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株洲市天元区银海学校 谭治水

“商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分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是商变化规律,第二部分是商不变规律。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结合实际改变教材内容顺序,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教材内容是先是商变化规律,然后才是商不变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商变化规律是难点,学生不容易发现与表述,相对来说,商不变规律更容易探究,也更容易表述。所以在设计时我把两个部分颠倒过来讲,先讲商不变规律,只有先使学生理解、掌握商不变规律,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掌握商变化规律。

2.以游戏形式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商不变规律,一开始我就给学生讲了“猴子分桃”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不行,每只猴太少了!”“那就给你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子喊道:“还是少,还是少。”“还少呀?那就给你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吧。”小猴子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王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猴王一拍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80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0只小猴子,这下你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3.结合生活中实例,探究商不变规律。

为了探究商不变规律,我通过“猴子分桃”的故事,使学生明白,“桃子个数乘几,猴子只数也乘几(0除外),每只猴子平均分到的桃子个数不变”。学生自然结合除法算式,得出结论:被除数乘几。除数也乘几(0除外),商不变。接着,我让学生反过来看,即桃子个数除以几,猴子只数也除以几(0除外),每只猴子平均分到的桃子个数不变。于是,另外类似的一个结论“被除数除以几。除数也除以几(0除外),商不变”学生也得出来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和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一位和两位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既为学习简便运算作准备,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和比的有关知识,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商的变化规律》这一课后,感慨颇多,收获也很大,细想这节课,有成功,亦有失败。 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创设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分饼给猪八戒的故事情境。由于学生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人物性格熟悉和喜爱,很快就被老师的故事所吸引。孙悟空到底是掌握了什么规律把猪八戒糊弄过去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

二、认真研究教材,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推进。

本节课教材先是安排学习商的两个变化规律,然后,学习商不变的性质。然而商的两个变化规律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点难度,再去学习商的性质就会显得有点吃力。我课前认真研究教材,改变了教学顺序。首先通过故事情景——引出商不变的规律,进而教学“除数不变”、“被除数不变”的规律。 在得出“只有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后”的规律后,再来教学“只有除数变,被除数不变,商

的变化规律”和“只有被除数变,除数不变,商的变化规律”就更容易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几点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语速过快,语言不够严谨,不够富有激情,过渡语言没有仔细推敲。

例如:在出示完导入环节的故事后,我是这样过度到新授环节的:“孙悟空是掌握了什么规律把孙悟空糊弄过去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商的变化规律”。这样的过渡语言,显得很生硬,思维跳跃性很大。经过推敲后,我将过渡语言改为:“孙悟空是掌握了什么规律把孙悟空糊弄过去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算一算,请使出你们的火眼金睛,一起来寻找这里面藏着的规律。”这样的语言,前后连贯,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 …… 余下全文

篇三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数学课应奏响生活化乐曲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四数    刘玉梅

商的变化规律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和笔算的计算技能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因为它会为以后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简便算法做好铺垫。讲到此处根据以往的教学总觉得此节课教师用了九牛二虎的力气讲,而学生是听得糊里糊涂,效果很不理想,一直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让孩子们清楚明白地接受,所以我迟迟不敢给学生讲。正好我们的教研讲课开始了,我听了同事汝歌的这节课,以前常听汝歌讲公开课也觉得课讲得很精彩,但总也说不出精彩之处有多成功。而这一节课下来我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细细回忆起来这节课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入新知。

导入新课时,老师先让想学生回忆第三单元中已经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巧妙地抓住并利用了这一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准确地找到了新知的切入点。(这一点我们平时也这样利用)合理的运用了知识的正迁移,又为后边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个探索研究的基调。

二、以教师位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活力课堂

采取书上例题中的除法算式结合课件,探究、揭示商变化规律。抓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么变的”这一主干线,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迁移前面(商不变规律)方法主动去观察,并口述规律,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三、课堂总结语言生活化。

我觉得这节课最让学生记得牢忘不掉的地方是汝歌最后的课堂总结把被除数、除数、商排排队,课堂语言如下:

师:我们把被除数、除数、、商,按老大、老二、老三排队好吗?

…… …… 余下全文

篇四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掌握商的变化规律(包括商不变性质)。上完课后,留有一些遗憾,做了以下反思: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把握不够透彻。在课堂上我根据教材的安排,让学生计算、分析、对比三组不同的算式,发现总结出商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利用规律进行判断、计算。一节课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三条规律学生能够有所感知,有所了解。但掌握得并不是非常好。似乎教学内容太多,学生一下子消化不了。做练习时容易将三条规律混淆使用,出现错误。我想如果能对教材进行分化处理,将三条规律分两节课来上,那么一定可以免去许多“亡羊补牢”的遗憾。可以在第一课时安排 “商不变的性质”,在学生已掌握的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举例、猜想、验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轻松得出、牢固掌握商不变性质。为简便计算及分数基本性质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下一节课学习商的其他两条变化规律(除数不变和被除数不变)树立信心。相信下一课时商的变化规律学生会更加明晰,并能利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而不会将规律张冠李戴。

其次是在教学设计应多联系生活、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计算题本来就比较枯燥,让学生仅仅凭借三组枯燥的计算题来掌握较容易混淆的商变化规律,难度可见一般。教师除了分散教学内容降低难度外,更应该将教学过程设计得形象易懂,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如可以将计算题设计

成让学生比较同种商品三个超市的价格,来选择购买:甲超市买4千克12元钱、乙商品买8千克24元钱、丙超市买12千克36元。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兴趣浓厚。通过列式使他们发现单价相同,也就是商相同,被除数和除数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再让学生猜想这些变化在其他除法算式中是否也存在。然后再自己举例论证规律,学生掌握规律的效果肯定比只分析几题枯燥的算式要好得多。

我想作为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他们的兴趣水平、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去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少走歪路,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牢固,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是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虽然学生在本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一课中已有一定的观察方法和发现规律的经验,毕竟是四年级学生,他们还没很好地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为了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我在研学案中给出了“从上往下、从下往上”的观察指引,并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规律。

本课的各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学生的活动由小组合作到自学。在教学“被除数不变,商的变化规律”这一知识时,先引导学生说出第1组口算题中的变量与不变量,课件出示观察的方法,再小组讨论,发现规律。

有了上面的经验,在学习“除数不变,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时,先提示学生运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观察、发现、比较,并归纳规律,再放手让学生自学。

关于商不变的规律,在前面探索商随除数(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为基础,放手让学生参与写算式、观察、比较等各项探索活动。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不但发现了商的变化规律,而且形成了“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的方法。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设计的简单介绍。希望各位能提宝贵的意见。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来临。

…… …… 余下全文

篇六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在小学阶段,商不变的性质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给今后学习分数和比的性质等打基础的。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通过做题,层层推进地展现出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巩固,使学生对商的变化规律得以辨析,使学生的相关能力得以提高,并且有一部分学生能灵活运用。

在课堂上,我力求让学生参与到发现规律、探索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教材看上去很简单,就一个例题,把商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合在一块。而实际上,学生难以在一节课理解三个规律,而且三个规律之间还容易混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如何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探索的空间?这个问题很具有商榷性。 整个设计我采取了猜想规律、概括规律、运用规律的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和谐互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始终把激励学生学习,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作为教学的主线,让每个学生都在宽松的氛围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思考、尝试交流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整个教学中学生愿意与伙伴交流,敢于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究中获得新知,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 …… 余下全文

篇七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商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93页例5及94、95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既为学习简便运算作准备,也为今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和比的有关知识做了铺垫,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85人。女生36人,男生49人,班内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自觉性差、纪律观念薄弱、自制力差,这需要班级师生共同努力促进进步。本节课学生能运用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发现商随着被除数或除数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为了完成以上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多元化互动,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学生一方面尝试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合作意识,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归纳出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八 :商的变化规律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执教者:李开霞

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

1.师:我们都知道孙悟空有很大的本领—会七十二变,但他不管变成什么,还是孙悟空,数学知识也有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李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来探讨—商的变化规律(师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2.师:请看一个猴孙们和孙悟空的故事(课件显示),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话说,孙悟空跟唐僧取经后成了斗战胜佛,但是他仍然忘不了花果山的猴孙们和神仙洞府,这一年孙悟空又回到花果山,并且立刻被猴孙们围住了,因为他给猴孙们带了礼物,一只小猴兴奋到:“大王,大王,我来帮您发礼物吧!” “好啊!好啊!”孙悟空说道:“不过,石门上有3道算式题,你要算出来了才能让你去发” 。说着,小猴就飞奔去石门了。

3.师:同学们我们先猜一猜,小猴子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几道题吗?别着急着算,我们先来看看这几道算式的特点

4.师:谁来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商会怎么变呢?

二、探索规律

1. 出示课件

师:观察表中每一栏的数,看看什么数有变化什么数没有变化。 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表中什么数有变化什么数没有变化。想好了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的非常热烈,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来研究一下,谁先说一说?表中什么数有变化什么数没有变化?

师:被除数、除数、商是怎样变化的?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第2栏同第1栏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说,被除数变大了,除数没变。

师:被除数是怎样变大的?

生:被除数乘了10,除数没变,商会变大。

师:商会怎样变大?

生:商也乘10。

再找两组对比说后总结:

师:那么我们就说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商也乘(或除以)几。

师:被除数乘或除以的数,是“0”可以吗?

被除数乘“0”得“0”;除数乘“0”得“0”,那么“0”能不能除以“0”?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