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语文教学反思日记

语文教学反思日记(一)

开篇的话:看着别人写得教育日记,甚是羡慕。然而总以各种理由推脱没有时间,其实时间是挤出来的。教育日记可以记录教学中的所得、所思,对教学是理性的提高。因此,教育日记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喜欢。近几年,我在教学中也积累了部分经验,有的撰写成文,且发表了,有的却没有能积极记载,使得宝贵的教学体验随着记忆的消磨而流失了。现在,我终于鼓足勇气,坐在电脑前,飞快地击打着键盘,为的是记录下教学中的点滴,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但愿我能持之以恒。

2010.11.15

关于教师的观念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如浪潮一样涌来,于是有人困惑,有人迷茫,有人幸喜。其实,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观念转变问题。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没有教师的参与,科课程改革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然而,当前最要紧的就是部分教师用老方法教新课程,方法还是那样的方法,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肢解文本,嚼碎后喂给学生,学生得到的是无味的知识残渣。一些老师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胸无丘壑,目中无人。学生被动的接受,于是语文课堂,变成了对课文的讲解,没有了学生

对文本的感悟与体验。学生成为老师和课本的奴隶,成为课堂的配角。像这样的课堂,今天还在继续上演着这样的悲剧。倘若这样实在是新课改的悲哀。

新课程标准最核心的理念是“自主、探究、合作”。每一个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把握课程的基本实质。有人会说:“新课改的确好,但我们的课那么多,我们没有时间搞。”其实,我们不是要课课精彩,但必须课课精心。要始终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充分的感悟文本,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课堂上,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问的,让学生问,学生能写的,让学生写。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深刻得体悟课文。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我想如果这样,新课改就有希望了。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提高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教师反思日记1

英语教师教学反思内容与反思水平的发展研究

作者:刘旭东 孟春国

【摘  要】本研究基于4位初中英语教师撰写的205篇教学日记,分析了教师在反思内容与反思水平方面的变化过程与发展特点。结果显示:反思内容经历了从教与学到师生关系,再到教师自身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变化过程;反思水平则呈曲线上升的发展趋势;反思内容与反思水平存在微弱相关。专业引领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成效,而对教学行为及理念的创造性反思则能改善教师教学实践,进而更好地促进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学日记,反思内容,反思水平,教师专业发展

       一、       引言

       写教学反思日记是教师描述、探询自身教学的一个过程(Ho & Richards, 1993),它正日渐成为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反思手段。日记内容通常是对课堂教学、偶发事件、教学困惑的描述或阐释。作为一种有效的反思工具,写教学日记简便易行,它能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Bailey, et al., 2001; Brock, et al., 1992)。

       国内外多位研究者就语言教师写教学日记开展了研究。Ho和Richards(1993)的研究发现,教师在两个余月的日记写作中反思意识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但他们获得了批判性反思自己课堂实践的机会。Yahya(2000)则证实教师写教学反思日记对自身教学起到了自我监控的作用。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文字表达形式,撰写教学日记可以帮助新手语言教师尽快确立教师角色,形成自我概念(Bailey, 1990)。另有调查研究(李华, 2008)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师的78篇教学日记,结果显示:教师的反思意识不强,反思内容多样,反思水平主要处在经验描述与理性分析之间。Liou(2001)的研究建议:为促进教师反思,来自外界的专业干预是必要的。那么,教师在专业引领下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其反思内容与反思水平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本研究拟就此展开系统的跟踪研究,进而探索反思内容与反思水平的关系,以弥补目前英语教师教学日记研究的不足。

…… …… 余下全文

篇三 :教学反思日志

教学反思日志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生日快乐歌"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本课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教学反思日记(二)

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 …… 余下全文

篇四 :教师反思日记

新学期的第一周已经结束了,老实说这一周虽然各项工作都已经按照计划完成了,但是仍然感觉自己对工作思路还很乱,还没有缕清头绪,也许由于自己刚刚修完产假,还没有完全的适应上班的节奏,所以感觉自己相当的累,尤其是在电脑上做一些工作,这是对我来说的确成了老大难,因为自己平时就对电脑一点兴趣都没有,而且也从不玩电脑,这回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在电脑上操作,对于别人来说很简单的软件到我这成了比较难的一些东西,word中来了难题,由于之前输入方面的缺陷,打字成了一指禅操作,速度上慢了一些不说,错别字也常有出现,再加上之前PPT用的极少,输入文字,插入图片不能很好地结合。加上文字动作等等。眼看着一中午马上过去了,自己的东西还没有完成,突然觉得自己的电子信息能力很差,还好有同事的帮忙,让我在讲课之前能把所有的课件完成,让我能顺利的完成晒课任务。通过这件事情,我应该多努力学习在电脑方面的常识,最基本的工作软件应该有更深的了解,平时不懂的问题多多请教,自己没事的时候多多学习电脑,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能很快的完成各种工作,因为当今的上课教育已经不是传统的口头授课,电子信息化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主要的授课趋势,不能停留在教师为主的观念中。授课、学生、电脑一体化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更深刻更仔细的了解课堂中的知识,让学生更好的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自己也要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正如校训所说,做最好的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五 :教学反思日记

教学反思日记

长兴小学 谢慧华

新的美术国家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分成“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 评述”四个学术领域。其中“设计 应用”领域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物性,进行创意、设计、工艺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审美趣味。 今天我给五年级学生上了“美丽的家园”一课,学生反应积极,很快就投入到创作的热情中。让我深深感到新课标精神焕发的作用。

这节课我是这样上的:

一、 教学策略

综合运用和谐教育、合作教育、认知发展、电脑创作等教学策略。

1、强调儿童思维发展,不超越儿童认知水平,并创设情景,促进学生认识“家园美”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2、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和谐整体发展,注重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渗透,尝试让学生运用电脑技术进行集体创作,把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科技意识渗入教学中。

3、师生之间密切合作,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二、 教学程序

欣赏激趣活动-----想象构思活动------小组分工合作活动-------自 评互评总结活动。

在各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如在教学程序(1)中 观看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园”图片,师提问:“你看到的是什么家园?说说你最感兴趣的部分,为什么?”

让学生学会抓细节描述。

教学程序(2)中想象构思“家园”,加深美感体验,了解多元化艺术风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程序(3)中让学生协作学习,认识美术表现形式的主体要素,解决构图问题,解决分工合作的问题。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要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在这个程序中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非常高。

教学程序(5)中让学生按评价要求自评和他评,改变以往教师一人给分习惯。

在这一节课里,我是按照新课标要求设计完成的。因为这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及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学生发展

…… …… 余下全文

篇六 :教师反思日记一则

教师反思日记一则

3月2号 星期三 晴

今天的天气暖和得让人心醉,在饱尝了阳光的恩赐之后,我也受到了一次不小的心灵震动。因为,在班里那被我“遗忘的角落”,有一块小小的“金石”正在慢慢发出光彩,告诉我:“老师,我在呢!我也有自己的长处!”他使得我重新思考作为一名老师,应以怎样的胸怀宽容学生?应以怎样的爱心贴近学生?应以怎样的“慧眼”发现学生?

是的,这是个曾让我一度气恼甚至讨厌的学生,虽然在班里他个子最小,但“劣迹”最多:旷课,逃学,不写作业,搞恶作剧,门门功课倒数……我几经转化也不见效果,他成了班上的“老大难”,“拖油瓶”。其实我也清楚:他基础太差,又过于贪玩,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又怎能进步呢?可是开学后的这一天,在课堂上,这块“顽石”居然让我刮目相看。在学习毛泽东的一首词时,检查朗读时我的本意是只要他读正确就相当不错了,没想到他读得抑扬顿挫,语气恰到好处。当他读完后,我和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我发现他既腼腆又兴奋,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他的表情却深深刺痛了我,作为这个孩子的老师,我感到万分的惭愧,为什么以前要那样吝惜自己的赞美?为什么不肯多给他一次机会?为什么不多一点耐心帮助他?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教师的宽容与耐心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它会像阳光一样照亮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感受温暖。

    下午的自然课上,在做小孔成像的实验时,有的同学没有半透明的白纸,他小声说:“在纸上涂写蜡就行了!”我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他竟然开心地笑了.看到他的笑容,我更加感到自己以前对他的批评是多么冷酷无情,我真想走上前去说声:“对不起!”可我只有给他一个微笑,一句夸奖,一点暗示,我的心里才安慰些。

    今天这件小事使我想到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的一句话:“人最本质的需要是被肯定。”成功感是人人都渴望的,而鼓励与关注,就是教育学生的一个“法宝”,教师要善于拿起这个“法宝”真正深入到学生心里去,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关注学生每一次细微的成长与进步,及时送上一句夸奖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微笑,使后进生感到被人肯定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潜能,使本来含玉的石头也能发出光彩!

…… …… 余下全文

篇七 :教师日记

教学日记(一)

王玉军

今天找了三个学生谈话,全是男生。主要是觉得他们三个的理科成绩都不错,可文科却不行,特别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原因是都爱偷懒。我的意思是格外给他们布置好任务,然后找时间检查检查他们,算是对他们的一种督促吧。我用商量的语气说完我的意思后,两个学生很爽快地答应了,而其中一个从始至终却是很不情愿的样子。而恰恰是这个学生,我前天刚刚找过他。通过上次的谈话,我知道这阶段他对语文的兴趣锐减。什么原因呢?我没有问出来,不过我感觉可能有我的因素。不能仅仅因为我而影响他的成绩啊,所以我才想出这么一个办法来弥补一下。可是没想到,人家竟然不领情。我为自己而悲哀:什么时候成了低三下四去求学生学习呢?

再想想自己当时学习的情景,虽称不上是热火朝天,可绝对不至于让老师求着学。是今天的学生变了呢还是老师变了?

教学日记(二)

冯福元

    这周按计划应该是写作文的,可我没有让学生写,因为我开始怀疑我自己了。

    以前带领毕业班复习的时候,作文这一方面基本是不会特别重视,还是和初一初二那样,两周一篇,批语稍简单一些。那时我真的不知道作文该怎么复习,而且总觉得学生的作文水平基本上是定型了,好像不会再有什么大的改变。今年听了其他教师的复习经验,认识到作文还是需要学生认真复习的,毕竟作文是占半壁江山。因此我制定了我的作文复习计划:给学生讲怎么审题怎么开头结尾怎么选材这四个专题,并着重练习小标题式作文题记式作文以及复杂的记叙文。批作文也不是一刀切,而是近可能的告诉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当然,每次真正能一个一个当面认真分析的最多也就二十个学生吧)可是我近来竟然发现学生的作文怎么一次比一次差呢?特别是好学生的作文,以前的时候高分还多一些,现在却很少有精彩的文章了。怎么回事?难道我越讲越让学生迷糊了吗?每次作文之前我都讲这次作文的要求及练习方向,可每次收上来看时,我都发现和我要求的目标还差一截,怎么回事呢?所以本来是一周一篇的,这一周我停止了。

…… …… 余下全文

篇八 :教师听课反思日记

教师听课反思日记

教师听课反思日记

近段时间一直在听同事们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收获不少。虽然上课有时候不是一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听的过程中,进行换个角度的思考,便也总结出一些问题来。

听课日记一则

今天听了一节《圆明园的毁灭》,这位老师在课堂上便也贯彻了“引导——发现——成长”课堂的新理念,即“高效课堂”新模式上的,但是感觉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的情似乎没有被激发出来。一边听我就一边想,怎样才能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上出精彩的课来,学生的情随文动?课后有的老师也对现在的新课堂提出了疑问: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课堂模式上课,我们学生情感是否能够容易激发一些呢?面对同伴的疑问,我也曾经为此矛盾过,但是后来想想,如果老师能够及时恰到好处地引导,我们的孩子的情感能不起来吗?

我和其他老师有一个不同的感受:如今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比传统课堂高多了!不仅要求老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语文素养,而且还要有灵活处理、调控课堂的能力。

片段一:

导入课题环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授课老师这样导入课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读)

师:请大家再一次读课题。

生:再读(只是声音比前一次大了一些)

于是老是便进入了下一个课新目标表出示环节。

我想,如果老师在读第二遍课题之前说一句:“圆明园毁灭了你们高兴吗?”

请带着你们这样的心情再读课题(然后老师在学生读的时候加上自己的一些手势动作,这样孩子们的感情基调会不会就垫起来了呢?)

片段二:

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读2到4段,想想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

生:我觉得圆明园很宏伟,园中有》......也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连续板书几个“有......也有......”,然后问:“圆明园中还有什么?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