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吴忠市利通八小 马学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力的单位,理解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什么工具来称物体的重量?(学生回答)

2、出示钩码,提问:1个钩码的力到底有多大,(学生猜测)那么2个、3个、5个钩码的力,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用什么来测量?(学生回答)

3、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2、出示实物: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分组观察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1牛=100克力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并强调“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阅读教材P78左上角提示内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 …… 余下全文

篇二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北庭镇小学戚福财

《测量力的大小》是在学生经历了重力、拉力、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活动中,逐步建立了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的概念。并从中体会了力是有大有小的,同时引出力是可测的,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学习这课也是为后面的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奠定基础。

本课是一节内容非常简单却非常实用的课,目标非常明确:认识重力的大小可以测量,认识测量重力的工具——测力计,使用测力计,最后是制作测力计。科学课的内容往往与日常生活习惯不同,比如本课测量重力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说物体的重量,然后说是多少克、多少千克,重量其实就是重力的大小,但这节课中我们不说重量,而只说重力,因此认识和熟悉一个新的单位——牛顿,因为陌生并且与生活习惯不同,所以让学生接受起来要有一个过程。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实验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弹簧“受力大,伸长长”。同时引入弹簧测力计,通过物体重量以及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使学生明白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组成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N”,引出力的单位“牛顿”。并且了解了牛顿与克力的关系。

本节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丰富,课前准备活动看似随意,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初步了解了弹簧的特性“受力大伸长长”,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了学生的心情。观察测力计的组成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序的观察习惯,同时知道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操作使用的注意事项,也巧妙地让学生明白力的单位。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受挫,使学生明白在科学研究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细致地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后,才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心中建立细致观察、细致实验的印象。经过前面的酝酿,后面的操作实验水到渠成。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合理分工,顺利地完成了实验。

…… …… 余下全文

篇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是在学生经历了重力、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活动中,逐步建立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认识到了有了力物体才能运动起来,体会到了力是有大有小的,然后引出力是可以测量的,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学习本课也是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打下基础。本课需要建构两个概念,一是力是可测的,二是探究测量力的原理。因此在建构这两个概念时,我对活动的思路、活动内容、活动效益都作了一定的思考与设计。总体来讲,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位学生,使学生之间互动起来,使师生之间互动起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总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整节课的活动设计需要再整合。本节课分为认识弹簧测力计、体验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制作弹簧测力计四个主要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不同的目的,但是每个部分如何进行才能达到优化,需要进一步整合。 二、没有强调估计重力的意义。学生只是在为估计而估计。首先应以生活中买菜总会估计菜的重量引出我们也来试一试估计一下物体的重力有多大。在后面强调估计重力也可以防止物体重力超出测量范围而无法测量或损坏弹簧测力计。

三、过渡语需要不断的改进。舒服的课堂需要顺畅的感觉。 1

在设计这课时,最担心的就是过渡语的精练与恰倒好处。而本课中,加之听课专家在场,使得转换过度有些生硬,甚至有些冷场,需要多多磨练。

四、由于实验室没有多媒体,教室又不利于探究实验,所以在板书和多媒体应用时间的控制拿捏上不是很到位,需要进一步训练。

五、将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留作课后作业时候,应该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成功的作品。给学生一些提示,同时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解决学生制作的难点,或者帮他们理理思路。这样有利于课后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课堂气氛浓厚,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是在细节方面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多想优秀老师借鉴,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潜心锻炼自己,为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老师而努力! 2

…… …… 余下全文

篇四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2010-2011-1科学项目组教师业务大赛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在学习这节课以前,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所以,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认识测力计的构造和功能,明白它的原理,然后学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观察,了解测力计的构造和功能,而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则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观察弹簧测力计,讨论它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用力慢慢拉弹簧,亲身感受弹簧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记录表,由学生逐步总结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从弹簧的伸缩特性来得出“受力大,伸长长”的工作原理。提示孩子们更加细致的观察,注意到刻度板上的不同标识,知道力的单位是什么,与常用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设计两个对比操作,让学生们通过数据,注意到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正确操作和读数。明白使用前必须调零,先预测,后实测。然后让学生自己使用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使用方法。最后,布置了一个课下动手拓展,自制测力计,并且思考,一根和两根橡皮筋制作的测力计有哪些不同?又该如何标注刻度。

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让同学们讨论的时候,大部分同学抓不住重点,对同学们的情况估计有偏差,所以用了比较多的时间,以至后面动手测量的时间就不够多了,没有留给学生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另外,课堂上过渡语需要不断的改进,舒服的课堂需要顺畅的感觉,最担心的就是过渡语的精练与恰倒好处。而本课中,所体现的这点还是不够到位的,还需要多多磨练。科学课上的小组如何分配是个很难调和的问题。如果分组较少,每个小组的人数就较多,短时间内很难做到每个人都能做一遍实验。如果分组较多,这样每个小组的人数少了,但是老师指导起来就比较麻烦,每个小组都指导一遍就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我觉得应该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来分组,如果实验比较简单,就多分几个组,力求每个人都能做一遍,如果实验需要较多人共同合作完成,就少分几个组,小组内合作完成实验。

…… …… 余下全文

篇五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

作者:王鹏飞

日期:20##年12月26日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是在学生经历了重力、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活动中,逐步建立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认识到了有了力物体才能运动起来,体会到了力是有大有小的,然后引出力是可以测量的,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学习本课也是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打下基础。本课需要建构两个概念,一是力是可测的,二是探究测量力的原理。因此在建构这两个概念时,我对活动的思路、活动内容、活动效益都作了一定的思考与设计。总体来讲,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位学生,使学生之间互动起来,使师生之间互动起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总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整节课的活动设计需要再整合。本节课分为认识弹簧测力计、体验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制作弹簧测力计四个主要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不同的目的,但是每个部分如何进行才能达到优化,需要进一步整合。

二、没有强调估计重力的意义。学生只是在为估计而估计。首先应以生活中买菜总会估计菜的重量引出我们也来试一试估计一下物体的重力有多大。在后面强调估计重力也可以防止物体重力超出测量范围而无法测量或损坏弹簧测力计。

三、过渡语需要不断的改进。舒服的课堂需要顺畅的感觉。在设计这课时,最担心的就是过渡语的精练与恰倒好处。而本课中,加之听课专家在场,使得转换过度有些生硬,甚至有些冷场,需要多多磨练。
    四、由于实验室没有多媒体,教室又不利于探究实验,所以在板书和多媒体应用时间的控制拿捏上不是很到位,需要进一步训练。

五、将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留作课后作业时候,应该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成功的作品。给学生一些提示,同时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解决学生制作的难点,或者帮他们理理思路。这样有利于课后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 …… 余下全文

篇六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需要学生了解的科学概念是: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顿”。这节课有三个教学活动:1、认识弹簧测力计,2、用弹簧测力测量力的大小,

3、制作橡皮筋测力计。这节课应该充分体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我在选择的物品上做些设计,找一些接近学生生活的物品,如笔、笔袋、橡皮擦等,这些物品学生既熟悉又方便上课使用。 观察测力计的组成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序的观察习惯,同时知道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操作使用的注意事项,也巧妙地让学生明白力的单位以及测力计“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受挫,使学生明白在科学研究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细致地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后,才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心中建立细致观察、细致实验的印象。经过前面的酝酿,后面的操作实验水到渠成。在以前的分组实验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混乱和一边倒的情况,鉴于此,我先让学生说说完成实验的打算,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明白了合理分工在完成实验的重要性,也保证了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后面的实验感想进一步让学生重塑在科学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本节的收获。

说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点后,让学生测测身边的物体的大

小。活动前我强调了不能超出量程,没有说太轻的物体会怎么样。在我检查数据时,我发现这样一组数据:力的大小:0。当时我就问了那组学生,你们怎么会得出0的呢?他们说“指针还是指着0的”我看了确实是这样,由于笔帽太轻,使得指针没有移动的迹象。我问“力是0,按我们的换算就是0克力,难道笔帽没有重量吗?”此时学生恍然大悟,笔帽再轻也还是有重量的啊。我就说了为什么指针移动微小的原因。后来我把这个数据在全班解释了下,我相信以后他们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 …… 余下全文

篇七 :《测量力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在探究地表变化的因素时,先引导学生猜测,地表的变化可能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有关,然后就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找出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会影响地表。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这一部分分两步进行效果会好一些:一是验证自然因素是否影响地表;二是验证人类活动是否影响地表。这样目标集中,教师容易调控,学生也缩小了范围,降低了难度。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调零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通过学生的交流,我还发现: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提出探究的目标:通过资料交流,看看自然因素是否对地表有影响?有什么影响?让学生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交流、展示,或老师补充图片资料,最后得出结论:人为因素也在改变地表,而且影响越来越大。这样的探究、合作更有效。

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启发、讨论、甚至争论,思维得到碰撞、思维的火花得于闪现,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如果流于形式,就没有多大意义。因此,我们应重视组内的分工与合作,让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又协同配合好,这样才能使活动变得有价值。比如在这节课中,由于有几个小组的小组长没有很好地安排,小组成员间没有很好分工合作,没有及时记录,因此在交流时语言和思维比较局限。另外,个别小组还表现出组长或个别学生一个人唱“独脚戏”,其他同学当陪客或听众这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在科学课中应选好组长,重视组内的分工、重视组内和组际的交流与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完善。

…… …… 余下全文

篇八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教学反思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教学反思

反思一:怎样测量和表示力>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思路还是清晰的,层次比较分明,前边的教学都是为"怎么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所铺垫的,从整体上来说是层层深入的。游戏加上学生自己动手,对小学生来说还是实用的,他们也比较感兴趣,课堂氛围浓厚。

但有些教学内容渗透和技巧运用还显得稚嫩:

1.在教学弹簧测力计的构成的时候,教师应作适当的演示,这样学生更容易明白;2.在弹簧测力计调"0"的时候,有些测力计无法调"0",此时因顺势利导地教学生可以采取读书减去开始的读书;3.每个环节的过渡还欠斟酌,不够自然;4.学生动手做实验以前,教师要求要讲清楚,不然使得课堂有点混乱。5.说话语速过快,应有快有慢,有轻有重。

反思二:怎样测量和表示力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所以本节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并获得了成功。

3.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反思三:怎样测量和表示力教学反思

教师在>总结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同一个木块在空中静止和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要的力远比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小得多.正因为这个道理,很多沉的东西我们搬不动,但是可把它推动.人的头发的强度随人的年龄大小而变,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胡克和牛顿的生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