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有这样两个孩子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

《 有这样两个孩子》教学反思

七棵树小学 郝桂娟

在备课阶段我把课文的朗读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多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体会文章中的只要向着光明和乐观的方面去思考和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所以我在初读阶段设计了3次的读,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精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逐步在读中体会两个孩子由伤心到开始新的追求再到最后获得成功,感情也一次比一次深,才能在最后一段的朗读时表达出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情。 所以本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去回顾:

1、多读的好处:在教学中由于我让学生课文读的次数多了点,所以学生能够在我的引导下找到一些精彩的字、词、句,多而辅助课文的朗读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2、引导读的应用:因为学生的朗读水平有限,对于精彩段落学生读不出应该有的感情,所以我采用了引读的方法,我读几 个字,学生读另一半;我大声朗读,学生小声跟读。这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去寻找课文中的感情,比较容易一点。

3、拓展活动

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内容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呢?我们该怎样做?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要像这两个孩子一样当一条路走不通时要找到另外一条道路。还有的说在遇到困难时要乐观去面对,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等等。学生们的交流进行的十分顺畅。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十几年前,我遇到了一个美国朋友,见到他3岁的孩子实在是太聪明可爱了,我就问他是怎么教育出来的,他没对我多说什么,仅告诉了我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大脑三分之二理论”(就是婴儿在出生时的大脑重量已有三分之一,0-3岁就长到了三分之二,这意味着0-3岁是孩子的黄金教育期)。这个理论今天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但在十几年前基本是天方夜谭,我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地意识到中国的孩子3岁前几乎全部交由老人来带了,或送回老家与父母不见面了,而年轻的父母呢,只顾忙于自己的工作,错过了孩子一生成长的黄金教育期。

那时的我对小孩该怎么教育一无所知,但外国人的提醒使我感觉到小孩教育是一个很容易被家长搞坏的事,并使我隐隐约约地开始考虑一个较大的困惑,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教育总难培养出牛顿、爱因斯坦白、柴可夫斯基、卓别林那样众多的能成大器的人才。

我绝不是那种硬要把孩子逼迫成伟人的变态教育者,可也不甘心孩子将来就是个拿到大学毕业证的普通人。外国人的话使我感觉到每一个新生的婴儿都有可能是伟人的苗子,但究竟是什么力量这么强大,抑制了这么多孩子的成长,使中国人整体上变得那么普通?

如今十几年已经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好多教育的困惑,中国孩子在教育上的整体平庸,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社会普遍忽视了孩子“懂事”前的黄金教育期(特别是0-3岁,中国文化惯性里一般认为孩子懂事了才开始教育,而懂事的孩子,一般都超过3岁了),二是一代一代的大人们和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讨厌地扮演着劳累的干扰者的角色,强行地干扰、扭曲、绑架、践踏了孩子的成长,才使得十几亿人的中国,出像样人才的比例越来越少。

中国也出过像样的人才,如古时候的李白苏东坡,和上世纪初的严复、梁启超等一大批世纪伟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人才,依我看主要是因为家庭贫穷和社会动荡等原因使他们摆脱了以上两大原因,从而使他们得以自然、自由地成长起来,将人的浩大潜能释放了出来。

…… …… 余下全文

篇三 :幼儿园教育反思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对不起”之后

户外活动分散游戏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小朋友的哭声,我一看原来是张智豪,我赶紧走过去,“孩子,怎么哭了?”他指着宁其顺,“宁其顺打我”“奥,他可能不是故意的”。我找到早已跑开的宁其顺,“你快跟张智豪去道歉”宁其顺笑嘻嘻的说“对不起”,张智豪边哭边说“没关系”,但没过几分钟,又有孩子来说“老师,宁其顺打我啦”,我再次找来宁其顺,“你怎么回事?老是打小朋友”, “对不起、没关系”问题貌似又解决了。

这件事引起我的思考,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吗?孩子们好像已经把“对不起”当成了犯错误以后避免处罚的“法宝”,觉得只要说声“对不起”而另一个小朋友就一定会说“没关系”,接下来就没事了。我觉得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除了要让有错的孩子道歉以外,还要让他明白某些道理,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要让他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要多想想可能的后果,慢慢学会自律,减少侵犯他人行为的发生。

出现这样的情况,和老师处理幼儿矛盾时的方法有直接关系。我们普遍用的方法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就事论事,先批评引起事端的孩子,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该道歉的道歉,该玩的继续玩。其实我们只教会了幼儿说“对不起”,却没有教幼儿怎样才能不用说“对不起”。我们这样做不过是教会了孩子使用礼貌用语,而忽略了帮助孩子在交往中解决矛盾的能力。就这件事而言,宁其顺肯定知道抢玩具是不对的,但他还是抢了,这就说明他缺乏自律。缺乏自律的孩子才会常说“对不起”,因为他们做事前从不想后果。

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不会明白“对不起”只是对被侵犯者的精神安慰,说句“对不起”,只能代表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愿意改正,但对对方造成的伤害仍然存在。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幼儿明白,说了“对不起”以后,事情不是结束了,接下来,该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我们可以把这种精神上的安慰转化成幼儿能够明白的具体行动上的安慰,让幼儿看得见,摸得到,便于执行。如让幼儿帮助对方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泪等等。这样,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不仅有机会释放心中的愧疚,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多想想行为的后果,这样对孩子才更有教育意义,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律,从源头上防止矛盾的发生。

…… …… 余下全文

篇四 :大人如何教育孩子

人,既是自私的,也是趋利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恰是人类的“贪欲”和“不满足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如今,大到国家、企业的合作,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是充满了利益的输送和交换,就是依靠强权和武力,但后者只能带来敌人而非朋友。所以,不要指望谁是大公无私的,做人只能像你希望别人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他们还不是一个完全的社会人,但他们一样是要被尊重和认同的。想让孩子合作和听话,同样是要为他着想,让孩子也能从中受益。而让孩子受益,就需要仔细、耐心地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真正的需求。只要你满足孩子的真正需求,这就好比吊了一根胡萝卜在犟驴的眼前,不用抽鞭子也同样跑得快。

有些家长说了,我也给孩子利益了呀!比如,那天中午我在地铁中给一个带5岁女孩的母亲让座,孩子开始吵着要抱,妈妈说已经抱着的,孩子接着说你抱着不舒服,然后在妈妈怀里来回挣,且高声说不舒服。于是,这位妈妈拿出iPad,孩子立即安静了。大家可以想一想,这iPad真是孩子的需求?实际上,本来很简单的闹觉,变成了意外的奖励! 想让孩子收住性子,与让猎人拴住猎狗是一个道理。你只有输送的利益符合孩子真正的欲望,他才会发自内心听你的。比如,孩子乱扔玩具,如果你训斥、责备、打骂孩子,或给孩子物质引诱或许诺,可能是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想要,他们也许只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想和你玩耍一会而已。

也许这又有朋友会说了,我怎么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确,孩子不像成人那样,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可是,在现今充满虚伪和浮躁的社会,成人也未必会直截了当地说自己的“要求”,而善于交往的人,总是能抓到对方的“痒痒肉”。所以,如果连亲生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那一定是不善于沟通和细心观察,这不是尽职的父母。

实际上,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认同!孩子不是父母的道具,他们没有必要承载父母自己的梦想。对孩子来说,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快乐的童年,将给孩子带来终生值得回味的东西。所以,孩子只要在界线的约束下,能快乐的玩,能在玩耍中学习和模仿,就是他们最大的需求,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说服力。

…… …… 余下全文

篇五 :关于不认识妈妈的孩子教学反思

关于《不认识妈妈的孩子》教学反思

百楼乡蔡庄小学 吕惠敏

课文讲述的是石油妈妈和它的孩子们之间的故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一些关于石油的科普知识,受到了爱科学的教育,还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之一环节中,教师的点评和示范对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促进感悟文章中心有一定帮助。

在学生表演课文后续情节时,学生表情简单,动作有些拘谨,不够大方,以后要多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

…… …… 余下全文

篇六 :对问题孩子的教育与反思

对问题孩子的教育与反思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石宝镇小河小学教师:王修伦、聂洪英)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明天的希望。孩子现在的成长,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幼小心灵的浇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幼稚,想法非常单纯。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电视、网络的影响,他们的想法、行为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从前我没有教高年级的学生,不常与他们接触,对他们心里的想法,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没有留心观察。今年有幸教高年级学生,长期与他们打交道,他们的某些说法、某些表现让我非常吃惊。

学生唐磊(化名),父母外出务工回来,孩子总是对他们不理不睬,给玩具、水果不要,给衣服、钱不收。爷爷,奶奶让他叫爸爸、妈妈,他不叫,头一扭往外就溜。他的母亲特别伤心,回来的第三天就找到了我,请我帮助他们与孩子沟通。我找时间单独与孩子谈心,孩子告诉我,他脑海中的爸爸、妈妈年青、漂亮,不会如此苍老、丑陋,他一下子不适应;同时他们把我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就去打十多年的工,他们爱过我吗?他们给过我父爱,母爱吗?他们尽到父母的责任吗?我的心中只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个词对我来说好陌生;他们只是生过我,而没有养过我,叫我说话,扶我走路的是爷爷、奶奶,我病了守在我身边的还是爷爷奶奶??他们有什么资格要我叫爸爸、妈妈呢?我为什么要叫他们为爸爸、妈妈呢??这些话出自一个五年级的孩子的口中,让我为之一愣。我立即从思想上开导孩子,是呀,你心目中的爸爸妈妈一定十分年轻、漂亮,

但为什么他们如此苍老呢,他们是想给你好的环境,给你富裕的生活,所以他们拼命地挣钱,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你说他们会不苍老吗,为了养好你们,生下你后他们就长期在外务工,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了,也忽略了你的感受和想法,没有及时地给予你父爱、母爱,但你认真想一想,他们这样做,难道不是为了你——他们的宝贵儿子吗?他们从今以后一定会多爱你,多关心你,用爱来弥补以前的过失。孩子,“儿不嫌母丑,狗不厌家穷”他们再老再丑,可他们必定是你的父母啊!你能体谅他们吗?能亲切的叫他们一声爸爸妈妈吗?听了我的劝告,孩子经过几番思想斗争,终于亲热地喊了她的爸爸、妈妈,一家人幸福的掉下了眼泪。

…… …… 余下全文

篇七 :教育反思专心与孩子交流

专心与孩子交流

怎样搞好幼儿教育呢?要害应该根据幼儿的特征“对症下药”。幼儿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瑕,分辩是非能力差,同时有极强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拟能力。所以对幼儿施教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为老师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平时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比如可以说“来,老师跟你们一起想看这倒底是为什么”,“我们来一起画画好不好!”等等。因为孩子胆小,假如做为老师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惧怕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幼儿园也怕去了。

其次,做为幼儿教师,平时要非凡注重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不能随便乱来,因为幼儿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拟能力,同时分辩是非能力差,在家里,大人们都教育孩子,到学校后要听教师的话,所以孩子们都认为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老师做的永远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无形已经树立了伟大的形象,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们模拟学习的榜样,所以在孩子们面前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

再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善于引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爱好,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生性好动、贪玩,只要他们感爱好的事,才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否则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爱好,才能让孩子们学得更多,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教学内容,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爱好。

总之,从事幼儿教育,要学会专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即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只要我们都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还怕教不好他们吗。

…… …… 余下全文

篇八 :家庭孩子教育关系国家教育的反思

家庭孩子教育关系国家教育的反思

大石岭九年一贯制学校 邢宝来

今天给一位同事修电脑,闲聊中得知,找我修电脑主要是给侄女急着用。 他的侄女父母都在中学教书,虽然父母都是人民教师,可是自己的女儿却教不成器,小学还可以,可是到了初中以后,就不想学了,只想上网,经常离家去上网,父母劝也劝了,打也打了,可是小孩就是倔,你不让我上网,我就不回家,为此将小孩送舅舅这里上学,换一换环境也许会好一些,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舅舅也是老师,侄女来舅舅这里还带了一个笔记本电脑,每天晚上回家后非要上网一个小时不行,不然就不学了,不然就往外跑,不回家。舅舅也是拿侄女没办法,这不急着把电脑修好,好给侄女上网,不然侄女要出问题。

真是替现在的父母着急,担心。但是想一想觉得更替现在的教育着急、担心!为什么呢?

如果现在的孩子都这着,那怕一小部分,都交到学校来接受教育。可想而知,老师面对这么多问题小孩,不但要抓孩子的习惯教育,又要抓文化教育,又不能出任何问题,还要应付各种检查,不知要操多少心,要掉多少头发,要死掉多少细胞,老师不是一个省事的差。

想到老师背负着国家未来责任,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觉得沉重。可是如果每个父母能够从小把自己的孩子习惯教育好,送到学校来,孩子自然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加上老师的好好引导,自然将来都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老师也不会象现在这么累,身上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前爬。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扮演好父母的责任,在努力把自己的事业搞好的基础上多分一些心把自己的孩子管好,教好。其实所有的父母应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孩子第一,事业第二,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顺心、我们教育事业才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昌盛。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