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是苏轼的诗,苏轼这个名字对二年级的孩子而言不陌生,所以,在作者背景介绍这一块儿相对而言比较省力.古人写秋,一般悲伤情绪较浓,可是苏轼却一反悲秋的基调,突出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读他的这首<赠刘景文>,你会沉醉在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然荷尽菊残,然而那开败了的菊花枝还傲寒斗霜,那“橙黄橘绿”,更有别有一番风味。“傲霜枝”更是赞颂了傲霜凌寒的气概。   

     传统的古诗教学要求字字落实,解释诗句更是成了重点任务,然而这样一来就会将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感情、诗情画意的古诗支解得零离破碎。更何况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进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他们的要求:首先会认,会读,会背;其次是借助图片、音乐、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由反复朗读所感悟到的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之中,了解诗意,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还有就是要体会古诗的韵味并用自己的朗诵将其表现出来.

     我在教授这首古诗时,就是以这三个要求为目标的.前两个目标实现的都不错,唯有在引导学生的深情朗读中,我觉得还是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不了学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学生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还是……我曾经做过很多尝试,可效果都不是很好,能响应你的永远是那几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

    在经过一番探索后,我决定今后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的时候再做一番尝试,那就是: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我觉得以后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你喜欢哪几句,就站起来表演朗读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欣赏,提醒学生读的时候要有快慢、有轻重、有节奏,像音乐那种朗读。

二、重视老师的率先示范

老师率先范读时,好像听音乐一样,请学生欣赏。然后请学生当我的小老师,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一种荣誉,在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接受语知和语感。

  期待今后我的这个尝试会收到好的效果.

…… …… 余下全文

篇二 :古诗《赠刘景文》 课后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古诗两首》,第一首诗苏轼的《赠刘景文》。上课前和办公室的老师一起交流,觉得古诗很不好上,低年级的古诗就更不好上了。

上课伊始,请孩子们复习了上学期学的两首诗《小池》《… 》。孩子们都知道这是吟诵春天的诗,顺势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有关秋天的两首诗。

《赠刘景文》这首诗中生字特别多,所以让学生学生用了各种形式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抽读。到最后孩子们读得通顺了,流利了,进入下一环节。

既然这是描写秋天的诗,诗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是秋天呢?以这个问题为线索学习古诗。带着这个问题看看课件中的情景,孩子们读书思考:联系上学期的课文《荷叶圆圆》,孩子们说夏天的时候,小鱼把荷叶当作凉伞。荷叶已经黄了,焉了,小鱼都看得见了。所以叫“荷尽”。顺势提问:夏天下雨了,小鱼又把荷叶当作怎么呢?孩子们说:那就把荷叶当雨伞啦!能用诗中的一个词说吗?——生:雨盖。我做做举的动作让孩子们说说、做做“擎雨盖”,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就不是难事了。看到残荷,你会觉得:很惋惜,很遗憾… …再带着这样的情感去读。

“橙黄橘绿”是又一个典型的秋色,孩子们很容易抓住这一秋天的特点,但重庆的孩子对“橙”和”橘”不太熟悉,特别是“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柚子”吧?

“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理解作了这样的处理:深秋时节,秋风吹来,秋霜打来,你会觉得… …生说很冷,冷得发抖… …可菊花仍然开得那么艳,你想对它说什么?生:菊花,你真坚强;你真勇敢… …应该说孩子们对此句有自己的体会了,虽然没有逐字理解。再练读,读出你对菊花的夸赞。

联系前面,再谈“一年好景君须记”。学生能谈到诗中的景,还引用前面学的词来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

回到诗题,苏轼送这首诗给朋友(可能是)刘景文,他要告诉他怎样的景色呢?同桌演示,创造这样的情景巧妙地让学生把诗中的意境描绘出来。学生并未觉得是诗意的枯燥表达。

…… …… 余下全文

篇三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湖边琚坚)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湖边完小 琚坚

苏轼的《赠刘景文》(二年级语文25古诗两首)并不常见,我也是初次教二年级才接触到这首诗,所以课前精心备了课。我采用了板画形式让学生们理解这首诗,学生们熟读此诗后,不懂的问题就自主地提出来。教学第二首诗感到非常轻松。因为课前先给学生较充分的自学时间,学第一首诗后师生讨论得出了一个预习计划:

1、读、涂、注;(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

2、再读;(读准、读流利、读美)

3、讨论。(查字典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说说诗意)。

新课教学基本按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其中自学成果展示精彩不断,学生们纷纷主动上台读诗、背诗,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如: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就是晚上诗人停下马车。

师:晚上诗人停下马车干什么?

生1:天黑了,他要休息一下。

生2:因为那里风景很美,他停下车欣赏美景。”

师:诗人都欣赏了哪些美景?

生:他在看枫叶;他在看白云、高山、还有一户人家??

(师相机展示枫叶等图片,马上把学生带入到了诗境中。)

在情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学着诗人读起了古诗,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里,他们说:“我好象看见小鸟在白云间飞来飞去,我好象听见诗

人在跟那户人家的主人说:我能在你这里借宿一晚吗??”一节课下来,不仅学生们对本首诗倒背如流,而且能够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

…… …… 余下全文

篇四 :古诗《赠刘景文》_课后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二班高婷婷 一直以来觉得古诗课很不好上,尤其是低年级的古诗就更不好上了,所以上课前,特地观看了两个优秀的古诗教学视频。学习了其中的教学思路和对古诗的把握。

上课伊始,请孩子们复习了本单元学习的和秋天有关的课文,顺势引入古代诗人眼中的秋天,引出课题《古诗两首》。又通过对苏轼的介绍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但是却忽略了对古诗背景详细的介绍,尤其是诗人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直到后来丁主任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才意识到自己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赠刘景文》这首诗中要求会读的生字特别多,所以在分析古诗之前,让学生用了各种形式朗读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读——比赛读——齐读。到最后孩子们读得通顺了,流利了,才进入下一环节。而这首古诗要求会写的生字只有4个,而且分布并不集中,逐句分析和感悟古诗的同时刚好可以随文识字,所以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事实证明这样识字不仅会减轻孩子们识字的压力,同时又能在会读会写的同时理解生字的意思。

在分析古诗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解意思,而是先让孩子们在朗读的同时想象诗中描写的景物,然后再播放图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中的内容,进而引出诗句,之后再进行读书指导。这样的讲解方式是恰好符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引导式的、还能让孩子们将内化的语言表达出来,间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古诗讲解过后又让孩子们做了练习题,让孩子们进一步巩固古诗,剩下的时间练习生字的书写,指导书写,最后又将大家书写的生字投影展示,但此处并没有处理好,没有把评议生字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而是自己权威的进行了评价,有待改进!

课堂小结,回到诗题,苏轼送这首诗给朋友刘景文,他要告诉他怎样的景色呢?同桌演示,创造这样的情景巧妙地让学生把诗中的意境描绘出来。学生并未觉得是诗意的枯燥表达。

最后齐读古诗结束本课,并布置作业:以同样的方式自学古诗并完成《诗配画》。其实可以缩短书写生字的过程,学习《山行》后一起布置诗配画,这样即使课堂显得更丰满,又能提升进度。

…… …… 余下全文

篇五 :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反思

第四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备课的时候我就想,怎样处理才能使学生的收获最大最多呢?于是,我有了一个设想,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断……

“同学们,这两首诗为我们描绘出两幅秋景图,写的真美。你们知道吗?古人们大多是用诗来表达他们对美景的赞美之情。关于古人写诗,还有很多故事呢?我给大家讲两个,好不好?”“ 好——”于是,我尽量用儿童语言给学生们讲了两个关于古诗的佳话,一是《骑驴推敲》,一是《王安石炼字》。学生们虽然听得一知半解,但是看他们的神情,就知道他们个个兴趣盎然。听完了还喊着要老师讲。我把话题一转,“老师还有好多关于古人写诗的故事呢,以后,慢慢给大家讲。现在我有个想法,先和大家说说。”“快说啊,老师。”“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说,你要读熟了很多诗,要是看到很美的景色,你就是不会写诗,也能背别人写的诗把那景色描绘出来了。不信我们试试。我们大家一起去田野里玩,小明看到书上橘子绿绿的,橙子黄黄的,挂在枝头,就高兴地说:‘真美啊,这个时节出来玩真是好时候,我要做首诗。嗯……嗯……’他嗯了半天也做不出来,谁来帮他?”“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大家齐声背。“看你们不会写诗也会吟诗了吧。从刚才我们讲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出,古人为了写诗,费尽了心思,写出的诗句才流传千古的。我们一是为了不会写诗也会吟,二是为了古人写诗那么不容易,我们多背些诗好不好?”“好——”“那我们就约定好了,每周背两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老师也和你们一起背,到时候我检查你们,你们检查我。”“好!”同学们信心百倍地喊。

这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完生字,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后特意安排的一个教学环节,也许有人认为,为了让学生们背诗,铺垫是不是太多了,太长了。我当时也考虑了这个问题,但是后来我否决了。我认为看起来那讲故事和阐述背诗好处的环节和一周背两首古诗的决定从时间的长短上来说是不太协调,但是我想,那个决定好出口,但是效果呢?也许老师和同学们做了规定,学生就会无条件地去执行,就会一周背两首古诗,但积极性呢?背诗时

…… …… 余下全文

篇六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初稿)

下冶二小 刘燕平

教学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先来做一个采访,一年四个季节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师:古代大诗人们也爱写诗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读通诗文、感知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师: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师帮助指正读中出现的问题。(赠与景是后鼻音,擎、残、犹、橙比较难读。)

三、反复朗读、尝试理解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擎雨盖

出示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荷花在夏季的样子和作用,指导观察搜集夏季荷花的图片,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

(2)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 …… 余下全文

篇七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赠刘景文》

学习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一、课前预习

1.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把我会认的字加上拼音读一读。

3、自制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

4、通过读感悟本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不会读的指读。

2、谁能把这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赌一次呢?

3、师生评价

三、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课件1学生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学习生字:

…… …… 余下全文

篇八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3、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

5、引出生字教学: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指读。

刘 菊 残 君 橙 橘

(1)教师正音后学生齐读(“君”读JUN,不读Jin。“橙”是后鼻音。“菊,橘”读音相同。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后生字卡片抽读。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荷、菊、橙、橘)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A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