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观《钱塘江大潮》有感

观《钱塘江大潮》有感

福建省安溪县龙门中心小学四年级 林铮

学习了《观潮》一文,我心潮澎湃,真想看看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农历八月十八,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浙江新闻直播开始了,钱塘江大潮到了大缺口,映入眼帘的是大潮的一线潮,一线潮看起来非常温柔,就像一个非常弱小的小女孩,缓缓地向人们走来。

过了一会儿,大潮经过了盐官镇,从正面向老盐仓袭去。首先,浪潮必须通过非常多个丁字坝,只见大潮冷漠无情地吞掉了第一个丁字坝,紧接着又呑掉了第二个……大概过了十分钟,大潮到了观潮台,只见大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扑向大堤。前潮还没去,后潮又来了,回头潮此起彼伏,气势更加壮观。

大潮经过一番折腾,最后来到了美女坝,她才渐渐地缓和下来。钱塘江上,冲锋舟上的骑士,帆船上的小伙子,他们跟着大潮亲密地接触,精彩的表演让人看着胆颤心惊。

看完了钱塘江大潮,我真想如临其境,真正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奇观。

(指导老师:白锋艺)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钱塘江大潮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 …… 余下全文

篇三 :观钱塘江大潮

观钱塘江大潮

今中午我和爸爸妈妈在中央四台观看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钱塘江观潮的人可谓人山人海。

从电视上看潮头非常高,推进速度很快,犹如千军万马齐头并进。

当后面的海水不断涌来时,就出现了后浪推前浪的壮观景象。周围的人发出兴奋异常的尖叫声。

人多么希望我自己有机会能站在钱塘江边亲眼目睹这壮观美景。

我相信,我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钱塘江大潮 盐官观潮攻略

钱塘江大潮 盐官观潮攻略

盐官是一座千年古城,位于浙江省杭州湾北岸杭嘉湖平原。古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动人的传说和壮观的涌潮,可谓一日游千年,满城尽奇观。景区集自然奇观与人文盛景于一身,以海宁潮胜景和盐官古镇风情取胜。

★占鳌塔

在盐官海塘上还矗立着一座楼阁式的古塔,名叫“占鳌塔”。它始建于公元1605年(即中国明代),砖身木楼,造 型巧丽,是典型的中国式宝塔,在中国浙江沿海的古塔中是最为精致的。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鳌”是一条巨大的鱼 ,它有人类般的感情,但它的喜怒会引发海啸一类的灾难。 盐官观潮

钱塘江大潮盐官观潮攻略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盐官观潮攻略

“塔”则是佛教神圣之物,传说可以降妖伏魔,于是人们建造了“占鳌塔”, 祈求能够镇压住鳌鱼,使它不能再兴 风作浪,危害人类。鳌鱼不动了,大海就安宁了,所以“占鳌塔”也称为“镇海塔”。它和海塘上的另一景观——镇海 铁牛一样,是中国古代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事物。

盐官观潮 钱塘江大潮

★观潮胜地公园

观潮胜地公园位于景区南侧,公园为东西向狭长地形,全长1360米,总占地16.24公顷。是浙江省“十佳美景乐园” 之一,地处钱塘江强潮地段,是钱江潮最佳观赏地点。 盐官观潮

钱塘江大潮盐官观潮攻略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盐官观潮攻略

孙中山、毛泽东、江泽民等名人均曾在此观潮,园内有体现潮文化历史和观潮习俗的景点多处,如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鱼鳞石塘、明代占鳌塔、乾隆手植古朴、毛泽东观潮诗碑亭、中山亭、史量才纪念亭、镇海铁牛、金九观潮处 等,还有婚育文化园、潮文化展示馆等主题区块。

盐官观潮 钱塘江大潮

★宰相府第风情街

宰相府第风情街:位于景区东北侧,是一条以宰相府第——陈阁老宅与乾隆帝密切关系为核心、蕴含深厚历史文化 、再现江南千年古城风情的特色人文街区。

盐官观潮

钱塘江大潮盐官观潮攻略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盐官观潮攻略

街区融名人故居、官僚豪宅、城隍古庙、传统商铺、民俗文化于一体,古风悠悠,风情独特,是央视版《鹿鼎记》 的实景拍摄地。

…… …… 余下全文

篇五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

古时的钱塘江从富阳鹳山入海河口只有一般的潮汐涨落,天长日久,北面的长江从上游挟带泥沙逐渐在杭州湾北岸形成太湖冲积平原,与相对稳定的南岸形成独特的河口形状。现在,杭州湾口从北岸的南汇咀至南岸的镇海相距有100公里,而往上游132公里至盐官,江面竟缩小到2.5公里宽,在平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喇叭形,喇叭形的河口结构使得在每日的潮汐中有更多的海潮汇入杭州湾,推动湾口附近沉积的泥沙向湾内移动,慢慢地便在河口段形成沙坝,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一个个沙坝的阻碍,前锋变陡,涌出水面,不断涌来的后浪又推动着受阻的前浪滚滚向前。与此相同,由于受喇叭口形状的约束,河口越往里缩,潮

水与江面的落差就越大,涌潮就此形成。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长驱直入的潮水至达海宁盐官附近时,潮头最高可达3米以上,以每秒5-7米的速度浩浩荡荡向上游挺进,势如破竹,蔚为壮观。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

我国 最大最壮观的潮汐是钱塘江潮,潮头高达8米左右,潮头推进速度每秒达近10米,其壮观景象,汹涌澎湃,气势雄伟,犹如千军万马齐头并进,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实为天下奇观。钱塘江在杭州湾流入东海,河口外宽内狭,宽处

达100千米,狭处只有几千米。海水刚进海口,水面宽,越往里就越受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海水只好涌积起来,并且越积越高,加之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又促进水位增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当后面的海水不断涌入时,就形成了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潮至迟于东汉形成,观潮风俗出现在东晋,出名于南北朝,唐时十分猛烈,宋代观潮成规模。

…… …… 余下全文

篇六 :我眼中的钱塘江大潮

我眼中的钱塘江大潮

“哇塞!好开心哦,终于迎来了我心中期待已久的十一长假。嗯,我该去哪游玩呢?”我喃喃自语到。

听说钱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开学时所学的《观潮》这篇课文,作者也将潮水描写的那么美,可是我却不相信。江潮真的像描写的那么壮观吗?为了证实这一壮观景像,我决定去实地考察一下。

刚开始江面很平静,就像一位文静的少女,戴着面纱,静悄悄的躺在那里。这个时候,周围的人并不多,看来想看涨潮的话还得等一会儿。正当我要走开时,却发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没过一会儿,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随着响声的变大,看见远处有一条白线很快的向我们移来,慢慢的拉长、变粗,最后江面变成了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的像我们直冲而来。是那么威武,那么壮观。人群的沸腾和潮水的震动结合在一起,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江面也随之变得颤动起来了。

过来一会儿,江潮不再那么汹涌和沸腾了,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我惊讶的张大嘴巴,顿时感觉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 嗬!钱塘江大潮果然是不容置疑的天下奇观啊!

…… …… 余下全文

篇七 :钱塘江大潮详细稿

钱塘江大潮

三墩小学 许妮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探究,了解钱塘江大潮的由来、古人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和钱塘江大潮的特色。

2、知道钱塘江大潮是家乡宝贵的旅游资源,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开发、利用。

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使学生树立安全观潮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钱塘江大潮是家乡宝贵的资源,懂得如何去改用好这一资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树立学生安全观潮的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资料,教师搜集钱塘江大潮的照片,做成ppt,搜集相关的

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播放:水浒中鲁智深片段“千军万马就要来了”

2、师:同学们,你们猜猜看,鲁智深所说的“像战鼓一样的声音”是指什么呢? 生:钱塘江大潮

师: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他所说的就是我们家乡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想了解钱江潮吗?(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钱塘江大潮。

(板书:钱塘江大潮)

师:你印象中的钱塘江大潮是怎么样的?(壮观、美丽??)

师:看来,钱塘江大潮留给你们的印象是壮观、美丽的,它在诗人的笔下更是壮观得独特。

二、钱江潮诗咏会

师:接下去,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或词的资料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一下你了解的信息?

(请同桌两人上来展示)

预设1:钱塘江潮 全宋诗-释文珦

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

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

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

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

先 生1拿着诗配画吟诗,然后生2介绍: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线潮的情景。 师:哇,听上去真壮观,我实在忍不住想去看看了!想跟老师一起去瞧瞧吗?(视频播放)

师:对于一线潮,你还有哪些了解?

生1:一线潮是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

…… …… 余下全文

篇八 :钱塘江大潮介绍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钱塘潮(Qiantang Tide)——最壮观的海潮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而在世界上,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分别是印度恒河潮,亚马孙潮与钱塘潮。 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未形成钱塘观潮风俗。

钱塘江大潮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

年农历八月十八,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

蔚为壮观。观潮始于汉魏

(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

宋(七世纪至十三世纪),

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

地的习俗。

钱塘江大潮介绍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