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歌剧卡门观后感

歌剧《卡门》观后感

宋凯林 2010210120 经济学院 10经济三班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匕首下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 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开路。孩子们在轻快的2/4拍子,d小调上,唱着笛鼓进行曲《我们和士兵在一起》。在这一幕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 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 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此曲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还是这一幕中,卡门在引诱唐·豪塞时,又唱出另一个著名的咏叹调,是一首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 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 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也十分有名,选自第二幕中 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 第二幕中还有一段吉普赛风格的音乐, 表现的是两个吉普赛女郎在酒店跳舞时纵情欢乐的场面,跳跃性的节奏和隐约的人声烘托出酒店里喧闹的气氛。 第二幕中著名的 《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唱的一首歌曲。这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 第二幕与第三幕之间的间奏曲是一段轻柔、优美的旋律,长笛与竖琴交相辉映,饱含脉脉的温情。 第四幕的结尾,正象柴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 “当我看这最后一场时,总是不能止住泪水,一方面是观众看见斗牛士时的狂呼,另一方面却是两个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尾,这两个人不幸的命运使他们历尽辛酸之后还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剧中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西班牙风格舞曲“阿拉贡”, 也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出的曲目。 歌剧中的卡门事隔非常美的吉普赛人,美到只要让她看一眼你就会深深爱上她。是个奔放、不羁的女人。而扮演者虽说在美貌上差了些,但卡门的大胆,狂野,热情,忘情地舞蹈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本身就是一只跳动的音符,随着音乐为唐·豪塞翩翩起舞。她连回答审讯也用歌曲,甚至只是哼哼旋律而没什么词。就像《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中唱的她就是一只叛逆小鸟,没人能捕捉她,驯服她,限制她,即使最终因为自由而死。

…… …… 余下全文

篇二 :《卡门》观后感

歌剧《卡门》 观后感

在“歌剧音乐剧欣赏”一课中,杨老师给我们欣赏了几部歌剧,其中歌剧《卡门》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因兴趣驱动,我通过资料收集后了解了一些关于《卡门》的基本情况。四幕歌剧《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温柔而善良的米卡埃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歌剧《卡门》已成为所有歌剧院中最受观众欢迎、表演次数最多的作品。它还被改成了舞剧、音乐剧,并通过电影电视传到了千家万户。

在此歌剧中,我觉得音乐给我留下了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此歌剧把情景和音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为观众展示出浓郁的民族色彩,个性鲜明的音乐语言。歌剧中那些著名的曲段,包括具有挑逗性的《哈巴涅拉舞曲》和《塞吉迪亚舞曲》、《斗牛士之歌》以及第一幕和第四幕的序曲等都已脍炙人口。《斗牛士之歌》听后使我印象深刻,听后我感觉它节奏非常有力、声音雄壮,它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音乐鲜活,音乐雄壮威武,舞蹈风格阳刚味十足。歌曲和符合当时的场景。把故事推上了一个高潮,同时把人物也表达更贴切而又有力度。使人百听不厌。让观众对《卡门》的理解更透彻了。

歌剧中的卡门事隔非常美的吉普赛人,美到只要让她看一眼你就会深深爱上她。是个奔放、不羁的女人。卡门的大胆,狂野,热情,忘情地舞蹈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本身就是一只跳动的音符,就像《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中唱的她就是一只叛逆小鸟,没人能捕捉她,驯服她,限制她,即使最终因为自由而死。 我觉得卡门敢爱敢恨、自由、奔放,为了自由、爱情、敢于争取、乐观、向上,敢于打破常理,敢于牺牲,体现出冲破自由枷锁的勇气。但当现实存在不信任、不符合理想时,则重新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男主角则是不敢爱不敢恨,又在诱惑前迷失自己,当失去时不能洒脱,追逐得失,喜欢控制、羁绊自由。为了自己的私利和过去,没有胆量去承担,而是为了自己的荣誉、尊严去毁灭一切,用悲观去面对失败,暗示了人的不可跨越的命运。

…… …… 余下全文

篇三 :歌剧《卡门》观后感

用音乐诠释人生

——歌剧《卡门》观后感 《歌剧》大致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漂亮泼辣而性格坚强的吉卜赛姑娘卡门爱上了士兵唐·霍塞并使其陷入情网,唐·霍塞因此舍弃了原来的情人米凯拉并离开军队加入卡门所在的走私贩行列。但这时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艾斯卡米罗,于是霍塞与卡门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最后,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唐·霍塞的苦苦恳求,因此激怒了唐·霍塞,终于死在唐·霍塞的剑下,故事最终以悲惨结局。

歌剧《卡门》以高超音乐技艺,叙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音乐色调的明亮与叙事内容的阴暗,两者间构成强烈反差,这种奇妙的品格成就了作曲家比才的不朽伟业。歌剧《卡门》的主要特色在于,它不仅保留了原小说的真髓,而且通过音乐的独特力量,从根本上转化和提升了原小说的艺术品质。普罗斯伯·梅里美的《卡门》充其量是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说,而乔治·比才的《卡门》则具有充分的资格被看作是一部“伟大的”歌剧。自从梅里美的小说《卡门》问世以来, “卡门”这个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吸引各路英杰,经历了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诠释,但只有在歌剧《卡门》中,“她”才获得了充实饱满和有血有肉的真实再现。这是一个必须依靠音乐的魅力才能获

得全部生命活力的人物形象,她的妖艳、狂放、热情和坚决,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几乎“本能地”召唤音乐的加入——因为音乐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是一种最有效的直刺神经的感官武器。以音乐塑造卡门,优势不言而喻。卡门似乎专门为音乐而生,而音乐也在期待着卡门。歌剧《卡门》中,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剧情的渲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音乐配置始终充满半音的诱惑和舞曲的节律,其音乐勾人魂魄的魅力否决了观众对她进行正统道德判断的可能。男主人公唐·霍塞既令人同情又让人唾弃,而《卡门》利用音乐的色调变化充分展示了他的犹豫、无奈、情不自禁、痛不欲生、以及最后的歇斯底里。就连有点让人讨厌的斗牛士,《卡门》也通过一曲雄健豪放的《斗牛士之歌》,使这个没有多少戏剧分量的人物在观众脑海中打下深深印记。

…… …… 余下全文

篇四 :歌剧《卡门》 观后感

卡门(四幕歌剧)比才曲,作于1872年。梅尔哈克和阿勒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

故事描写军官唐霍塞与走私组织中的吉普赛女郎卡门相识,坠入情网,参与走私。卡门不久又结识斗牛士埃斯卡米罗,并双方谈定,如埃斯卡米罗斗牛获胜,则卡门甘愿下嫁。最后,斗牛场上眼看埃斯卡米罗胜利在望,唐霍塞妒火中烧,突然刺死卡门,酿成悲剧。

在音乐中,比才把浓郁的民族色彩,个性鲜明的音乐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喜欢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此部歌剧有十多段著名的合唱曲,体裁多样,风格独特。创造了当时法国歌剧最高成就。 歌剧《卡门》已成为所有歌剧院中最受观众欢迎、表演次数最多的作品。它还被改成了舞剧、音乐剧,并通过电影电视传到了千家万户。歌剧中那些著名的曲段,包括具有挑逗性的《哈巴涅拉舞曲》和《塞吉迪亚舞曲》、《斗牛士之歌》以及第一幕和第四幕的序曲等都已脍炙人口。

《斗牛士之歌》听后使我印象深刻,听后我感觉它节奏非常有力、声音雄壮,它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音乐鲜活,音乐雄壮威武,舞蹈风格阳刚味十足。歌曲和符合当时的场景。把故事推上了一个高潮,同时把人物也表达更贴切而又有力度。使人百听不厌。对《卡门》的理解更透彻了。 《卡门》的中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人物的艺术创造。我觉得卡门敢爱敢恨、自由、奔放,为了自由、爱情、敢于争取、乐观、向上,敢于打破常理,敢于牺牲,体现出冲破自由枷锁的勇气。但当现实存在不信任、不符合理想时,则重新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男主角则是不敢爱不敢恨,又在诱惑前迷失自己,当失去时不能洒脱,追逐得失,喜欢控制、羁绊自由。为了自己的私利和过去,没有胆量去承担,而是为了自己的荣誉、尊严去毁灭一切,用悲观去面对失败,暗示了人的不可跨越的命运。

《卡门》中所描述的爱情,不由令我想起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但也正是由于卡门她的自由,她的魅力,世故的人们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怪罪于她,她死于她的无辜,她甚至不知道为了那个可怕的结局而掩饰或是敷衍。卡门的敢爱敢恨,导致了她可悲的下场,她死于世俗。不能说卡门的爱情观是对是错,但它却是最自由、最令人叹息的。即使是在今天,她如此自由的爱情也不能完全被社会所接受,但是,这的确是我们所真正追求的,我们向往那种自由的爱情。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没有自由的爱情是不会有幸福。只有在自由的前提下,爱情才会开出美丽的鲜花,才会有甘甜的蜜。爱情不能束缚生活,爱情是自由的鸟儿。

…… …… 余下全文

篇五 :《卡门》读后感

卡门>读后感

法国梅里美的作品《卡门》让我感触良多。

梅里美在《卡门》中,塑造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人物形象。这个吉普塞女人大胆泼辣,敢作敢为、自由奔放,同时也妖艳放荡,甚至有着某些邪恶和轻浮的特点。小说讲述的是一名漂亮而性格坚强的名叫卡门的吉卜赛姑娘。她爱上了军曹何塞?纳瓦罗并且运用自己的女性魅力使何塞?纳瓦罗陷入情网。何塞?纳瓦罗不但因此合弃了原来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埃拉,而且因放走了与人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失去军职,后来甚至与上司多罗特中尉拔刀相见将其杀死,不得不逃离军队,加入卡门所在的走私贩行列。何塞?纳瓦罗为了得到卡门杀死了她的丈夫,拼命抢夺财物。但后来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何塞?纳瓦罗希望卡门能为自己保持贞操但是卡门渴望的是自由的生活不希望受到别人的干预,她无法原谅何塞?纳瓦罗,她不再爱何塞?纳瓦罗。此后卡门已与斗牛士卢加斯海誓山盟。于是导致何塞?纳瓦罗强烈的不满。在斗牛士应一次表演受重伤后他们进行了激烈的争吵,卡门无论如何都不说自己还爱着何塞?纳瓦罗,更使何塞?纳瓦罗难以忍受。何塞?纳瓦罗在威逼利诱后仍不能如愿的情况下杀死了卡门。

法国梅里美的作品《卡门》1847一发表,便成为经典之作,生长在吉普赛的卡门,不会对任何事后悔,她希望自由地生活,自由地死亡,就像展翅于空中的自由飞翔的鸟,她永远不会为了任何事哪怕是生命而放弃自由。卡门,是一种浪漫和野性的自由精神,谁都可以是卡门,但是谁又都难以成为卡门。

小说展示了卡门鲜明而复杂的性格,描写了卡门热情奔放、魅力诱人的形象。卡门同时也是具有强烈的个性解放精神的女性叛逆者,鲁迅在文章中写出了人们虚伪的嘴脸,而卡门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永不褪色的留在了追求自由和个性的人们中间。

初识卡门,是源于比才的音乐《卡门序曲》,很多年以前我便对卡门二字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让我认识卡门、记住卡门却是梅里美的小说《卡门》。多年后,也许故事的情节记不起多少,但这个敢爱敢恨的美丽吉普塞女郎,却永远也不会忘记。也许,卡门注定是要为爱而死的,好妩媚动人,她舞动时目光在每个人的眼中停留,让他们以为受到了她的青睐,其实是他们的自做多情,骄傲的卡门其实旁若无人。她毫不畏缩,爱来时不顾一切,爱去时斩钉截铁,她的爱正如冰与火共存,她的爱也注定了死在属意的情人手里。

…… …… 余下全文

篇六 :歌剧卡门观后感

歌剧《卡门》观后感

高一(5)班 濮兆平

歌剧《卡门》 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在歌剧艺术上登峰造极之作,至今依然是世界上演出率最高的剧目!

歌剧《卡门》以鲜活的音乐笔触,叙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音乐色调的明亮与叙事内容的阴暗,两者间构成强烈反差。这种奇妙的品格不仅成就了作曲家比才的不朽伟业,也使小说家梅里美的原作在歌剧《卡门》面前相形失色。举凡文学名著的改编,陷入简化、稀释乃至歪曲的窘境,为数并不在少。仅歌剧中的文学改编,古诺的《浮士德》和托马斯的《哈姆莱特》均是简化稀释的有名例证,就连威尔第的《奥赛罗》这样被公认可与莎翁原作平起平坐的歌剧改编,也是以损失文学原作的诸多精华为代价。歌剧《卡门》的罕见在于,它不仅保留了原小说的真髓,而且通过音乐的独特力量,从根本上转化和提升了原小说的艺术品质。梅里美的《卡门》充其量是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说,而比才的《卡门》则具有充分资格被看作是一部“伟大的”歌剧。

自“卡门”经梅里美之手诞生以来,这个名字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中一个具有多维象征意味的著名符号。在近一百六十年的演化史中,“卡门”这个女性人物吸引各路英杰,历经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诠释,但只有在歌剧《卡门》中,“她”才获得了充实饱满和有血有肉的本体存在。这是一个必须依靠音乐的呼吸才能获得全部生命的人物,她的妖冶、狂放、热情和坚决,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几乎“本能地”召唤音乐的加入——因为音乐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是一种最有效的直刺神经的感官武器。以音乐塑造卡门,优势不言而喻。卡门似专为音乐而生,音乐也在期待着卡门。

比才用自己的生动音乐为《卡门》注入灼热的南欧色调和浓郁的西班牙风情。在喧闹的塞维利亚街头和人声鼎沸的斗牛喝彩背后,演绎着一出令人惊诧的情爱悲剧。龙骑兵何塞受卡门诱惑,拜倒在卡门裙下。但两人发生龃龉,何塞以死要挟,卡门拒不屈从,最终导致惨剧。直截了当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配以光彩夺目的音乐和节奏铿锵的舞蹈。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连续观赏《卡门》二十次之多,他的一席话至今仍保留着当时因兴奋异常而忘乎所以的口吻:“这音乐令人愉快,但并非法式或德式的愉快,而是非洲的愉快。宿命笼罩着它;它的快乐短暂、突然、不求谅解。我羡慕比才有勇气表达这种欧洲文雅音乐先前没有语言可以表达的感性——这种更为南方、棕黑、烧灼的感性……还有爱情,被移到大自然中的爱情!爱情作为一种命运,一种灾难,讽刺、直白、残酷,就像大自然本身!结束这部作品的唐·何塞的最后喊叫——?是我杀死了她,我……我亲爱的卡门!?,如此严峻、如此可怕地表现出构成爱情核心的悲剧性反讽,我从来没有见过。”

…… …… 余下全文

篇七 :卡门观后感

卡门,一开始以为这是个源于剧中的某个深层次意义的词,没想到原来是剧中女主角的名字。根据我以往的印象,“卡门”这两个字应该是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直到看了这剧,才发现原来并非如此。

如剧中所呈现,美丽,妖娆,泼辣,放荡不羁,追求自由是我对卡门的印象。要说她为什么总是让那么多男人为之不能自拔,前面四点我觉得是主要原因,当然,这与本为吉普赛女性的豪迈奔放也是分不开的。但我的着重点是后者。 自由,是卡门唯一真正拥有的东西,而这,也同时是造成卡门死亡命运以及卡门选择坦然接受死亡的根本原因。

因为追求自由,所以卡门不愿与何塞长相厮守。而何塞,为了卡门,一个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士兵,辞了职,离开了原来的情人,杀了人,还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行列。他舍弃了一切,唯一愿望就是卡门能做她的妻子,然而最终换来的是卡门对他爱情之火的熄灭。所以,我更加同情何塞。无奈卡门与他原本就是个矛盾,卡门不愿收到约束,只愿自由自在,而何塞只愿平平淡淡,遵循一般人的生活轨迹,因此,这注定了彼此是两个世界的人,也注定了这是段没有结果的爱情。

那么,对于何塞,自己付出一切后却丝毫得不到想要的,对于他而言,卡门就是一朵带刺的玫瑰,神秘而又极富诱惑力,然而你却不能得到它,因为你肉做的手会被它刺伤,握得越紧,它就伤得越深,流的血也就越多。你就只能这么一直忍着痛看着它,但又得不到它,这实在可谓最遥远,最痛苦,最煎熬的距离啊。痛苦和煎熬,慢慢会孕育出恨,痛到极点,恨也就到了极点,最终伴随愤怒之火而来的,便是那无尽的毁灭。而卡门是一直都知道这一切,分别代表死与生的两个选项——自由与约束,毫无疑问卡门会选择前者,所以她是自己选择死亡这条路的。因此,故事的最后,何塞杀了卡门,卡门让何塞给杀了。我同情何塞,而卡门却又是无罪的。

一想到这里,我不禁觉得,卡门不是我的女朋友实在是太幸运了,她让无数男人为之倾倒,然而又不曾被拥有。你能看到她,被深深吸引着,很想得到她,但她偏偏又不受你控制,这实在是无数男人的噩梦。

…… …… 余下全文

篇八 :《卡门》观后感

歌剧《卡门》观后感

《卡门》这部歌剧诞生于19世纪,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作品,在歌剧艺术史上极具创新精神,戏剧效果出色,艺术成就很高,脍炙人口,长盛不衰。这个学期音乐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欣赏《卡门》这部歌剧,我虽然对歌剧艺术知晓不多,但也满怀着崇敬走进了这部伟大的作品,洗耳聆听。

这部歌剧主要叙述的是吉卜赛姑娘卡门的爱情故事,她相貌美丽,热情火辣,倔强放荡,追求自由,但过于倔强和追求自由也是她后来以悲剧终了的原因。卡门和下士军官唐·荷塞以及后来的斗牛士埃斯卡米诺的爱情纠葛是故事的线索,伴随着时刻围绕剧情展开的不同音乐,给人以震撼的视听感受。

当我观赏这部歌剧的时候,总是全神贯注,不仅是被紧凑的剧情吸引,更是因为音乐的美妙,有欢快活泼的吉卜赛舞曲,有脉脉深情的咏叹调,还有威武庄严的进行曲。这部歌剧诞生了许多后来著名的乐曲,而我最欣赏的乐段是这部歌剧的序曲部分。

序曲部分的音乐响起,首先演奏的是一段紧凑的快板节奏的旋律,这是第四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旋律,简洁明快,活泼跃动,华丽多姿,生气蓬勃,让人精神轻松愉快,不免让人联想起卡门热情奔放的形象,斗牛士的英勇无畏,以及歌剧主要表现的主题——爱情的火热浪漫,将观众深深引入这部歌剧的主题之中。旋即突然由A大调转入F大调,曲调选自歌剧第二幕中著名的《斗牛士之歌》,舒缓庄严,低沉有力,却又带着一些斗牛士胜利归来的轻松愉悦,高八度复奏一遍之后再次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乐曲稍作停顿,乐曲的色彩急转直下,由积极向上的明亮变为阴惨凄然的灰暗,大提琴徐然奏响,沉重悲伤的负面感觉蔓延开来,也暗示了歌剧悲剧性的结局。比才善用变化多端的和弦,在这部歌剧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最后作为序曲结尾的一个极不和谐的强减七和弦,更是起到了非凡的表达效果,令人震触心惊。

在这部歌剧中,音乐贯穿了始终,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并非剧情的陪衬。它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足以将剧情完美演绎,它本身的美也能涤荡人的心灵。在闲暇的时光里,听大提琴的悠扬绵久,小提琴的优雅跃动,长笛的清脆悦耳,铜锣的热闹喧嚷……弦乐与管乐、打击乐交织融合,旋律与和弦令人陶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