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听朱永安书法讲座有感

听朱永安书法讲座有感

2010-5-12

5月7日下午,我们在多功能教室听了书法家朱永安的书法讲座。这次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觉收获很多,主要有:

一、对颜体字的风格特点以及用笔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我练字时总是依样画葫芦,从来没有细细分析或者总结过颜体字的笔画特点。我对颜体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横细竖粗”。现在,我知道了颜体字的风格特点:正锋运笔,方圆兼得;主次分明,突出主笔;以拙为巧,神采艳发;集众之长,自成“宽舒圆满,雍容大度”一格。颜体字的用笔遵守着“藏头护尾、中锋行笔,欲左先右、无往不收”的法则。更为可贵的是朱永安老师亲自示范怎么运用“衄”的手法做到“内方外圆”,写好捺画。朱老师的讲座很实用解决了我们平时练字中的困惑。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二、对大章法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在完成一幅书法作品时,我总是想当然的自由理解所谓的章法问题,从来没有就这个问题进行深究或者向能者请教。现在朱老师的讲座为我们很清晰地指出了大章法的规则:1、全

章必须符合审美规则的整体分布;2、落款要得体;3、印章是书者对自己作品的诚信标志,不可缺失,而且要遵守印不过三。有了这三条规则,今后,我在自己创作作品时就能很好地进行布局了。

三、练字在勤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想练好书法贵在一个“勤”字。首先,我们需要“广临传统碑帖,积淀书法营养”。一直以来,我只练过《多宝塔碑》和《勤礼碑》而且练得很不地道。其次,我们要坚持天天练习,不厌其烦。朱老师那么大年龄了,临名家碑文一遍又一遍,永不厌倦。事实证明,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有付出才有回报。现在我们学校是“翰墨校园”,书法教学是我们学校的特长,作为学生书法的指导者更要勤奋再勤奋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这样才能指导好学生,才能真正使我校的书法教学更上一层楼!

总之,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这是一次很有实效的讲座。

…… …… 余下全文

篇二 :听书法家林乐伦先生讲座有感

听书法家林乐伦先生讲座有感

下午区教育局工会李竹华主席组织了全区教师书法爱好者的专题书法讲座。给我们讲座的嘉宾是衡阳市书法协会主席林乐伦,下午4点多,林主席匆匆从衡南县的信访答复现场赶到讲座现场,虽然大家等了将近半个小时,可是同时还身为市人事局副局长的林主席能从百忙中之中赶到事先约定好的现场,可见他的诚信与责任! 讲座开始,首先是李竹华主席给我们简单介绍林乐伦和他的书法作品 ,大家对书法专家的到来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就是林乐伦主席给我们进行书法欣赏的专题讲座。 林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屏幕上,形象生动,让我这个书法爱好者真是受益匪浅,懂得了书法欣赏方面的专业知识。怎样欣赏书法?林老师讲道:首先要知道“写字与书法的区别”,对于写字与书法的区别,林老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写字比作广播体操,一招一式,一笔一划要规范统一,那么书法就应该像舞蹈,应该是有如舞蹈般的动态美和个性美的。接着林老师讲到什么是书法,书法的基本特征,书法欣赏的关键词,书法欣赏的态度等等。林老师从古代书法名家颜真卿的笔法讲到王羲之的兰亭序,从衡阳书法专家欧伯达讲到衡阳百姓对书法作品的赏评和态度与现象,让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对书法的认识与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真是一次长了见识的学习,同时也让我们从林老师和李竹华主席两位书法专家的书法欣赏与书法作品中感受到他们字如其人,谦虚、包容、豁达的君子风范。

…… …… 余下全文

篇三 :罗东元讲座观后感

上个星期五,团委组织我们看了罗东元伯伯的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主要是讲诉罗东元伯伯一生的事迹以及他是怎样努力奋斗,从一个初中还没毕业的小子,成为韶钢铁路信号自动控制系统一系列重大工程的的设计者和工程实施负责人。看完了这个讲座以后,我深深地被他奋斗的事迹感动了。

罗东元,男,55岁,中共党员,现在是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职工。罗东元伯伯小时候本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爸爸是著名大学的讲师,妈妈是小学的校长,生活过得很不错,后来家道中落,他一个人扛起了养家的重任,他不但没有想困难的生活低头,还努力的改变生活。罗东元伯伯年轻的时候曾当过知青,做过农民。在农村7年的生活,是对罗东元伯伯的一种人生锤炼,也铸造了他坚强的意志品质。在那个许多人感到迷茫的年代里,罗东元伯伯始终没有忘记小时候想做个无线电专家的梦想。从十年动乱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计划经济时代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罗东元伯伯曾有过近20年鲜为人知的、默默无闻的奋斗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坚持自己的理想,经受住各种考验:严冬酷暑,他总是认认真真地完成分到自己手上的农活,哪怕是双手都起了水泡。而到了夜里,罗东元伯伯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由一个年青的“农民”变成了一个苦读的“书生”。在幽暗的煤油灯下,罗东元伯伯如饥似渴地读着他好不容易弄到的各类无线电书籍。酷热的夏天蚊子很多,给罗东元伯伯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罗东元伯伯满身大汗地躲在蚊帐内看书,结果蚊帐经常被煤油灯烧出洞来,他便用纸将烧破的地方补上,继续学习。他用旁人难以想像的勤奋铸就了自己的辉煌。

罗东元只有高中学历,但是,二十多年来,他坚持业余自学,以惊人的毅力,系统地学习了无线电、电工基础、电工工艺、机械制图、电器制图、模拟电路、数学电路、逻辑电路等十几门专业技术理论,近十年,结合工作重点,刻苦钻研“铁路信号”、“6502电气集中”、“电气集中施工”等信号专业理论。罗东元进厂20多年来,为职工群众义务修理电视、录象、录音、收音机等各种家电3000多台次,有扎实的无线电技术功底,还具备熟练的电焊、钳工技能、书法和棋艺,也有较高造诣,是韶关市书法协会、棋艺协会会员。他酷爱自己的岗位和专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他先后带徒40多人,先后任7名大学、中专生的专业指导老师。罗东元通过

…… …… 余下全文

篇四 :听名师讲座有感

听 名 师 讲 座 有 感

杨立华

这次我有幸聆听了为期两天的名师讲座,观赏了几位老师的课,又聆听了于老师的讲座,激动之余更多的是对自己,对自己的课堂,乃至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育的思考。

首先,于老师谈到:“一个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有好的语文素养。”就这一点我感触颇深,我扪心自问: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能写一手好字吗?我自身养成写作的习惯了吗?我有读书的习惯吗?我自己的语文素养具备多少?我一时还真答不上来。这使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作为一个青年语文教师,作为一个工作在改革前沿的教师,作为一个工作在那么关心、爱护我们的领导下的教师,我需要提高的太多太多。从于老师的话里,我确定了我奋斗的目标,明确了我奋斗的方向,找到了我奋斗的动力。今后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提升我自己:

(一)勤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有不断地进步。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多向于老师或一些名师学习,多向书本或刊物学习,多读名家的教育案例、视频。

(二)勤练字。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听于老师的课,看了于老师的板书,那板书真是赏心悦目,我首先从练习写一个笔画开始,争取能让我的书写不再“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三)勤写作。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们教的学生不会写文章,??其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只有老师自己喜欢写作、善于写作,才能影响他的学生,才能让他的学生也喜欢写作,并养成写作的习惯。

(四)勤反思。只有不断反思才会有不断进步,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努力查找原因,寻求对策,

1

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总结经验,以利后行。因此,要想进步必须勤于反思。

其次,于老师就实验小学张艳苹老师执教的作文讲评,做了点评,他首先对张老师课堂改革做法表示赞成,对张老师所设计课的思路、老师本身素质也做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了课上的不足。他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改革了,对老师要求更高了:作为语文老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老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老师应是为学生服务的,老师应是对话者之一,老师是对话的首席、必要时要示范。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国传统文化影片观后感

观《北京欢迎你》MV有感

《北京欢迎你》是20xx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曲。当在课堂上,再次听到这首歌,看到那些熟悉的画面时,我深深地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整首歌曲彰显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了中国的元素。它像一首传统歌谣,让人倍感亲切。 两岸三地的歌手以主人的身份向全世界描述我们的祖国和中华民族深邃的文化。MV中出现的传统元素有:书法、太庙、皮影戏、长城、故宫、风筝、京剧脸谱、四合院、茶道、刺绣、剪纸、拨浪鼓、瓷器??它们讲述着老北京的故事和历史;比较现代的元素有: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它们展现的是北京的现代与活力。整首歌曲将北京的旧态新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给人一种恍然如梦、一眼万年的感觉。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魅力。

苏州博物馆 有感

在纪录片《为中国而设计》中我们看到的是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在影片中我们了解到了苏州是贝聿铭的故乡。贝聿铭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狮子林度过的。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但要在这样一座古城中修建一座既具有现代感又能与周围环境融合的新建筑,对他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20xx年10月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建成开馆,这位建筑大师给家乡留下了一件传世之作。博物馆以“园林”为布局,建筑虽然为现代的几何造型,但同于江苏民居的“粉墙黛瓦”让其不失江南特色。它简洁大气,与周边的拙政园、狮子林等传统园林与民居浑然一体。

我印象最深的是,贝聿铭在设计中,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建筑与所在环境的结合。新馆与拙政园建筑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呼应。它延续着历史的文脉,也反映了历史的特点。但它又是现代的,它包含着新时代的特点——科技、智能、简约??能让人在咀嚼历史的同时也体验着现代。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苏博新馆的设计理念“中而新,苏而新”、“不高大、不突出”。“苏”体现在设计与苏州古城风貌和人文内涵的融合,“新”体现在材料的使用上。这便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的体现。

…… …… 余下全文

篇六 :听郭教授《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讲座后感

听郭教授《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讲座后感 10月6日上午,我有幸在江南书院聆听了南京中医药大学郭立中教授做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讲座。

讲座一开始,郭教授就明确指出,“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关系。中医是世界上唯一有五千年连续发展史的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当今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与活化石,可谓第五大发明。他从不同角度详细阐释了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紧密关系。

21世纪最大的问题是全球性生态危机日趋加重,以及与此同步增长的全球性精神危机。怎样拯救危机?郭教授强调首先要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敬畏、感恩天地,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地有江河,人有血脉;天有昼夜,人有起卧”。人要效法天地,顺其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天补”,他建议大家要“起居有常、食饮有节、不妄做劳”。“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其次要讲究辩证之法,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要保持阴阳平衡、身心合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寒宜食温,热宜食凉”。他还强调“和为贵”,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郭教授还认为,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则是养心。心要静——“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把握当下 。身要动——“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血脉畅通,病不得生。郭教授特别推崇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字,仁者寿,仁者无敌。他强调,人要真诚、无私、奉献、平等,效法天地,则自然长寿。郭教授独有的养生心得令所有的听众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最后,郭教授总结道:传统文化是根,中医养生是枝叶、花果,根深则叶茂。他呼吁广大民众要热爱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中医养生。文以化心、化身、化性;如读诵养生——读是六识、五脏都在动。音乐养生——“五音通五脏”,乐调心,药调身。茶道养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 …… 余下全文

篇七 :听《大众篆刻与弘扬保卫汉字》讲座有感

听《大众篆刻与弘扬保卫汉字》讲座有感

今天上午,我们尊敬的首长李岚清爷爷在海南大学召开《大众篆刻与弘扬保卫汉字》讲座,我很荣幸作为各高校代表——海南师范大学代表队中的一份子出席。

昨天在省博物馆参观了李岚清爷爷的篆刻书法素描展,从他件件用心篆刻的作品中感受到了篆刻的乐趣,对篆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今天的讲座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上午,海南大学的思源报告厅座无虚席,没多久,李爷爷就出现在了讲台上开始了这场精彩的演讲。他先是谈了他先后5次来到海南,感慨于海南的变化之大,发展之迅速。之后便开始切入正题,讲到他退休后的计划,并用八个字来概括“健身、健脑、读书、写字”。他谈到了在现今各方面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计算机、各类电子产品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准确运用这方面意识越来越差,他感受到的汉字文化的危机。

这也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灿烂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要保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要从自己做起。

关于篆刻方面,李岚清爷爷跟我们分享了他在篆刻研究中的心得体会,并从“石言美、石言志、石言情、石言趣、石言事”这5个方面进行总结和介绍。他的叙述配合他所展示的篆刻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篆刻世界里的趣味,李岚清爷爷的幽默更是博得了大家的欢笑一片

和全场的掌声雷动。

随后,他跟我们谈到了因为汉字危机到呼吁“大众篆刻”这个念头的萌发以及对于“大众篆刻”所面临的难题和相关的解决方案。他向我们介绍到关于“大众篆刻”,难题无非是三个方面:材料、不识篆书、刀工。并针对每个难题都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关于材料,篆刻的材料很多样化,并不局限于石头,可以是紫砂、铜、砖头、木头、陶瓷等等。而木头作为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可以作为“大众篆刻”中应用最广的材质。还提出了将“漆器艺术与篆刻结合起来”的创新想法;关于不识篆书,我们则可以运用常用到的电脑,很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关于刀工,则可以运用专业的篆刻机,很方便快捷,并且效果很好。

…… …… 余下全文

篇八 :听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有感

听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有感

08金融(2)班 金旭辉 08103237

怀着“求经”的心态,我在图书馆报告厅听取了由学院聘请的张美珠老师主讲的2012届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应届毕业生有600多万左右,就业岗位远远不够,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作为就要毕业的我们不应该知难而退,而应该逆流而上。

老师在讲座中谈到,就业,自我定位是关键。由于我们是第一次就业,职位定位比较迷糊,很多同学抱着“边走边瞧,边走边跳,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找工作。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很多同学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能作长久打算。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如能正确客观的估价自己,找出自身优缺点,就会更有利于树立信心,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还有很多同学喜欢盲目从众,择业中“往高处走”是正常的,但你应当反思下那些所谓的“高处”是不是你所要的真正的“高处”,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自己的能力过不过关,适不适合正自己的发展。科学的择业方法应是选择社会需要的并能发挥个人特长的职业,以个人所长择社会所需。

要准确把握自己优势。举例说下,在同等竞争情况下,只要多一个英语等级证或者比别人的等级高或多一个计算机等级证也是一种优势。不仅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从三方面来提高:(一)道德品质适应能力。道德品质是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存在的基础,更是发展的前提。一个具有就业能力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二)社会工作适应能力。在工作环境改变时,我们应当及时改正自己的心态,适应新的环境。(三)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在与他们交往过程中,我们应当调节与控制自己作出正确恰当的反应,给以他人良好的印象。

树立竞争意识,正所谓,成功的应聘=80%的积累+20%的包装,我们不仅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竞争的用去,把握一切机会主动应聘,争取在用人单位面前推荐自己,展现自己,凸显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即使应聘失败,绝不要灰心丧气,“有竞争必有失败”,应聘的失败提示我们存在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总结失败的教训,加以改进,争取下次表现更好。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