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砬子山小学

刘利

《3的倍数特征》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5倍数特征后的授课内容。本课重点是要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我采用的是复习导入,先和学生们一起回忆了一下2、5的倍数特征,然后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新授环节先让学生猜测一下3的倍数会有哪些特征呢?接着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在1~100的数字卡里找一找3的倍数,然后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起来,然后观察小组讨论汇报。发现,3的倍数特征不像2、5的倍数特征一样,看一个数的末尾了,引导学生是不是要看这个数其它的数位上的数呢?学生发现也不是。教材中有提示,学生回家预习后也会清楚叙述出3的倍数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是正确的。学生举例验证。结论正确,巩固新知。做个小游戏,你说我猜。一名同学说出一个数其他同学快速做出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是就举手,不是不举。“9的倍数特征会是怎么样的呢?是9 的倍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检测一下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2、3、5的倍数特征如何呢?想不想知道?自己先回家研究一下,下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问题1贺主任点评:课堂生成问题的把握不够。邢佳妮同学说出了3的倍数特征后,应该紧接着问学生,她说的对吗?怎么验证一下?教师的引导是关键的,这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上来了,不用老师再讲更多的话了。

问题2:我个人觉得,要指导好学生的预习习惯。

问题3:我个人觉得,是否应该拓展一下2、3、5的倍数特征,应该根据本班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定。因为这部分知识是后面学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好。

…… …… 余下全文

篇二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常路中心小学 王慧

《3的倍数的特征》看似一节知识简单的课,但从教学实际来看,是我想得过于简单了,教师注重的不应该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应该使学生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关注数学思维的发展。

…… …… 余下全文

篇三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为孩子们寻找最好的老师——兴趣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北碚红岩小学 徐克勤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容易受到2、5倍数特征的负迁移。所以,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首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从开课,有老师建议:先让学生出数字,教师判断,激发学生兴趣。我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重点消除2、5倍数特征的负迁移。于是设计了猜想环节:

看一看猜一猜,这些数他们是3的倍数吗?

□ 3 □6 □9

□ 3 □6 □9

□ □3 □□6 □□9 □ □□3 □□□6 □□□□9

学生们仍然从个位来观察,认为个位是3、6、9的就是3的倍数。教师将方框填满后,使学生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首先,较好的消除了前面知识的负迁移,学生不再从观察个位出发,而且进一步的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

在最后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更使学生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关注数学思维的发展。 真正的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给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

…… …… 余下全文

篇四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

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了3的倍数特征。

1、找准知识冲突激发探索愿望。

找准备知识中冲纷激发探索,在第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复习2.5的倍数特征并对一些数据做出了判断而后我们“谁来猜测一下3的倍数特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由于学生刚刚复习了2.5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于是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就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这样不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有效的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激发学习中的困惑,让探究走向深入。

找准知识之间的冲突并巧妙激发出来,这是一节课的出彩之处,而我

从孩子们的学号为入重点,让孩子们判断自己的学号是否是3的倍数,并再次探究3的倍数特征,并且发现3的倍数和数字排列顺序的有关系。但和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有关。使之所探究的问题是渐渐完整而清晰,而后我又组织孩子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探究和验证,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方法,促使探究活动走向深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3、课后反思使之完美。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最后点选了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而老练习题方面,也应形式面多样化,如用卡片练习判断,或通过打手势的方法或先听老师——这样效率更高,课堂氛围好,课堂不是同步,学生的发展始终是教学的落脚点。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感悟,这样才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 …… 余下全文

篇五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本学期第一次师徒活动,我的师傅秦老师听了我《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课后与秦老师沟通交流了本节课我的设计意图,秦老师也针对我的课给我进行了说课。现结合说课及课后反思,总结如下: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应着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探究体验,为此,课前我没有安排预习的作业。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热身,旧知复习

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如填一填、写一写、想一想,把旧知2、5倍数的特征的知识复习到位,让学生通过口答、动笔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知冲突,揭题板书

复习旧知后,我紧接着追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什么”,这样的特征同样适用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3 的倍数的特征吗?以诱发、强化认知冲突,揭题板书,从而让学生产生质疑,带着疑问,有一种急切的心情,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这个环节我没有急切地让学生直接去找3 的倍数的特征。学习新知的模式为:猜想——观察——验证——归纳。所以我先让学生去猜想,然后用两种方法进行观察并验证:摆小棒和百数表。摆小棒,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人一组,分工明确,代表发言,发现了规律。虽然学生们的结论不是很精确,但是总结的还是很清楚,说明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然后再用百数表圈数的方法观察发现并验证规律,从而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的具体概念。紧接着在进行2、5倍数的特征和3的倍数的特征的对比,让学生们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练习的设计上也是由基础到提升再到拓展,从抽象的数到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亮点:

旧知复习全面,新知探究让学生全员参与,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经历了新知形成的过程,

练习的设计上新颖,有梯度。

…… …… 余下全文

篇六 :《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江口小学 钟从英

在四年级执教公开课《2、5、3的倍数的特征》后,我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一)跨年级学习新数学知识,知识衔接不上,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虽然2、5、3的倍数的特征看起来很简单,探究的过程可能没有什么困难之处,但要将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让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懂,首先存在知识衔接问题,整除、倍数、因数这些概念学生都从未接触过,因此,我在课开始安排了整除、倍数、因数新概念的介绍,在我看来,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掌握。所以,我认为上公开课还是上本年级教科书上的内容,这样符合课标、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为了体现“容量大”,教学延堂。

备课时也参考了不少资料,大多数教学设计都是将这一内容分成两节课来学习,一节学《2、5的倍数的特征》,一节学《3的倍数的特征》,我确定用一节课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其目的是为了体现容量大,我的设计内容多,相应的学生自学、展示、巩固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就压缩的比较少了。而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又完全不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最好单独作为一课时学习。最后的环节达标测试拖堂了。

(三)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但展示未体现立体式。

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学生会学,学会,在本节课上,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高,通过展示,发现学生学懂了,总结出了2、5、3的倍数的特征,在展示环节,学生讲的、板书的相互干扰,于是,我临时安排按先后顺序进行,没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立体式”这一特点。

…… …… 余下全文

篇七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及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2、3、5倍数的特征是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学习约分、通分的必要前提。

二、教学方法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其宗旨也就在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

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虽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采用了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形成技能,升华至应用于生活。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二人组、四人组或全班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在学习中,创设情境 ,激发疑问,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通过自主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观察、概括能力。

3.渗透猜想,验证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数学

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概括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设备:1~9的扑克牌、火柴棒、两张表格、卡片、百数表每生一张。

教学流程:

(一)游戏复习

我们已经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们根据老师的要求高高举起你的学号,看谁反应快。请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准备好了吗?开始。学号是2的倍数的。思考: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是0、2、4、6、8的数)学号是5的倍数的数。怎样的数是5的倍数?(个位是0或5的数)

(二)设疑导入

学号是3的倍数的同学请站起来。

…… …… 余下全文

篇八 :《2、3、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