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关于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

1

如何提高我校议论文写作教学效率

王智斌

2013.7 1

如何提高我校议论文写作教学效率

高中学生比起初中学生生活阅历进一步成熟,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有了更多素材,写好议论文应该不是难事。尤其必修三四册后的8个写作单元,分别从论点确立、论据选择、如何进行论证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逐层逐项练习,会有利于学生议论文写作提高。

我校作文教学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逼”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格式”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

3、材料积累不够。举例不过那么几个:中国的屈原、项羽、司马迁、张海迪,外国的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即便列举出来也不会多角度寻找与论点的关系,只是老一套。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说不出道理,为了凑足篇幅,只好写些不着边际的话。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 …… 余下全文

篇二 :议论文写作教学反思

教 学 反 思

执教人:

教学内容:议论文写作——结构

执教班级:高二(8)班

教学时间:20XX年3月29日(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揭示议论文写作搭好架子很重要?

根据学生作文中的表现情况,发现这样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将写议论文作为作文文体的首选,但很多作文有写议论文的意向,写出来却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议论文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描写和记叙。结尾不能够进行道理上的总结或引申,却出现大量抒情。

第二步,分析原因:

一是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

二是不重视段落层次。很多学生写作没有分段分层意识,对各段各层的功能、地位、长短没有固定看法,导致该简短的段落却冗长拖沓,该丰富完整的段落却支离破碎。

三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

为此,写好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

第三步,指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规范议论文写作(结合学生作文)

1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 …… 余下全文

篇三 :议论文教学反思

议论文教学心得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需读懂浅显的议论文。在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中,前半学期我将工作的重心定为: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水平。为了了解学生议论文学习情况,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议论文学习结束后,我对所教的九年级三、四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我及时地改变了教学方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谈谈议论文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夯实基础,为阅读作铺垫。

在讲议论文前,我先搜集、整理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每讲一课我都会三番五次地强调基本知识,使学生熟记于心。为了避免学生因死记硬背而遗忘,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设定与基础知识相关的题目,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巩固了知识,降低了学习议论文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水平。

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恰当的方法却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捷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很注重方法的指导,我认为方法比

…… …… 余下全文

篇四 :优秀高中议论文:学会反思

学会反思 刘玺

材料中的章太炎为何后来能医治疑难杂症,并著出《霍乱论》?只因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敢于反思自己。倘若他当时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药仅是不能医治几种病,他怎会有如此成就?这就告诉我们:要学会反思,反思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

反思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反思能够让自己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能够让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

苹果而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但他在做人方面却是“人格的侏儒”。这是因为他只注意了事业的追求,却忽视了对做人的反思,从而让世人羡慕其事业,而鄙视其人格。而巴金老人晚年在《随想录》中深刻的反思了自己,最终人生无憾。所以,只有反思自己,才能弥补自己,走向成功。 (“为什么”用对比,效果好)

有时候,反思自己需要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章太炎不也正是敢于正视自己不足才能去反思自己成为名医的吗?而陈良宇、文强没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敢去反思自己的行径,终面临牢狱之灾。拿出勇气去反思自己,能使我们走直人生路。拉美有句谚语:“不想反思的人是懒汉,不敢反思的人是奴隶。”此言得之。

当然,反思自己要求我们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自己,是让我们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站在人生路上,而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自己,将自己打入深渊。当张瑞敏意识到海尔有一部分产品不合理时,他并未对自己原来走的路全盘否定,而是反思自己设计方案的不足,积极改进,终将海尔推向世界。我们认识到自己不足之时,何不积极反思自己以求改进呢?

当社会风气日益下滑,“小悦悦”等类似事件已是屡见不鲜。当我们站在道德高度去指责那些因怕摊麻烦而不负责任的人时,我们有没有反思一下自己生活中是否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呢?是否反思过自己如果身临其境会伸出援助之手呢?只有积极反思自己,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有深度)

学会反思自己,让生命大放光彩!

【简评】结构较好:层层深入。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一:议论文“三要素”指导下高中议论文教学困境反思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

…… …… 余下全文

篇六 :议论文复习教学反思

议论文复习教学反思

关于议论文的复习,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要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能让学生快速、准确的从议论文中找出或提炼出论点,找出证明论点的论据,把握论证的过程。二是掌握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等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三是正确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四是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并能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五是能正确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六是把握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七是分析句子及文段的结构作用。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议论文阅读中常见的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让学生掌握答题的基本格式,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这是复习的关键。 通过一节课的复习,学生对议论文的文体知识进行了温习巩固,对阅读中的常见题型有了一些了解,但在解题技巧和方法上掌握得还不是很好,应在阅读训练中进一步加强。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共3篇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共3篇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一:议论文“三要素”指导下高中议论文教学困境反思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反思

宁东中学:苗艳艳

在中考中,议论文阅读占一定比重,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还应指导学生掌握议论文阅读理解题的解答方法。本学期的第一个月由于新课还没有结束,于是我采取了边上新课边复习的策略,一方面提高学生备战中考的紧迫感,另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以求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议论文作为复习重点,我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以讲练为主,力求使学生掌握做题技巧。关于议论文的复习,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要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能让学生快速、准确的从议论文中找出或提炼出论点,找出证明论点的论据,把握论证的过程。二是掌握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等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三是正确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四是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并能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五是能正确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六是把握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七是分析句子及文段的结构作用。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议论文阅读中常见的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让学生掌握答题的基本格式,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这是复习的关键。

通过一节课的复习,学生对议论文的文体知识进行了温习巩固,对阅读中的常见题型有了一些了解,但在解题技巧和方法上掌握得还不是很好,应在阅读训练中进一步加强。由此我得出了一点教学启示,现分享如下:

1、充分感知阅读材料,深刻理解语段内容。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对阅读材料进行充分感知,要心平气和,带着求知明道的阅读心理去阅读。第一遍阅读时不要在个别生字、新词、难句上纠缠,读后自问:该语段写了些什么内容?再阅读第二遍,阅读要更快,较熟的内容可跳读,选读重点语段。第三遍阅读要控制好时间。总之,要通过整体阅读充分感知阅读材料,深刻理解语段内容。

2、细心揣摩文后题目,认真审清题干要求。

答题要正确的理解题干要求,准确接收题目信息。要逐字逐句分析,万不可匆匆一看,便去作答。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过于自信,似乎看一眼就全部理解了题目,不逐字逐句推敲,只是凭经验思考,凭感觉做题,还把日常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带入考试。另外,有的同学平时语文基础不牢,概念把握不清,常把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弄混,以至于问东答西,张冠李戴。审清审准题干是“方向性”问题,方向错了,考试中因此失误失分者不在少数。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