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道德与反思

当代的道德问题的反思

当今社会正在快速的发展,可我们公民的道德素质却是正在走下坡路,有时却是严重的道德沦丧。如校园的暴力事件、小悦悦事件等这些都反映了社会中道德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但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却不如人意。因此,有必要对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投入。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的教育,继承和发展中华名族道德文化的优良传统,唤醒新时代的道德意识,创造出适应当今社会的道德体系。

社会中,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有道德问题的产生、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一件发生在南京的事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不幸摔倒了,一位大学生出于好心,将这位老太太扶起来,老太太此时已经摔伤了,一口咬定是这位学生将其推到而导致的。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的。要是社会中的每一位公民都像这位老太太一样,那敢问要是再发生这种事情还有谁敢去伸手去帮助他人呢?现在时代是在进步,道德观念的变迁也是必然的,但是每个人的道德素质还是必须的有待提高的。所谓的道德观念,就是指人们的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善恶、美丑、对错的一系列价值的判断。

我们是当今的大学生,对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也是有必要的,学校里不是每一位同学的素质都是非常的高尚的,有谁可以说自己在食堂打饭、上公交车的时候能够自觉

排队、没有乱丢过垃圾。估计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哪位可以问心无愧的说一句“我没有”吧。所以在社会道德缺失的今天,道德素质的提升应从小开始抓起,但作为大学生也应该去提升,所谓的提升不是简简单单的说说,而是要付诸实践的,是要去学习的。相信大家都看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作为社会道德模范,在用自己的方法去奉献自己,帮助他人。在校的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对社会而言,社会道德模范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社会道德模范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它能产生一种感召力和环绕力。这种感召力和环绕力能够将个体导向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和规格方向上来,引导人们为之共同努力。一个社会的发展,本质上体现为全民精神的进步。因此,优良的道德模范可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社会道德模范的高尚品质可以激励大学生升华道德认识。用社会道德模范来教育大学生可以起到知行合一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社会道德模范可以唤起大学生对高尚道德行为的崇敬,还可折射出激励、启发、催人奋进的价值取向,让大学生在优秀的思想文化中熏陶,达到精神上的鼓舞,在思想上起到共鸣,从而升华道德的认识,逐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 余下全文

篇二 :道德反思

道德,是一种美,一种简单而又热烈的人性美。它是有思想的,也是有生命的,同时,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从人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力量! 对于道德,不同的人对它有着不同的见解,领导了印度食盐长征的甘地就曾这样诠释道德:“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是啊,道德,是一种爱,是一种负责认真的待人态度,甘地这样说,也这样做了,他履行了对人民的诺言,这也是道德的体现。 其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深情的拥抱,一句真切的问候??这都是道德,也许你会惊讶道德竟是那么简单,是的,但又有多少人付出了实际呢。 道德,其实离我们每个人的距离都一样近,有时就离你不过十厘米的长度,弯一下身子就能做到,这难道很难吗?唉。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的礼仪之邦,子孙绵延了千秋万代!可是,为何偏偏两千年的礼乐美德历尽坎坷,残缺不全了呢? 接下来,我将要告诉的既是大家有所耳闻却又不肯面对的现实:在新加坡、日本等国,标语几乎都是本国语言或英语。但有些标语例外,在草坪上用中文赫然标注:不要乱踩草坪!一些郊外小路上也标注着:不要随地大小便!图书馆内:不要大声喧哗!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耻辱!也是一次告诫。国人哪,请拾起你身边不远处的道德吧,不要再落魄下去了,重拾祖先的美德吧,找回属于中国人的尊严!再如此下去,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陷入一个泥潭,全世界的谩骂,嘲讽以及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把“不负责任的大国”的帽子扣在我们祖国的时候,国人才会觉醒吗? 中国的道德观,不能再这样放纵下去了,这等于以及慢性毒药,不仅腐蚀了我国的形象,也会毒害国人的自尊,最终,我们不仅对不起祖先,更对不起我们共同的父母——中国!

…… …… 余下全文

篇三 :对当今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思

对当今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思 转

61.49.79.* 1楼

一、道德问题在中国

社会中,每时每地都可能有道德问题在产生、发展着,我们每个

人每时每刻都可能遇到。除了要进行道德选择,我们还要对各种问题

进行道德断定。或许我们可以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或是谨遵长辈的

教导。但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如果仅是

盲目地听从规条生活,而不理性地思考自己应当怎样生活,我们充其

量也只能是比其他动物高级的动物,而不能真正地称为“人”。

当今中国社会处于剧变时代,人们的道德观念不断地受到社会变

更产生的冲击,原有的道德系统可以在一夜间土崩崩溃,新的道德系

统的建立却不能一挥而就,或是建立没多久就又被冲垮。失去强有力

的道德束缚,各方利益冲突频发,社会抵触不时有激化的表现,令人

担心全部社会能否持续发展。法律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有力举动,

然而由于法律体制远未健全,况且总有法律所不能触及的角落,更基

本地说,法律的制定又是要先叩问道德,所以,合理的道德系统的建

立对社会具有基本性意义。

事实上,也有许多人在呼吁道德信仰的重建,也不少人在付诸实

践,例如把传统道德那一套搬出来,例如追随西方那一套,又或者感

到哪些对于利益实现有利益的就拿过来,东拼西凑一套。然而,如果

又是仅凭直觉地盲从,不从根源上理清思路,恐怕问题不能得到基本

的解决。(况且这东一套西一套不必定正确有理,即使是正确有理,

但未经反思地接收恐怕会缺乏保持的支柱。)以致只是在表面解决问

题,深层的问题依然存在,积累到了必定程度又会爆发更严重的问题,撼动全部社会。更何况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自由意志,盲从压抑自由意

志,把人之为人的本质掩饰。道德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在道德

问题上我们尤其不能埋没自由意志,即使对其压抑,也不可能消灭它。在当今这个已经不能对人的思想进行独裁统治的社会中,宜“疏”不宜

…… …… 余下全文

篇四 :道德反思

道德反思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有感 在西方哲学的传统中,二元论是最大的特点,不仅客观事物被二元对立分化成了事物的本质(洛克的第一性质的质,霍布斯的广延,康德的自在之物)和事物的可感性质(经验论者的观念,休谟的知觉,康德的感性质料),所以很自然的,因为后者是心灵的产物,而思维是心灵的属性,那么,为了符合相同等级和性质的东西产生关联和判断的法则,思维必然是观念唯一的主体。这样,就会导致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客观事物与思维完全不是一个领域的,这样就产生了不可知论或者怀疑论。

不仅如此,就连人也被二元对立分化成了人的本质和人的表象。所以在康德看来,只有在认识论的领域(经验的领域)作为拥有感性知性理性的人才是符合自然必然性的,也就是合乎自然法则的客观。但是,在纯粹理性领域中,人的本质作为自在之物,是超验的,人的认识能力所无法把握的,所以只能依赖纯粹理性。尽管不可知,但必须为了道德和自由做出这种自然必然存在者和自由意志的假设。

所以,在康德看来,只有拥有自由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真正的人可以拥有纯粹理性在实践的领域做出毫无经验干扰的,符合道德律的行为,而能够坚持这种合目的性的道德行为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所以,道德律,在康德看来应当是这样:要按照你同时愿意它成为一条普遍法则的那个准则而行动。并且永远把你人格中的人性以及每个他人的人格中的人性同时用作目的,而不是用作手段。也就是说,一个具有自由意志的选择能力的人,必须在他行动之前,将任何感性经验在他的目的中排出,完全按照自己纯粹理性为自己按照道德律立法的原则去行动。这样,他的行为就可以是为了道德而道德,为了义务而义务,而不是为了感性(欲望,权势)而道德。

诚然,康德在利用先验感性和先验理性的配合调和了唯理论和经验论(为知识严格划定界限,避免了独断论,有推翻了怀疑论,拯救了自然科学)的前提下,想要为他心目中最崇高的形而上学的重建做出努力。如果这种信仰式的形而上学可以成立,那么人必然要完成如此艰难的道德任务,这对于利用理性为自然立法,并且接受感性材料,受制于感性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康德说,实践理性虽然在认识论中是个错误,但是在实践的领域,它可以让人们去为了无限完满的存在,不懈地追求,虽然永远也达不到,但是可以成为道德信仰,为顶替即将打破的基督教神学的道德基础。但是,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康德的道德基础,并没有神秘色彩,也就没有了恐惧感带来的约束力,因为他的道德基础是为了道德的实现假设的上帝和灵魂不朽。在我看来,很难实现。

…… …… 余下全文

篇五 :道德反思

近日,两岁女童接连遭遇两辆汽车碾压,18名路人无人施救,一名捡破烂的阿婆的善良反被质疑为“想出名”。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正在引发舆论的沉痛反思,人们有发自内心的刺痛和疑问,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让人变得如此冷漠、冷血,道德被搁置,良善被嘲弄。

近年来,这种任性冷漠的事件频频发生,从见死不救讨价还价到遇到跳楼起哄叫好,再到可怜讨薪反被厌弃等现象,这些不得不让我们直面残忍的现实:人性冷漠、心灵麻木、道德滑坡已经是普遍且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关于教师该不该扔下学生独自跑路、特殊人群在公交车上该不该被让座、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起等问题的讨论,让人们对这个社会的冷漠程度感到更加恐惧,我们这个有优秀道德传统的民族和国家,目前确实缺少高昂的道德底气。

在近年来诸多和“道德”有关的公共事件中,能在民间和官方都产生如此冲击的,并不多见。可以说,中国那么多年的道德滑坡对人心的刺激,经过“累积”,在这次“小月月事件”事件中达到了顶点。其耻辱,足以叩问国人的良心。

而反思,当然也一并出现。但在公共领域,弥漫着诸多偏激、老套,甚至离谱的言论。比如,很多人对“18冷漠路人”的指责充斥着话语暴力;比如,把一切责任都算到制度头上;又比如,在抒情中,“反思”成为一种言之无物的虚伪姿态。

中国社会真的是出了不少问题。道德行为和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良知等是联系在一起的,相对而言,当一个人的生命痛苦无法引发另一个人的出手相救时,说明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基本人性都已经守不住了。而离开人性,期待任何制度能够像变法术一样变出道德,只是一场春秋大梦。而在反思的过程中恶言相对,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道德缺失?

其实,比起社会中的道德缺失问题,校园里的道德问题更是令人深思,许多大学生连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一是表现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某些缺陷。比如,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乘车无序、待人无礼、随心所欲、自私自利等社会公德的缺失行为;在校内反映在:教室垃圾视而不见、购饭插队、水电浪费等缺乏文明的倾向。也有的大学生明哲保身,面对他人不文明的行为往往不闻不问、熟视无睹、甚至见怪不怪。

…… …… 余下全文

篇六 :道德反思

该不该扶跌倒老人

“助人为乐”一直被冠以崇高的美德的称号,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不可缺少的道德观念。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当今社会,它却陷入重重困难。

自从彭宇案之后,社会道德这个敏感的话题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本来只是普普通通的救人,却被告上法庭。这就需要人们好好地去反思啊,难道我们的道德就此逐渐丧失了吗?自从这件事以后,有人直接用冷漠的态度对待,有人想去帮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当遇到这种事的时候,却要三思而后行。可想而知,我们的社会道德真的一天不如一天,这就预示着道德的没落。因此,当看到有老人跌倒时,到底该不该扶的尴尬境地。

在彭宇案之后,在20xx年,身为学生的李凯强因扶起倒地老太,而被告故意伤人。一个从救人者瞬间变成伤人者,这种反差确实让人无法接受。人们开始对社会道德产生质疑,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当面对有人跌倒时,该不该去扶的尴尬问题时,就有了更强硬的态度了。他们不是没有这份心,而是怕被讹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所有都应该去反思,本来助人为乐只是不经意间发生的事,帮助他人只是出于自己本能的反应,可是却被人冤枉。难道社会道德就真的要丧失吗?

在近年来,在我们身边不断地发生过许多的悲剧,如小悦悦事件,这都根源于道德这个问题。人们对于这件事的冷漠,足以说明有些人的道德观念已经没落。看到这种结果,难道就会安心吗?为什么不能奉行自己的道德观念,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呢?难道我们不需要反思

一下这个问题吗?最后却尴尬得利用见义勇为奖来鼓励人们去做好事,难道这就能挽救道德这种东西吗?

对于老人跌倒,我们该不该扶?我认为我们应该去扶一下,因为这毕竟是我们道德观念的体现,我们不能失去道德这种东西。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怎么变迁,我们有责任去继承和发扬光大。

…… …… 余下全文

篇七 :职业道德反思

教师职业道德反思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蜡烛。社会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20xx年9月,教育部再次修订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但规范尚存困境。

一、我国师德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精英化价值取向对师德的影响

受儒家道德价值观的精英化取向的影响,人们对师德的要求也存在着精英化取向。儒家的人格追求是“内圣”“外王”:这是孔子要培养的“圣人”、“君子”,孟子所称道的“大丈夫”,荀子所谓的“大儒”所应具备的共同特点,道德修养沿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路线,即儒家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他们“道德修养的任务并不止于自身的道德完善,更重要的是将完善的道德人格向社会和国家转化”。在追求这一境界的道德实践过程中坚持重义轻利,安贫乐道,道德修养高的君子取义去利,甚至杀身成仁,以身殉道。这一道德至上主义“肯定了高尚道德具有超越于生命之上的价值,成就道德不但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贬低物欲,弃绝自我利益,而且必要时要不惜牺牲生命。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方面则体现为以春蚕、蜡烛来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勇于自我牺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歌颂感叹教师的伟大和无私奉献,而感叹之余不免悲壮和凄凉,转而对教师道德修养望而生畏。教师这一职业具有特殊性,教师作为道德教育者应该对其提出特殊的道德要求,但是人们往往把这种特殊的道德要求理解为更道德的要求。“道德的崇高本来就是一种偶然性的东西,更不是某种经由理性规划而得以培养起来的东西,那么,如何能利用某种偶然性的东西来要求人性的必然性的道德行动呢?”用个别教师的崇高来要求所有教师,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这是《规范》自身存在的理论困境。

(二)多元价值观对师德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依附观念、平均观念、螺钉观念正让位于自主观念、竞争观念、自我设计观念;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安贫思想、自足思想、保守思想正被致富意识、创业意识、开拓意识所取代;与封闭社会相关联的闭锁心理、排拒心理、狭隘心理正被开放意识、协调意识、全球意识所替代。这一系列观念的变化,必然伴随着大量是与非、得与失、善与恶、美与丑等的重新判断。”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价值观也不免受到冲击,他们不再安于贫困,有的下海,有的多校兼职,开办辅导班,进行有偿家教。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中心论的提倡,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权威的消解,教师为了保住饭碗而敷衍塞责。这些现象都引来社会的不少非议,过去人们心目中崇高而无私的教师不再是无私奉献、认真负责的榜样。

…… …… 余下全文

篇八 :对于当今道德滑坡现象的反思

对于当今道德滑坡现象的反思

姓名:关甜甜 学号:201230127002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仁爱有礼、热爱祖国的拥有优良传统美德的民族。“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这是先人追求大义的心声;“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前辈追求仁爱的表现;“民无信不立”、“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这是前人恪守诚信的名言··中华民族,多么让人钦佩民族,但是当代的越来越多的坏

事却让她蒙羞,给人们的心上洒下一片阴影。 去年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举国震惊。20xx年10月13日,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20xx年10月21日零时32分离世。小悦悦事件给国人狠狠地扇了一个耳光。然而让人心寒的不止这一件,多地曾发生有人欲跳楼楼下围观群众起哄;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各种彭宇案让人们看见摔倒的老人辟而远之;船夫不救人,挟尸要价··这么多的坏事让给人们当头一棒,先是感到愤怒,愤怒当事人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不守诚信、冷酷无情,感到同情,同情被害者的无辜可怜,在群众铺天盖地的责骂声后,人们开始反思,对这个事件、对这类事件、对这个社会的反思。越来越

多的人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精神生活却没有跟上步伐?为什么会出现社会道德冷漠现象?该如何解决社会道德滑坡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深层地思考这些问题,并积极地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改善这种现象。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尤其是步入新世纪来的急速转型时期,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很多人的价值观在改变,而西方思想的涌入也带来消极的影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等腐朽落后的思想侵入人们的心里。而相反的,原本为人们所崇敬所向往所追求所学习所赞美的精神、价值观被人们抛在脑后,有多少人对雷锋精神嗤之以鼻,认为其是“笨蛋做法”?有多少人“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后面笑”?又有多少人不择手段赚钱想尽一切方法偷工减料?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