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红楼梦的观后感以及一些看法

红楼梦的观后感以及一些看法。

红楼梦乃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巨著,在我国小说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者曹雪芹的人生也颇具传奇色彩,小说围绕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以及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展开。其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人物性格各异,有非常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在当今也有红学一门课,专门用于研究《红楼梦》,可见其价值之高。

看了《红楼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各色各样的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每个人都描写的栩栩如生,幽默风趣的刘姥姥,她几进大观园,一个农村老妇凭借自己幽默赢得贾府的喜欢,看来具有幽默风趣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确实有很大的优势,一个有幽默感的人能给人以亲切、快乐,没有幽默就像灰蒙蒙天空,没有生机;颇像女强人的王熙凤,在处理贾府事务时游刃有余,深讨史老太君的喜欢;温柔贤惠的袭人,任劳任怨,一心服侍他的宝二爷,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当然,主角还是调皮的贾宝玉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他俩真心相爱,互相爱着对方,但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压迫,最终导致了一场爱情悲剧,黛玉伤心而死,宝玉气疯出家,唉!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情人终不成眷属。在当今爱情悲剧时常发生,为的不过是利益而已,在我看来,爱情需要宽容,需要真诚,多些付出,敢爱敢恨,愿世间少一些烦扰,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同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也警示着人们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荣宁二府仗着宫里有人,家里有权有势就大肆浪费,毫不节俭,最终入不

敷出,变卖家当,死的死,走的走,落得个家破人亡。俗话说得好读史可以明鉴,我们应该牢记的是这些教训。当今关于《红楼梦》的见解很多,本人也不敢妄作评论,只想和大家分享下我读《红楼梦》的一些想法,如有不当的地方望老师多多指教。

…… …… 余下全文

篇二 :舞剧红河谷观后感

战争和爱情的交织

——观舞剧《红河谷》有感

中文学院1101班 谭榕榕 学号:141xxxxxxxx

愚昧无知的祭祀,却造就了一个纯美坚毅的爱情。

她,山妹,本是无辜的祭祀牺牲品。他,格桑,一个杰出憨厚的藏族青年。他们有一段美丽的感情,却在侵略者那昔日的友人的逼迫下,在那打火机坠落的一瞬间,燃尽了最后的华美。

她,丹珠,一位高贵的“公主”。他,琼斯,满怀好奇与兴奋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却不知,这是一个侵略的开端。

他,罗曼克,与琼斯同行。雪崩后,是格桑他们救了他。但他却不知格桑他们将因他而死。

和同名电影一样,舞剧《红河谷》采用了战争和爱情两条线相互交织的结构。尽管一至四幕中没有直接写战争,但却为战争的爆发做了很好的铺垫。英国人罗克曼以科学考察者的身份来到西藏,他亵渎西藏神灵,开枪击落凌空飞过的大鹰,殴打前来阻挡其卑劣行为的山妹。这一切无不与第五幕中战争烟云的腾飞有着内在的关联。

在这个含血含泪的故事里,昔日的友情,在下一刻却化为利剑刺穿那些手捧洁白哈达的人儿的心。甜美的爱情,被迫在枪林弹雨中生生被扼死。昨日的欢颜,益增今朝的苦涩。

剧中还铺排着一条十分清晰的爱情线:靓丽开朗的头人女儿丹珠热恋着耿直强悍的藏奴格桑,而格桑却钟情于纯情善良的汉族姑娘山妹。一男两女的情感纠葛,因他们的地位不同和民族差异,在戏剧情节的发展中卷起层层波浪。

琼斯流连忘返,他爱上了这片土地,和那美丽的头人的女儿,丹珠。越是美好,越能衬托现实的残忍。琼斯的返国,使人起了染指这片神秘土地的欲望。

琼斯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却是以英国远征军随军记者的身份来的。第五幕“珠峰喋血”是全剧中直接描写战争的重头戏。头人在城门前阻挡罗克曼入侵,各族民众和喇嘛冲向敌阵奋力抗英纷纷倒在英军枪炮声中;丹珠、山妹和格桑也面临着生离死别的哀恸。整台戏以七门大炮在乐池中升降的巧妙运用和灯光、音响效果的充分发挥,营造出了千军万马厮杀在疆场血腥火爆的战争场面。

…… …… 余下全文

篇三 :红楼梦观后感

电视剧《红楼梦》观后感

之前一直打算着看一下纸质的《红楼梦》,因为一直不方便装,所以就利用寒假假期看了电视剧版的《红楼梦》,比想象中的剧情更悲一点。

该电视剧主要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历史。宁国府和荣国府两座庭院相对峙而立,宁国府是以贾家为主,贾荣,贾珍为主的家族。荣国府是以贾赦、贾政、为主的家族,贾赦之妻是邢夫人,贾赦之子是贾琏,(贾琏惧怕王熙凤,曾经在王熙凤生病期间在外成亲,其妾是尤二姐(尤二姐被王熙凤接进贾府,最后受尽暗算怀胎三月而死,腹中胎儿未出生就夭折了。)),贾赦之女是迎春(嫁给了一个当地的宋府,受尽了折磨,最后的了痰症,因治疗不及时而死去),贾琏之妻是王戏凤,(王熙凤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备受贾母喜爱,一直当家,从中获得了不少好处,最后因为贾赦犯事,而被连累抄了家产,落得是人才两空,最后也是因积恨成病而死去,其灵柩随贾母的一同南迁。)贾琏之女巧儿,从小就生病,在贾琏外出探望生病的父亲时,邢夫人在其他人的劝说下想将其嫁给一个外地的藩王做为丫头使唤,最后在平儿和王夫人的帮助下,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将巧儿藏到了刘姥姥的村庄子。

王夫人是贾政之妻,为人温和,做事也比较得体,生下的女儿和儿子大都没有养大就夭折了。最后只剩下元春和宝玉,元春被晋封为元贵妃,为了迎接元贵妃回家探亲,贾政特地命人修建了大观园。之后贾家的个女子就都搬进院子里了,更引出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各种笑语。

宝玉之所以取名为宝玉,是因为生下时嘴里衔着一块玉,王夫人因老来得子,对宝玉宠爱又加,贾母也是拿他当宝贝来待,真是捧在手心里怕凉着,含在嘴里怕化了。贾政见了也是打不得,骂不得啊。

再说一下园里的姑娘们,宝钗,黛玉,史姑娘还有惜春,探春等一些姑娘丫头们,宝钗不仅知书达理,更是为人处事也都深得园里的姑娘们喜欢,最后因为王熙凤的一计,使得她半辈子的青春就都浪费了啊。黛玉生的面孔恐怕是无人能及,也是满腹诗书,惟一的一点就是从小多病,生的娇娇弱弱,而且心事比较重,这也使得她后来知道黛玉要和宝钗成婚的时候硬是这样伤心死了。黛玉和宝玉从小一块玩耍,两人一直心投意合,最后宝玉也是没有放下她啊。

…… …… 余下全文

篇四 :红楼无梦——话剧《红楼梦》观后感

红楼无梦

——观话剧《红楼梦》有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久经传唱不息的经典之作,一段大喜大悲的荒唐生活,我们都曾艳羡所谓锦衣玉食的日子,我们也曾批判大观园里声声色色的是是非非。各种深情演绎的美好容颜,各种把酒醉卧的诗情画意,有值得我们咀嚼的,有值得我们深思的。而至今日,当我们颠倒了古老的版本,看着这迎合后现代气息的红楼梦,我们又如何解读这别样的判词,如何深思故事背后的荒诞与眼泪?

张广天先生的话剧《红楼梦》一开始就颠覆了开始时的念想,曹雪芹落魄书生的形象是为大众所知的,让人无可料想的是曹雪芹的妻子竟是史湘云。起初,自己认为此湘云不是大家熟知的醉卧芍药史湘云,但,家族世家的纠葛还有背后说不清斩不断的联系,却让人无可奈何的接受了一个“泼辣”的史湘云。孰真孰假,便如剧中曹雪芹先生的那块玉一样,是“贾”宝玉还是“甄”宝玉,分得了便是现实,分不得便是梦境。

“今夜的雨又湿又冷,今夜的我不悲不伤。今夜的雨飘摇不定,今夜的你在我身旁。那无家可归的流落,把每条街道都错落,那到处流浪的窘迫,把世界缩到只有你我。这既快又慢的凌乱脚步,叠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分不清你我谁先谁后,看不出你我究竟快乐和痛楚。我不要你从梦中走来,我不要你在梦里亲爱,就像这样把岁月消磨,你我仅仅依靠,永不分开”

当看完整个话剧之后,曾经书中凄美的爱情故事,还有那些难解的诗句,被讽刺的遍体鳞伤,或者那就是现实,或者可悲,抑或可叹。但却是每次湘云的歌声,却又像是梦中,爱情还是爱情,你我还是你我,还有飘零的脚步,错落的眼泪与流落的花瓣。

女人是水做的。第一幕中“贾宝玉其人”却是让我想到了这一点,他喜欢那些干净似水的女人,或者也有想过褪去自己肮脏的男儿身,换那如水的女儿骨。整个剧中,歇斯底里的呐喊,还有静谧的轻唱让人在喧嚣的现代还有与世隔绝的

大观园中来回的徘徊。姐姐妹妹,胭脂水粉,谁愿意将一抹颜色涂上自己的唇,谁还在等待用眼泪偿还一生。社会的约定俗成,还有潜规则,我们不得不在其鞭策下行走,不得违逆,不得反抗。即便有那坚强的男儿脸,却仍是一颗女儿心,软弱的只有顺从,或者是逃避,但最终从了便是从了,规则还是规则。

…… …… 余下全文

篇五 :观后感红楼梦

红楼梦观后感

合书,沉思,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嗅着书香,百感交集,一个如此强大对家族走向衰败,一段如此美好的相遇走向分离,如此简单。

贾宝玉的痴情,林黛玉的柔情,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但上天却给予林黛玉一副柔弱的身体,两人之间无法改变的地位,所谓的门当户对将两人无情的隔开。每一个充满深情动作,每一声充满幸福的笑声只能保存的封印的记忆中。当听说自己的梦可以圆时,贾宝玉内心是那么激动,当发现那是一个不能圆的梦时,他心中是无比心痛。

黄粱一梦,梦醒了,才发现现实是残酷的,一切已为时已晚。不要醒梦,更不要做梦,黄叶飘落,心中一片荒凉,泪水滑下,它太残酷,让人心痛如绞。翻开书页,清晰的铅字讲述着这个悲惨的故事,色彩单调的图倾诉着内心的痛苦。一个悲惨的故事牵动,感染了多少人的心呢?闭上眼,回想着,一幕幕在脑海里回放,心中的苦涩渐渐蔓延。

如果当时不是别人续写,曹雪芹是否会改变这一结局,为这个曲折的故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给予一好梦。如果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没有地位的隔阂,他们是否可以如愿以偿。如果林黛玉没有一身柔弱的躯体,当贾宝玉发现后是否会回到她的身边。

一切只是期望,最后的结局将所有的幻想破灭,换来一个悲伤的结局。阵阵凉意,让人冷的发抖,呼出一口气,瞬间在冷气中飘散,心里只有说不清的悲哀。

愿望美好,现实残酷。愿世上无一悲哀,在梦里。。。。。。

…… …… 余下全文

篇六 :87版红楼梦再聚首观后感

艺术人生的这期节目在03年播出的,而今已经09年,或许在这几年里面,有很多人物也已

经又离开了人世,而其中为人所知的当然是里面的女主角陈晓旭。她在07年离开这个世界

。当时有一段时间,我也深切的怀念过她。仿佛就在昨天的事情,今天一看却已经过去了

两年多。

20年啊!人生顶多4个20年。看着电视剧 里面的20年前的他们,又看到20年后他们在现场,听着他们诉说着在这20年期间自己的心路历程坎坷和生活的转变,自身生活态度的转变,还有他们20年后再聚首后的泪水,无不

感动着我们坚强的心灵。

20年前,他们都是18岁的小姑娘,现如今,他们几乎全都40来岁,他们 有了自己的丈夫,有了自己的孩子。有的出国,有的经商,有的当导演,有的还在当演员 ,有的开公司,多么巨大的转变。

20年前,为了拍摄这个电视剧,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三个念头。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部巨

作影响了他们的一辈子。但20年后,他们再次相会,却有很多人都难以再认识,只因为彼

此改变的太多。20年的确可以忘记许多,即便记得他,也只是20年前他的模样,现在的他

跟20年前已经相差太多。

里面有太多的人物,20年前,他们都还年轻。20年后,好多人在谈话的过程中都说:我老

了。是啊,老了。贾宝玉说他老了。导演王扶林说他老了,刘姥姥说他老了,那个台长说

他老了。

酸甜苦辣,他们好多人都概括的太简单,其实每个人都应知道,20年间的那些点滴何止是

一两句话能说的完的。话说回来,是非成功幸福,以别人的角度读过去往往都会误读,只

有当事人才知道自己那种活法才是最幸福,自己最期盼的。

…… …… 余下全文

篇七 :《艺术人生--红楼梦》观后感

87版的《红楼梦》至今任被奉为经典,每一年的寒暑假都会播放,这让我们都快忘了它已经陪伴我们走了二十几年的光阴。在观看《艺术人生》特别策划的《红楼梦20年再聚首》后使我深有感触,同时亦是受益匪浅。

@《红楼梦》中有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再加上台前幕后的一系列工作人员,人数自然少不了。节目组邀请到剧组中的50多位成员聚集,这与其说是一次节目,更不如说是大规模的一次聚会。20年中演员们巨大的变化和现状,使得聚在一起成为了一次不容易的事情,有些演员在拍摄完《红楼梦》后还有联系,有些演员则如断了线的风筝联系不到了,有些演员则已经早早的远离了我们。人生能有几个20年呢,当再聚首的演员们进入演播厅的时候,好多人早已变得不认识了,我通过电视剧中的人物辨认出了少部分的演员,然而大部分人是感到陌生的,但他们之间有着三年的回忆,当他们在一起拥抱流泪时,我也被感动了,三年的共同生活已经使他们成为了一家人。

@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三年的拍摄过程中,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也在“大观园”内绽放了他们的“爱情之花”。尽管当时的剧组里也有着严格的“不许谈恋爱”的规定,但是剧组内还是产生了几对夫妻。这《红楼梦》倒成了牵红线的月老了,因为这些人是由《红楼梦》这个剧组才聚到一起的,如若没有这个剧组,他们可能在现实中只会擦肩而过。

@这期节目中为我们讲述了红楼剧组幕后的故事,使我感触颇多。@红楼梦从83年开始筹备到87年的完成,经历了4年的时间。人生有几个4年呢,尤其是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从开始到完成,能明显的看到她们在这4年里逐渐的成熟,甚至变的有点老了,她们将自己最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红楼梦》。从剧集的筹备到演员的甄选再到剧集的拍摄及后期的制作,都是这些工作人员不断努力的结果,是为了钱吗?是为了炒作吗?他们唯一拥有的就是对名著事业的热爱,以及为了我国名著事业的献身精神。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也是现在很多电视、电影事业难以做到的。87版的《》拍摄了4年,这就是87版红楼可称为经典的原因之一,且不说演员阵容强大,也不论红学研究深浅。单单就是全体人员的三个月形体训练,学红楼,琴棋书画陶冶情操以及三年的拍摄,那就是任何一部电视剧所无法比拟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大观园中的小姐少爷们都是才富八斗的人,而这样发自内在气度是演不出来的,而且他们生活在一起,早已是一家人了,红楼中的人物是一家人,演员也是一家人,这也是演技所不能达到的。再看如今的电视剧,一年中数量不乏,质量却没有保障。@二十年前的曲终人散,二十年后的缘来缘聚。物已逝,人已非。红楼给大家留下了太多太多,也许,太多的回忆就有太多的留恋,太多的留恋就有太多的不舍。可是时间改变了一切,甚至生死。

…… …… 余下全文

篇八 :昆曲红楼梦观后感

舞台上的座位和乐器早已摆放好,我安静地坐着等待表演的开始。除却这场演出的内容,其他我一概不知,不知如何开始也不知会怎样结束。此前从未观看过昆曲,但是神往已久。如今将昆曲和红楼梦以及交响曲结合在一起,不知道会上演怎样的一场华丽盛宴。

演出开始了,人物造型和情感都恰到好处,不过我个人觉得宝玉总是多了一层忧愁的色彩。演出总共分四个乐章,随着故事的发展,感情基调也变得越来越悲伤。中间尽管穿插着刘姥姥进大观园些许欢乐情节,却显得后面更加凄怆。可能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实践起来的困难,我仍然觉得每一次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上下衔接得不是很好,显得进展很快,不过总的来说红楼梦的重要情节都概括到了。昆曲的舞台表现力还是很棒的。有别于京剧独特的偏绵柔的唱腔更能打动我心,悲伤的基调与之结合展现出极大的魅力。从黛玉自感寄人篱下,到感伤于自己“无玉也无金”,到葬花时同病相怜,到最后香销魂陨还有宝玉捧着黛玉的诗稿,最后出家而去,无一不让我感受到深深的悸动。

这是昆曲表演的部分,清唱的魅力就是用最简单的声音和方式直入人心,而后面庞大的交响曲乐团则用它和谐地将种乐器配合在一起构成的恢弘气势镇住全场。如果说昆曲清唱是那不施脂粉的美人儿,那么交响曲便应该是那支撑起她的舞台,让她的歌声能传得更远。单独的昆曲清唱未免显得单薄,而有了交响曲的衬托或者说是环绕,将更具感染力。除了乐器,后面的男声和女声合唱,也显十分浑厚,特别是在唱好了歌的时候,特别有感觉。在配合着演员独唱时更加渲染了气氛。

昆曲清唱与交响曲的糅合,总的来说还是很好的,不过我个人觉得交响曲过于强大的气势有些盖过了清唱。两种表演形式虽然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但是交响曲有的时候却减弱了昆曲清唱所要表达的红楼中的意境想法等内容的吸引力和表现力,将听众的注意力更多的拉向了交响曲。此外,西洋乐器也并不是说能与传统的中国昆曲艺术完全的融合。在表达情感和渲染气氛等方面,我还是觉得中国传统乐器可能会有更好的舞台感染力。小提琴和二胡所营造出来的悲伤也还是有点区别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