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大学生杀人案件的反思

对大学生杀人案件的反思

19xx年清华朱令被用铊盐投毒,19xx年,北京大学化学系王小龙用铊盐向同学投毒;20xx年云大马加爵锤杀舍友;20xx年,中国矿业大学常某用铊盐向三同学投毒;20xx年,凤冈一学生将高效氟氯氰菊酯农药投放到桶装水内;20xx年复旦黄洋被舍友投毒,20xx年南航彭某被舍友刺死??

一个个年轻生命在大学校园逝去。这绝不只是个体生命的陨落,而是整个社会的伤痛。类似极端事件透出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要成才应先成人,我们是否过多注重学业,而忽视了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教育不应该视为简单的技能培训,切不能忽略人品而重于技能;培养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思想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是舍本逐末。因为品德不全而技能超众的所谓人才,一旦误入歧途,高学历高智商的罪,更恶更毒,所以,干起坏事来危害性就越大。

复旦投毒事件中,林某不择手段地清理掉品学兼优的黄洋,“廉价”地使用卑鄙手段来清理掉自己的对手,其实,恰恰影射我们社会的现实。比如我们社会中的“逆淘汰”现象,说明人们不再顾忌手段的卑鄙了,让自己捞到实际好处才是王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小人得势、恶人当道”的社会。

著名的“路西法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作恶。即一个恶的环境,再好的种子也受之影响,最终开出恶之花来。

作为国人,都争名夺利,乐此不疲:争着发财,争着买房、争着出国、甚至要争自己的墓地??其实,这些人们要争的,正是权力者制定并抛出来的,就像抛出肉骨头一样,给大家来争,互吠互咬,大家一嘴狗毛才好。竞争就这样激烈起来的!

作为校园也概莫能外,学生也要面对各种竞争:入党要争、奖学金要争、贫困生名额要争、荣誉要争、选调生要争、先进分子要争、连当个班,级小小干部也要争,学校推荐工作的名额也要争??学生们就是在为争这些荣誉,弄得耳红面赤。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大学生投毒案反思

大学生投毒案反思

“复旦投毒案”固然只是极端的案例,但当今中国高校中,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微妙却一个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象牙塔里的人际关系会变得如此错综复杂?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同学关系? 分析

高校人际关系复杂的原因。

造成大学当中人际关系复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文化的冲突,大学里,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同时也把自己家乡的文化、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带到学校当中,这样学校就成发了一个“文化的大杂烩”。如果我们学生缺乏对异乡文化的理解和包容,不能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求同存异,那么,文化的差异成为人际冲突的根源之一。其次是性格特点。当代高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的一个很普遍的特点就是:太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她怎么可以这样?把我们对她的好当成理所当然,稍有欠周到就对你不顺!”类似这样的抱 声不时从大学生口中发出。第三是利益的冲突。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等,使得多少人在利益面前昏了头?!第四是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对。高校中的人高智商,很可惜的是未必有高情商,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自然会掺杂一些“计谋”,也就是更加有城府,更加有心计。本来“心计”只是一个中性词,但一旦与“不良用心”结合,后果就非常可怕。“复旦投毒案”中,林某在黄洋还可以为其做B超,还可以与其父亲同住一晚,神情自若!在高校中,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变复越来

越高智商化,许多矛盾也因此得不到解决而进一步恶化,最终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处理同学关系。那么身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的大学生们该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在象牙塔里读过美好充实的大学时光呢?我认为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会换位思考。当同学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或许冲突只是因为各自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不同,那么尝试包容这些差异,尊重他人的的文化和习惯。这样,你也会得到他人尊重,这便为良好的同学关系奠定了基础。

…… …… 余下全文

篇三 :从投毒案件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从投毒案件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从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叹息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惋惜,更是一种痛楚。

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杀舍友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室友关系的关注和思考。一些在大学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反映,每学期都有学生因为宿舍关系处理不好而提出换宿舍的要求。经调查得知,生活习惯冲撞、缺乏深入交流、不良竞争心理,是导致宿舍关系紧张的三大原因。

第一,生活习惯冲撞。高校和中学不同,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也带来了各自的文化、生活习惯等。现在90后大学生普遍个性张扬,而一些学生缺乏包容别人生活习惯的大度,互相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

第二,缺乏深入交流。大学生因为家庭背景、性格、爱好和价值的差异,难免造成相互之间没有交集,缺乏共同语言,加上网络对人际交流的冲击,现在室友间交流越来越少。

第三,不良竞争心理。评奖学金、班干部竞选等直接关乎学生的

现实利益和未来发展,加上名额有限,竞争激烈,在关键时刻矛盾确实容易激化。同时,现在独生子女缺乏互相谦让,也是原因之一。

这次复旦同学中毒遇害的事件,再一次提示我们,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不仅仅是对业务能力和个人成长的一种培养,更是对未来社会新一代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责任。面对这种责任,从家长到学校甚至是整个社会都责无旁贷。

学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三个不同的途径。

第一,课程教育。学校开设了针对所有学生必须上的身体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对于唤醒或者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传播一些常见的身心健康的理念和做法都有很大帮助。学校也开设大量的以潜修形式存在的,像身体健康的,比如压力管理、潜力管理、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生命教育等课程,覆盖面积不像公选课那么广,但是在细节上的深入和兴趣程度,对选课学生的帮助程度都会有所增加,学生会基于自己的一些需求和状态选择课程。

…… …… 余下全文

篇四 :反思复旦大学投毒案

反思复旦大学投毒案:文明以尊重生命为起点

“复旦学生投毒案”成一周微博热点

在4月15日以来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复旦学生投毒案”成为网络上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

4月15日当天,一条名为“复旦大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入院”的报道受到媒体及网友的广泛关注。4月15日起有关“复旦学生投毒案”的报道持续升温,4月16日起就在网络上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舆情热点。在延续了一周左右的较高区间的舆论关注热潮之后,事件相关舆情热度正在逐步回落。

4月15日以来“复旦学生投毒案”话题微博关注度

4月15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通报称,“4月1日,我校一名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出现身体不适。4月11日,上海警方在该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4月12日,基本认定同寝室某同学存在嫌疑。”16日下午,复旦大学将其新浪微博官方账号的校徽换成黑白色,“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发布通报:“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学生,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

当天此话题就引发众多媒体和网络上热烈讨论,相关微博超过4000条,而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通报此事的微博也成为15日、16日热度极高的热点微博。其中16日相关微博超过14.7万条。

4月16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微博称,当日15时23分黄洋经抢救无效在医院逝世。

从4月15日黄洋遭室友投毒入院到4月16日黄洋逝世,众多网友在微博上点起蜡烛来表达对这位复旦研究生的同情与哀悼。@央视新闻发起的“黄洋,今晚我们一起送别你”的活动更是引发20多万网友转发,7万多网友评论。

4月19日下午,“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微博称: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

该微博称:4月11日,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接复旦大学保卫处报案:该校枫林校区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某自4月1日饮用了寝室内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身体不适,有中毒迹象,正在医院抢救。

…… …… 余下全文

篇五 :复旦大学投毒案反思 论文

文法学院考查课论文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反思

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xx年6 月

目 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1 引言 ??????????????????????????2

一、复旦大学投毒案的事态发展???????????????2

(一) 投毒案的事情经过 ?????????????????2

(二) 案件的处理 ????????????????????2

二、 对该投毒案案件分析 ?????????????????2

(一) 林某对黄同学投毒的原因 ??????????????2

(二) 对投毒案的个人看法 ????????????????3

三、对教育系统某些现象的看法???????????????4

(一) 校园的基础设施 ?????????????????4

(二) 校园的软实力建设 ?????????????????5

四、结束语????????????????????????5

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反思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是相当严肃的问题当然也更容不得丝毫马虎,人才培养事关国计民生,当今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保护

关键词: 教育的缺失 人才的培养 心理辅导

1

引言: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精神领域有些许空缺,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不必要的争论或说法,例如,药家鑫事件,还有11年在学校门口狂砍人13个小学生事件,这些在校园附近作案,并且案犯都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但这种情况确实是发生,还有今年4月份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无一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出我们的教育制度确实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本文将以复旦大学投毒案为例,剖析教育方面的缺陷。

…… …… 余下全文

篇六 :关于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的分析

摘要:近年来,因大学生同学关系处理不当,发生的矛盾没有很好地化解。出现了比如马加爵杀室友;复旦大学研究生毒杀室友;南航学霸玩游戏不愿开门引发口角 ,一刀捅死室友……现在网络上也掀起发“感谢室友不杀之恩”帖子的小浪潮。 室友杀人起因说来简单至极,多是些生活琐事,却发展到杀人,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由此看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提前预防。大学生自身要学会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同时社会各界需要引导大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关键字:同学矛盾 心理健康 大学生

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室友关系的关注和思考。一些在大学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反映,每学期都有学生因为宿舍关系处理不好而提出换宿舍的要求。记者采访发现,生活习惯冲撞、缺乏深入交流、不良竞争心理,是导致宿舍关系紧张的三大原因。 20xx年3月31日中午,林决定下毒。目标是他的室友、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此时,复旦大学医学院西苑20号楼421室里没有其他人。林取出试剂瓶,里边是从实验室偷带回来的N-二甲基亚硝胺溶液。这是一种浅黄色油状液体,高毒、无味,易溶于水。这瓶致命的毒药,林储藏已久。

毒药被注入寝室门边饮水机的水槽,致死的将不再是大鼠。

直至今日,在与林有过长期接触的人中间,也少有人能够相信林会毒杀室友。黄洋病发入院后,作为实习医师,林还给黄洋做了B超;黄洋的父亲赶到上海后,在寝室留宿,与林共处一晚,他回忆,林神色自若。

其实连警方也一直困惑于林投毒的动机。在被警察带走后,林对投毒过程供认不讳,但对动机一直闪烁其词。

林曾对警方自称投毒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令办案人员很难采信。

还有一种接近办案人员的消息称,林自称听见黄洋和另一名室友谋划愚人节要戏耍自己,于是抢先报复。

但林至少向警方提及一次与饮水机有关的争执。

南方周末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林与黄洋及另一位室友葛林(化名)曾因水票起过争执。黄和葛提出三人平摊购买桶装纯净水的费用,但林拒绝了,他提出,自己喝得少,平摊的方式不合理。

…… …… 余下全文

篇七 :反思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反思

反思复旦大学投毒案:用尊重、理解、宽容的心

看世界

看过对林某的采访,感觉很理性很睿智的一个小伙子,真的很为他惋惜。

通过林某与黄某现在的结局,我想说的是: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长经历,我们应该以尊重为基础,以理解为目标,用宽容的心看待人和事。现在的社会城乡差距很大,生活宽裕家庭成长起来的阳光男怎么会知道贫困家庭生长起来的支柱男的重担。衣食无忧的环境、张扬活泼的个性或许会给身边人带来压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矛盾本不应发生。公共场合,要在意他人的理解,不能随心所说。

从环境条件来看,条件好的家庭更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尊重、礼貌、宽容的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人们谨言慎行是第一要则。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复杂思想有丰富的情感。

生活中的经常会说出伤害感情的话语 ,我经常告诉自己那些都是一时的气话,并不是真实的感情。因为理解,因为爱,我想对有些事应该充耳不闻的。因为爱,因为理解我们应该少说、不说让对方伤心的话语。

我经常在想人为什么活着?因为财富吗?好像不是。现在的中国社会缺少正能量,让人们迷失了心智,缺少光明的航标。

…… …… 余下全文

篇八 :大学生投毒案的思考

大学生投毒案的思考

从20年前的清华大学朱令案,到如今复旦大学黄洋案。大学生投毒的案件屡发不止。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很容易在生活中感受到压力,排解压力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有些同学却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投毒案的受害者与投毒者都是室友关系,本应该是最好的朋友,拥有最珍贵的友谊。而究竟是什么,让本应拥有美好友谊的室友之间屡屡发生这样的案件? 首先,我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在面对压力,面对优秀的室友与自己形成的对比,大学生会产生心理失衡的状况。这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当这种情况产生却又得不到心理医生的指导,大学生便很容易做出来极端的事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遗传的生理因素,又有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心理问题主要源自各种心理冲突,例如两起投毒案中投毒者对被害人的嫉妒,来源于他人的优越感对自己的心理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与家长老师沟通,克服心理压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环境。在家长同学的帮助下,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给自己定位准确,扬长避短。烦恼来源于看高了别人而看低了自己。大学生更应该有独立自信的观念,尽自己的努力做自己的事,看到自己的独特,不嫉妒别人的光芒。

第二,我认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亟待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有才无德。一个人的学历是代表他学习经历,反映了他知识教育一方面的成果。而无法反映出他的人格、身心,而人格的教育、身心的教育、心理的教育,这些教育才是对一个人起到更大作用的教育。第二,功利主义。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指向功利的功能,非功利的价值渐渐淡薄。具体表现在中小学阶段,很多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的目标。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目标也是为了就业或者考研、出国。整个教育会陷入严重的功利化氛围当中。第三,漠视生命。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尊严的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保护自我这方面的教育是比较缺乏的,因此遇到矛盾的时候,学生可能就会采取非常过激的手段来进行处理,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大学生应该积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一味追求功利,甚至不惜以此为由伤害他人的生命。不尊重他人生命的行为成熟的,道德文明,是以尊重他人为起点的! 再次,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增强法制观念。道德是一种自我约束,而法律是一种强制的约束。法律是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如果没有法制观念,就难形成道德约束。而对于大学生逐年上升的犯罪率,最根本的方法是应该从思想教育层面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学校应该提高法律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老师应该改善教育手法,多举一些案例,通过实际案例来教育学生。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掌握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的目的。将法律融于生活,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于法律的敬畏,不轻易触犯法律界限。 最后,大学生投毒案件,给社会各界敲响了一个警钟。为避免未来发生类似案件,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关心,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学校也应该增加对大学生心理、道德、法制观念的教育。培养出德智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