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声现象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且较有兴趣,但对响度、音调、音色三个概念缺乏理性的认识。响度这个概念,学生容易理解,但由于学生对音调概念较模糊,所以往往不能正确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别。所以在《声音的特征》这节课中,让学生正确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问题,我设计了《声音的特性》,讲完这节课后,我仔细回顾了教学的全过程,结合同科老师的点评,有了如下的认识和体会。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应以实验探究活动为主,探究活动紧绕“响度和音调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展开。活动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我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点评,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强调实验需要观察的现象。活动中,学生分小组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如瓶子、尺子,梳子等进行实验。然后,让小组派学生代表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最后,引导学生对“响度由什么因素决定”和“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这两个活动进行大量对比,从对比中明确响度、音调的概念及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的区别,共同得出“振幅决定响度,频率决定音调”的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定向探究——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实践应用”这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自主建立响度、音调概念。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共同得出“振幅决定响度,频率决定音调”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不够多,物理联系生活的能力较弱。

2.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存在“一人做其他人看”的情况。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只是看其他同学做。

3. 让小组派学生代表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只有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不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4. 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有时候表现的还是不够沉着。

…… …… 余下全文

篇二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毛丽芳 10月14日

《声音的特性》这节在本章重难点集中,知识内容多,学生初步接触探究实验,介绍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需要花时间、重细节去理解掌握。虽然把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有丰富的听觉体验,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维,但有些欠缺的方面。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初学物理,不能精练地将现象和结论进行总结,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培养。

2、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加强训练。

3、我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做得不够,在实验中,发现学生不能很好的设计出实验步骤,自己就着急把方法告诉学生。

针对上述问题,我觉得应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着手改善。

1、学生方面:发挥学案作用,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归纳概括,养成严谨细致的作风;加强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意识。

2、教师方面:斟酌教学语言表述,浅显又通俗易懂,平实又蕴含知识,不重复、不拖泥带水。设置合理的问题及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老师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

…… …… 余下全文

篇三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声音的特性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练习、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讲授本课时,采用探究法、演示法,还存在的主要问题的: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 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 …… 余下全文

篇四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声音的特性的教学反思

在宽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我的《声音的特性》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视频、多样的活动、丰富的联想,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声音的特性》一节中,教材力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

第一,以听声为主线,通过黄河交响乐播放、击鼓、乐器演奏、辩音、结束曲播放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性。

第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

第三,以媒体为依托,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语言简洁精练。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

第四,以问题为平台,通过解疑过程导引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在问题的设置上坚持面向全体,“横看成岭侧成峰”,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

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已领会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实现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 …… 余下全文

篇五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欧阳生基

“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虽然贴近生活,但作为农村学生对此并不熟悉,虽然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区分它们。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因此,结合学生的认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一)导 入(实验演示观察,设置情境引入。) 物理问题来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体验,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感知声音的丰富性,我设置下列情境引入。

演示:我们周围充满着许多有趣的声音,大家能辨别以下分别是什么声音吗?(播放几种动物声音、几种常见民族乐器的声音。)

(学生一一辨别)

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来辨别这些声音的?(声音的特征)

追问:刚刚这几位同学的回答声有什么不同?(声音的粗细、大小不同)

引入:这说明声音有各种不同的特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课题。(板书课题)

(二)音 调

(选择班内有高音特征的女同学和低音特征的男同学读同一段课文)

提问:女生和男生读书的声音各有什么特点?(女生细,男生粗)

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规范概念——所谓声音的粗细科学上表达为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女生音调高,男生音调低。

邀请会吹口哨的学生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让学生辨析音调高低。既巩固概念,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下面探究音调与什么有关打下基础。

(师生实验探究,启发深入理解。)

由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探究基础较低,不易猜想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这里采用问题启发式探究。通过设置一系列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系列小问题的同时不知不觉完成探究过程,体验和学习探究方法。

(1)你能使身边的钢尺发出声音吗?

学生纷纷尝试。请两名同学上台演示。

(2)你们发现钢尺发出的音调相同吗?你认为钢尺发出的音调与什么有关?

…… …… 余下全文

篇六 :声音的特性 教学反思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声现象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并且比较有兴趣,但对音调、响度、音色三个概念缺乏理性的认识。《声音的特性》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本节的难点是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我借助同学们的声音及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觉得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学生对音调概念较模糊,所以往往不能正确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别。在进行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唱了一歌让大家欣赏。引导学生发现:这首歌有些地方的调比较高,有些地方调比较低。我们音乐课上学习的1、2、3、4、5、6、7就是声音的音调。那么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的不同呢?于是开始关于这个问题的探究活动。利用书上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当还有部分学生不明白时,又用了个经典实验:用塑料片拨动梳子齿,听快拨和慢拨时声音的不同,这时就很好区分了。

响度理解起来就简单些,响度其实说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的大小。探究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也是用的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因为这个实验现象非常的明显,同学们一下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然后让学生思考:响度是不是只和振幅有关?并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他们:同学在远处叫你和在近处叫你有什么区别?学生很容易想到和距离有关。

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等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共同得出“频率决定音调、振幅决定响度”的结论,培养学生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不够多。在活动进行过程中,部分同学并没有思考而是等待其他同学的答案。 作为老师,有时候很沉不住气,应该给学生足够多独立思考的时间。

…… …… 余下全文

篇七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罗先红

《声音的特性》这节在本章重难点集中,知识内容多,学生初步接触探究实验,介绍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需要花时间、重细节去理解掌握。虽然把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有丰富的听觉体验,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维,但有些欠缺的方面。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初学物理,不能精练地将现象和结论进行总结,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培养。

2、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加强训练。

3、我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做得不够,在实验中,发现学生不能很好的设计出实验步骤,自己就着急把方法告诉学生。

针对上述问题,我觉得应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着手改善。

1、学生方面:发挥学案作用,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归纳概括,养成严谨细致的作风;加强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意识。

2、教师方面:斟酌教学语言表述,浅显又通俗易懂,平实又蕴含知识,不重复、不拖泥带水。设置合理的问题及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老师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

…… …… 余下全文

篇八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和反思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和反思

王建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 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

教学难点 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

教学手段 长塑尺、音叉、小泡沫球。

引课:

找两名同学分别该大家演唱一首歌曲

新课:

音调

什么因素来决定音调的高低?我们共同做一做

将一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振动的快慢

(1)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重复操作

(2)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分析:钢尺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钢尺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频率(frequency):。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物理学用频率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为赫兹(hertz)简称赫。 例:物体在1秒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赫。(Hz) 大多数人的听力20Hz~20000H20000Hz的声音叫z人们把高于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 看图1.3-2(开阔视野) 现在我们可以了解,大象的语言就是一种

次声波。 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二 、响度

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提出问题: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演示:

1、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