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民族舞蹈学后感

民族舞蹈学后感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民族舞蹈基础的这门课,对于我这个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实我对舞蹈并不是很感兴趣,只是因为选课的时候没得选了才选这门课的。到了第三周开始这门课的时候,心里不禁有了一丝的紧张:我对舞蹈一点都不了解,到时候会不会因为而净出洋相?到了上课的地方我才知道我的紧张是多余的——选这门课的大部分同学也跟我一样,什么都不会。后来老师也说了,这门课之所以叫民族舞蹈基础,是因为这门课是面向所有零基础的学生的,之前没学过的同学也可以学这门课。往后的几周里,我和其他同学就跟着老师从零开始学起了。

第一节课老师叫我们上把杆压腿。之前都没压过腿的我这下子有好受的了,仅仅压下去了一点点。老师说能压到那就压到那,有点疼就行了,以后我们的韧带会慢慢地拉开。老师不要求大家做得很标准,只要尽力就行了。

压完腿之后,就开始了最基本的舞蹈组合。看着老师优美的动作,这时候才发现原来舞蹈这么优美的,然后就有了要学习的动力了。但是,我因为一点基础都没有,一个简单的动作学几遍才会,有些动作甚至一节课下来也没有学会,感觉的有点丢脸了。但是老师并不在乎这些,老师要的是学习的态度,基础差一点没关系,认真学了总会有收获。老师还找了几位有舞蹈基础的同学给各个小组的同学做领队,一个一个动作地教我们,让没有基础的同学能跟得上学习的进度。而我们组的同学是基础最差的,学的也最慢,动作也千奇百怪,虽然笑料不断,但大家仍然很尽心地学。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蒙古舞组合,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关于蒙古舞的特点。我们知道,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从事畜牧狩猎生产。由于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因而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蒙古族是一个骑马民族。骑着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是蒙古民族形成了特有的草原文化风格。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老师教我们的蒙古舞姿主要是压腕。这个动作和鹰击长空的姿势很相似。同时也体现出了鹰对蒙古族人民的影响之深。这些动作轻快欢乐,表现出蒙古族豪迈刚劲有力的特点。因为这个特点,我们学起蒙古舞蹈来比较容易上手,学得也快。 学了蒙古舞之后,我们又开始学习傣族舞。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由于天气湿热,又生活在“宁静的田园”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所以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都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具有一股内在的含蓄美。老师教我们的傣族舞蹈小组合动作比较平稳优美。老师说,傣族舞动作简单,缓慢,但这并不表示容易学。动作慢,要跟着节拍把动作做到位,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些小组合中,我们做的动作做得最多的就是模仿孔雀头了,倒是挺像兰花指的。由于这个组合是刚刚开始学的,现在也不是更熟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舞蹈有了初步的了解,学起新的舞蹈动作来也没有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困难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民族舞蹈鉴赏课有感

民族舞蹈鉴赏课有感

虽说我没有跳舞的天分,但自幼就很喜欢欣赏各种风格迥异的舞蹈。柔美轻灵的舞姿让我心怀舒坦,顿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之境;奔放劲爆的跃动引发我的无限激情,尽享力量与征服的快感;哀婉缠绵的舞蹈带我去体会心灵深处的悲戚与惆怅,在丰富的情感世界里自由徜徉。在我看来,舞蹈就是人类情感交流的丰富细腻的另一种方式。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人肯定会喜爱舞蹈,因为优美的舞蹈所展示的真善美感总是能于无形之中滋润人的心灵,使其不断地茁壮成长。 尽管如此,我也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舞蹈欣赏者,对那些专业的舞蹈知识知之甚少。尤其是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族舞蹈,我往往只能单纯地欣赏那奇特的服饰,各异的动作和漂亮的姑娘帅气的小伙子们,而那深远的文化内涵却是万万欣赏不来的。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幸运的是这个学期我选到了民族舞蹈鉴赏课,可以稍稍揭开民族舞蹈那条美丽而神秘的面纱,窥探一下其里层的魅力了。

真的十分庆幸,我遇到了一个十分出色的老师。在他的鉴赏课上没有照本宣科的传统惯例,有的是轻松诙谐的课堂氛围;呈现的不都是常被束之高阁,晦涩难懂的文化巨作,更多是老师身边的艺人们的亲自表演;我们所能欣赏到的也不只是舞蹈本身,而是从各个民族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历史渊源入手,体会每个民族的舞蹈特色。而且在上课的同时,我们还能欣赏到老师的即兴专业表演,聆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感受文化艺人们的感性生活。这样的文化课堂贴切生活,妙趣横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文化与大1

众之间的距离,使文化鉴赏课不流于形式与空洞。这门课真的使我收获颇丰。

在课堂上我们了解了很多从前鲜有关注的几个民族的文化。我觉得老师说得很对,要欣赏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舞蹈,首当其冲的就是了解他们的文化。从他们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入手,去感悟每一个动作,每一声歌唱,每一个眼神所表达的内涵、透露的情感。不然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永远都只能是看看热闹。 比如说,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能歌善舞、有着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几百万藏族同胞勤劳、纯朴,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银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莽原,引吭高歌,在平坦的坝子上可以尽情欢舞。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豪迈的现实生活,这些都是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里开阔的视野,天然纯净的环境,热情奔放的民风,无一不和藏族舞蹈豪迈粗犷,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他的家乡(也在藏族)的几张图片,看到那蓝的深邃的天穹,那白的纯洁的云朵,那清澈见底的湖水,那大片的随风而动的金帆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真是这样。是这样奇特的风景造就了藏族舞蹈的大气磅礴,激情似火吧!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还有傣族的舞蹈。它轻灵飘动,隽永秀丽,几乎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都是美的展现。傣族人多生活在风景迤逦2

…… …… 余下全文

篇三 :狼腾图舞蹈观后感

《狼腾图》舞蹈观后感

曾经,狼的角色都是在我们心中以一种贬义的感觉而存在的,什么“披着狼皮的狼”、“狼心狗肺”、“狼子野心”......似乎狼就是一种十恶不赦的动物。而舞蹈《狼图腾》就是通过男演员运用自己的肢体和情感舞动出一只只幽怨、孤独,却又有人性的草原苍狼在面临生死危难之际所流露出来的同胞之情谊,此时此刻的它们的灵魂是最美丽的。他,以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与草原苍狼幽怨、孤独、通过舞姿舞态舞感舞动出它们的这种团结精神,并由此来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狼性意味着贪婪残暴的肤浅认识,正是因为它们团结的精神意志,深深的影响着蒙古族人民在舞台调度上,不仅运用了丰富的队形,而且每个队形都与其内容结合的恰到好处。例如,舞蹈一开场就只有四个演员站成一个扇形,中间唯有领舞一人,来表现狼群的寂寞,之后随着音乐的慢慢迭起演员人数不断增多,队形进而有变成圆形、方形、乃至三角形。因为“圆形”有着圆满、和谐、团结等意喻,这样的设计使舞台更显饱满,体现了狼群和睦团结的愉悦生活,而之后分散开的“长方形”则给人展现出一匹野性十足的狼群,将狼的本质特征揭示出来了。但是随着音乐急促狂野的响起,舞蹈的队形突然在原来“长方形”的基础上不断向舞台的2区位收缩,给人一种压抑感,这意味着它们面临危机,情势十分严峻,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接着,队形又一下子在舞台的4区位后方组成了密集的“三角形”,再由密集的“三角形”渐渐向四周扩张开来,饰“头狼”的演员则不断向舞台3区位前方逼近,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强大尖锐的冲击力,

说明了它们这群苍狼已经开始害怕慌张了,揭示狼与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受到猎人来袭,它们慌忙、紧张的四处逃窜,竭尽全力逃避猎人的追捕,并与之抗衡搏斗。可是不幸难免还是会发生的,一只小狼的腿受伤了,他痛苦的呻吟,躺在地上抽搐??再加上音乐的触动,我的心不由的揪动起来了。突然间,我觉得它根本不是狼,分明是一只可怜无助的小兽!幸好,头狼用自己的身体帮助受伤的狼重新站起来,其他伙伴也以不同的形式鼓励和帮助它。果不其然,还是群众的力量大,伴随鸟儿清脆的叫声它们一起迎接新生的曙光,恢复了以往平和、安详的生活??

…… …… 余下全文

篇四 :扇舞丹青观后感 舞蹈

舞蹈观后感

——《扇舞丹青》有感

周五的舞蹈课上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七段有关舞蹈的视频,我个人感触最深的是其中一个叫做《扇舞丹青》的作品。或许是原本学过古筝的关系,当视频音乐一放出来时,我感慨万千,这首《高山流水》我弹奏过不下百遍,说起古筝就会想到此曲,就如同说起琵琶会想到《十面埋伏》;说起二胡会想到《二泉映月》一样,《高山流水》在古筝演奏曲目中可谓赫赫有名。我第一次在舞蹈中直观的感受到了肢体的美,领略到了舞蹈赋予人高尚的气质,让我产生一种向往的感觉。后来,我还看了很多有关此舞蹈的视频,发现舞蹈还伴有美妙古典的音乐,配有漂亮的服装,精湛的表演艺术。但最重要的是舞蹈演员的舞姿一点一顿都抓住了这首曲目的顿挫,无论是悠扬轻灵的摇指、还是激昂霸气的刮奏,舞蹈演员都表现得恰到好处,仿佛舞蹈演员手中的折扇就是古筝一般。

课后我又去网上找了相关的视频,发现另外一个版本,同样的舞蹈动作,但背景不再是舞台摆设或者是表演幕布,而是采用了最具淡雅特色的中国水墨画,或山水,或竹、荷、菊、梅,或前景,或后景,或以实景道具拍摄,或以特技图像处理,布置出了一个意境呼之欲出的舞蹈场景。用这种形式的表现手法更加符合了这支舞蹈的名字——丹青。丹青写意优美精致,凌波的水莲迎风一动,画面中的舞者好似莲花心中的一点。舞者将传统的扇舞与书画艺术自然流畅地结合在一起。和着揉弦之音,舞者穿行在浩瀚烟波云水之间,扇子如同有生命般,将此时的意境延生开去。我的目光中,每个镜头都是一幅完美的画面。《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 书法艺术的神韵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作品通过表演者 似飞腾狂草、像描画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个的舞台空 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态形象,将古 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 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种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

…… …… 余下全文

篇五 :舞蹈《月光》观后感

《月光》观后感

一直以来,“舞蹈”一词在人们的心中都是美的代名词,尤其是在一些女孩的心中,我相信每个女孩都希望自己能美美地舞上一曲。所以,对舞蹈知之甚少的我,也抱着对舞蹈的喜爱之情,选修了《舞蹈鉴赏》这门课。

在为期六个星期的学习中,我逐渐了解了舞蹈的种类以及各舞种的特点,同时也认真地欣赏了一些经典的舞蹈作品,如杨丽萍的《两棵树》、《月光》,黄豆豆的《醉鼓》,王亚彬的《扇舞丹青》。然而在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杨丽萍的原生态的云南民族舞蹈,其中又尤以《月光》为最爱。

初次观看《月光》时,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那就是“叹为观止”。在舞蹈《月光》的开头,帷幕慢慢移开,用一轮明月作为背景,折射出投影式的效果,给人一种迷离感。随着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杨丽萍兰花般的手指,细长的指甲,以及像一条流水线般的身姿,开始舞动起来。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她的身躯能不停扭动着,弯曲着那很具有傣族特色的“三道弯”。此时的杨丽萍仿佛一条婀娜的水蛇,在银灰色的月光长河里,蜿蜒游动着,向观众尽情地展示了女子的柔美之感。但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她又能利用柔美,多变的肢体,随意地变幻出多样的舞姿,极富律动性,宛如热带雨林中的植物不断向上,向四周,攀援,散发着跃动和张扬的生命气息,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

纵观《月光》这支舞蹈,我觉得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杨丽萍舞

蹈的特点,灵动,柔软,手的灵活运用,身体的尽情舞动。让我不由感叹道,人的身体居然可以这么柔软,富有灵性。除此以外,与热闹的《醉鼓》不同,《月光》于纯净柔美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月光女神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杨丽萍宽广的想象力和艺术的翅膀。我发现,在欣赏《月光》的同时,我仿佛已置身于静谧,清新的情境中,感觉身上的所有器官,细胞都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自然悠得而有所思。

在欣赏《月关》的过程中,我更被该舞蹈中音乐与动作的融合度所折服、震撼。我认为在《月光》这部舞蹈作品中,杨丽萍将自己的身体表演过程和音乐这两者在律动、形象、意蕴上都实现了完美的契合。她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时而展现静态的柔美,时而展现动态的活跃,使观众从舞者的肢体语言中能够感受到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的快乐。因此可以说,《月光》在展示美曼舞姿的同时,也实现了视听互补,达到了珠联璧合的艺术境界。这与我在欣赏舞蹈《扇舞丹青》时的感受是一样的。在舞蹈《扇舞丹青》中,舞者身体表现过程的节奏、动作,与音乐《高山流水》的节奏、旋律起伏,在快慢、疏密、张弛等变化中均显得十分吻合。这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编导及表演者一定在这方面也下了一番工夫。

…… …… 余下全文

篇六 :大型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观后感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观后感

我有幸观看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进入国家大剧院,一流的环境、良好的服务,使我对演出充满了期待。

大幕开启,在序曲《我的家园》中,展现了中华儿女艰辛劳动的身影,辛勤的耕作换来接天田垄。复兴之路分为五个章节的内容,用歌曲、舞蹈串联,描绘了从1840年到2009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屈辱、抗争、奋斗、发展的历史。明暗交替光影投射、大气磅礴的舞美和完美的音响效果, 把舞台与观众紧紧地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悲烈、壮丽的画面。

第一章《山河祭》起自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xx年中国共 产 党成立前夜。第二章《热血赋》展示了19xx年中国共 产 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三章《创业图》起自公元19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迄于19xx年中国改革开放前夕,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第四章《大潮曲》起自公元19xx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反映了在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进程。第五章《中华颂》以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为主题,表现了全国各民族普天同庆的场景。这五个章节生动的把这169年的历史串联起来,使我仿佛置身其中,许多幅演出的画面,许多句演出的对白,都深深的映在我的脑海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句话深刻地印在了我的心中。正是因为对祖国的爱,对脚下土地的爱,

才使得祖国被列强欺凌时,同胞们心情沉痛。南下部队战士喊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句话让我震撼,这是在新中国诞生的同时,向牺牲在炮火中的年轻战士喊出的,大家是要告诉这名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看着年轻战士的脸庞,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样的经典时刻还有很多,汶川地震,小女孩被救,展示了中国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困难;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从侧面展现了一代代科技人无私的奉献,执着的付出;56个民族舞蹈,呈现了民族大团结和睦幸福的景象。

…… …… 余下全文

篇七 :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

《中国妈妈》舞蹈鉴赏 《中国妈妈》是一部史诗,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这是一个阐述爱的舞蹈,这种至高无上的爱称之为大爱,它摒弃了仇恨,抹平了悲伤,跨越了国界。 在这个舞蹈里,无论是在动作上,表情上,还是情感表现上,都完美的用脸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细腻的塑造了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成功的的反映描绘出了中国母亲最伟大、最本真、最淳朴的胸怀,和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珍视

《中国妈妈》

,讲述的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全舞围绕着主题“母爱”发展开来。在情感上运用不夸张造作而又具有真实感的表情,动作完整的表现出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变化。憎恨、接纳、养育、送行四个环节紧紧相连。憎恨时的家恨悲痛,接纳时的拒绝挣扎,养育时的真情奉送,送行时的恋恋不舍。脸上诚恳而又丰富的表情,细腻而极具表现力的动作完美的演绎了这段过程,把“母爱”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段跨国的母爱, 一位善良的中国妈妈抚养令人发指的日本鬼子的遗孤,显彰出了女性的伟大胸怀。爱能超越国界、超越阶级,母性的包容强烈的震撼每个人心灵。

一,憎恨

一群衣着简朴的中国妈妈弓着腰,在激昂的音乐声中,迈着沉重而整齐的步伐,向所指的同一个方向迸发尖锐的控诉和撕心裂肺的呐喊,控诉日军滔天罪行令人发指,这样的血海深仇无法宽恕,不能原谅,不共戴天!那弯曲的背,绝望的眼神,舞蹈深刻表现出中国妈妈遭受的苦难,失去亲人的痛苦。

二,接纳

音乐嘎然而止,人群中出现一个穿日本和服的小女孩,她蜷缩着身体蹲在地上,怯懦而可怜!然而,她是侵华日军的孩子,她的和服上还沾着中国人的血,一方面是对敌国的国恨家仇,另一方面,看着幼小可怜的孩子,本性善良的中国妈妈感到不忍与同情,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对于饱受家园洗劫、亲人被杀戮的中国(河蟹)母亲来说,能向仇人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这些孩子超越仇恨的亲情和关爱,已经超出了常人范畴,实在很难做到!但最终,无私的母爱使中国妈妈接纳了这个日本孤儿,演员围成圆后再散开,瞬间她的和服换成了中国小女孩的衣服。 中国母亲是善良与母爱的代表,这样的母爱称之为大爱,是跨越国界、化解仇恨的旷世情怀!

…… …… 余下全文

篇八 :舞蹈表扬观后感

观“舞韵 追梦”有感

——梦的圣殿 爱的天堂

当绚丽的灯光闪耀时,当动人的舞姿翩然而起时,当一首首或清雅或活泼的歌曲响起时,舞蹈的美尽显在我的眼前。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在新的日历将要翻开时,梦想与爱的大幕也在我的眼前缓缓拉开。

直至现在,闭上眼睛,我仍可以清晰地看见舞者的每一个动作。她们的舞蹈时动时静,时欢快时忧伤,一举一动就轻易地牵动了你的眼神,带动了你的心。我尤其喜欢“桐花”那个节目。那抹白色的身影,就那么静静的伫立着,就那么慢慢地绽放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只有你,还有那一朵翩然起舞的桐花,心野一片宁静,尘世之间的杂念和欲望,痛苦在那一刻全部被那一抹白色所抹净。

这次舞蹈表演的主题是“五十六个民族 一个中华”,中华是一个神圣,内蕴十足的国家。单凭舞蹈而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姿,互相影响着,互相照应着,有不同也有共通之处。中华的民族文化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的,这让我心生自豪,让我更加坚定了热爱祖国的不变信念。

当看完这次表演时,才恍然想起这应该是我们初中以来最后一次的大型活动了,心里突然升起了一种忧伤。初中的三年转瞬即逝,过往的点点滴滴依然清清楚楚地刻在我的心里。老师的关照,同学的关爱,让我不知该如何用什么办法去回报。恍然想起一句话,好的成绩会是最好的报答。心里的希望之火已经开始点燃,昔日的梦想不会是空想,而会是必定的成功。忧伤已经成为坚定的动力,昔日的目标不会只是过往烟云,而会是必定的写照。我想,我会像那些在舞台上舞动的身影一样,终有一天站在属于自己的最高舞台上。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了好多,感慨了好多。就像我们学校的舞蹈演员们一样,舞台上的风光必然会是泪与汗的结果,追梦之旅必定艰辛而坎坷,但这并不会影响我心中那一片属于梦与爱的净土。梦不会变,爱不会悔。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