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这是本学期第一堂识字课,我把整篇课文分成两个课时,这一堂教学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认识12个汉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感受诗中所表现的景色、意境。教学重难点是认读12个汉字,通过朗读体会意境,以及识字常规的教学。

在教学生字部分,我采用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利用组词(找朋友)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加深孩子们对生字的印象,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课堂上,我对常规教学非常注重,比如明确提出坐姿和朗读的要求——坐姿端正和指读。还有对于举手和课堂纪律也对学生明确指出,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对于识字常规教学的要求。

但我对于课堂节奏把握不准,导致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完成休息游戏后下课铃就响了,课堂环节安排方面,找朋友这个识字游戏时间过长,没有抓住重点,也导致了后面安排朗读的时间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中,在准备教案时,我会重视课堂节奏,做好课堂预设,把时间合理安排,并在教案上做好时间标记。备课时,深钻教材,做好教学准备。

一堂课,有失误不要紧,最重要是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学生终于学完拼音,开始接触汉字了。第一篇识字是古诗《一去二三里》,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课文,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一幅幽静美丽的山村田野画面,这首诗巧妙地把一到十10个数字隐藏其中。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这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象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因为本课时识字课,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识字上。难点是写好“一、二、三”这三个字。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字欲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学伊始,教师就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来一个数数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发准10个汉字的音。然后教师创设识字的环境,让学生给1-10号的运动员分发篮球,如果学生不认识汉字怎么发呢?这时候学生识字的愿望很强烈,就会自主地识记这些字,老师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识这些汉字。接着老师又创设了四个环节,也就是巩固识记汉字的环节。第一:老师任意出示一位运动员,让学生出示相应的标有汉字的篮球,使运动员身上的号码和篮球上的汉字相符。第二:让运动员和学生交朋友,如果认识了运动员身上的汉字就站起来读一读。第三:让刚才不会的同学站起来勇敢的读一读,找出学生的进步点。第四:

去掉拼音小帽,让学生开火车认读。这四个环节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全面积极主动的参与识字中来。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邱娥英

这篇古诗诵读是一年级的学生在结束汉语拼音的学习后第一次接触到古诗诵读这个课型,虽然有很多孩子曾经读过古诗,有的是甚至可以背出几十,甚至上百首古诗,可是那种读背和古诗诵读课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在第一次古诗诵读课上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诗题,诗人,了解一首诗有几行,有几句,通过诵读古诗认字。同时借助图片了解古诗的大意,并且通过熟读达到成诵的目的??可以说这次是学生与古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如何让学生做好这第一次“亲密”接触为以后学习古诗打下良好的基础呢?我谈谈我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首先,谈谈本课的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为了达成这目标,我把这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重点是放在识字和初步感知课文,同时让学生了解田字格,学写“—”字。

第二课时重点是感悟理解古诗,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并通过熟读达到成诵的目的。接着完成“二”和“三”的写字教学。

接下来,重点是谈谈我在本课时的教学设想:

我的整个教学环节是从复习导入开始,通过复习6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yi si),为学习后面的生字打下伏笔。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揭示课题《一去二三里》,随题理解“里”。导入古诗后,教师通过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因为很多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对生字有个模糊的印象。因此,我选择放慢语速范读。之后再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字音,找到生字,圈出生字读音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然后再通过带拼音,去掉拼音读等各种形式的检查,达到巩固汉语拼音和识记汉字的效

果。生字学完之后,基本扫清了阅读障碍,再进行朗读培养。这时的要求也不要太高,只求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对于古诗的理解感悟主要是放在下一课时。考虑到一年级孩子注意力时间不长,中间安排一个课间活动环节,表演唱《数鸭子》,适当进行个调节后,再进入写字环节。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汉字书写,所以写字环节我是这么处理的: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和四小格,懂得他的方位后,再指导书写“—”字。最后,根本课特点,认识数,布置了两道作业:一是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二是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生活化语文的概念,初步培养他们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的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2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识字一》这个单元,是继学习拼音之后,第一个识字单元。本课《一去二三里》是这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在识字的编排上,又注意采取韵语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认字,受到美的熏陶。体现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本课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重在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和“去”和“里”这两个汉字和能够有感情得朗读这篇古诗。

由于新教材对认字、写字的要求不同,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减轻学生学习写字的负担,又尽可能让学生多识字,尽早地进行阅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识字量明显加大。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识字,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识字欲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一个情境,从前,有个小朋友跟着妈妈一起去姥姥家,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让学生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2、在语言发展中识字。

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生字,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利用本课的插图,请学生看图说话,结合学生的说话内容,随机教学字,这样使学生的识字教学与语言的学习同步。即发展了语言又认识了生字。

存在的不足之处:

有感情朗读课文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对美丽景色的憧憬和向往,才能充分体会图片中小朋友的心情。我在本课时的朗读中,教学设计得比较呆板。局限于本堂课的“语言场”,只是一味请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情,先分析了诗句,然后马上就请学生有感情得朗读课文。并未很好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亲身体会诗句中的美景,切实感受到诗句的美丽,也没有很好起到老师示范朗读的作用,所以本课时学生朗读还不到位。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语言,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通过集体备课过后的教学,我上了这一课。《识字一》这个单元,是继学习拼音之后,第一个识字单元。本课《一去二三里》是这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本课还配上两幅插图,图一描绘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本课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课文内容重在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和“去”和“里”这两个汉字。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在识字的编排上,又注意采取韵语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认字,受到美的熏陶。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地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在诗歌中学习生字,教学前我事先画好表示十个数字的几幅画,让学生看画上表示几,然后在相应的画下面出示表示数字的汉字。及时复习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十个数字生字。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利用插

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图习惯,培养说话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重视自主研读,自读自悟。在教学设计上我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基础学习,将认读生字,读熟课文放在第一位考虑,在指导生字学习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同时又重点指导难读的字音区分,使识字教学达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指导读文时,重视图文对比读书,这在低段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的良好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在写字教学时,我着力做到仔细观察,动手实践,示范指导三结合。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二、三”三个字。第一次书写汉字,重视了学生基本功的学习。在范写时我一笔一画的给学生讲解,让学生体会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郑焕

《一去二三里》是识字一的第一课,这是继拼音之后的一个识字单元,是孩子开始学习写汉字的新单元。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宁静悠远的小山村,村子里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上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朵。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在童谣里,使童谣朗朗上口,富有意蕴。本课还配上了两幅插图,图一描绘的是小山村的情景表现出童谣的意境。图二是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来帮助学生记住表示数字的汉字。

一开始,我复习拼音宝宝,这些拼音是本首童谣的几个难读的音,这样不仅复习了拼音,而且还可以为学习童谣做铺垫。再来,我创设情景,以小燕子的眼光引入童谣,让小燕子带领学生进入童谣中,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又丰富教学环节。其次,我重点讲解了生字,在处理生字时,我用带拼音、去拼音、组词以及玩游戏的方法来记住它们,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最后,我重点讲解每句童谣的意思,每句童谣配上一副画,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处理朗读时,我用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赛读的形式来呈现。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认真听讲,而且积极发言,配合很好。但是这节课也存在以下几点需要改正的问题:

一、 可能我在导入环节花的时间太长,可以直接切入主题。

二、 在读到“一”的时候,没有及时关注“一”的变调,有的学生把“一去二三里”的“一”都成第一声,在课堂中,要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及时改正。对于一个新老师,这点是必须要加强的。

三、 在游戏环节中,数字游戏的参与面应该更广,有些小朋友在看别人做游戏时容易分心、不注意看。另外,游戏时间可能稍显长了些,应适当缩短时间。

四、 教师的专业用语、表述需再强化,应该使用更儿童化的语言来与孩子交流。这样他们也更容易理解。

五、 这是一首优美的童谣,最好选取配乐朗读的形式,培养孩子的朗读语感,最好在后面熟读成诵。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单位:中牟县商都路小学

姓名:杨柳 时间:

20xx年9月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这篇古诗诵读是一年级的学生在结束汉语拼音的学习后第一次接触到古诗诵读这个课型,虽然有很多孩子曾经读过古诗,有的是甚至可以背出几十,甚至上百首古诗,可是那种读背和古诗诵读课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在第一次古诗诵读课上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诗题,诗人,了解一首诗有几行,有几句,通过诵读古诗认字。同时借助图片了解古诗的大意,并且通过熟读达到成诵的目的??可以说这次是学生与古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如何让学生做好这第一次“亲密”接触为以后学习古诗打下良好的基础呢?我谈谈我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首先,谈谈本课的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为了达成这目标,我把这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重点是放在识字和初步感知课文,同时让学生了解田字格,学写“—”字。

第二课时重点是感悟理解古诗,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并通过熟读达到成诵的目的。接着完成“二”和“三”的写字教学。

接下来,重点是谈谈我在本课时的教学设想:

我的整个教学环节是从复习导入开始,通过复习6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yi si),为学习后面的生字打下伏笔。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揭示课题《一去二三里》,随题理解“里”。导入古

诗后,教师通过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因为很多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对生字有个模糊的印象。因此,我选择放慢语速范读。之后再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字音,找到生字,圈出生字读音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然后再通过带拼音,去掉拼音读等各种形式的检查,达到巩固汉语拼音和识记汉字的效果。生字学完之后,基本扫清了阅读障碍,再进行朗读培养。这时的要求也不要太高,只求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对于古诗的理解感悟主要是放在下一课时。考虑到一年级孩子注意力时间不长,中间安排一个课间活动环节,表演唱《数鸭子》,适当进行个调节后,再进入写字环节。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汉字书写,所以写字环节我是这么处理的: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和四小格,懂得他的方位后,再指导书写“—”字。最后,根本课特点,认识数,布置了两道作业:一是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二是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生活化语文的概念,初步培养他们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的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饶有趣味的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本插图,说说插图里都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出课题《一去二三里》,接着请他们读一读童谣,用铅笔圈出本课的生字。因为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经认识了,因此教起来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比较顺利。而就童谣本身来说,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已经能背诵,但存在朗读拖沓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进行了纠正,不过效果不是很好。看来,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慢慢来的工作。

就整篇课文来说,我认为难点在于字的书写。孩子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书写是从这节课开始的。在认识了田字格之后,我指导孩子们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告诉他们字不要写得“顶天立地”。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对写字还是很有兴趣的,一笔一划写得可认真的。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字写得不够好,就一直擦,直到写得自己满意了为止。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同时告诉他们一笔一划看清楚,找准位置再写,这样就不会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里》这节识字课就这样上完了。从整体来所,条理比较明晰,结构也相对较为完整,但是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学过程中 1

情景的引入做得还是不到位,比如在介绍课文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们把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中,而不是单纯地为识字而识字。“绘声绘色”地上好一堂课,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