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

水城县都格中学20##年秋季学期公开课教学反思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陈宗美)

我“教什么”和我“怎么教”

——《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

普定县城关镇第一中学 陈宗美

教学《大道之行也》后,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方面反思我“教什么”,另一个方面反思我“怎么教”。

一、反思我“教什么”。

专家张学君在《语文教学备课指南》中说“三维目标的重新设定,主要解决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在《大道之行也》的教学设计中,我明确的三维目标就是我要教的内容。下面先对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情况进行反思。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情况

我确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有如下两点:

1. 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意。积累文言词汇,背诵课文。

2. 了解我国古代圣人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构想,明白“大同社会”的特征。理解课文“天下为公”的主旨,并能把其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对第“1”点,学生预习时基本完成,教学中很快纠正了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篇课文较短,学生容易记诵。可每一组中都有一至两个基础差的学生,学习较惰性,对字词的理解不准确,背诵也没有完成。如“选贤与能”中的“与”,不参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读成“yǔ”了。课文下面注解是这样的:与,通“举”,推举,选举。根据通假字的读音规则,“与”应读“举(jǔ)”的音;又如“矜、寡、孤、独、废疾者”中的“矜”字,读成“jīn”了。课文下面也有注释:矜,通“鳏”,故读作“guān”,等等。对这部分学生,将在课余安排时间进行辅导,由小组长督促,科代表把辅导情况向老师汇报。

对第“2”点,之前学习了古文《桃花源记》,学生对战乱时期人们的追求已经有一定理解,都明白陶渊明写作《桃花源记》是想表达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种闲适生活的向往,以此来表现对战乱生活怨愤。学生有这方面思想作为基础后,了解春秋时连连战乱,各诸侯国积极寻求救国方略,都希望把自己国家建设为最理想社会这一主题思想的理解就容易多了,也就明白了孔子的“大道”思想产生的原因。因此,对于“大同社会”的特征(“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适当点拨就理清了思路。

…… …… 余下全文

篇三 :《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

《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

漠河县立人学校 黄巍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读书人差不多都能背诵如流。为了更好地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文章,以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毕竟三分文章七分读。在理解全文,理清文章整体思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与《桃花源记》进行比较阅读,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后,指导学生当堂背诵。整节课通过学生反复的诵读,读明文意,诵出韵味,通晓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畅谈自己心中理想社会的理念。

反观这一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到。一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课;二是要求学生能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知道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 但是,仍有遗憾之处。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上,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时间少了,那么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言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我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言是精彩的,我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言。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另外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够。特别是坐在后面的男同学,他们貌似很认真,但不做笔记,也不积极回答问题,而我也没有及时提醒他们。

同时,如何把课堂连缀得更流畅,怎样把问题引到深处,促使学生思想素养的提升,如何让教师的点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都值得再反复斟酌提炼,深思熟虑。

…… …… 余下全文

篇四 :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

《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全文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是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社会关爱,人尽其力,货尽其用。最后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对于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是:一,诵读仍居首位。这是一篇名文,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都能背诵,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录取了地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诵读贯穿始终。在学习完文章之后就能背诵全文。对于这一点,152班做得很好,能当堂成诵,但154班仍得利用课下的时间才能完成背诵,而且默写还存在很大问题,因为里面有特别多的难写字,如:与、矜、寡。。。。。。在今后的教学中,尤其是背诵方面,在154班还需积极鼓励,多想办法。

第二个教学的重点是:积累各种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虽然本文课下注释比较多,但对于学生来说,翻译还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与积累,翻译也是一个重点。但不强求,一字一句对译,只求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第三个重点是体会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的特点,感悟当时社会人们的思想与愿望。在完成好前两个重点的前提下,第三个就相对容易突破。但对于大同社会的第三个特征,学生还是不能准确理解与概括。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将本文所描绘的社会形态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进行了对比。

总的来说,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能抓住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明确重点。让学生能学有所获,但课堂上留给学生们思考与讨论的时间还是不够。

…… …… 余下全文

篇五 :《大道之行也》教学实录

《大道之行也》教学实录及反思

背景:应中国教育学会邀请赴其基地学校山东济南师范附属天桥学校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一天。听课、评课、上课、互动、讲座。这样的培训活动,真实,实在。这是一座合并新建的九年制一贯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按照校方的要求,我执教了人教版第五单元《大道之行也》。第一次用人教版的教材,第一次教《大道之行也》,还是诚惶诚恐,对我是一次挑战。《大道之行也》,这篇不足110字短文,的确不是那么好啃。也许这正是校方寄予我的期待吧。现辑录流程和反思,供交流。

教学流程(教学实录待根据录音整理)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五单元的《大道之行也》。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单元要求”(PPT,齐读)。这一段话其实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般要求和方法。

PPT:

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

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这一环节意在提醒教师能从课程的视角去看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提醒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和要求。私下里,这个环节,帮助我了解孩子们读书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现场,孩子们读书很欢畅,声音响亮。)

《大道之行也》,齐读注解①。谁来说说,这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哪些信息。(PPT:四书五经)《大道之行也》是选自《礼记》“礼运篇”的开头部分。(PPT:礼运开篇、五帝、言偃)

PPT:

1.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2.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 、 颛顼 、 帝喾 、 帝尧 、 帝舜 也。

(课堂现场,让学生自行阅读,略加提示。PPT展示礼运篇开头部分的文言,我用现代汉语叙述,导入课文学习,强调孔子的这一理想是

建立在“五帝之世”的基础上,为后面理解大同理想又高于“五帝之世”做一铺垫。提取信息能力训练不是本课的重点,所以作了调整。)

…… …… 余下全文

篇六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执教者)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执教者) 棣花中学:周丹宁

教材分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一一年的文言文学习,已基本掌握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加之对于本单元前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在语感、方法方面均有掌握和积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义,积累相关文言知识,能准确翻译文本。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次朗读、尝试背诵来理解文本。

2、通过小组活动、教师引导来感悟、品评“大道”“大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多角度认识、品评“大同”社会,激发学生的“中国梦”意识和情感,增强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朗读、理解文本,。

2、体味“大道”、“大同”,激发“中国梦”意识和情感。 教法设计:尝试引导、活动探究

学法指导:练习法、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视频导入、初识“大同”——朗读体味、感悟“大同”——深化“大同”、激发梦想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初识“大同”。

1、欣赏视频,交流:你有何感受?过渡导入。 &一 2、展示并朗读学习目标: &二

A、积累字词,朗读背诵;

B、探究文义,理解主旨;

C、评析“大同”,放逐梦想。

二、朗读体味、感悟“大同”。

(一)多方式朗读

1、一生试读,集体倾听并评价。

提示:注意字音,停顿。

2、配音乐,生自由读,个性品味“大同”,尝试背诵。

3、齐读,尝试背诵。(原文展示) &三

4、个性展示背诵。(自信) &四

…… …… 余下全文

篇七 :《大道之行也》教案

公开课

24、大道之行也 《礼记》

吕恒玉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自学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过程与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工具书等进行自学、自译的能力与提问、解答能力,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主旨。

教法选择:

先学后导,用讨论、辨析、问答等方法来解决课文内容。

学法引导:

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相结合

课堂组织形式: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归结,以四大组进行质疑比赛,以调动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齐背《桃花源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 1

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2.简介时代背景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奠,蜡,读zh4),事毕,出游于观(gu1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言偃(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 …… 余下全文

篇八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学案

课型:新授课 使用时间:20xx年 9月17、18日执笔者:王凯审核者:任子红 温馨提示:

带着梦想,走向理想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学法指导:

1.以朗读为主线,通过朗读理解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获得 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自学答题一律使用蓝色或黑色笔,课堂检测,更正错题一律使用红笔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相关资料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一、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把握 ①范读课文

②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