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遍地狼烟观后感

《遍地狼烟》观后感

无意间听到了中国歌曲排行榜上的一首歌叫《遍地狼烟》,舒缓悠扬的声音与题目格格不入,却不禁然又听了一遍,然后又一遍...后来才知道这是一部电影的宣传曲,后来才知道这部电影讲的是抗战狙击手的故事,后来就走进了电影院。

其实一直比较喜欢古装、武侠片,只是这几年泛滥得让人失去了兴趣。选择去看遍地狼烟,差不多是冲着狙击手题材去的,因为大兵瑞恩里那个每次执行任务前总要念一句“耶和华”的狙击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风铃渡一夜,夜凉如水。战前最后的温存,狙击手牧良逢同柳姐相依躺在船上耳语,仰头只见铁艺招牌----柳烟茶馆,窗前子弹做成的风铃叮当作响。夜深了,爱欲与硝烟混杂的味道在空气中蔓延,战争年代的爱情透着绝望的力量。屋内狙击手们擦拭着家伙,队长恍惚间陷入回忆。“啪”一滴血落下,熄灭一截点燃的烟头,一切,死一般的寂静,一场大战在即,暗潮汹涌。《遍地狼烟》中,处处充斥着如此气氛。于是屏息、凝神、悬心是观影主流感受。

整体看,电影还是很好的。看得出编剧在台词上下了很大功夫,让人在紧张中多了一些释放的空间;影片剪辑得很好,相似镜头的闪回把人物心理素描般刻画出来。影片中六个主要人物把画面撑开,一幅有黑暗、有阳光、有激情、有梦想

的重彩呈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梁影帝气场很足,在火柴的微光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猛子失去亲人的痛苦、内疚和不能释怀。这一笔阴郁的气质伴随着战争的阴影,直到奔赴风陵渡时,猛子眼里少许的温情才仿佛有了化解。

两段爱情故事柔化了战争的戾气,牧良逢与柳烟看起来顺理成章,有被浪漫到;鬼影与凌子虽然只有寥寥几笔,颇有些震撼的味道。刚看到鬼影亲手给凌子做饭团时,觉的这个细节多此一举,然而却成功地铺垫了后面凌子死后,鬼影的崩溃式的“废话”。只是猛子那句“废话太多”让我跳戏了,一时间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牧良逢塑造得还算成功,动作也很帅气,但是在风陵渡身穿白色背心,拿着手枪的样子,让我忘了那是个打山鸡的猎户。要不是后面跟着小伍,还以为在看警匪片。

…… …… 余下全文

篇二 :《遍地乌金》观后感

反思

——《遍地乌金》观后感

“奋力奔突,别无选择。。。。。。”

10月13日由同济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黎小锋导演的纪录片《遍地乌金》就这样拉开其序幕,该片讲述了具有“中国科威特”之称的陕北榆林市煤炭生产运输情况。影片一开始就描述了在煤矿上工作的工人,都是一些干苦力活的人,能够养家糊口就行了,那些人并没有多少文化知识,有的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出生于哪一年了,二十岁左右就在煤矿上干活了。都是底层的民众啊!但正是因为这些人文化程度底,懂技术、懂知识的又少,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煤炭事故的发生。就像片中的工程师所说,好多人都是凭着经验来挖煤的,并没有按具体的操作程序以及进行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因此煤炭事故时有发生。

随即影片又转到地面上的房屋,因为地下的煤炭被大面积地开采导致地下变空,地面下沉连带房屋也出现大面积的裂痕,从而成为危房。看到那些辛酸的居民,看到他们无助的泪水,谁能解决得了他们的问题呢?无规律的乱开采煤矿,政府的无作为,居民无处诉冤只能忍气吞声,哎!这就是现实社会,这就是另一个“中国”。

当镜头跟随着运煤的司机付师傅一路前行,让我们看到最多的要数交警队的警车。司机师傅不情愿地停下车,被告知罚款200元,好话都说尽了还是照罚无误,理由竟是堂而皇之,五花八门,还不给罚款#5@p。当一群司机怒说收费站的乱收费,交警队的乱罚款时,他们显得很无助,没有办法,只能交,这有点像旧中国的“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意味。这荒诞的背后,透露了太多无知黑暗面,其中也折射了这些人在面对不公正行为时,显得很弱势,很无助。他们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些不公正对待,由于本身受教育程度低,法制观念薄弱,维权意识的缺失,他们不知道怎么办,只能人家说什么就什么。看到此,我觉得陕西省的教育太落后了,面对这些问题我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通过教育来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提高他们的技术,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从而改变他们的处境,改变他们受到的不公正的对待。因为自己也是陕西人,而且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就特别想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从小就知道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我希望自己在靠知识走出大山后,也能够回去改变家乡,改变家乡教育的落后面貌,从而改变家乡人的思想、观念,从而改变他们受到的不公正对待,改变他们的命运,况且今年第一届免费师范生陕西就有一千多名,远远高于全国其他省份的一二百人,这么多的师资力量,回到陕西的话,对陕西的教育状况肯定能予以改善。看到影片中的种种现象,我越来越想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改变这一切,通过改造、启蒙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从而改变人们自身的处境。

…… …… 余下全文

篇三 :太空授课观后感观后感

观《宇航员王亚平太空讲课》有感

作者:崔嘉元

今天,我观看了《王亚平太空讲课》的视频,讲的是一些太空中奇妙的现象,看后让我大开眼界!

在天宫一号里固定一个小支架,支架上有一条长绳子绑着一个小珠子,用手将小珠子拉到一边,放手后,不是像在地球上一样来回摆动,而是悬在空中;只要轻轻一推,就能旋转起来,听妈妈说这个实验是因为小球失重,所以才旋转起来。像这样的实验还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膜变水球实验”——

王亚平老师先把一个金属环放到水袋里(宇航员在宇宙喝水的袋子)沾了一层水,金属环上竟然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水膜,别看这层水膜这么薄,它可是能拖住一个很重的东西,中国结放上去都压不破,然后,王亚平老师往水膜里注水,过了一会儿,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水灵灵的大水球,水球里有一些小气泡,王亚平老师把小气泡吸走,往大水球里注射了红色的液体,最后,原本水灵灵的大水球竟变成了红色的大水球。

太空真奇妙,让我们继续探索下去吧!探索出宇宙更多的奥秘。

…… …… 余下全文

篇四 :观后感-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观后感

最近在单位的组织下看了蔡礼旭老师讲解的《弟子规》,越发感觉到自我修养上,在家庭教育上和单位工作上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同时对人生的追求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翻看《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首先<入则孝>, 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一个善待自己父母亲人的人,才具有责任感,才能培养自己的善根,才能善待周围的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兄弟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分担忧,就等于孝敬父母了。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要谨慎,无规矩不成方圆。而且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

认真地学习《弟子规》,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通过与《弟子规》中的规范来对比,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休养,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解开内心的纠结,获得内心的安宁。

…… …… 余下全文

篇五 :观后感我的19xx观后感

3 , . s

, , ,

《我的1919》观后感

电子信息工程08(2) E08610225 徐启康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法、英、美、日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重新瓜分列强在世界的利益。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了巴黎和会,可是列强却强迫中国将战败国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山东省转让给日本,由此引发了对中国现代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五四”运动。“巴黎和会”被称为北洋政府丧权辱国的耻辱柱。出席“巴黎和会”的以北洋政府外交部长陆征祥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被称为“卖国”。本影片以全权代表顾维钧为主角,加之以唯美的爱情为主线,酣畅淋漓的展现了中国人的顽强、中国人的脊梁!

关键词:五四,巴黎和会,愤慨,脊梁

19xx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xx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xx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在历史的轮回里,中国充满了沧桑。

我知道,作为那个时代的中国,得到这样一个令我们咬牙切齿,义愤填膺大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俗话说得好:“弱国无外交”,这是一个铁铮铮的事实!中国,一个拥有四万万铁血儿女的国家,饱受了多少的心酸悲苦,欺压暴虐,他们是在怎样的忍受这样的羞辱!但顾维钧和先进的青年们再次让我们沸腾起来,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去赞扬他们,他们是铁铮铮的好男儿!面对屈辱的历史让我感到了愤怒,顾维钧精彩的演讲使我感到激昂,那不屈的意志、铮铮的铁骨更使更拍案而起,心潮起伏!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

我们身处其中的宇宙,生机勃勃,奥妙无穷。人类对宇宙的不懈探索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宇宙是什么?人与宇宙有什么关系?这是人类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汲取了现代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图像和实例,揭示了宇宙奥秘的真相,解答着一个个令人类曾经迷惘的问题。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生命和人的自然本质。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能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能弄清楚这个物质系统是怎样操作的。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可以了解这浩然的宇宙有着多少我们所不知道的神秘色彩。以前总是很疑惑,为什么人类的产生会与马克思的唯物精神有关系,可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诞生是物质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量变从而形成的质变过程,一次次的进化,都为我们展现了唯物主义中,物质第一性的观点。从没有生命到产生地球这个生命星球,再到诞生了生物,诞生了人,上百亿年的宇宙物质运动的种种细节都被前所未有地"缝合"起来,并且始终追究着人类的存在和这些物质运动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头绪。我们不难发现,事物都是联系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个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点一点的量变的积累,一次一次质变的飞跃,才造就了我们人类如此辉煌的今天。

至此,我由衷的相信马克思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鉴于这些事实,我们坚信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剩下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然而,这并不能让我产生“人类是万物之灵”这样的观点。虽然人类拥有智慧,拥有思维,但这也无法改变人类不过是庞大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一事实。茫茫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就连地球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沙!滥用上天赋予人类的智慧去破坏生态,最终将遭到我们所在的宇宙无情的报复!

…… …… 余下全文

篇七 :戒烟班会观后感戒烟读后感

戒烟班会观后感

吸烟是一种极为流行、遍及全世界的社会现象,吸烟对健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吸烟的确危害健康,甚至使人早亡。许多青少年对此不甚了解,在学生时期就养成吸烟的习惯,甚至上瘾。

吸烟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害,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口腔疾病等。它不但吞噬吸咽者的健康和生命,还会污染空气,危害他人。吸烟对青少年危害性更大,我们青少年现在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系统、各器官还未成熟,比较娇嫩,因而对有害、有毒物质比成人更容易吸收,受的毒害更深。据医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为弱,易于吸收毒物,损害身体的正常生长。据美国25个州的调查,吸烟开始年龄与肺癌死亡率呈负相关。若将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为1.00时,15岁以下开始吸烟者其死亡率为19.68;20-24岁为10.08;25岁以上为4.08。说明吸烟开始年龄越早,肺癌发生率与死亡率越高。 另外吸烟损害大脑,使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和工作,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心理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的智力效能比不吸烟者减低10.6%。

目前,在许多大、中学校里,青少年吸烟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学生并且还认为自己吸烟已成“瘾”,他们所谓的“瘾”如果一上来,就会心烦意乱,无法听课。这样直接影响了自己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有关资料显示,吸烟的青少年患咳嗽

的、痰多的、肺部感染的以及肺功能受害的要比不吸烟的青少年显著增多。这就影响了肺部的正常发育。如果不及早戒掉,吸烟成了习惯就会造成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甚至肺心病,严重影响健康,缩短寿命。吸烟开始的年龄越早,发生肺癌的年龄也随着提前,发病率的倍数也越大。烟草中的尼古丁还引发冠状动脉硬化和高血压。长此下去就会降低青少年的脑力活动和学习能力。 ??

总之,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吸烟的情况持续下去,儿童智力发育、吸烟的家庭,个人将会付出极大的代价。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宝贵财富,为保证身体健康,广大青少年更要自觉戒烟。

…… …… 余下全文

篇八 :如何写观后感 怎样写观后感

如何写观后感 怎样写观后感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