且根据拟定的内容进行教育,教育的灵活性较少,没有很全面地考虑到幼儿的兴趣与要求,脱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使教学内容架空在幼儿之上,以至于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大,变成了一种灌输式的教育。现在,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很强调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贴近幼儿的生活与发展水平、兴趣及要求,老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幼儿的发展总目标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即科学、完整、准确,也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的教学内容。在此王老师也指出:首先内容要适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水平。其次,内容要准确、科学。再次,内容要平衡。特别是在主题活动中幼儿的五大领域的经验是否平衡,生活、学习、游戏活动的平衡,但平衡不等于平均,注意“缺失优先”原则。

…… …… 余下全文

篇七 :幼儿园课程建设

幼儿园课程建设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推出将幼儿教育改革融入到与世界接轨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体系中,它需要教育者用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全新理念,看待幼儿教育的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课程的改革”,而课程建设是一个从更新观念,到观念如何转化行为的探索过程。其间,各种教育思想的学习、引入,教育过程的探究,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活力;但同时也显现出一些弊端,如盲目追崇新的课程模式,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千篇一律,而教师养成了重视形式,忽视追求教育本身价值的思维习惯,出现了“只顾低头走路,不习惯抬头看路”现象。其结果教师的创造性得不到发展,理论上得不到提高,对新的改革思想感到茫然,渐渐减少了改革创新的热情,最终失却了自身的特色。

    因此我们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应该是立体的,丰富的,它不是简单的拿来就用,它既是思想的渗透,也是方法的体现。幼儿园实施任何一种课程必须先深入地学习课程,理解该课程建立的理论基础、设计思想、课程特点以及实施课程的方法,弄清《纲要》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头脑里建立清晰的思想脉络,再来考虑如何实施的问题。

    幼儿园是实施课程的主体,能否将课程所希望反映的思想贯彻到幼儿园的工作中,落实到幼儿发展中,对课程实施的管理至关重要,它是幼儿园能否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围绕教育改革,确立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

    《纲要》体现的教育思想将在较长的时间里,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改革方向。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将有一个学习――探索――完善――创新的循环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得到不断提高。

    幼儿园进行课程建设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幼儿园教育现状,制定出明确的教育改革思路。将幼儿园长期课程建设的目标与近期发展需求统一起来。如我园提出了“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幼儿园办园质量的全面提高”的总体思路。思路中,我们突出课程建设的主线,来推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进而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

…… …… 余下全文

篇八 :有效评课教学反思幼儿园课程改革中集体教学活动之何去何从

幼儿园课程改革中集体教学活动之何去何从

一、幼儿园三次课程改革对集体教学活动说法的演变

1.建国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经历了三次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改革:20世纪50年代,《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幼儿园课程体系;20世纪80年代《幼儿园教育纲要》颁布和实施,试图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幼儿园课程体系;20xx年9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与实施,也标志着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育也开始追求课程的现代化和人文化。集体教学活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别于小学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小学的教学载体是系统的学科知识,对教学生学什么做了规定,教学内容全部通过教材来体现。幼儿园则不然,常常听到老师在说课时,首先就介绍设计这节课的由来,实际上是强调该教学素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而不是某本教材所预设。这就是今天的幼儿园教学不同于中小学教学之处,幼儿园有基于“预设”和“生成”的两种教学。”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针对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上课为中心”的弊端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三次改革从强调集体教学活动到以游戏为主要形式

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学科课程更多的是通过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作业进行的。当时幼儿园所说的作业教学更多的是通过有组织的作业形式,传授给儿童知识与技能。到了80年代,课程的实施从分科课程强调通过集体的教学活动完成课程目标到90年代的课程文体强调师幼的交往、沟通、合作、对话。到了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伴随着《纲要》的颁发,渐渐的,人们对集体教学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减少,转而研究幼儿的游戏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纲要》中亦有提及“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样的提倡话语导致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成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方向和追求;更加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对传统的集体教学方式进行改造,并开始强调游戏的作用。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