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感动中国观后感(毛概作业)

每一滴泪都是感动

——观《感动中国》有感

这节课,看了老师为我们放的感动中国人物的介绍,心里久久无法平静。曾经我们也都想过,这个利益和物质充实的年代,真爱和付出越来越少的年代,人人都想着自己的年代,我们时常怀疑社会,也怀疑自己,究竟这世上还有没有不计代价的付出,死心塌地的坚守,始终如一的爱情……让我们为之流泪,为之钦佩,为之心碎。我想它一直都在,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要怀着一颗有爱的心才能看得到,感受得到。感动你我,感动中国的诗篇,让我们一起铭记那些催人泪下的人们、名字和故事。

那些故事,就像一片片落叶停在我心上,写满了感动,诉不尽忧伤,还有我的敬佩。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高淑珍的故事。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她有一双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xx年中国最有力的臂膀。高淑珍,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为多少渴望求学的孩子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向前?本来互不认识的一群人,因为一个人的爱而走到一起,成为一个大家庭,温暖又感动。

爱与信念的坚持,是他们身上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丈夫背着妻子,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还有那些没有机会在感动中国晚会上分享他们的故事的人们,他们的爱与坚持,造就了不朽的奇迹。我也想过要在死后把自己的器官无偿捐献出去,但常常只是一念闪过,却没有勇气真正去做,这一刻,我

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自己死后,让我的生命,在他人的身上延续下去。我想,有很多人泪落,为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我想,这一刻,有很多人激情澎湃,为了心里蜇伏许久的豪情。 虽然,这只是一次评选,但却点燃了全中国的热情。虽然,这只是十个普通的人物,但却看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

…… …… 余下全文

篇二 :毛概作业-观后感

在本周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国情备忘录》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9集。看完这部纪录片,对于以前书本上所讲的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更形象、更深刻的理解。

关于我国的经济状况,它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体制是不同的,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也是具有其独特性的。在西方人士口中,不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赞美之辞。但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并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19xx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最先提出了中国之谜的说法。

罗纳德.麦金农认为:中国在财政下降的同时,快速的货币供给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 他对这一情况大惑不解,于是,他把中国这种“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保持价格稳定的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韦茨曼提出: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设计的东欧和原苏联各国的改革,伴随而来的是经济大萧条,而在他看来不那么正宗的中国改革却与高速经济增长并行。他将这种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20xx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彼得.诺兰提出,按照主流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中国不可能获得目前的成就,但中国却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诺兰将这种不一致的局面称为“中国之谜”。 这些世界顶尖的专家学者,把我国的快速发展称为“中国之谜”,说明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角度,中国的发展是难以理解的。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经济的增长,中国已经走上了改变世界的道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闻名的喷泉与地区缺水共存,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扩大,人口老龄化与福利保障体系不同步等。

“中国之谜”整体把握了我国的现状。中国一直在变,巨变的中国令人们吃惊。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已经不适合我国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根据国情自己摸索,实践证明它是适合中国发展的。 今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

…… …… 余下全文

篇三 :毛概作业电影《邓小平》观后感

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报告书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院 系:

20xx年3月

1

2

毛概作业电影邓小平观后感

3

毛概作业电影邓小平观后感

4

毛概作业电影邓小平观后感

5

毛概作业电影邓小平观后感

6

毛概作业电影邓小平观后感

7

毛概作业电影邓小平观后感

8

毛概作业电影邓小平观后感

9

毛概作业电影邓小平观后感

…… …… 余下全文

篇四 :毛概作业读后感

《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想象中的毛选应该是深奥难懂,枯索无味,会让人看的头皮发麻。可是当我深入拜读之后,却发现与想象的相去甚远。原来毛泽东是如此平易近人,原来我看的那么的意兴盎然。就像他们所说,清新之气如春风般扑面而来。

毛主席在19xx年x月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驳斥了党内外怀疑和指责农民运动的论调,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毛主席当时已经认识到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向党中央提出解决农民问题,已经不是宣传而是立即实行的问题。当时的农民已经组织起来,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毛主席看到农民群众对国民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先陈述农民运动概况和批评了反对农民运动的谬论后,过细检查农民所有的行动便总结记述了十四件大事,虽然时代相隔甚远,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气势。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

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

“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之所以是持久战,他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论证,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只有有了对抗日战争的明确定位,他才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19xx年x月,毛泽东《论持久战》是针对当时国内“亡国论”和“速胜论”发表的。当时自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全面抗战的第十个月。 虽然在政治层面上,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但是在思想层面上,当时却是各派分立。而“亡国论”和“速胜论”的争辩引起了国内思想混乱,民心难安。于是就必须得有一种理论,既能解释抗日战争的现状,又能指导全民族的抗战。这就是《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的任务,一在于廓清思想,把全国人民从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迷途中走出来,他要批判亡国论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的谬论,使被蒙骗的人清醒,他也要批判速胜论的幻想,使人民能脚踏实地的看清现实,他既要巩固国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要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阐明中国的未来,消除国际社会的顾虑。二在于军事上,在战略上对抗日战争作宏观的战略分析,提出战略决策,用以指导整个抗日战争,在战术上从微观方面提出有效打击敌人的战术,指导军队切实可行的实战战斗。《论持久战》担当了指导全民抗战的政治纲领和军事纲领的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五 :毛概作业 观后感《大国崛起于何处 》

大国崛起于何处

名字XXX学号XXXXXXXXXXXX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讲述了500年来9个世界性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故事,再现了大国引领世界文明的辉煌过程,展示了世界大国风云激荡的的历史画卷。在惊叹世界文明发展史的辉煌灿烂之余,不禁想到,五百年来先后9个大国矗立与世界之巅,是何种原因使然?想必这是多因素原因的结果。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之路,想必也可为我们中国的崛起所借鉴一二。

纵观近500年崛起的9个国家,我觉得国家崛起主要有这几个因素在起作用。

1.政治体制上的进步

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大炮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黑船事件使日本人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而中国却还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到处填填补补,出现了一批批泥瓦匠,此时的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作出了脱离中国,脱离亚洲,向欧洲列强学习的明智决定,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十分值得中国借鉴。

俄罗斯的改革和日本类似,沙皇亲自到欧洲留学。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为自己的工业化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劳力和兵员。让自己成为欧洲事物的最后仲裁者。

所以政治体制上的改革是崛起的关键之所在。

2. 思想解放、大胆创新

从1500年开始,欧洲的强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开创了现代经济的新时代。无论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成就的海上霸主,还是荷兰创立的金融帝国。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思想解放和体制创新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条件。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英国率先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如瓦特、牛顿是。英国可以为出身低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这就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随后英国进行以蒸汽机为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便使它统治世界一个多世纪;而美国进行以电力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便使美国取代英国,主导世界很长时间,直到现在。

…… …… 余下全文

篇六 :毛概作业观后感

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报告书

姓 名: 张玉宇

学 号: 11008060136

专 业:院 系: 工商管理学院

20xx年12月

一 原著阅读

1

毛概作业观后感

2

毛概作业观后感

毛概作业观后感

毛概作业观后感

毛概作业观后感

6

三:感受崇高

毛概作业观后感

7

毛概作业观后感

毛概作业观后感

10

…… …… 余下全文

篇七 :毛概观后感

年级:2012级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姓名:沈罗钰

学号:2012212421

观毛泽东回韶山有感

毛泽东,带领我们走向美好未来的一代伟人。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 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我们也从小就受到他思想的熏陶,读过背过他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长征》、《忆秦娥?娄山关》以及《清平乐?会昌》等等作品。不得不说他的作品确实是深刻的思想政治内容和极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

一。但是大概是年代有点久的原因,对毛泽东本人不是很了解,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对老一辈人有这样一种狂热的吸引,即使他后期犯下的错误对中国的重大负面影响。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有人说:“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指 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所以,又有人说:“毛泽东是用笔杆子打天下的。” 在毛概课上断断续续地看完本片后仍感意犹未尽,有颇多的感触,一时间有道不出来的感觉,很感性,很零碎,不是很有逻辑很有条理,只是记录下看完后的所思所想。

影片开始通过人民公社、社会主义敬老院以及九阿公闹事交代了故事背景,为后面的发展作了铺垫。毛泽东是伴着约法三章的嘱咐声出场的:一切从简;有绝对自由;不要公安警卫影响他接触群众。后来上山为父母扫墓时,还拜托公社党委书记“要珍惜山上的一草一木,不要再做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蠢事了”,并且拒绝为自己父母修墓,提倡“厚生薄死”。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毛主席亲民、爱民、勤俭节约、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德,作为一代领袖,他不仅不摆官架子,还主动关心群体,“只往人多的地方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实属难得。相信这也是人民如此爱戴毛主席的原因之一吧。看这部影片前,我本来觉得这肯定又是一个歌功颂德的官方影片,但是看到毛主席在与群众接触时所作的事,听着他所说的话,令我十分感动。当然,还有很多让人难忘的镜头,毛主席对老一辈的父老乡亲很是关心,他一直记得他们,他深深的记得那些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人。我记得影片所描述毛主席回乡时特意要求回乡要安排要简单一些,强调不要带大量的随从人员。事实上,我们的毛主席此次回乡只安排了3

…… …… 余下全文

篇八 :毛概作业《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

19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在此之后,孙中山回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然而封建王朝的没落,共和的表象下中华民族的磨难仍在继续。袁世凯篡得大总统之位,更与日本秘密签订二十一条,意在复辟帝制。在举国上下的声讨中,复辟闹剧黯然落幕,军阀混战又带来新的战火与伤痛。 国难当头,爱国志士与热血青年无不痛彻心扉,义愤填膺。有的人一心效法西方先进的理念与制度,有的人尊古复礼、修缮己身。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则在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中华民族新的希望。《建党伟业》讲述从19xx年辛亥革命后到19xx年中国共 产 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正是中国共 产 党诞生前夜的故事。

全片分为几个段落,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 产 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前半部分讲孙文等革命者建立国民党,与袁世凯争斗的情形;后半部分叙述巴黎和会引发的“五四”运动,布尔什维克的种子经由李大钊、陈独秀引入中国,终于生根发芽,最终在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共一大的故事。

《建党伟业》以中国近代史为叙述主线,但影片的核心重心还是落在中国共 产 党的建党艰难历程。从近代史上看,不是每一件大事都与建党有直接联系,所以《建党伟业》采取了多条线叙事的方法。其中一条线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记,从辛亥革命讲到五四运动;一条线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从参军新军直到参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主要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事迹串联。这三条主线相互贯穿,要找到这三条线的内在联系,就能够真正看懂这部影片。否则就不会知道毛泽东参军和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和五四运这动为何又前后呼应。但除了这种多线叙事、相互贯穿的叙事手段外,又很难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电影中同时讲清楚这些必须要表达的事情,这也是这部历史巨片成功的表述方式之一。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