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华封初中 胡宗友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二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学习本单元内容,要从宏观上把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渗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新课开始,我利用两组图片(美对日投掷原子弹形成的蘑菇云及化为焦土的广岛市)导入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知识结构图引领学生走进“二战”,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二战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板块为二战的转折与胜利。这两部分共同采取图表法(知识扫描环节)串讲基础知识,使历史发展进程更全景化;辅以配套习题(知识反馈环节)史论结合探讨问题,提高知识技能,加强能力培养。而后链接中考,深化重点、难点。课外活动设计是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通过对二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关于二战的性质及影响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学,但因学生受生活局限及教材影响,对二战性质的变化把握不准及破坏性灾难认识不足,因而就影响了“人类该如何有效的避免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延伸。解决对策:鼓励学生课下广泛搜集二战相关资料,并在教学中展示二战人员伤亡情况表,增进情感体验后,鼓励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二战的影响,进行问题设计如:“人类已经饱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今天仍面临着战争的威胁。请举两例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并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呼吁世界和平的宣传语。”学生围绕讨论话题,选择史料,各抒己见,加深认识,对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方面大有裨益。回答问题快速准确,但缺乏积极主动性。知识反馈环节,从实测上看,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正确率较高,对开拓学生视野或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方面稍有欠缺,特别是对绥靖政策的理解、二战的性质及影响,让学生获得比较全面合理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可见能力培养还是薄弱环节,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养成,对较灵活的试题训练存在不足。因此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迁移训练:“试举例说明,20世纪30年代英法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你能形成什么认识?”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认清了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进步意识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一点上,我采用了渲染战争的残酷来激发学生“憎恶战争”的情感体验方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强化了直观教学效果。学生联系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热烈讨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以史为鉴,呼吁世界和平。当学生说到北约轰炸南联盟和我驻南大使馆时,我适时提示学生谈谈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学生反应激烈,“我们应以牙还牙”“也炸他们的大使馆”等,我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学生站在人类进步的高度来理解避免战争发生的问题,学会采取非暴力的方式达到正义事业的目的;对于非正义的战争势力,人类会随着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总之,在教学中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通过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分组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等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增强了新课程的教学效果。但还是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语言的运用方面,仍需要强化语言感染力等等。今后我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大胆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面对新课程的教学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今天是讲二战爆发的历史。 首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二战史的资料,比如莫斯科保卫战,不列颠之战等等,当真正接触这些资料之时,突然感觉历史是这样的生动,并非象教科书上所写的那样枯燥无味。我突然想,要是学生能亲自读读这些东西,或许能打动他们,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我也感觉到,是学生读的东西太少了,特别是关于历史方面的东西。没有丰富的史实做奠基,他们怎能对书

上精辟的描述理解,进而产生兴趣呢?

上课了,首先在语调上较以往有了一些改变,有意识的让声音变得抑扬顿挫,我发现有几个学生仿佛感觉到了这种变化,特别是几个男生,他们给随着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都在逐步的回答,我感觉到已经开始调动起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心里有些高兴。以往的平铺直叙讲课所带来的不愉快,仿佛倾刻间消失。

当讲到不列颠之战、莫斯科保卫战之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影片,德国的海狮计划,伦敦上空的轰炸,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挫败德军的进攻、斯大林钢铁般的意志、莫斯科红场的阅兵、苏联人民为保卫莫斯科所做的英勇斗争等场面,感觉学生在和我一起回到当年那场硝烟弥漫的战争。感觉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就在那一刻之间。 这一节课下来,感觉课堂没有以前的那样沉闷,但是又感觉,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之时,又怎样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呢?比如对二战原因的分析,对慕尼黑阴谋的认识,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理解,对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过程、作用的分析认

识,由于时间问题,都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更深入的分析。而这些都是考试所要考到的问题。怎样解决好这样的矛盾呢?

要做到这些,我想只有不断的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从细微处慢慢的改变,一步步提高,让历史课真正变成有趣味的,而又充满智慧的、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课堂。

…… …… 余下全文

篇三 :德国日本对二战的不同反省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对二战的不同的认识和反省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60年了,但它并没有成为被遗忘的“历史”,人们不断追问,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对历史的反思拷问着人类的道德和良知。60年来, 身为当时轴心国的德国、意大利、日本也在反思着那段历史,但是,在对历史总结与反省的态度上,三国却并未站在同一高度上。

一、德国

战后60年来,德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了全面和深刻的反省。通过反思历史和战争赔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走出了耻辱,走进了繁荣,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德国的反思是一个逐渐深入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的过程。

1、反思层层深入

战争刚结束的几年里,德国社会普遍存在“胜者王侯,败者贼”的心态,对二战的反思也主要局限在学术范围内。1951年9月,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发表 声明说:“大多数德国人民反对纳粹针对犹太人的暴行,大多数德国人民与这种暴行无关。”阿登纳政府试图尽快甩掉历史的包袱。1949年9月和1954年6 月,联邦德国议会先后两次通过大赦法案,连一些直接参与过大屠杀的纳粹头目也被释放,社会舆论很少揭露纳粹罪行。

60年代,联邦德国开始了对战争的深入反思。1963年,在法兰克福对奥斯威辛集中营纳粹分子的审判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二战胜利20周年之际,当时 的联邦德国总统海因里希·吕布克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解放日发表讲话,联邦德国开始打破对纳粹罪行的缄默,社会舆论开始广泛讨论大屠杀。年轻人开始问他们 的父辈:什么是大屠杀?什么是集中营?你在战争中做了什么?你是不是纳粹党党员?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的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跪下,表达 德国的道歉和对二战的忏悔。

经过公开和广泛的讨论,德国社会真正意识到了德国在二战中的罪责。转折性的标志是,在1985年纪念二战结束40周年之际,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明确表 态:“5月8日是解放之日,我们大家(在这一天)从纳粹独裁统治下解放出来。”从“战败”到“解放”的认知转变标志着一个重要的飞跃。

…… …… 余下全文

篇四 :德意日三国如何反思二战

德意日三国如何反思二战

青木 张莉霞 穆方顺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60年了,但它并没有成为被遗忘的“历史”,人们不 断追问,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对历史的反思拷问着人类的道德和良知。 60年来,身为当时轴心国的德国、意大利、日本也在反思着那段历史,但是, 在对历史总结与反省的态度上,三国却并未站在同一高度上。

德国 经历长久学习过程 实现脱胎换骨转变

二战结束60年来,德国勇于反省历史罪责,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德国 历史学家指出,德国能够真正自我批评地面对过去,是经过战后几代人的不懈 努力才达到的。

二战后,德国为了消除欧洲邻国对自己的深深警觉和敌意,积极配合以美 苏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对纳粹分子进行“非纳粹化”运动。那些罪大恶极的纳粹 分子经过纽伦堡审判和美苏英法四国占领区的甄别处理后,基本都没能逃脱法 网。此外,德国政府还一直在不同场合表达对二战的忏悔之意,并先后向波兰、 俄罗斯、捷克等受害国家,尤其是受害的犹太民族赔偿近550亿欧元。

不过,在反省历史的道路上,德国政府也曾走过“弯路”。阿登纳政府曾 想以一系列措施把历史问题“一笔勾销”。19xx年和19xx年,德国联邦议院先 后通过两部《赦罪法》,对19xx年9月15日以前的全部犯罪行为实行大赦,其 中包括尚未超过追溯期的纳粹案犯,甚至连一些直接参与屠杀的“行动队”头 目也被释放。当时,否认、淡化纳粹罪行的舆论曾一度甚嚣尘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反思逐渐发生了变化。上世纪50年代,在20年代 出生、被称为“怀疑的一代”长大成人,他们开始追问父辈们在纳粹时代干了 些什么。反省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这个阶段逐渐被看成头等大事。在社民 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以及反纳粹主义的流亡者维利?勃兰特成为联邦总理后, 德国对历史的认知有了更显著的变化,批判纳粹的声音日占上风。19xx年,勃 兰特访问波兰双膝跪拜犹太人纪念碑,赢得举世称赞。

…… …… 余下全文

篇五 :德国战后是如何反思二战的

德国战后是如何反思二战的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德国作为二战的挑起国,自己也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惩罚。战后,德国建立起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使国家逐渐走向正常化。虽然,德国的反思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具体做法却值得借鉴。

大力推行非纳粹化运动

德国战后是如何反思二战的

被希特勒迫害致死的反纳粹烈士纪念廊

准确的说,“非纳粹化运动”并不是德国自我产生的,而是在美英苏法四大盟国占领德国后推行的运动之一,但却开启了德国的正常化道路。具体的措施有:

1、对纳粹主要战犯和组织进行审判。其中最著名的是纽伦堡审判,法庭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对戈林、里宾特洛甫等 24 名主要罪犯进行了审判和处以严刑。纽伦堡审判后,各占领区还进行了较低级的审判。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八分之一的人在纽伦堡审判前对纳粹主义的邪恶并不知情”。而在判决结论宣布之后,有数据显示“一半的人认为他们更多地意识到集中营的不人道”。由此来看,纽伦堡审判确实教育和震撼了德国人民。

2、废除一切法西斯的法律和决议,查禁和摧毁了所有纳粹党团组织,严禁法西斯组织重新活动,清洗了盘踞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重要岗位上的纳粹分子。具有民主思想的德国精英人士填补各级领导职位。

3、战争结束后,盟国首先对教育领域进行了“非纳粹化”,暂时关闭所有教育机构和学校,对原有教师进行清洗。盟国帮助培训了大批具有民主思想的教师,编写了新教材。各州宪法中规定,教育权利人人平等,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民主精神。

有关非纳粹化的评价,学术界向来是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它“未能实现任何其先前设定的目标。”但不可否认,非纳粹化运动代替了德国从未发生过的革命。确实在战后德国人思想上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开启了德国人对二战的表象性反思。

…… …… 余下全文

篇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反思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之后,感慨很多。本节课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备课非常仔细。但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时间及内容的协调上就不是很好。

此部分是两课的内容,因为课时紧张,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用一节课的时间上完了两课的内容,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因为课堂容量的增多增加了知识巩固的难度,也给课堂练习带来了麻烦。比如前面二战的开始、扩大及进一步扩大就讲的非常详细、充足,但在后面二战的转折和结束时,却显得有点局促,感觉进行的有点快,所以有的学生就反应的不是很快,使得我的讲课也有些被动。结果很显然,当堂检测时间很少,有的班甚至没来的及,这势必对下节课的内容带来了压力,细想想,应该跟分成两课讲的效果差不多。可以说这也成了本节课的一大遗憾,只能在下节课再次补充并强调了。

希望在以后的上课中,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使得自己的课能够得到改善。

反思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教材中有些地方的编排显得突兀,例如没有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为什么纳粹德国军队在侵略扩张中战果辉煌,它的战术思想—闪电战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学中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待任教者对教材重新开发。既要解决大容量的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又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个疑问,我想到用课件来上这节课。制成的课件在每个班上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修改,在教研组的公开课上,总体达成了教学目标。不过,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是引用的历史文字资料要注明出处。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理解有些历史内容,我引用了一位德国基督教牧师马丁.尼默勒写的诗,希特勒、斯大林、丘吉尔的话。在课件制作时,我曾想过在这些历史文字资料末尾注上出处,但在班级上的时候我发现历史文

字材料字号小,后面同学看不见,字号必须放大,这样一来在同一张幻灯片上无法标资料的出处。然而历史学科的根基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在以后教学中,我打算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上标明引用历史文字材料的来源。

…… …… 余下全文

篇七 :日本对二战的态度

从小泉“拜鬼”到反对南京大屠杀申遗

——论日本对二战的态度与反思

前段时间,关于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而慰安妇档案落选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在国人庆祝的同时,日本政府却表示抗议,甚至宣称要削减其联合国经费。为何日本在在二战的问题上如此遮遮掩掩?

19xx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联合声明,表示愿意遵循《波茨坦公告》内容,推动中日友好;然而,从19xx年起,日本国内开始美化侵略战争;到新世纪初期,小泉首相不顾各国反对,多次参拜供奉战犯的靖国神社;20xx年日本内阁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解禁集体自卫权;20xx年日本又对南京大屠杀及慰安妇表示抗议。这一系列的举动不禁让人们担忧:难道日本又会重蹈70年前的覆辙吗?

自上台以来,安倍政府在历史问题上极力美化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丑恶历史;在外交上奉行所谓的“积极和平主义”,以深化美日同盟关系为核心,解禁集体自卫权、强化日本对外政策中的军事功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上主动挑事,激化与中俄韩等国的领土矛盾。种种行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邻国的强烈抗议与警惕。安倍政府和自民党不顾和平潮流、无视国内民意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让全世界看到了其狼子野心。

反观同样是战败国的德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重来没有停止过反思:勃兰特的惊世一跪、对犹太人进行经济赔偿、设立二战纪念馆以警示后人等等。他们诚恳的态度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原谅。有人说:“勃兰特跪下了,全体德国人民彻底的站了起来。”如今,德国从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到在对待叙利亚难民问题上的坚定立场,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赞扬。

历史不可能重演,一味地穷兵黩武永远无法获得他国的尊重与认可。日本想要成为所谓的“政治大国”,唯一的出路是严肃地反省历史,以其诚恳的态度与行动来消除外界的疑虑。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国抗日战争对二战胜利的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对二战胜利的贡献

——著名历史学者齐世荣教授访问记

20xx年08月27日10:33

从19xx年到19xx年的8年时间里,中国人民为了战胜日本法西斯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军民伤亡在3500万以上,经济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战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国际史学领域对中国军民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一直未能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19xx年,我国著名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在第16届国际历史学科大会上提交的《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下简称《地位和作用》)一文,在世界近现代史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同时引发了学术研究领域对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思考。

值此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就该文写作的过程专门走访了齐世荣教授。

关于如何看待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这一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xx年1月6日致美国国会的国情咨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在7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19xx年9月2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复电中盛赞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及其解放的斗争,大大地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齐世荣教授据此认为,战时盟国两大领袖对中国抗战的评价是正确和公允的。

但是在战后二战史研究中,大部分西方学者都不愿意承认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这一事实。在他们所著的二战史著作中,对中国抗日战争大都语焉不详,有的寥寥数语一带而过,有的甚至避而不谈。

20世纪60年代以前,也就是中国和苏联关系密切的时候,苏联出版的二战史对有关中国抗战的评价还是较为客观和公允的。但是涉及的范围有限,更谈不上具体翔实。60年代以后,苏联史书中有关中国抗战的内容也随着中苏论战的升级和两国关系的破裂,而没了踪影。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