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阮玲玉观后感

《阮玲玉》读后感

开始是想看一下是什么心理状态和外界环境会使一个人走向自杀的道路,最终

在复习与《阮玲玉》之间,我还是选择了阮玲玉,不由自主的,现在我想总结一下我的想法,首先,阮玲玉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特别努力生活的人,如果从收养小玉不足以证明她的善良,那么在日本空袭上海的时候,她在送走别人后还在家里等那个令她生活苦不堪言的正在赌厅里快活的赌徒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她在排练时异于常人的刻苦,电影里有绣花的片段,她就在下面拿着练,她说要不然观众会觉得不真实,在演从楼梯上摔下来时她执意自己摔的晕了过去去体会主人公的绝望而不是选择替身。也许电影是唯一让她感到幸福的事情

她的不幸也许是始于她妈是张家的佣工,又也许是始于她妈和她所坚持的上学读书,或者是张达民那个无赖喜欢上了美丽的她,又或者是卜万仓的力排众议在人群中选了她,一切看起来都没有问题,或者是有助于她,但是连起来就构成了灾难的开始,改变任何一个环节也许都不至于如此惨痛。

张达民,阮玲玉的第一任丈夫。当这个赌狂一开始纠结于阮玲玉和他爹的财产之间时,她就该认清这个男的是多么的不自立,不果断,无志向,不孝。但是她在失望与感动之间还是选择性的记得他的好。后来她进入演艺界之后,她就成了这个赌狂的摇钱树、钱库、满足赌瘾的赚钱工具,阮玲玉领了工资后,这个赌狂就会抢走,阮玲玉藏了钱,这个赌狂总会会从角角落落找出来。有一段时间,阮玲玉的电影不景气,拿的钱少了,这个赌徒就对她拳打脚踢。后来这个赌了一生的人宣称是阮玲玉毁了他的一生,并且最后和那个人渣把阮玲玉告上了法庭。

唐季珊,一个“人渣的极端”,这个称号的确适合他。他之前就搞到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当红明星,为了绑住她,然后让那明星吸上鸦片彻底堕落之后,这个人渣以别人看起来“仁至义尽”的方式甩了那个明星,(给了她30万)。他喜欢的就是那种既有名声又长得漂亮的女人,再比如“花神老四”只要他看上,这个人渣就会不择手段的追到手。制造各种惊喜,打通那个女人身边的所有人,然后再顺便勾搭上一个这所有人里面长得漂亮的一两个,简直无耻之极。还没结婚就和阮玲玉的好朋友搞到了一起,婚后还经常把阮玲玉打得全身是傷。阮玲玉对谁都说的很清楚,她是不会上法庭的,她宁愿在黄浦江里干净的死了,也不会屈辱的出现法庭上。可这个人渣还是一意孤行,全为了了自己的本来就不要脸的脸把阮玲玉逼上了绝路。阮玲玉3点服药4点就被发现了,直到9点多才送往医院。就是因为这个人渣觉得这样太丢人了,要把医生请到家里来救人。别人的生死关头他居然还想着自己根本就没有却以为自己有的名节。简直禽兽不如。。。如果不是这个人渣在出庭前三天打了阮玲玉两次,也许还是另一种结果。他就是阮玲玉自杀的直接原因。

…… …… 余下全文

篇二 :阮玲玉 影评

《阮玲玉》——剧中人追溯剧中人

一部好电影,拍摄视角很重要,而《阮玲玉》的视角选取无疑是其成功的一大助力。一部戏中戏,三个套层环环相扣,这样子的安排其实很危险,容易时空错乱,让观众产生一头雾水的感觉,而关景鹏却通过运用色彩色调的强烈对比,分出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层次:张曼玉饰演的阮玲玉,以及张曼玉拍摄《阮玲玉》。让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用黑白片的形式表现距离我们更近的第二个层次,而用透着旧上海靡靡之气的暖色调阐释剧中人阮玲玉,突出了想要突出的,且也没有忽视想要传递的。

我所总结的《阮玲玉》这部影片,就是“剧中人(张曼玉)在追溯剧中人(阮玲玉)”。这部不是纪录片,它的目的并不在于还原,也许因为关景鹏知道无论多好的演技无论多好的拍摄技巧,都无法真实还原阮玲玉这个人,还原阮玲玉所处的这个时代,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他干脆用“追溯”的手法,呈现他给主要演员讲戏的情境,呈现张曼玉饰演阮玲玉时NG的情景,呈现他找到少数的当事人进行访问的过程,呈现现代摄像机拍摄着上世纪30年代古早摄像机正在拍摄的情境??这是一种时空的穿越,也是对当时历史的尊重。

在我看来,关景鹏以及一班主演在寻找阮玲玉,追溯阮玲玉,这个立场与无数为了怀念追忆阮玲玉而去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的立场是一样的,就是这种巧妙的视角转换,让更多人不是去苛求张曼玉像不像阮玲玉,而是在关景鹏营造的一种回溯过去的氛围中,用心去品味那淡淡的哀伤,浓浓的无奈。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传递的不是影像,而是情感。

细节的到位也是打动人心的主要部分,看完整部影片,我记住了阮玲玉走过窗前,夕阳透过窗子,木头栅栏在她脸上投下的道道阴影;我记住了阮玲玉倚在门边,看着唐季珊给她买的还未摆放家具的洋房客厅;我记住了阮玲玉离开张达明的家,从楼梯走下,穿过一片流言碎语,异样目光;我记得阮玲玉坐在蔡楚生对面,用手指捻了几缕烟丝放入口中;我记得阮玲玉在最后的party上,亲吻每一位男导演的脸颊,不带情欲,唯有感激与诀别。

…… …… 余下全文

篇三 :《阮玲玉》影评

《阮玲玉》影评

这是一部传记电影,只是说不清是属于阮玲玉的,还是属于张曼玉的,是属于女性的,还是属于电影的。

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表现了阮玲玉的一生。从成名之路一线讲来,许多曲折,到服药身死,再到阳光里的灵堂一群生者的唏嘘。然而,韵味悠长,就如那位大师所说,“重要的不是讲述,而是讲述的方式”。

影片的叙述分为几个层面:阮玲玉生平资料;相关人物访谈;扮演阮玲玉的演员张曼玉的片场纪实;创作人员关于阮玲玉的讨论。这一切,构成了交互错综的叙事角度。不同于经典写实主义电影隐藏的叙事者,也不同于新写实主义单一叙事视角的努力,影片凸显了不同角度的多个叙事者。资料影片拍摄者眼中的阮玲玉,事件亲历者眼中的阮玲玉,关锦鹏眼中的阮玲玉,张曼玉眼中的阮玲玉,交错呈现,编织出一个多重话语网络,制造出一种“话语互涉”的效果。读者跟随不同的讲述者,进入阮玲玉的故事的一个维度,当你似乎已经进入一种叙事时,导演又适时地把你拉出来,呈现在你眼前的有是另一种话语。这种叙事方式,使人联想到《公民凯恩》。如果说,《公民凯恩》是一个“美国性格神话”,那么,在《阮玲玉》中关锦鹏和张曼玉就为我们吟出了一首“中国女性性格散文诗”。

与此相应的,影片在镜头语言上把长镜头和蒙太奇创造性地结合了起来。 通过彩色镜头和黑白镜头的蒙太奇切换,影片的线索在历史的不同叙事中跳跃,使得整个叙事风格既丰缛绵密又简洁明快。

而长镜头似乎是专为曼玉设计的。最动人的一段是摄制组人员离开后,阮玲玉蜷缩在被单里哭泣,蔡楚生走近病床,俯身看着她。此时镜头后拉,出现蔡楚生剧组的摄影机,再拉,出现关锦鹏剧组的摄影机,关锦鹏的声音:家辉,你忘了掀开被单看看Maggie Cheung了!这一场戏中戏,关锦鹏通过这一段长镜头的应用,使不同的时空水乳交融,观者不知是在电影的时空中穿梭还是在两个女子的感情世界中徘徊,不知道是在看阮玲玉的故事,还是在看张曼玉的故事,抑或是电影的故事,抑或是背后关锦鹏的故事。而张曼玉的表演,更如关锦鹏所说“是不可重复的”。这个长镜头是属于张曼玉的,也只能属于张曼玉。她不仅仅是“用脸进行表演”的电影艺术家,没有面部的表情,没有肢体的大幅度动作,她在被单下的微微颤抖,就构成了最精彩的表演。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话剧阮玲玉人物分析

话剧《阮玲玉》观后感

戏剧课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徐帆主演的话剧《阮玲玉》。阮玲玉是中国早期影星,她幼年丧父,随母亲在一个姓张的大户人家帮佣。童年在这大院孤独的度过,等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便日日节衣缩食供她读书,阮玲玉于19xx年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她的表演才华横溢,光芒四射,达到了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赢得广大观众由衷的倾慕。然而,这位卓越的女演员婚姻生活却十分不幸。

虽然课上没有完整的看完这部话剧,但里面的一些情节仍历历在目,不能忘怀。这部话剧是以穆大师的讲述开始,逐步将阮玲玉的一生娓娓道来。其中还有红孩儿的参与,她与穆大师一同记录着阮玲玉的传奇人生。话剧采取的手段是倒叙,先给观众设置悬念,然后再将情节展现出来,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阮玲玉。这部话剧拍摄的布景转换很有格调和技巧,灯光若隐若暗,聚焦人物矛盾,烘托人物心情和气氛。她的美,在绽放之初,是张家少爷对他的爱慕之情。她的美,在华灯初上,在璀璨星光时,是财源滚滚的唐文山的追求。她的美,是穆大师留于心间的一片温存。她的美,留于世间,是无法停止的动人的悲戚的绝唱。

阮玲玉原是张家仆人的女儿,地位卑微,没有尊严。但她又处在一个被五四新思潮影响的时代,这让她有幸结识了张少爷,但这究竟是悲?是喜?阮玲玉与张少爷从小在张府长大,初长成的阿玉有些女人的味道,被张少爷看中,于是他们慢慢地走到一

起。阿玉的稚气与纯真深深地打动张少爷,他迷恋于她,爱的深,爱的切,阿玉也钟情于张少爷,所以说他们之间是有一段纯美的爱情的。但阿玉的天生丽质是任谁都遮挡不住的,她在张少爷的建议下去考电影学院,很快就被录取了。自她接完第一部片子起,她的光芒便一发不可收拾,一步步走向大红大紫,一步步深入人心。

在拍戏的期间,阿玉结识了很多商人,比如说茶商唐文山,他给予阮玲玉物质上的大力支持,而且使用万般手段来使阮玲玉坠入他的爱河。当然阿玉也认识了像穆大师这样正直、爱国的人。阮玲玉扮演的角色,有女工、村妇、教员、舞女、妓女、艺人、作家等。但人物大多身世悲惨,经历坎坷,屡遭磨难而一直奋斗不息,虽然最终都是以自杀、出家、入狱、惨死为结局,但都能保持善良正直的天性和纯洁美好的心灵。期间穆大师给了她一个新青年的角色,让她不再是一个命运悲苦的女性。但是她本人却没有逃脱同她扮演的女性角色一样的命运,最终落得自杀的后果。

…… …… 余下全文

篇五 :《非常主播》观后感

《非常主播》观后感

20xx年11月19日

《非常主播》观后感

《非常主播》这部喜剧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非常主播》既是一部喜剧,一部偶像剧,也是一部人生哲理剧。想一想如果你突然多出一个很大的女儿你会怎么办?甚至她还带着一个孩子--你的外孙,你会不会当场呆掉,然后想,这个人是不是过来坑我,想要敲诈?赶紧要打发掉她们。给钱?或者直接赶走?让我们的男主角来告诉你。当30几岁还在幻想性感女人的生命中突然出现一个妙龄20岁少女自称是女儿,而且还带了一个6岁的颇具音乐天赋简直就是周杰伦缩小版的外孙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当他在偶然间发现自己有个女儿而且还有一个外孙,为了保持明星的公众形象,从开始排斥母子,到后来逐渐接受,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这部影片没有用俊男加靓女的惯用方法来拍摄,而是用了"单眼皮"组合,电影中所渗透出来的情感是最为平民化的亲情,贴近生活,价值观也是被大众所认同。

片中匪夷所思的3代人,母亲黄正楠22岁,儿子黄基栋4岁,但外公南贤洙也就30几岁,就这样组成了一个非常家庭,3代人各自的故事使电影的情节十分饱满,从生活中的格格不入,再到互相接受;从地下关系转入正式公开,由推脱责任到负责到底 。电影利用这个不和谐的因素,从中挖掘剧情冲突,带给我们强烈的反差,演员动作表情的夸张,添加了喜剧效果,但生活中的细节方面是十分真实,而且体现亲情。

喜欢这部电影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电影能够准确反映一些社会现象,就是明星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还要以健康自信的一面来面对民众,透过这部作品,引起了人们对明星的更深入了解。艺人们也有很大的压力。比如经济压力;比如流言蜚语的压力;比如工作的压力。就像老师给我们讲的民国明星阮玲玉一样,在舞台闪耀的灯光下也有无数的辛酸和泪水,往往公众人物要比我们普通的人承受更大的压力,同时小报记者也

对他们的隐私津津乐道。 明星们往往把名誉看得很重,一旦名誉受损,就很难得到原谅,也就面临失业,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也就可以理解电影中男主角在见到自己的女儿和外孙时不敢接受,接受了又不敢公开的原因。因为公证人物犯下一丁点的小错,就会引起公众的谴责声,而且不会被原谅,一旦失去民众,就失去了市场,会很快被封杀。

…… …… 余下全文

篇六 :双“玉”蝶——影评张曼玉版阮玲玉

双“玉”蝶——影评《阮玲玉》张曼玉版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捱,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

说道张曼玉演的这部《阮玲玉》,不得不提起这首歌。张驰有度,拿捏到位,演绎别是一番新的身心浸润,伤感到近乎销魂,正因为这样,更容易地感染人心。

无疑,观众以及张曼玉自己都认为《阮玲玉》是她演绎生涯中无可替代的一部电影。也让张曼玉的达到事业的巅峰。张曼玉柔弱冷静的气质、略带夸张的表演、偏慢的肢体语言以及在蒙受不白之冤后匆匆回眸间的绝望、气愤的眼神征服了所有人。

阮玲玉作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最知名的女明星之一,时至今日仍然是中国女星当中的楷模,在她生前人们就对这位外表光鲜的明星的私生活颇多议论,阮玲玉在死前留下的“人言可畏”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作为在香港长大并曾在英国生活过得张曼玉来说,要如何演绎这位中国新女性的杰出代表可以说是对张曼玉演技的一大挑战。 影片在回顾了阮玲玉生前拍过的一些经典影片,以及采访了一些当时还健在的与阮玲玉有交契的当事人,让观众对于这位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人物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影片的另一个中心话题自然是围绕着阮玲玉与张达民和唐季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再现了上

个世纪三十年代旧上海的社会风貌。

从某种角度看,张曼玉和阮玲玉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她们的名字都含有“玉”字。张曼玉和阮玲玉刚出道的时候都是以演花瓶角色为主,阮玲玉在加入联华之后才开始演一些有挑战性的人物,而观众在八十年代对张曼玉的印象似乎也主要是她在成龙电影里扮演的花瓶角色。可以说,张曼玉的演技第一次取得重大突破,让大家记住的银幕形象就是阮玲玉这一角色,张曼玉也凭借对阮玲玉的完美诠释摘取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和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的“双料影后”,成为华语影坛受人瞩目的演艺巨星!

…… …… 余下全文

篇七 :电影《小英格兰》观后感

电影《小英格兰》观后感

电影《小英格兰》>观后感

云飞扬

一位年过古稀的希腊导演讲述了20世纪30、40年代的爱情>故事,那个年代确属于“大不列颠”退变成“小英格兰”的时代。经济危机、世界大战、政治动荡、民不聊生,不过这些似乎与地中海的小岛没有任何关系,与导演潘多利·佛加瑞似乎也没有多大关系。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竞赛单元入围影片《小英格兰》,讲述一个战争危机背景中的一对姐妹和一个男人的爱恨纠葛,错位、错失的爱情,令局中人在人伦的悖论中更加迷惘。

《小英格兰》改编自导演的妻子、着名希腊作家、编剧伊欧纳?卡里泰尼的同名长篇小说。导演潘多利·佛加瑞19xx年出生于雅典,就读于斯达夫拉克电影学院。最初曾担任导演助理,19xx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电影短片,从那时起,他的电影开始赢得国际赞誉,并多次获奖,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希腊新电影”运动中的大师级人物。

小说于20xx年出版,获得了当年的希腊国家文学奖。佛加瑞进而将这个希腊式“命运悲剧”的三角恋故事搬上了银幕,典雅优美的美术更烘托出影片的史诗气度。20xx年12月5日在希腊公映,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票房也是非常成功,同时更在新近评出的有“希腊奥斯卡”之称的希腊电影学院奖中获得了十三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影片等六项大奖,是当之无愧的年度最佳希腊电影。

姐妹花奥萨、莫斯嘉共同爱上了斯皮罗斯,然而阴差阳错她们有个贪财势利的老妈。剧情并没有因地中海的纯洁浪漫变得离奇神秘,而与大多情节剧类似,奥萨与斯皮罗斯私定终生,无奈斯皮罗斯要远航,于是被迫“嫁作他人妇”。而当斯皮罗斯逆袭归来,成了“小英格兰号”的船长,老妈两眼发红,于是又做主把小女儿莫斯嘉嫁给了船长。这与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的姐妹不同,反倒有些像琼瑶《情深深雨蒙蒙》中的巧合,与其他类似情节剧不同的是,佛加瑞表现的不是“性格”,而是“命运”,虽然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 …… 余下全文

篇八 :《致青春》观后感

《致青春》观后感

《致青春》反映的是90年代的大学生活,这对于85后、90后都是陌生的。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大学生不可能通过宅在宿舍里融入校园,而是需要更多的行动力,于是在共有记忆方面就有了更多的现实形态,人与人的走近和疏远都是可以通过物理距离来量化的。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是一部卖回忆的电影,比如我,一个宿舍楼公用电话的细节就可能带出我的很多记忆,这会让我想起在那些与我一起消磨鬼混过四年的哥们儿姐们儿,走出影院我就想给他们打个电话。

当然这些东西是用来锦上添花的,它们可以构成影片的卖点和氛围而不能成为让观众走进人物的戏剧主体,《致青春》最大的价值在于成功地塑造了女主角郑微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其实有点平凡,但她的奇妙之处在于几乎每一个女性观众都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无论是作为追求者和被追求者,无论是自我审视还是意淫,郑微这一角色所体现出来的执着、勇气、活力、自嘲等等品质对女性观众来说都有着强烈的代入感,除非你生来就是个人群中的女王。《致青春》这样的灰姑娘策略是极其聪明的,实际上它是通过对观众的恭维来实现对观众的征服的。

赵薇首次执导电影,表现令人惊喜,感觉和品味都很好,只是在剧情把握上有些失衡,韩庚所扮演的角色语焉不详,没达到预期的戏剧效果,毕业后的段落在节奏上不够贯通,但这些缺陷由于赵薇在角色和情节上所倾注的个人体验而得到了弥补,甚至一些生涩之处也可以为影片的风格所融汇,因为青春本来就是生涩的。

青春校园电影其实在中国电影类型中是长期缺位的,《致青春》之前的同类电影我只能想到《80后》,再早就是八十年代的

《女大学生宿舍》、《青春万岁》了,而《致青春》对这一类型电影的商业性开发也许比影片本身更有意义,这不同于艺术电影中所展现的残酷青春物语,这种青春缅怀是快乐而阳光的,它会带给人惆怅,而更重要的,是提醒观众,那段注定逝去的岁月是多么可爱,请你为曾经拥有过这段苦乐年华而骄傲。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