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 “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先在学生理解词语中各字意思的基础上,再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中,我还结合作业中的练习,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学习是无止境的”。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妈妈一直在学习,还经常要参加考试。”最后引读相关名言,如: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本以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应该在作业中表现得很好。但在批改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却局限在上课说过的那几个例子中。有时候真觉得,在指导学生写作上,不指导,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得多了,就怕局限他们的思维。真

是两难!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还存在着不足: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我把它们割裂了开来,并没有进行朗读对话,孔子的语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语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时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使体会显得单一、显得孤立,没有了整体感。

…… …… 余下全文

篇二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在此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孔子名言,并搜集孔子个人资料,并请教或搜集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怎样的人。在课前并综合了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孔子名言作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孔子名言及引用孔子名言,运用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习这一课,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悟到: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只有谦虚好学,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我在教学中截断了语文教学的一般流程,我让人物语言闪亮登场。

如、“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设计语言,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名言。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在学习上要“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如果三个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老师常常教育我们,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现在还是将来,为人都要谦虚好学,有礼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意思是: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温习,不也是高兴的吗?(老师告诉我们,每天早读时都要把学过的知识温习一下,我们常常

表现出不高兴,不愿意的表情,。每当这时,老师总会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呀!(一天,老师在给我们讲一道数学难题,刚讲完,老师问我们懂着没有,教室里整齐地回答:“懂着了!”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出了道 类似的题,可是班上没几个会做,老师生气了。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孔子有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 …… 余下全文

篇三 :小学三年级语文17课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在上《孔子拜师》第一课时中,我通过出示孔子画像让学生齐声说出了孔子,紧接着我问学生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回答之后,我再补充介绍了孔子,这对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随着我出示一幅孔子向老子行礼的画,学生便能异口同声地说出课文题目《孔子拜师》。围绕课文题目,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反应积极,思维敏捷。我相信善于提问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一个爱提问的学生也肯定是一个爱思考的学生。

提问后,我让学生按照我的要求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同时思考能解决刚才问题中的哪几个。在讲字词中,我通过分组的形式将17个词语分成了三组,并启发学生去思考其规律,这样就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读了这17个词语,我再提出了本课要求会写的12个字,让学生来回答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在字词学习中,我这样的呈现方式不是太科学,应该先讲字再讲词。并且我也没讲字形,对难写的字或学生觉得难写的字应该全班一起跟着我写一下。对于这些生字的掌握也应该让学生组词,这样能有效地记住这些生字。

扫清了字词关,我又让学生自读了一次课文,然后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这里,我对学生的自读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自读也就没有目的性了。学生在读课文时,我提出了朗读的要求,但在具体指导中还不够及时有效。我应该让学生把读错的词语或句子再读一遍,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在指导第二段朗读中,我指出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范读了一遍,但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能不能改掉之前朗读中的问题就不得而知了。我应该让学生再读一遍,看他有没有领悟要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我的朗读指导和范读能真真正正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那么我的朗读指导才算有效。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我通过提出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和“孔子是不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让学生掌握了第一自然段的大意。学生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反应积极、回答准确。但是我未能趁着这样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去理解“渊博、远近闻名”等关键词语的意思。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抓住上下文,让学生学会自己去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的课后反思

《孔子拜师》的课后反思

执教人:聂小情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虽然几经反复备课和试讲,但今天的这堂课仍然上的不理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教学开始,我创设一个小的情境,将学生带入高山流水,探访圣人的意境,了解孔子,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但是在设计提问: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点什么?有些不妥,这毕竟局限了学生的认识,若能让学生谈谈你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想必学生一定会积极交流,也将使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接下来检查预习,在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列出了本课16个词语,量比较大,检查的遍数比较多,对于“风尘仆仆”等易读错的词语,朗读落实的还不够,应当将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能读好的,一带而过。我想对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词语的落实也应把时间用在难读词语的教学上,不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再读对话,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或“你通过读对话体会到孔子老子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

…… …… 余下全文

篇五 :孔子拜师教学案例与反思1

《孔子拜师》教学案例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求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

教学难点:

1、理解“的品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你们听说过这个名字吗?对孔子你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汇报资料。

2.今天我们要学习孔子的一件什么事?(拜师)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的心里会有哪些疑问?(学生提问)

3.引入: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先来欣赏一遍课文。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哪些问题是你马上就能回答的呢?

学生回答简单问题。

研读感悟

一、深入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自读第一段,要求边读边圈圈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词句,然后仔细体会,从这些词句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远近闻名总觉得还不够三十岁??)

3、学生畅谈体会:(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

4、指导学生紧扣这些重点词来进行朗读。

…… …… 余下全文

篇六 :孔子拜师反思

《孔子拜师》的教学反思

太平小学 林薇

《孔子拜师》这课开始,我创设一个小的情境,将学生带入高山流水,探访圣人的意境,了解孔子,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但是在设计提问: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点什么?有些不妥,这毕竟局限了学生的认识,若能让学生谈谈你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想必学生一定会积极交流,也将使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接下来检查预习,在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列出了本课16个词语,量比较大,检查的遍数比较多,对于“风尘仆仆”等易读错的词语,朗读落实的还不够,应当将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能读好的,一带而过。我想对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词语的落实也应把时间用在难读词语的教学上,不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 “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再读对话,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 或“你通过读对话文本体会到孔子老子

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 …… 余下全文

篇七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王孟栋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在此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孔子名言,并搜集孔子个人资料,并请教或搜集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怎样的人。在课前并综合了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孔子名言作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孔子名言及引用孔子名言,运用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习这一课,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悟到: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只有谦虚好学,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我在教学中截断了语文教学的一般流程,我让人物语言闪亮登场。

如、“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设计语言,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名言。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在学习上要“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如果三个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老师常常教育我们,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现在还是将来,为人都要谦虚好学,有礼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意思是: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温习,不也是高兴的吗?(老师告诉我们,每天早读时都要把学过的知识温习一下,我们常常表现出不高兴,不愿意的表情,。每当这时,老师总会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呀!(一天,老师在给我们讲一道数学难题,刚讲完,老师问我们懂着没有,教室里整齐地回答:“懂着了!”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出了道 类似的题,可是班上没几个会做,老师生气了。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孔子有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 …… 余下全文

篇八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上册

汤 河 学 校

陆 淼

2012.9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对简答的评价。

一、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古人,他是谁呢?你们看。 书上的资料袋一句话来评价孔子?

投影: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故事,更深入地来了解他。

板书:孔子拜师。生齐读课题。

2、正音:“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要读第三声。跟老师读 “孔子”。、3、全班齐读生字词。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正音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归纳课文的叙述顺序:决定拜师——不怕艰辛去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敬重

这样就把孔子拜师的经过说清楚了,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这样把事情的经过介绍清楚。

4、那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孔子:谦虚、好学、有礼。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孔子的这些品质,并在书上写一写你的感受?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研读孔子

(一)、第一段

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才要去拜师。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 板书:渊博

他是不是真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呢?谁来说说,你从哪里读懂的?

和“闻名”意思相近的词有哪些呢?

小结:是啊,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去拜师,他多么好学啊!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