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望月教学反思

《望月》教学反思

柳州市西鹅小学 黎锋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语言隽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经过反复研读,我将课堂教学聚焦“望月”,以“情”贯穿全文教学。通过品读“我”、诗人、小外甥眼中的月,体会“我”对月的赞美,诗人眼中月的多情,小外甥对月的喜爱,感受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望见的月亮也就不同了。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心中就有一轮怎样的月亮。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整篇课文的教学思路还比较清晰。

教学中,我注意了情境的创设,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赛诗、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了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月下江景是迷人、恬静的,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小外甥与“我”赛诗的情景,是紧张而生动的。小外甥自信而聪明,“我”是沉着稳重。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对“我们”眼中月的想象,是生动有趣的。把握了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学生能入情入境地与文本对话,感受“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的含义。

一、学生顺流而下,教师随弯而转。

在学习“月光”这一段时,原先的教学设计是在听读欣赏后,学生先自由练读,再交流自读感受,最后再配乐集体品读。

当第一个学生交流时,读到了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读得挺不错,却说不出好在哪里。经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安详”的意思和朋友来时的心情。再读这一句时,学生们读得很有味儿,并顺流而下,自然地一直读了下去,把这一段都读了,读得也还不错。

这一读,把原定的逐句评析的教路打断了。这个突发的情况使我意识到,字斟句酌的品读方法,不合我们班这群男孩子的口味。要整体读,有什么不好呢?于是,我利用解决学生问题“剪影为什么会伸展、起伏”的机会,让学生再次欣赏月色图,再次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整体品读,最后才回到第三个教学环节——配乐品读,学生果然一次比一次读得投入、动情。

…… …… 余下全文

篇二 :《望月》教学反思

《望月》教学反思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都当作记叙文来教。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在弄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战略的眼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望月》中,采取了三条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交谈(对背颂月古诗、讨论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他们先理解内容,再理解内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与小外甥“交谈”什么,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三是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先理解一般内容,再提出更较高的学习要求。

2、努力地创设课文情境。什么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人、景、物和当时当场的气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觉亲”。只有亲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恬静的,他的心情是愉悦的。小外甥与“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张而生动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着而自豪的。小外甥叙述“月亮像什么”时的情境,是生动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变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远的。我把握了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朗读、想象和语言描绘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这几个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导品读体会。文学作品的内含是很丰富的,是通过描写境界、塑造形象来陶冶、感染读者的。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细细品读语言,领悟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同时要感悟作品所塑像的形象。读者对形象的感悟越深,作品的价值就越大。因此,我在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学生品读小外甥与“我”对的诗句时,辨析每次对背诗句的“同”、“异”,理解小外甥出“对”的角度,感悟小外甥的“机灵”。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感悟他的胆识——把天空当作人,把月亮当作他的眼睛。在品读我“展开幻想的翅膀??”时,启发学生想象、讨论。这里的引导还不到位,如学生能想到:他希望祖国的下一代,都能像小外甥那样:聪明好学、爱幻想。那么,“我”的形象就高大了,文章的含义也就更大了。

…… …… 余下全文

篇三 :望月教学反思

《望月》教学反思

云门书院双语学校 张静

《望月》是一篇语言隽永,思想深邃的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情趣的想象。它既有丰富鲜活的语言表达,又有优美如画的意境呈现,还有人物形象的诗性流淌。

月儿虽美,传递了人们的情感,但要让五年级的学生细细体会

也非容易的事。特别是这样的美文,如何让学生在课文中感悟到月夜之美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尽管我在环节上做了精心设计,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也能体会到月夜的美,接下来我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望月”这一情境,我利用课前两到三分钟时间,创设了一个“情景”:先用写月亮的古诗导入,再“请同学们坐正,眼睛轻轻闭上,心情放松,内心要一片宁静,随着老师的描述展开想象的翅膀。夜幕降下来了,晚风吹在脸上暖暖的。这时候,月亮从东方慢慢地、慢慢地升起来了??”大约半分钟后,学生睁开眼睛,动情地报告着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到的??我顺着学生的描述,导入新课:月亮已经走进了我们心里,让我们沐浴着月光,一起来学习《望月》吧!

这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之后,我就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找出课文分别写了哪些人眼中的月,接着直接进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乍看之下很顺畅,但静下心来细想:拉着学生进入情境太快了。也许在初读之后,应该让学生说说对文本的整体感觉,调动他们已有

的知识储备。然后再把课前这种美好的气氛蔓延开来,让课前的情境创设得到发展、持续和蔓延。

在交流江上月色美这一部分时,我的教学设计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自读感受,最后再集体品读。应该说,这是种可行的方法,但是,如何让细节更打动人?让学生悟得更深?我想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有效的引导者,多为学生准备些“拐杖”。但是我觉得这方面我做得还有所欠缺,特别是课文挖得还不够深。

个人觉得阅读这样的作品,让学生能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关键是教师充分体味课文的美,才能把知识理论容纳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和谐新颖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中,才能使语文教学满堂生辉。

…… …… 余下全文

篇四 :望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板

…… …… 余下全文

篇五 :《望月》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学反思

红枫一小 张文秀

第七单元第25课《望月》是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富有童真童趣。写的是小外甥向舅舅挑战背诗和问问题的交谈过程,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作者赵丽宏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学后,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深入词句,很好地感受到小外甥的特点。

教学中,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使孩子们在赏析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从而感受到小外甥的话语“是月亮把我叫醒的”。同时我让学生细读描写小外甥神情、语言等词句,感受“小外甥”爱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抓住小外甥与“我”的对诗和提问题,引导他们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天真活泼和爱想象。正是这种聪明好学,才能让小外甥积累那么多有关的诗句,使学生在品读中感受“中国月文化之美”。

二、品读课文,感受月夜的魅力。

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紧抓文章第2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体会夜色之美,从“喷洒”、“镀”、“黑色剪影”、“隐隐约约”等词中体会月色朦胧、柔和、均匀、薄的特点,进而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对诗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历代诗人心中,赋予月亮不同的情感,代表着诗人当时细腻的心思和美好祝愿。读文字也要读标点,我抓文中出现的十二个点的省略号,和学生补充对诗,感受一轮多情的明月。在品读体悟中感受“我”眼中月亮的安详,通过引导学生在对诗中沐浴诗中月亮得多情,在迁移想象中放飞小外甥幻想中月的奇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培养学生懂得欣赏美的情怀和学会表现美的能力。此外,通过诗句积累、品析研读重点词句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由“感”而“悟”,由“悟”到“读”到“背”。

三、善于归纳、积累古诗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归纳和积累同类型的古诗词等。课上我让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关于“月亮”的古诗,展示交流时还是以4人小组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可以2个人分角色继续对古诗,第3个人说古诗出处和作者,第4个人议一议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还可以做补充。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大家全员参与,收获更多。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五年级语文下册 望月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望月》教学反思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都当作记叙文来教。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在弄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战略的眼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望月》中,采取了三条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交谈(对背颂月古诗、讨论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他们先理解内容,再理解内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与小外甥“交谈”什么,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三是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先理解一般内容,再提出更较高的学习要求。

2.努力地创设课文情境。什么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人、景、物和当时当场的气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觉亲”。只有亲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恬静的,他的心情是愉悦的。小外甥与“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张而生动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着而自豪的。小外甥叙述“月亮像什么”时的情境,是生动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变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远的。我把握了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朗读、想象和语言描绘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这几个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导品读体会。文学作品的内含是很丰富的,是通过描写境界、塑造形象来陶冶、感染读者的。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细细品读语言,领悟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同时要感悟作品所塑像的形象。读者对形象的感悟越深,作品的价值就越大。因此,我在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学生品读小外甥与“我”对的诗句时,辨析每次对背诗句的“同”、“异”,理解小外甥出“对”的角度,感悟小外甥的“机灵”。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感悟他的胆识——把天空当作人,把月亮当作他的眼睛。在品读我“展开幻想的翅膀??”时,启发学生想象、讨论。这里的引导还不到位,如学生能想到:他希望祖国的下一代,都能像小外甥那样:聪明好学、爱幻想。那么,“我”的形象就高大了,文章的含义也就更大了。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一年级音乐下册 望月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

望月亮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望月亮》,并用多种声势参与表现歌曲。

2.在聆听《糖果仙人舞曲》的过程中,能随着音乐情绪做出体态反应或跳舞,从中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内容:

1.歌曲 《望月亮》

2.欣赏 《糖果仙人舞曲》

教学设想:

本课从引导、启发入手,看图感受情境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丰富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并模仿动作,调动学生主观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有节奏韵律地朗读歌词,力求形象,富于情趣。在学生学会熟悉旋律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情境并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路

伴随欢快的音乐,学生拍手入教室

师生问好

二、学习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歌词

画面一:月亮仙子从远处慢慢走来??

画面二:夜空下,小天使托腮看着满天星斗的天空,星星在闪烁,月亮也在眨着眼睛,她在干什么? (背景音乐:弦乐小提琴《望月亮》主旋律)

学生通过画面回答:望月亮,看星星??

画面三:

出示字幕:望月亮,望月亮

( 根据音乐节奏,教师朗读“望月亮,望月亮”)

师:小朋友,月亮在哪里?

生:月亮在天上??

出示字幕:月亮在天上

教师朗读:“望月亮,望月亮”

学生读:“月亮在天上”(按音乐节奏)

1.引导学生学唱第二乐句歌词

画面四:

利用光的亮度对比,让学生自然感觉月亮象??

背景音乐; "天上的月亮象盏灯","地上亮堂堂" (弦乐)

1

2.学唱第一乐段

*出示第一段歌词:

望月亮,望月亮,月亮在天上。

天上的月亮象盏灯,地上亮堂堂。

1)听赏歌曲,老师完整的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2)请学生试着用“lu”哼唱曲调,教师及时鼓励。

3)完整的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二)引导学生学唱第二乐段歌词

…… …… 余下全文

篇八 :《望月谣》教案及反思(西师版)

《望月谣》教案及反思(西师版)

教学内容:歌曲《望月谣》(西师版九册第十课)

教学目的: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培养学生思念台湾同胞,期盼台湾早日回归的民族感情。

教材分析:

歌曲以简洁的四句歌词:“月儿弯弯,思念台湾,台湾回归,月儿圆圆”。深切的表达了祖国同胞思念台湾,期盼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民族情谊。

歌曲由带再现的二体贴式补充句构成。大调式,变换拍子。全曲基本上是以第一乐句的节奏为基本节奏贯穿,从而获得歌曲风格的统一,柔美的音调,表达了一种亲情。结束句强拍强位上的八分休止符,更为歌曲的情绪表达带来了情趣。 教具准备:打击乐器 竖笛 多媒体课件

课时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谈话引入课题: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我国的东南近海岸,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宝岛台湾。在你的印像中,台湾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引导学生谈谈台湾的形象)

师:“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可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还未回到祖国的怀抱,大陆的亲人人在盼望它早日回来,你听,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师范唱《望月谣》。

三、学习《望月谣》

1、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u”音轻唱歌曲的旋律。

2、用“la”音哼唱歌曲。

3、轻声地礼视唱歌曲旋律。师指导。

4、轻声地练唱歌词。

5、进行分组分男女声比赛练唱。

四、巩固练习

1、竖笛练习《望月谣》。

2、师:“除了用歌唱、竖笛演奏的方式,还可以怎么来表现歌曲的感情?” 引导学生:表演、舞蹈、诗歌朗诵、写诗、画画等。

3、“让我们一边听歌曲,一边用画笔描绘你心中美丽的台湾吧!”(生画画描绘台湾的形象)

课后反思:

本堂课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尊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原则,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本课完成比较理想,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掌握得较好,课堂始终沉浸在一种优美的环境之中,对学生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意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