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七个小兄弟》教学设计

《七个小兄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类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感受体验、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会唱歌曲“七个小兄弟”,能对歌曲进行综合性、创造性表演。

2、通过聆听和表演《Do— Re— Mi》,走进音乐的世界,在“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听赏、分析、比较等方法,让参与、体验音乐的魅力,了解和熟悉“音乐朋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听、唱、动等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作品带来的乐趣,萌生积极尝试好探索音乐奥秘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对歌曲能进行综合性、创造性的表演。

2、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钢琴、VCD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定向导学激趣

目的:通过聆听和表演《Do –Re--Mi》,走进音乐的世界,在“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的听、唱、议、演等各项活动,并从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方法:赏析、体会、参与、表现。

过程:

1、动一动

学生随着《Do-Re-Mi 》的伴奏音乐,与教师一起律动。

2、猜一猜(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七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

听赏歌曲《 Do-Re-Mi 》。

3、议一议(复听歌曲,深入感受)

师:有谁知道刚才欣赏的歌曲叫什么?是哪部电影的插曲?

简介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复听歌曲,请学生议一议歌曲的情绪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

4、演一演(参与表演、加深体会)

用表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演唱形式(领唱与合唱)和歌曲中所表达音乐形象的体验。

1)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一位同学扮演老师(或老师担任),表演歌曲的领唱部分,其余同学分成七个小组,分别扮演do re mi fa la si 七个小音符,表演歌曲的合唱部分。

…… …… 余下全文

篇二 :《掏洋芋》教学反思

《掏洋芋》教学反思

 一、

                  深入体验,走进音乐的灵魂

《掏洋芋》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表现了农民丰收时的喜悦情景。歌曲中第一声部的演唱和第二声部的念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歌曲充满生活气息。为了让学生深入体验这首山西民歌的特点,感受歌曲的韵味。我认为,要让学生在四十分钟内有收获、有提高;在四十分钟要成果、要长进;在四十分钟以后有启发、有思考;我觉得就应该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起音乐的台阶,让学生能拾级而上,让学生有路可走。

一、想象、模仿,体验情景

现在的孩子都缺乏劳动生活的体验,因此我和学生模拟了挥䦆头、掘地的动作,虽然只是徒手模拟,但学生在有节奏地挥动中感受到掘地劳动的辛苦,才能更加体会丰收后的喜悦。

这首歌曲有两个声部,范唱中是男声演唱高声部,女声念白,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两个人是什么角色?这是什么样的场景?学生有的说父女俩,有的说祖孙俩(爷爷和孙女),然后请学生分别扮演爷爷和孙女,模拟他们的口吻,体验到来自家庭的幸福快乐。

二、合作表演,在合作中体验乐趣

这首歌曲二声部的融合,使师生、生生之间有了很多的合作机会。在导入环

节,教师的演唱和学生的念白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感染到教师的情绪、歌曲的风格,使学生带着良好的情绪进入歌曲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既增加了学生合作中的乐趣,又使歌曲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学生在合作中培养相互倾听、配合协调的能力,体验各人物的形象,体验生活气息,较好地表现了歌曲。

    整个课堂教学,我感觉细节方面处理得比较到位,但是缺少足够的亮点,学生比较兴奋的点就是模拟挥䦆头的时候,在演唱时未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山西民歌的风格和丰收时的喜悦心情,也许和学生的年龄有关,应该要引导学生再粗犷一点、豪放一点、高亢一点、喜悦一点,更好地感受和表现山西民人民的性格特点和音乐风格。

…… …… 余下全文

篇三 :音乐教学反思:让“音乐味”回归小学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反思:让“音乐味”回归小学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反思:让“音乐味”回归小学音乐课堂兴趣从何而来?技能能否淡化?我的回答是:如果淡化技能是为了培养兴趣,那么在音乐学习中恰恰只有掌握了必须的音乐技能,学会用音乐的思维去欣赏音乐、演奏(唱)音乐、表现音乐,才能享受音乐。在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真正得到培养。音乐课对音乐技能的训练是不可少的,音乐课必须要有“音乐味”。1在课堂目标的制定上必须具体到某个知识技能的掌握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必然要包括某个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以歌曲《七个小兄弟》

【三年级上】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除了最终目标是学会唱歌曲《七个小兄弟》以外,还应该具体到唱准do re mi fa so la si七个音,以及唱准附点节奏。并能让学生体会附点节奏在表现歌曲情绪等方面的作用等。这样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富有逻辑的教学过程。比较某些含糊不清的教学目标而言,如:“通过对某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更能帮助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有效教学手段,努力做到学生知、情、意的统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它是依托于音乐创作、表现、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技能而存在的。如果我们孤立地传授音乐知识技能。并以专业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学生的音乐成绩,甚至片面地以学生音乐成绩来衡量音乐教师,那必然让音乐课变成死气沉沉的知识传授课。但如果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兴趣,甚至不惜放弃对必要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只求学生能“愉快”地上一节音乐课,那么音乐教学又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变得空洞无物。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认知实际,考虑到学生知、情、意的统一。还以歌曲《七个小兄弟》为例。这是一首将七个唱名巧妙地编入旋律的儿童歌曲。采用大调式、二四拍、单三部曲式。歌曲的第一乐段节奏明快,以音阶进行式为主。第二段节奏舒展。富有叙述性,旋律以四度音程为主,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十小节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形成首尾呼应。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需要他们能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但要对歌曲的分段有感性地认识。而这种感性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对歌曲三段不同的情绪的感知来体现的。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作为教师可以以感性的方法来处理,如;多给学生欣赏几段不同情绪的音乐,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音乐如何表达情绪,熟悉音乐的表达方式,然后再让学生来欣赏歌曲,并根据不同的情绪给歌曲分段。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达到了目的。同样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我们不必强求他们能背得出音阶中全音与半音的关系,但对音阶音高、音位的感知和准确模唱是要在课堂训练中体现的。如果简单地让全班学生反复模唱音阶,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学生的兴趣也被磨灭了。教师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方法来教学。 音乐课要有“音乐味”。就是要在课堂上营造出音乐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课堂不断受到音乐的熏陶,并学会唱歌,学会演奏,学会欣赏,敢于表现,体现出鲜明的学科特点在《美》一文中提到在美国小学音乐课程主要分为三类,即“合唱队”(或声乐课),“乐队”(或器乐课),“普通音乐课”。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合唱队、乐队以及技能培训系列课程,均属于课堂教学的范畴,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课外活动。但是他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零门槛选择。通过这种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美国小学音乐课的专业性还是很强的,他们的中小学音乐课突出的是对技能课程和技能的教学。这样的音乐课堂无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但由于国情的不同,我们的课程设置不可能完全效仿美国的做法,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作为音乐教育者,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国的小学音乐课标中并没有说要丢弃知识技能的训练,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不丢弃技能训练的同时,使用好教材,让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 …… 余下全文

篇四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4944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

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

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

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

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

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

你们知道20xx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

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

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

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 …… 余下全文

篇五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反思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反思

反思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学生仅熟知几个不连贯的成语故事,对于课本中的其他知识学生较陌生,利用学生熟知的东西去挖掘教材,整合资料,从而找到一节课的兴奋点, 使课堂既不枯燥乏味又能浅显易懂是本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本课内容跨度较大,内容较多,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学中需借助相关资料图片增 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兴趣。但是兴趣和知识落实之间也存在矛盾,课堂气氛热烈,发言积极的同时学生也会忽视对系统知识的掌握,因此课堂小结中对知识 结构的整理强调十分重要。另外本课只是春秋战国的一部分,加之北师大版教材自身的特点,前后知识的连贯性较差,衔接处理有待探讨。

反思二: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课改要求,重视学习过程中学法的指导,引导学识图,理解这段历史,同时,体现了学科渗透,与语文、与地理,以历史故事为载体,在成语中学习历史并谈出给我们的启示,每个学生都做得很好,而且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注重史实结合,通过分析齐国首先争霸原因,归结到目前西部开发,同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如课本中故事,让学生当小军事家等,培养学生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但对内容挖掘不到位,像国与国之间较量,以大而言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较量,以小而论,是人才、谋略、实力竞争,从纵向谈,他体现历史发展规律由分到合,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从现象到本质分析。

反思三: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多次组织孩子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自信放松的良好学习状态下突破重点,掌握难

点。当然,在我的设计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不吝赐教。本课知识虽多,但不难掌握,所以学生检测主要侧重于知识部分。学生先采取互相问答的形式强化已经认知的部分。教师在有选择性的就学生认识模糊或容易混淆的地方出题,供学生抢答。最后共同完成练习册上的选择题和重点问答题。教师在涉及问题时,尽量估计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出一些形式新颖,具有趣味的题型。如猜猜他是谁,连线题,解读漫画。

…… …… 余下全文

篇六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等七个内容。

通过对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的教学,回顾教学过程,我对上学期的教学将作出如下教学反思:

一、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少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养成。

(2)少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没有养成。这也是让我们非常头疼的问题,有些简单的问题往往由于审题不细导致出错,让我们感到很可惜。

(3)少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做完了题不知道检查,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是懒的检查。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不是一两天的事,一方面是家庭教育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造成的。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家长和数学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培养。

二、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

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

识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

对与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原因除了个别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思想懒惰以外,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我担心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往往要讲的多一些,这样留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就少了,时间一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不那么强烈了,反而依赖教师讲解的愿望更强烈了。

三、容易遗忘。

学困生之所以很难取得大的进步,主要是他们对知识的遗忘速度特别快,早上刚教过的内容到下午可能就忘记了。这一年我教过的学困生学习都比较认真、努力,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课、完成作业,但质量却较差。即使这会讲会了,他也能快速的看似理解的改完,可是过不了几天就又遗忘了,特别是到最后综合练习的时候,堆积的知识更多,难度更大,补都补不过来。尽管在后进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们的预想有些差距。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二英语选修六unit1 Art Reading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二英语选修六unit1 Art Reading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 黄华 更新时间:2012-5-15 16:48:48

高二英语选修六unit1 art reading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西方和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和风格,各时代的著名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

2、学习在关绘画艺术的词汇;

3、通过速读、略读和细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点词汇

abstract aim typical evident adopt possess ridiculous controversial attempt predict convince by coincidence a great deal be eager to on the other hand;

2、如何让学生了解中西绘画艺术的历史和风格;

3、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

1、个人、分组、讨论、讲解;

2、速读、略读和细读;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1. lead-in 导入 通过图片引出本节课的话题painting,然后让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绘画形式,进而补充介绍。 warming-up热身

接着给学生展示一些中西方著名画家和画作,并让学生归纳出中西绘画的特点the features of chinese /western painting。

1. pre-reading 读前

让学生对比中西方绘画艺术哪个变化更大,which do you think has a greater change? why? 从而引出本节阅读课的课文——“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

1. reading 阅读

设置相应练习,让学生通过速读,了解文章大意what’s the main idear of this passage?

…… …… 余下全文

篇八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浮力》这章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如果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无关,就不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所以本章的重点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也就可以突破难点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而本节所教授知识浮力的概念又贯穿全章,“称重法”测浮力又是本章各节的探究基础,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为本节重点。而本节的探究浮力影响因素比较多,开放性较强,因此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本节课从观看录像引出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现象入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现浮力的存在。然后在老师指导下的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实验进行有关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决定因素的实验,为随后学习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做必要的知识铺垫。

2.进行科学探究:每4人一组,用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为主辅以发挥学生富有创意性的实验设想进行实验。本环节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确定测量的物理量、具体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等七个环节。其中教师需要在设计实验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学生一起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统一的探究步骤。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