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学习新课标反思

学习新课标反思

说真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凭着十几年的老经验不知误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我专业的发展。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 、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 …… 余下全文

篇二 :学习新课标教学反思

学习新课标教学反思

学习了新课标后,我认为数学教学工作,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展开教学工作,跟以往进行比较反思,具体体现在:

一、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改变了自己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角色:将要讲述的内容为自己编好“剧本”,然后自己在讲坛上尽情演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是给学生编好“剧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地获取知识。事实证明,这一教学理念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师生各自信息无互动的枯燥学习模式,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如:在“有理数加减运算法则”的教学上,常规的教法是通过“向东、向西的连续走动几米,最终是向东或向西走了几米并结合数轴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然后再学习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法则,最后各自按法则计算”,而大家很清楚,课本上的有理数加法法则对于刚升上初中的学生来说是很繁、很难的:确定和的符号要分同号、异号,异号的还看绝对值谁大;确定和的绝对值又要分将两加数的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这里学生存在着几大困难:首先,“绝对值”是新学知识,学生并不熟练,还要要求学生用“绝对值”来总结出加减法则更难。其次,法则分类复杂:类中再分类。因此,学生要运用法则计算很难,不要说理解法则,就是要记清楚法则也不是易事。因此,我们在新的教学理念,采取了用学生所熟悉的“输赢球”的模式去让学生学习这一主干内容:堂上让本班学生与邻班学生含别代表足球赛的交战双方,用正、负数表示上、下半场及全场的输赢球数,通过若干有代性的案例的计算,学生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到:上、下半场一赢再赢或一输再输,结果必然是赢或输得越多(;有输有赢用输赢抵消也很容易得出结果。有理数的加减法用“输赢球”去理解算理学生很易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基础很差的同学也能很快掌握。 在新课标的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做一做从中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培养合作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例如,在第四章的学习中,通过学生对图标的收集与交流、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然后展开去展现它们丰富多样的展开图,再交流总结;

…… …… 余下全文

篇三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反思

孙晓云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

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

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

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

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

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

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

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

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

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

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

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

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

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

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

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

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

…… …… 余下全文

篇四 :新课标学习反思

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心得

本学期有幸参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解读培训。主讲教师渊博的学识和尽职尽责的授课,使我不仅更新了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美术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受益匪浅。

美术教材(修订版)给美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讲老师对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自己要学到新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张雪芳老师对此也跟我们下面的老师做了精彩的交流,课程标准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实施不是一味去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因地区而异,根据自身条件量体裁衣。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首先,怎样合理有效的使用美术教材,要求我们了解美术的四个教学领域:

1、造型表现领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2、设计应用领域:运用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强调学生了解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去积极改善和改进生活与环境。

“设计应用”领域的课要围绕设计为生活服务的理念,设计要美观、实用的原则进行教学才能体现实效性。

3、综合探索领域:综合性:学习内容融合美术各学习领域、与其他学科的综合、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探索性:以美术活动为主的多种媒材、方法、形式的表现。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探究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五 :学习新课标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

长岗中心 王丽贤

最近,我县广大教师按照市教育局和进修校的部署,又展开了一次《课程标准》学习,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有效地完成好教育教学任务,为学生搭建自我发展的平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无形的束缚,学生只能围绕老师的思路来循规蹈矩的学习,这无疑导致了我们培养不出尖端的高材生,从而也贻误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国家的兴衰关键在我们这些教师,因此只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也就是我们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作为一名课改大潮中的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课改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现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以学生主体发展的氛围环境。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错,因此有时候就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数学、物理那些理科的习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学习环境。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

…… …… 余下全文

篇六 :新课标学习反思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应当是一个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应当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要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学习完这个内容后,反观我正在实行的评价机制,发现还很不够完善和合理,我的评价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即以测试成绩和背诵课文的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在家学习英语的情况,还不够重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保护。因此,有必要重新制定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又全面的评价机制。下面就是我改进后的评价表:

 ____年级____班期末英语学习评价表

…… …… 余下全文

篇七 :学习新课标的反思

学习新课标的反思

我教的是小学六年级英语,通过读教材我深切感悟到教师必须学习“英语新课标”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能适应当今素质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识体系和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效益达到“英语新课标”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一句话,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当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刻领会英语课程的要求。我们要学习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小学英语教学属于英语启蒙教育,学生通过听、说、动唱、玩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并获得初步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语感。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应该以提高兴趣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学方式,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学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从动脑、动口、积极思维参与教学活动。如低年级学生可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将其编成儿歌、童谣。课堂中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加上教师灵活亲切的身体语言,使得课堂丰富多彩、轻松活跃。培养学生能在图片、手势的帮助下,听懂语速较慢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通过新教材的学习,我们迎接了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我们只要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就会探出一条用好新教材的新路子

…… …… 余下全文

篇八 :学习新课标反思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 心得体会 四年六班教师 高淑玲 20xx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并于20xx年秋季开始执行。这意味着20xx年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随之而来的,就是教材的改革,数学课程改革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修订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也将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当前的头等大事。

经过几年来对2001版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以及对20xx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深入研读,我认为修订版是对实验稿的继承和发扬,改进与完善,但又不乏创新之举,让人读来眼前一亮,对数学与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定位更准确,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明晰,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教学策略与手段的指导更明确,对课程内容的调整更合理。

与20xx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在研读标准的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从“双基”到“四基”——“十年数学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收获” 四基不仅是学生当前数学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这是对“双基”的继承和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 “两能”——创新能力形成的源动力

《标准》明确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原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共同组成了“两能”。“两能”强化问题意识,这正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源动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将有助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从六个核心概念到十个核心概念——反映了课程内容的核心和数学教学的关键

修订稿数学课程标准对实验稿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做了调整,共提出十个数学课程与教学应当注重发展的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对每一个核心概念都做了较为明确的阐述。这十个核心概念反映了一类课程内容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