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法块小学 付云才

一、教材

《司马光砸缸》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小朋友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做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考虑小朋友年龄较小,他们在认知、发音、阅读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的特点,给本文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目标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4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小朋友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1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儿童愿意动脑的精神,使儿童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较为简单明了的发散思维训练。

三、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演示法,比较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儿童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儿童为主的人文情怀。

四、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演示反馈法,引导儿童质疑——表演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儿童善于观察、善于比较、善于表演的思维方法。

五、教学过程。

针对我班儿童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A类儿童能够看懂图、学会质疑并思考,B类儿童能够看图说话,C类儿童能够说出个别简单词语如“司马光”“救人”。以下我主要针对A类儿童的教学三大版块:从课件中质疑、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进行阐述。

1、从课件中质疑。

…… …… 余下全文

篇二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司马光砸缸》1自然段的9个生字并理解第一自然段。这篇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位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最重要的是以课文为载体,学习生字,还有就是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

二、识字教学 生字教学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首先是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读好生字,组好词词,用词语串起来说一句话。(既是检查预习情况,也是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同桌之间组词,造句,每个人都会参与到组词和造句中)。然后再指名个别读,及时纠正错误的音,其次是请小组汇报说话情况。

三、阅读教学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一次让他们完成几项内容他们会顾此失彼,所以我分步骤让学生完成几项内容,标自然段,圈生字,数句子等。另外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来熟悉课文内容,一步一步,带领学生循序渐进的去领略课文内容。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然后再采取填空的形式,把课文需要主要讲解的地方,重点理解,比如从前表示时间,司马光表示人物,花园代表地点。一座假山,一口水缸,理解不小心的含义并说话,初步了解记叙文几个要素,假山水缸的量词,训练用不小心造句,懂得水缸和

大水缸的区别,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写作说话时,用合适的词语的重要性等等,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课教学上,我还是存在一些毛病,让学生预习的不够,怕有做课的嫌疑,这是不可取的,不够放手,抛出问题思维含量要加强,考虑到提问对象能否表达清楚。以后我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三 :长春版语文一下《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长春版语文一下:《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司马光砸缸》是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一年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讲这篇课文时,以下环节的设计,可以说是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一、识字教学形式多样。

1.编字谜的方法记忆“司”。司马光的复姓是本课的一个新知识,我首先问学生:司马光姓什么?学生说出的答案有:司、马等,这时我说出“司马”这是一个复姓,让学生对复姓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学习“司”字。用旧字“同”引出新字:“一个同学真马虎,同字去掉一小竖”。学生便轻松记忆了这个新字。

2.字理识字学习“终”。绞丝旁表示织布,冬天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在这里冬表示结束的意思。终字原指布织完了,现在指结束了。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汉字构字规律来识记生字,使学生逐步产生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

3.做动作学习“跑”带有足字旁的字。编儿歌、做动作,既使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又及时得到休息,劳逸结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4.用投影仪指导学生书写,对学生掌握不好的字的结构及时指导,写字训练扎实有效。

二、注重语言训练。

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年级虽然年龄小,但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也应该有重点的积累语言训练。

例如: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我借机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组词语呢?学生说:“我在公园看到的花,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红的??”、“我来到学校,看到同学们,有的在扫地、有的在擦黑板??”,同学们各抒己见,各自说着自己的想法,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学会了用词语,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

三、行为对比,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特点。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于这个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很容易就能达到。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是本课的难点。如何攻破这一难点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我让孩子们进行比较,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时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分别是什么反应?

…… …… 余下全文

篇四 :司马光教案及反思

《司马光》教学设计

撰写的《浅谈儿童美术个性的表现和培养》在20xx年沦为评选中,荣获县级三等奖。

教学课件《加一加 变一变》在湖南省20xx年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三优联评”活动中获一等奖。

教学设计《加一加 变一变》在湖南省20xx年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三优联评”活动中获二等奖。

教学论文《多媒体视频教学为儿童美术的学习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湖南省20xx年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三优联评”活动中获二等奖。

撰写的论文《浅谈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在20xx年论文评选中,荣获县级二等奖。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导引法、小组合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难点: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播放儿歌《司马光砸缸》的歌曲

2、歌曲唱得是什么?

(1)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对歌曲里面讲了一个小朋友,名叫司马光,他砸缸救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这个故事。

二、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认识司字。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4、课件播放识字部分,要求学生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 …… 余下全文

篇五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磨课反思

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英妮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都是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主题来编排的。《司马光》这一课是很传统的课文,文中讲述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结合低年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课前对我班学生的了解,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2个字,会写“吓、叫”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或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为了达成目标,我在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并在朗读的过程中随文识字,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和水平。在朗读组织形式上,有学生个别读,分小组竞赛读,齐读,加上动作朗读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当堂背诵了课文,也感悟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整堂课我利用手势、表情、语气感染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引着学生完全沉浸在故事当中,随着情节的推动,学生们一会儿体会到紧急,一会儿体会到紧慌乱。当课文进行到最后“落水的孩子得救了”,很多孩子长吁了一口气,高兴地笑容绽放在脸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里进行了重点引读,烘托当时紧急的气氛。然后让学生自学四、五两段,找出其他小朋友和司马光分别是怎样做的,进行了比较,并锻炼学生的自

学能力和阅读

能力,让学生自己找出他们的不同反应。学生带着感受再读,整节课,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达成了朗读的目标。 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很多:

一、这一节课结束后,再一次的回顾整个语文课堂,感觉首先我要精炼自己的课堂用语,让我的语言更亲近孩子们,让自己的反馈语言更适合低年级孩子,用语言的魅力感染孩子,吸引孩子对语文的兴趣。

…… …… 余下全文

篇六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

先锋小学:邓芳

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孩子们并不陌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孩子们就告诉我: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于这个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很容易就能达到。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是本课的难点。如何攻破这一难点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我让孩子们进行比较,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时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分别是什么反应?

板书:

别的小朋友 司马光

慌 不慌

(吓哭了, 举、砸

叫着喊着

找大人)

通过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当时的反应的比较,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司马光的沉着冷静。但是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方法的巧妙呢?

我让孩子们想象: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个什么办法去救这个掉进大水缸的小伙伴?经过讨论:

方法1:

我叫小伙伴们一起把水缸推倒。

生1:可是这是一口大水缸,而且里面装满了水,肯定很重很重的,我们只有几个小朋友的,推不动的。

生2:而且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了,有的叫着喊着,哪还有力气去推大水缸呀?

方法2:

找跟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生3:他们在花园里玩,不一定有绳子的,有可能等绳子找到了,那个小伙伴也淹死了。

生4:而且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肯定很害怕,扔给他绳子他不一定抓得到。 孩子们还有很多奇怪的方法,但都一一遭到了同伴的否定。

就这样在想——否定——再想——再否定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觉得还是司马光的方法最好!这样,难点也就基本解决了。

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如果你和小朋友一起玩,有一个小朋友不是掉在水缸里,而是掉在池塘里了,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救他?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最后,我告诉他们,小朋友年龄小,要救别人,首先要保护好自己,最好的办法还是尽最快的速度喊大人来救,千万不可逞能自己跳下水救。

…… …… 余下全文

篇七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

记得以前,每次教学完《司马光》后,我总是在拓展延伸阶段问:你还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此问题一经抛出,小朋友们便叽叽喳喳地连比带划谈论开了。可,每次在班上汇报交流时,小朋友们的脸上便会被沮丧之情笼罩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孩子年纪小,思维较单一,提出的解救方法不成熟,跟司马光的"砸缸"作比较,还是逊色多了。小朋友能不沮丧吗,连老师也觉得异常扫兴!可怜我就这样悻悻地教了一年又一年。

这学期,我再教《司马光》一文时,大胆作了新的尝试。

师:小朋友,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

生1(边掰着手指头边答):我非常喜欢他。第一:他勇敢,别的小朋友都哭呀,喊呀,他一点都不慌;第二:他聪明,懂得用石头砸破大水缸救出小伙伴。

生2:我觉得司马光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平时肯定很喜欢帮助别人,我喜欢他。 生3:司马光看起来年纪跟我们差不多,却比我们强多了,我真佩服他!

师:老师也跟大家一样喜欢司马光。不过,陈老师相信如果咱班的小朋友当时在场,一定也能想出那么棒的办法来呢。想不想试试,看看自己在困难面前是不是也能跟司马光一样,做到不慌张,能动脑筋想出好办法呢?

(在老师鼓励性语言的激励下,小朋友的情缴被调动起来了。"我们想试一试""老师,你快说吗""我们肯定不比司马光差"等等的喊声充斥着整个班级。我心中暗自窃喜。) 课件出示:

出示画面:在放学路上,有一位小女孩突然间鼻子出血不止。

(画面出现在屏幕上后,小朋友的小嘴巴就没有合拢过,叽叽喳喳地与小伙伴们讨论着,热切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在班上交流,我一边倾听一边暗暗惊叹着:小朋友真是"小人鬼大",不可小觑。)

代表1:我赶快把她扶住,让她把头抬高,拿出干净的纸巾帮她擦掉流出的鼻血。 代表2:可这么做鼻血还会流出来吗?有了,让她把中指朝上举,健康课的张老师说这样鼻血就会慢慢地止住了。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

篇一:司马光>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话音刚落,可爱的曹俊同学立刻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