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回到原点看人” 观后感

观“回到原点看人”有感

今年,有幸参加了樊城区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培训第一天下午,我们聆听了钱志亮教授的讲座——《回到原点看人》。他的语言幽默,诙谐风趣,生动形象,循循善诱。整堂讲座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博得老师们的阵阵掌声。

教育是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校应该是一个让每一位老师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得到最大发挥的地方,是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健康、快乐成长的地方。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现实情况恰好相反,我们的教育呈现出更多的是学生的苦学,老师的苦教。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追求离我们越来越远?这个讲座带领我们去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让我们对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一、承认差异存在的客观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是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的孩子获得不同的成功,因为教育的个体存在差异。“回到原点看人”让我们明白每个孩子从出生就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造就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这种差异形成了他们在认知、判断等方面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

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向善的,何况是学生,他们是极渴望得到老师表扬的。我们需要保护他们弱小而脆弱的心灵,对他们做的好的地方,应在同学们面前大力表扬。相反,如果他们哪方面做的不好,可以在私下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发挥他们自己的作用。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和教育,是我们现在肩负的责任。努力保留学生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以及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的与学生一同健康、快乐成长,才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才是教育和谐的真谛。

…… …… 余下全文

篇二 :回到原点看人

《回到原点看人》观后感

杜林

什么是原点?用钱教授的观点就是精子和卵子刚刚结合,用我的观点就是世界还没初开,用中国话来说就是盘古还没有开天辟地之前,一片混沌。如果用在教育上,用专家的观点来讲,就是学生都是洁白无瑕的,都是一块白玉,就看你怎么去雕刻,就是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里我的理解的这个“好”字,它包括的含义非常多,有可能是品质好,有可能是学习好,有可能是身体好等等,但是在我们某些教育领导的眼中,这个“好”也许就是学习好,成绩好。

那么我们再来看这个人,在这里指的2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学生,学生本身有好的方面,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是教育本身的作用,去伪存真,所以钱教授运用了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来作为教育的依据。善要“存养、扩充、求放心。”恶要“去性、化伪。” 与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谋而合,但这有个前提,就是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另一个方面就是教师,钱教授这里谈到了2个人,这2个人同时遇到四川大地震,同时都在上课,一个是谭千秋老师,一个是范美忠老师,但是这2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完全不同,一个为了保护学生而死,一个为了保护自己而活。一个将自己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无限放大,一个将自己的生物属性无限放大。那么这两者教育的结果是截然相反的。所以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无限缩小学生的生物属性,无限放大学生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

一、正确引导学生,缩小他们的生物属性

什么是生物属性?钱教授谈到的是先天遗传,每个人所固有的人类最原始的自私特性,是每个人生存于这个世界所具有的自我生存、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具体来说,有三个属性,即贪性、惰性和任性。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贪玩、不做作业,现在都是一个小孩,家里宠坏了,到学校里自我为中心,有时候表现出来自私。像我们班的潘林峰,除了学习以外,所有的事情都很积极的,不管是扫地,还是运动会,叫他干什么都愿意,这就是他好的地方,对于他一些好的方面就要予以“存养、扩充”,对于学习这方面,就要慢慢培养和引导,不能像要求其他孩子一样,慢慢来,一步一步培养,利用他好的方面来引导他去掉不好的方面。还有学生在慢慢地成长,有时候他们的思想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而且分辨对错的意识还很薄弱,所以这方面需要教师通过教育来慢慢引导。

…… …… 余下全文

篇三 :回到原点看人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钱志亮 讲座讲稿[1]

回到原点看人

讲座简介: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和人打交

道,但现实中我们并不真正了解人!本讲座立足人类种群的原点、

家族的原点、精卵子结合的原点、脱离母体的原点和教育的原点,

透过多学科视角,剖析先天因素对人的影响,旨在呼吁教育工作

者要了解生命、敬畏生命、承认差异、恪守良知、不辱使命。

一、 回到人类种群原点——万物之灵的玄妙之处

讨论: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教育要做的事情就是缩小人与其他动物的共性、扩大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异性,这样人就更加远离禽兽、更人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了! ?使用工具?应用了火?语言交流?大脑思维?群聚分工?创造文化?

1.生物属性:先天遗传

?人是动物演变过来的,因此,人就必然具有动物所具有的特性。比如新陈代谢(吃喝拉撒睡)、繁衍后代

?人的自然属性是每个人所固有的人类最原始的自私特性,是每个人生存于这个世界所具有的自我生存、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

?人的自然属性具体来说有三个属性即贪性、惰性和任性

2.社会属性:环境与教育

?人的社会性完全体现在人的社会关系中。人的社会性表明人不自由的一面,表明人受他人、社会制约的一面

?人与人通过社会关系联结,构成人类社会。社会关系的内容是人与人的关系,

每个具体的社会关系都是参与其中的人以利益为核心构成的矛盾体。每个人都有多种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等等。在每个具体的社会关系中,个人与他人、集体、或社会以责、权、利为内容相互协作、相互制约。每个人在自己多种社会关系中,承担多种社会责任,享受对应权利。受到多种约束,构成个人完整社会社会生活。

3.精神属性:主观能动性

?人的精神世界即人的主观世界,有认识、意志、情感、气质、性格、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好、兴趣等,人的精神世界有三个领域: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融理性、感性、悟性于一体,人文中的信仰,给人以悟性,使人虔诚

…… …… 余下全文

篇四 :回到原点看人

回到原点看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钱志亮讲座讲稿

讲座简介: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但现实中我们并不真正了解人!本讲座立足人类种群的原点、家族的原点、精卵子结合的原点、脱离母体的原点和教育的原点,透过多学科视角,剖析先天因素对人的影响,旨在呼吁教育工作者要了解生命、敬畏生命、承认差异、恪守良知、不辱使命。

一、 回到人类种群原点——万物之灵的玄妙之处 讨论: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教育要做的事情就是缩小人与其他动物的共性、扩大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异性,这样人就更加远离禽兽、更人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了! ?使用工具?应用了火?语言交流?大脑思维?群聚分工?创造文化?

1.生物属性:先天遗传

?人是动物演变过来的,因此,人就必然具有动物所具有的特性。比如新陈代谢(吃喝拉撒睡)、繁衍后代

?人的自然属性是每个人所固有的人类最原始的自私特性,是每个人生存于这个世界所具有的自我生存、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 ?人的自然属性具体来说有三个属性即贪性、惰性和任性

2.社会属性:环境与教育

?人的社会性完全体现在人的社会关系中。人的社会性表明人不自由的一面,表明人受他人、社会制约的一面

?人与人通过社会关系联结,构成人类社会。社会关系的内容是人与人的关系,每个具体的社会关系都是参与其中的人以利益为核心构成的矛盾体。每个人都有多种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等等。在每个具体的社会关系中,个人与他人、集体、或社会以责、权、利为内容相互协作、相互制约。每

个人在自己多种社会关系中,承担多种社会责任,享受对应权利。受到多种约束,构成个人完整社会社会生活。

3.精神属性:主观能动性

?人的精神世界即人的主观世界,有认识、意志、情感、气质、性格、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好、兴趣等,人的精神世界有三个领域: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融理性、感性、悟性于一体,人文中的信仰,给人以悟性,使人虔诚

…… …… 余下全文

篇五 :感悟生命

感悟生命----听钱志亮教授《回到原点看人》有感

聆听着钱志亮教授的讲座《回到原点看人》的讲座,是我有生以来听得最聚精会神的一次讲座!在《回到原点看人》讲座中,主要从回到人类种群原点、回到家族原点、回到生命孕育原点、回到脱离母体原点、回到教育原点五个方面引经据典、幽默风趣地做了阐述。在讲座中,钱志亮教授提到了我们爱的方式已偏离了教育的轨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是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成功,因为教育的个体存在差异。

钱教授说:人的先天能力可以有差异,但做人的标尺应该相对一致。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看他的课上的多好,也不是看他所教的班级成绩有多优秀,最重要的是看有没有引导学生怎样去做人,做一个向上、仁爱、勤劳、智慧、诚信、热情、勇敢、至善、至美的人,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唤醒提醒个体的教育,确实是我们的肩头责任。努力保留学生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厚道的态度,积极的与学生一同健康成长,才是教育和谐的真谛吧!一个人不一定非要考的高分才能有所发展,才会有辉煌的事业。我想:只要他长大后是一个懂得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得人,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尽心尽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他就无愧于自己得一生。

…… …… 余下全文

篇六 :重返十七岁观后感

《重返十七岁》观后感

人生的转折点,每一次,你选对了多少?

当我们年华逝去,你是否还会再去感叹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错误,并且后悔万分?

高中时期的迈克英俊潇洒,球技一流,即将得到全额奖学金上大学,还有个校花级的女友,此时的他简直就是风华正茂,前途不可限量。

比赛休息时,一个不祥的消息打破了迈克的美梦,女友怀孕了。在美好的前途与过早的婚姻之间,迈克选择了后者,这意味着他将放弃自己原本的理想,去承担一种做父亲的责任。

经过二十年的打拼,迈克还是未能创出一片天地,仅仅在公司里做个普通的职员,就连即将唾手可得的升职机会也与自己擦肩而过。而迈克苦苦经营的婚姻却变得支离破碎,越积越多的矛盾早就不可调解,最后闹到离婚的地步,甚至自己的亲生子女也对自己爱答不理。一切的厄运犹如天降,迈克难于接受这个现实,仿佛世界即将末日。

十七岁是迈克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正是他当时那个选择,才有了今天的生活。迈克显然是对现状十分不满,就连高中时期弱不禁风的好友耐德现在也比他过的富有、自由、惬意,所以迈克不止一次抱怨道:“如果我十七岁的时候不是选择结婚,那我的人生??”

或许是上帝对迈克眷顾,它给了迈克一次回到十七岁的机会。掉入巨大的时光漩涡里,迈克的肉体回到了十七岁,其他一切都不变。

既然年近不惑的自己如此失败,那么回到十七岁的迈克,理所当然应该选择从头来过,迎接一种崭新的生活。然而电影中的迈克并没有那样做,他不过是做回一个高中生,亲近他的子女,用另一种角度来看待身边、看待自己。当他知道儿子被篮球队的人欺负,女儿和坏蛋拍拖时,才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失败:原本还以为自己很关心孩子,而事实却连子女最简单的烦恼都一无所知。另一方面却发现妻子原来是个美化设计的天才,而以前自己却从未肯定过她,甚至经常抱怨是她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迈克的重返十七岁实际上是在自我救赎,他要拯救破碎的家庭,挽回即将毁灭的婚姻。迈克选择了理解,选择了补救。迈克帮儿子建立起自信,和他一起训

…… …… 余下全文

篇七 :回到原点看“有效教学”

回到原点看“有效”

继承(传统)与发展(改革)的关系

现实(领导、学生、家长的要求;教师对改革的现状;所谓改革后的现状)与理想的矛盾(但不破不立),理性看改革

近日在《人民教育》上看到一句话:“总结反思以往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和教训,就教育内部而言,要使教学改革工作真正取得突破,观念更新是前提,课堂教学是核心,掌握学情是基础,学生发展是目的。”的确,要谈教学改革或“减负高效”,首先就要回归课堂这一主阵地,回归学生发展这一终极目标。若要寻找高效课堂的真谛,需要回到育人看课堂;回到原点看“有效”,就应该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我想:有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渴望、自主参与、情意投入、智慧迸发、能力生成等都不能欠缺。

一、有效课堂教学要弄清“低效教学”与“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眼中有、无“学生”问题。

(一)低效课堂:课上无“学生”,从听到的两堂初三复习课谈起:

1.专题复习讲座化:以讲座的形式讲解专题知识。课堂上教师“全作为”,学生“无作为”;老师忙活,学生轻松:课堂只见教师的讲,没有学生的思维;只有知识的机械罗列,没有学生的练习巩固。教师用自己“讲的活动”替代学生“学的活动”。

2.专题复习练习化:以练习的形式替代专题知识的梳理与巩固。课堂分两时段,前半节练习,后半节知识梳理;看似讲练结合,实则讲练两张皮。表面上看,学生已经“有作为”,但学生的练习缺乏针对性,知识梳理没有立体感,学生依然未能主动、有效地建构知识和有意义的学习。

显然,这两堂课是低效的。究其因,是课堂未能基于学生的学情与学生的发展,课上无“学生”。“学生仿佛是教师中的附属;教学,仿佛是一种入侵,一种心灵殖民行为。”课堂上,教师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学生意识极弱。

对一线教师来说,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都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表现出来的。也许一个教师能流利地讲述“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等概念和理念,但在日常教学实际中这些理念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 1

…… …… 余下全文

篇八 :观后感

电影《返老还童》

以前曾经看过这部电影的介绍,自己也曾想过如果生命倒着长,这样的日子怎么过啊!可是没有答案,因为这只是如果,自己是个正常人,根本就没办法想象。正是因为上帝开了玩笑,注定本杰明不平凡的一生。

电影开头介绍了一可怜的钟表匠,他唯一的儿子在战争中牺牲了,自他儿子参军后他就一直做那大钟,直到他儿子牺牲后才完成,那个钟是倒着走的,用那个钟表匠自己的话来说:“我这样做,或许那些在战争中失去性命的孩子会死而复生,回到家里来,回家耕种,回家工作,有小孩,度过他们漫长而充实的一生,也许我自己的孩子也能回来。”最后他自己也郁郁而终。由此引出故事,如果一个人的生命真的倒着走,日子该如何,用电影主人公的日记告诉我们他特殊的人生是如何度过的。

那时一战刚刚结束,本应是个好日子,但对托马斯来说却是痛苦的一天,妻子难产而死,把自己的生命给了儿子,即使是个怪胎,但她却无怨无悔,到死还在想着儿子,她害怕丈夫会不要孩子,死前恳求丈夫给儿子一个容身之所,但是丈夫终究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还是将那孩子遗弃,不过好在被一有爱心的夫人所收养。就像那夫人所说,虽然你丑陋的像只旧罐子,但你仍然是上帝的孩子,所以他有权力活在这个世上。后经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身体正在衰老,不像是新生儿,倒像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所有的人都劝奎妮放弃那孩子,因为觉得那孩子肯定养不活,只有奎妮坚信那孩子是一个奇迹,于是本杰明找到的家。 刚开始他并不知道自己是个小孩,以为自己跟那里的老人一样,不过 他还是想个小孩一样好动,但是衰老的身躯让他不得不一直呆在轮椅里,他很想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他感觉到自己的在一点一点的变化,奎妮说的好,每个人对自己的感觉都不一样走的路也不一样,但是终点是一样的就是死亡。本杰明当然害怕死亡,但是奎妮告诉他应该感恩,感恩有生命的每一天,因为每一天都是来之不易的。他的生活就这样一直有规律的过着,在他七岁时终于能走路了。在这期间身边的人来了又去,最终的归宿就是坟墓。这让本杰明思考自己以后的路。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别人轰轰烈烈的人生羡慕不已。终于找到机会出去,他又将经历什么?的确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是孤独的,最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惧怕孤独。 看着热闹的大街人来人往,搭公交,本杰明的认为这是自己过的最棒的一天了。后来在一次聚会中他认识了一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黛西”,可是因为外貌的原因,不允许他们像小孩一样在一起玩耍,这时的他更孤独了,看着越来愈多的人离开,终于奎妮答应让他离开,他甚至在船上找到工作,在船上努力工作,船长带着他做了很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还遇到了抛弃自己的父亲,当然当时并不知道,两个人一起喝酒说话。还带着黛西出海。他慢慢发现自己是越来越年轻,这样就更痛苦了,他得看着自己爱的人一个一个离开人世,在那之前他从没想过生死,可是人们注定会看着自己爱的人离开人世,不然怎么知道自己爱那些人是这么深,人们在死亡面前有的只是无奈,只有尽力活好每一天。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