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综合活动实践课不是老师教给你知识而是做中学。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国培学习和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在教研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多启发。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始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并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正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 …… 余下全文

篇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得到重视并推广的课程,已经广为人知,各个学校都结合地区和学校本身的资源优势,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如果冷静思考,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疑惑。为了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理念和独特价值,纠正实践中的偏差,就要对这些误区作深入分析和反思,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更有效、更扎实、更实实在在的开展。

一、活动选题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是能否实际开展好活动的出发点,不少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的时候,往往是选择教师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只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来开展活动,结果活动主题受限制,学生活动的方式也相应受到局限。这样的活动主题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形成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关系的整体认识。

我更不赞同采取全校一起搞统一主题的系列活动的方式。这种几乎是动员全校或是全年级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对综合实践活动宗旨的曲解。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认识方面等的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中自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自主的研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统一制定研究主题,实际上从根本上已经否定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学生并没有改变被动的地位,仍然是由老师或者学校的指挥棒操纵下的一个音符,他们要奏出的是老师编排的乐曲而非孩子们自己的天籁之音!

进一步讲,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想出成绩又想图省事的做法。现行教育监督和质量测评体系好像更看重能证明工作业绩的成果,看到足够多的孩子们收集的堆积如山的资料,一组组编排好的成果展示似乎是学校在迎接相关检查验收时最自豪的时刻。可是回头想一想,我们对孩子的研究过程又知道了多少呢?每个孩子在研究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我们又发现了多少呢?到底有多少孩子真正参与了探究性的活动了呢?到底有多少孩子是研究自己真正感兴趣地东西呢?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我们到底应该以树立怎样的观念?是顺水推舟还是真新的为孩子的发展做点实在的事情。

…… …… 余下全文

篇三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反思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反思

石河子第二十中学 席海彦 832000

【摘要】一年的综合实践教学使我成长了许多,在这期间有过困惑,也有过反思;有过无奈,也有过感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反思。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 困惑 反思

【正文】20xx年9月学校安排我担任小学3-5年级的综合实践教学工作,一年的综合实践教学使我成长了许多,在这期间有过困惑,也有过反思;有过无奈,也有过感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反思。

困惑一:综合实践课程对教师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目前专职的综合实践教师很少甚至没有,怎么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据了解,到目前为止,相当数量的学校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教师,从事综合实践教学的教师身份复杂,而且变动性较大。

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兴学科,师资力量的配备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综合实践课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思想观念等方面)以及专业化程度要求确实很高,但这是新形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每个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广大的一线教师受职前教育(师范院校学习)、职后教育(继续教育)与考试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单个教师要单独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将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建议以年级组为单位形成教学

群体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不同学科的教师群策群力,共同确定教学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开展教学活动、对活动过程和成效作出评价,在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我们学校在开展“走近自行车”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有二十多个教师参与了教学活动过程,其中有十人直接参加了教学实践活动,涉及语文、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地理等多学科教师。真是集中了教师们的集体智慧,才使得我校的这综合实践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收获颇丰,更重要的是参加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这批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了较大发展,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 …… 余下全文

篇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自提出后已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这次“家乡文化之旅”的活动中,体会最深的应当是教师,而受益最大的应当是学生。上完这次课,我反复琢磨,总结出四条经验:第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老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随便的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一件事;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可借鉴我们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的享受成功。第二、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他们的自信发挥极至,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循环。但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结实的基础。第三、课后要有反思。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做到“无则加勉,有则改之”,让反思为下一次课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第四、让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使生生互评及师生共评等评价方式为完善活动方案提供最直接帮助。

这次活动,至少在四个方面让学生受益匪浅。

一、培养了学生开放合作的意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的学识再丰富也相对有限,要进行创新,光靠个人的力量有时也极难完成任务。学生们必须学会协作。合作意识在现代创新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此次“家乡文化之旅”活动课教学中,就有很多几个人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小品表演、广告设计等),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次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学习能力、观察思维、语言表达及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 余下全文

篇五 :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示与问题反思

实践中引领 创新中成长

——岳阳县城关镇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示与问题反思

关键词: 活动背景 经验总结 问题反思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的精神,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积极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教师在转变教学方式和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的生活以及求知的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并注意有利于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创新精神,促进了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实施新课改,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五年以来,我们岳阳县城关镇一中逐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育教学方法,探索着创设新的教育环境。现就我校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主要工作

1、注重统筹规划,实施分层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我校在课改之初就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制定了《岳阳县城关镇一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具体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活动主题,以及活动方法和步骤。

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分层管理,即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三层管理模式,各年级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年级实际情况制定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班级则根据学校和年级计划再制定出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另外,我校还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则紧密结合本校的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同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断修改主题的内涵,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

…… …… 余下全文

篇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得到重视并推广的课程,已经广为人知,各个学校都结合地区和学校本身的资源优势,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如果冷静思考,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疑惑。为了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理念和独特价值,纠正实践中的偏差,就要对这些误区作深入分析和反思,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更有效、更扎实、更实实在在的开展。

一、活动选题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是能否实际开展好活动的出发点,不少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的时候,往往是选择教师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只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来开展活动,结果活动主题受限制,学生活动的方式也相应受到局限。这样的活动主题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形成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关系的整体认识。

我更不赞同采取全校一起搞统一主题的系列活动的方式。这种几乎是动员全校或是全年级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对综合实践活动宗旨的曲解。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认识方面等的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中自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自主的研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统一制定研究主题,实际上从根本上已经否定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学生并没有改变被动的地位,仍然是由老师或者学校的指挥棒操纵下的一个音符,他们要奏出的是老师编排的乐曲而非孩子们自己的天籁之音!

进一步讲,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想出成绩又想图省事的做法。现行教育监督和质量测评体系好像更看重能证明工作业绩的成果,看到足够多的孩子们收集的堆积如山的资料,一组组编排好的成果展示似乎是学校在迎接相关检查验收时最自豪的时刻。可是回头想一想,我们对孩子的研究过程又知道了多少呢?每个孩子在研究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我们又发现了多少呢?到底有多少孩子真正参与了探究性的活动了呢?到底有多少孩子是研究自己真正感兴趣地东西呢?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我们到底应该以树立怎样的观念?是顺水推舟还是真新的为孩子的发展做点实在的事情。

…… …… 余下全文

篇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要教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除了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外,还应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与学生相互探索,相互研究,老师不能要求太高,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老师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去探索,老师适时点拨和启发。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才能牢固的掌握。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学生之间要多加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最后对课题重点、难点,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教师要巧妙的利用生活中生成的资源,增设教学环节,创造性的组织实施课堂教学,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亲自参与活动,这样使得师生的活动直接融入学生的学习经历中,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得到了情感的体验,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使得教学活动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反思

要教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除了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外,还应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与学生相互探索,相互研究,老师不能要求太高,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老师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去探索,老师适时点拨和启发。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才能牢固的掌握。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

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学生之间要多加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 …… 余下全文

篇八 :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获得知识,善于解题,不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发展学生合群、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自主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引导他们分享人类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为人处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对学生而言,教育中传递的知识大多属于“公共知识”,惟有学生个人的体验、理解、感悟、思想才是他们的“个人知识”。“个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质量与结构,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成功。“个人知识”从何而来?从实践中来,从反思中来。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渠道过于依赖教师的教授和书本知识的学习,缺乏自主思考、动手操作、实践学习,这是当前基础教育需要解决的人才培养方式问题.

现实的基础教育必须关注现实生活的变迁。基础教育既是个体生活的需要,又是社会生活的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应体现其对社会生活的简化、净化和平衡功能,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将中小学生融入现实的社会生活背景之中,体现教育的生活意义、生命意义。 教育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生活,而且是儿童的生长与发展过程,是一种建构理想生活的活动,因而,基础教育不仅应使儿童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而且应关注儿童在基础教育中的生活方式。

对每个人的成长而言,经验就是人生的财富,是发展中的过程性资源,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条件性资源。经验是认识的基础,是理解的条件,是观念表达的背景。对学生生长必须的人生智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与确立来说永远仅仅是一种“材料”,而不能成为一种“养料”。从公共知识到个人知识的转化过程,需要经验的参与,需要经验的改造过程,需要各种“实践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个人知识”不仅来源于对“公共知识”的转化,还来源于个人经验的升华。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