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如何作课后反思?”专题研讨综述

“如何作课后反思?”专题研讨综述

主持与整理: 安徽省天长市教研室 魏为秋

安徽省天长市二中 吴正鹏

编辑按:

《中学语文》读者群于20xx年10月30日晚7:30—9:30以“如何作课后反思?”为题举行在线专题研讨活动,关于课后反思是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教师专业提升的一个有效抓手,因此很接地气,这也是我们选择这一话题研讨的意义所在。活动主持人魏为秋老师特别邀请了赵文汉、丁向红、桑苗、吴正兵四位老师作主讲嘉宾。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特级教师,也有默默耕耘的草根中坚,还有走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才俊,因此嘉宾方阵的组成非常具有代表性。

四位嘉宾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应该说可以折射出一线教师对于“如何作课后反思?”这一问题的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思考,不但有广度而且也有深度和温度。赵老师的反思逻辑性非常强,反思的三个点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桑老师强调时效性特别有价值;丁老师的对比反思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吴老师的例析,反思意识深入骨髓,反思方式极富创意 。

主讲嘉宾发表看法之后,在线群友与嘉宾互动研讨,活动气氛热烈,观点碰撞,精彩纷呈。现将专题研讨的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第一部分:嘉宾观点

赵文汉老师关于课后反思的见解

“反思”概念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两种。广义理解,一切能够回头看的意识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反思”。广义的“反思”是指还处

于一种模糊的意识状态,这样的意识有可能促使他改掉错误而前行,但也有可能仅仅处于意识状态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去。狭义理解的“反思”是指能够通过认真地、理性地思考,将意识清晰化并表述出来的行为。回头看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甚至错误,然后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得出结论,再思考怎样才能弥补不足,纠正错误,得出结论。并且能够把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给书面化,以保证今后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去。

反思首先反思主体,要做一个“用脑、用心”去工作去生活的人,在工作、生活中不做一个心思细腻、心灵敏感的人,他是没法发现问题的。无论工作生活多么的平淡无奇,无论工作生活多么的凡庸杂乱,他总能在“无奇”中捕捉到“新奇”;在“凡庸”发现“不平凡”。

…… …… 余下全文

篇二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反思

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师讲授习作知识时可以侃侃而谈,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家长辅导习作,求助于各式各样的作文汇编,却也只是徒劳无功。真可谓谈“作文”色变,作文难就成了“历史性”问题。当然也有入门的学生,他们却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可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在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下,有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的时间吗?

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送来了缕缕“春风”,为习作教改注入了活力,为习作教学翻开了新篇章。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相机点拨,灵活引导,激发动机,以情造文,让学生重新体验习作的乐趣。

一、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敢写。

习作离不开生活,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在习作教学中,课堂上,我不是指导学生应该写这个,可以写那个,而是安排学生先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草木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见多识,纵向延伸,开阔眼界,积累习作原料。通过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熏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操,从而树立敢写的信心。然后,我又横向拓宽,放低要求,让学生撇开心理负担,自由选材,引导他们在丰富的习作源泉里对号入座,产生生动直观的形象。有纵有横,扫除学生怕作文的阴影,使学生放开手脚敢写。

如,我在教写《我的校园》一文时,我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找好角度,然后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从外到内地让他们参观校园,这样,学生心中对校园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写起来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二、激发创作动机,让学生想写。

习作是一项具定创造性的作业,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鼓励性语言的作用下,会产生很好的创作欲望,从而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

…… …… 余下全文

篇三 :赵金魏 对“主题教学、群文阅读”的反思

我对“群文阅读”的思考

公立小学部 赵金魏

转眼间,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八年,而来到清华实验学校也已近五年。在这五年多来,我们公立小学部在李主任的带领下,进行了多次教学尝试,如“生本课堂”、“高效课堂”等。然而多次的尝试也使我发现,我们的常规语文教学一直是万变不离其宗,即拿着一本语文书,嚼烂了吐出来再嚼烂——反反复复就是它,一个漫长的学期就在这样的反复中过去。直到今年,李主任再次倡导我们进行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教学尝试,我本有不以为然之感,但是,当我开始了解它之后,却不禁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吗?

一、我校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

1.目前的常规语文教学(公开课或许除外)局限于教材——这也是我所认为的常规状态下的语文课的最大的弊端。的确,课文的选择经过了各位专家们如同大浪淘沙般的挑选,极具代表性,但不可否认,它永远只能代表某种共性的存在,从而极具片面性。而配合以与课本的教学参考书,逐渐形成语文教学的僵硬认识,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少年闰土》“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是最好的例子。

2.忽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等同步教材的存在。或许,人们早已认识到了教材的局限,如深圳市就给语文学科配了

同步教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然而来到深圳这么久,我发现语文教师们(包括我)对这本同步教材视而不见。

3.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对于老师来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永远是“孩子们,多看看课外书哦”!即使学校有推荐书目的阅读,可真正落实了的又有几个?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喜欢看的书是漫画,是杨红樱、伍美珍等写作的校园懵懂青春。经常有学生家长对我说,他的孩子很喜欢读书啊,可为什么阅读能力不见进步?语文考试成绩仍然不高?这正是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目的、缺少整合的结果!

二、我校进行“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的现实基础

1.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包括同步教材的篇排正是以“主题”形式而存在。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整体——这种篇排方式,能让学生们尽可能地感受到同一个单元课文的共性,更利于学生们对于所学的知识整理。

…… …… 余下全文

篇四 :《雷雨》教学反思5篇

《雷雨》教学反思5篇

篇一:《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学习“雷雨后”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并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学生们都认真读书,课文中所描写的雷雨后的景色全找了出来。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追问:“你们觉得这部分课文中哪些字词用得好呢?为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举手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说:“我认为‘挂’字用得好,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美丽极了。”还有的说:“我觉得‘坐’字用得好,坐着是很舒服、很快乐的,这个字让我感觉到蜘蛛很悠闲、很自在。学生不仅理解了词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学生还能将前后文对照着说,比如“坐”一字,学生对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后的不同,不用老师说,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训练能力。用“ 越 越 ”、“ 渐渐地 ”说一句话。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在体会雨后景象后,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看动画等活动,有了深刻的体会,说起句子来就不会显得苍白无力了。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抒发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阅读文本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指导朗读教学雷雨前这一部分时,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动画,做“压”“垂”的动作进行指导,学生兴趣浓厚。在指导雷雨中这一部分时,我抓住了重点句子:“哗、哗、哗 ,雨下起来了。”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倡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如:有的学生用拍手打节奏或小手轻拍桌子等通过不同的声音来体会雨下得很大。

…… …… 余下全文

篇五 :雨霖铃教案及教学反思

比较鉴赏,感受意象

——《雨霖铃》教学案例与教学后记 设计思想:

随着教改向纵深发展,学校的课堂教学及教研活动正进行着重大变革。为切实提高教学活动质量,我校语文科组提出了基础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兴趣的激发和知识的整理”。围绕这一课题,我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对课题进行研讨,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以更好地理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宋词四首》中的第一首词,它是宋代婉约派柳永的代表作。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该词以“离情”为线索,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选择《雨霖铃》这首词进行探究是为了让学生对婉约派风格有一个大致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而诗词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此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对古诗中常出现的意象也有大致了解。但是学生在对诗词写作手法以及意境方面的体会还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补充必要的知识和背景,加以引导,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替换法”,将柳词中的一些经典意象换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鉴赏感受柳词的意象美,从而更深地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 …… 余下全文

篇六 :学习活动 小小测量师

学习活动 小小测量师

设计意图:这是由“高老鼠和矮老鼠”的故事活动而生成的活动内容,那次活动后,我发现幼儿对高矮的现象很感兴趣,由此我也想到大班幼儿应该通过学习测量来识别物体的长高宽。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的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各种测量工具,不同的测量方法,并学习正确的记录方法。也让幼儿懂得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测量,除了无边无际的天空。

学习活动:小小测量师

目标:让幼儿学习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物体。

知道天空是无边无际的,不是一个测量的实体。

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

准备:三角尺、小棒、绳子、筷子等工具、记录纸和笔。

重难点:学习测量并正确地进行记录。

设计:

1、引起兴趣。

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最近学了好多本领,今天就来考考你们,好吗?

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第一次尝试测量。

让幼儿自己选择工具对某一物体进行测量。

交流:说说自己用什么工具进行了测量,测量的方法结果怎样?

3、第二次的测量。

幼儿再一次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引导幼儿不借用工具进行测量,如用自己的手的虎口、脚步、自己的身体等方法。

再次交流,分享结果。

4、量天空。

有群小鸟知道我们小朋友有那么大的本领,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

请幼儿动脑帮小鸟来量天空,看看能不能量出天空的大小?

幼儿讨论,最后让幼儿悟出天空是个无法进行测量的物体。

…… …… 余下全文

篇七 :量的积累

量的积累,质的飞跃---浅析语文教学中的积累

大凡谈语文教学的专家,或多或少都会谈及“积累”一词,因为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语文教学的过程可以说就是学生积累的一个过程.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一点一滴的积累是多重要。随着语文教学理念的逐渐明朗,思路的逐渐清晰,“积累”一词在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频率与日俱增。做为教师,能认识“积累”的重要性,掌握“积累”的方法,激活学生“积累”的知识,发挥积累的功效,那将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读古人的文章,体会古文的精妙,钦佩古人的文采,但我们知道古人在学习上多以朗读,背诵精典的篇章为主,长时间的积累不仅使之培养了语感,也体会了章法之妙,日积月累后沉淀下来的就是一篇篇佳作的问世。我们倒不完全赞成古人的这种学习方法,但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语文学习的奥妙。

而现代的教育,课程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就是明确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教育要为大众提供必需的语言知识,价值观的课程,给每个学生以发展的机会,所以非常强调课程对于公民的适用性。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希乐斯教授认为,学生从学校获得的东西是人们具有共同的“背景信息”,帮助人们拥有普遍的经验是赋予生活以意义的人类存在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首先当然应该是语文积累,是对字词、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这些积累是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的,不具备就不能与社会接轨,就谈不上有发展的机会。因此,做为语文教师,应“注重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好积累呢?

第一,要做好摘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了好词,好句,觉察了妙处,赏析之余,还要做好摘抄。摘抄的内容可以是好词、成语、名言、俗语、谚语、句子、甚至于语段。比如收集写“星”“狼”的成语,写“春”“秋”的词语,写“人的眼睛”的句子,“比喻句”“排比句”等等。可以让学生制成卡片,可以做好摘抄笔记。只要能够持之以恒,长久下来这是一笔何等丰富的财富啊。

…… …… 余下全文

篇八 :高三班主任工作反思

高三班主任工作反思

高三班主任工作反思一:高三班主任工作反思

回想起自己这几年的班主任生活——投入、忙乱、平淡似乎没有多少值得与大家分享的东西。自己的脑子里有时会感到一片空白,甚至会怀疑工作的意义何在?在迷茫、彷徨与摸索中,自己摸爬滚打,但总算还在蹒跚中前行着。而利用这次机会我静下心来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作了一番反思。我觉得自己以前的班主任工作确实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曾留下了很多遗憾但是,值得把它当作人生工作中的一笔财富来好好地进行反思一番,也好慰藉那颗愧疚的心灵以及留个成长的印记。

反思一:目标定位不准,无的放矢

“成功之秘诀,在始终不变其目的。”的确,定位准确的目标对于做任何事情来说都很重要,它宛如黑暗中的灯塔一样。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当然也离不开有准确的目标来引领。回想起自己这几年的工作历程,我觉得自己的不足首先就体现在于目标制定这方面——在管理目标制定上,我由于定位不准,往往无的放矢,以致收效甚微。按常理高三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应该围绕高考备考这个中心,同理,高考成绩也就成了衡量工作成绩的标杆。这一切看上去,目标很明确。但实践结果告诉我——班主任工作不应如此简单。很多学生在大学里打电话告诉我,他们在大学里的种种不如意,种种不适应。我就一直在反思:除了把他们送入大学,我有没有教会他们一点点做人的道理,一点点处世应变的能力?

在这几年班主任工作中,自己在目标的定位上总是磕磕绊绊,或好高骛远或民主缺失回想起这些,自己有些内疚,但也从中感悟到了目标的定位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反思二:付出的真心太少,难融人心

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学生的付出已经够多的了。但是现在好好静心地想一想,其实,我给予学生很多的是带有“标签”的爱——一种有偿的爱,谈不上什么真情,什么无私。比如:在平日里,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会耐心地给予他们分析讲解;当学生犯错时,我会苦口婆心地引导规劝;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我会及时给予他们宽慰和鼓励尤其是在临近考试前,这种似爱非爱的关怀会表现得更加地突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