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参观庐山博物馆有感

参观庐山博物馆有感

20xx年4月19日,我和同学一起来到了庐山。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或陈运和等诗文名家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今天我们探访的革命圣地就是庐山博物馆了。它原是毛主席的旧居,又称芦林1号,它座落在庐山东谷的芦林湖畔。芦林湖是庐山居民的饮水源,也是当年毛主席在庐山时的游泳之湖,还是拍摄《庐山恋》的外境地。这里的湖水比拍电影《庐山恋》时少了很多。芦林一号海拔约997米,别墅主体的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庭院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植有多种珍贵的乔木、灌木、花卉。有的树是已有两三丈高的时候移植过来的,都成活了。

一进门,右边就是毛主席的卧室,房间非常的宽大透亮。里面的家具非常的简单。有床、沙发、躺椅、办公桌、衣柜、立柱台灯等物。据说这里的陈设还保留着毛主席当年居住时的模样。再往里走是中央领导人与庐山,都是些图片

资料。历代的领导人都有。下一个厅是是古代名人与庐山,有司马迁、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东坡、朱元璋等等与庐山的关系,也都是图片资料。出来之后,是文物展厅,展有五百罗汉图的局部及王羲之的“鹅”字和许多珍贵的红木家具等。但是这些作品不知是真迹还是临摹的。下一个展厅是毛主席的书房,这里还保存着当年毛主席在庐山看过的书。其中有一本是《安徒生童话》,我印象很深;还有《论语》、《资治通鉴》、列宁的《怎么办》等等很多。

从导游的介绍中,我了解到毛泽东、周恩来和宋氏姐妹在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面抗战形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三次“庐山会议”在中国共 产 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庐山是一处具有重大革命历史意义的纪念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缅怀伟人回顾峥嵘岁月的同时,同学们置身幽静秀丽的庐山大好风光下,深刻感受到庐山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 余下全文

篇二 :观后感

昨日看了电影《杨善洲》,剧中的情景一直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看电影时,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本身拍得有多么好,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撼。 电影用写实平述的手法,从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一职入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长这才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导,急忙上前问好。杨善洲问他:这“双龙出海” 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一定能。杨善洲搓搓手上的泥巴,高兴地上坎挥手离去了。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诱惑,要作出众多艰难的选择。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片刻犹豫,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他从不喊什么慷慨激昂的口号,却留下一个令人敬仰的榜样让我们追随。

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

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看不?”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这一刻,我想起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同样的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同样朴实而高尚的人格,但一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现实中存在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杨善洲》观后感

《杨善洲》观后感

昨日看了电影《杨善洲》,剧中的情景一直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看电影时,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本身拍得有多么好,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撼。 电影用写实平述的手法,从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一职入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诱惑,要作出众多艰难的选择。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片刻犹豫,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他从不喊什么慷慨激昂的口号,却留下一个令人敬仰的榜样让我们追随。

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看不?”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

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这一刻,我想起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同样的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同样朴实而高尚的人格,但一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现实中存在的。

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束手无策”。电影中有这样一则细节,上山种树时,他发现山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的编制问题,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儿,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调动手续,从来不求父亲的她哭着请求他帮忙:“您就打一次电话吧”。杨善洲讷讷地坐在小板凳上:“这是私事呀,这可咋办呢。”最终,女儿掩面而去。只要杨善洲张口,我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毕竟女儿是有真才实学的,毕竟“虎老余威”在。可此时的他却没有平时那样智计百出,急得直说“咋办呢,咋办呢。”他的脑海中未曾想过动用关系办私事,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

…… …… 余下全文

篇四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20xx年11月6日行政中心党委组织工程中心在家居体验管一楼观看了《杨善洲》电影,结束后,影片中无数的情节却依旧萦绕在脑海里,不时浮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亲身到田间走访,还亲自走过大亮上,数个多少个山头,为退休以后还要给老百姓,给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作铺垫。经过试验田的比赛,他们把优秀经验《水稻插秧法》传授给大家。不过来到村里,仍见秧苗依旧插的凌乱,便亲自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

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并且嘱咐村长,村长官不小,一村的地都归你管,这时的村民还不知道他是地委书记呢,这是一般的领导所不能比拟的;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庄稼无水灌溉,即将绝收的困境,杨善洲要求全部水库开闸放水,一切责任他来承担。是一个敢做敢承担的领导,一直说:“老百姓的饭碗比我们的脸面来的重要。”他还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水井。先以百姓为先,处处考虑老百姓,为老百姓干实事。

杨善洲退休后,他不住的向上级举荐有能力又办实事的牛副书记,上级笑着说:地方上的建议我们会好好考虑,你还是说说自己吧。他笑着说:昆明我就不去了,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自己管自己,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不好看?”大伙笑答:“好 看!”他又说:“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你们想不想我们大亮山也像庐山一样美?现在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多少咧?”他淡笑到,我一分都不要,他帮忙挑过水的老伯站出来说:合同什么的,我不管,反正我签。了解他的人们纷纷要求加入,大伙也都决定签订植树合同,那不是大家想要分多少,而是相信他,坚信他能带领大伙走好路,走正路,自此也开始了他漫长的种树征途。

…… …… 余下全文

篇五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一: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曾经在戏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看了曾经是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事迹,使人有“当官不为民谋利,不如直接去经商”的感叹,能这样的官员,反而还显得“堂堂正正”。

在大多数人为生存忙于生计,为治疗忙于奔走,为就业到处碰壁,为安居忙于房贷的时候,杨善洲的事迹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反差。现今一些为官者,忙于权钱交易,大有不为现金是愚痴的感慨,并且求官、求财、求名,求色无一不想为之。不知进退,不知当为不当为,更不知社会资源有限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当社会资源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时候,势必形成大多数人的生存压力。现金为王,利滚利,钱滚钱,有钱的人富得流油,各色高级轿车驰骋在大都市的道路上,不断张显其飞扬跋扈的显贵品质。与此同时,忙碌的民众,贫病交加的老幼,挤着公交车,骑着自行车,也在各色道路上顽强挣扎地活着。这就是一个民族。假如没有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也就无飞黄腾达者,然而,腾达的人总是忘了平凡者。没有平凡的基石,怎么会有长久的飞黄?

杨善洲是明白人,身有余力,甘于“绿大地”。护得一方水土,也养了一方人。死有何叹!比起那些只知聚财,拥财,费财,搜财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进退,知道为官要有名节要自爱的道理。不居功自傲,不以权谋私,为后人留得一片青山绿水,看得长远!而不是像某些干部,好大喜功,以权谋私,拉帮结派,打击良善,不断为自己做出“绝后”的行为来。

这样的时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

时代需要的就是做为人的本份与责任,如此才有一个民族的自豪与未来。而不是见利一哄而起,无利一哄而散,为利争斗不休??

展望未来,唯有家和万事兴,让利、互利、共盈,留有余地,知进退者,才得长久。

篇二: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 …… 余下全文

篇六 :《杨善洲》观后感1300字左右

看了电影《杨善洲》,剧中的情景一直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看电影时,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影片生动描写了一位恪尽职守、坚持原则,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书记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杨善洲,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的事迹。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本身拍得有多么好,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撼。

杨善洲同志一生从未为自己谋半点私利。他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不遗余力。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看不?”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而在大亮山种树,并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去卖。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 而他这样一干就是22年,造林面积5.6万亩,建成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这就是一位退休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正是有了杨善洲的功德,才有了当地子孙今天的福,才避免了20xx年的大旱造成的损失。

毛主席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杨善洲恰恰做到了这常人无法做到的一点。他的坚持、坚守留下的不仅是万亩青山,更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以一个共 产 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终生践行着共 产 党人的庄严承诺,恪守着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当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诱惑,要作出众多艰难的选择。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 产 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没有片刻犹豫,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他从不喊什么慷慨激昂的口号,却留下一个令人敬仰的榜样让我们追随。

…… …… 余下全文

篇七 :《杨善洲》观后感 大学 党员 入党

自讨苦吃是种职业病——《杨善洲》观后感

班级:艺管1001班

姓名:孙乐祥

学号:

杨善洲观后感大学党员入党

20101521102

自讨苦吃是种职业病——《杨善洲》观后感

人这一辈子,在慢慢历史长河不过沧海一粟。如何让这短暂的人生尽可能的照亮他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人如何能一辈子忠诚于党的事业,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一个人如何能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辈子艰苦创业保持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有幸最近在看过电影《杨善洲》之后,我的内心不住的回荡着杨善洲的那句话:“如果说共 产 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

老党员杨善洲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坚守共 产 党人的精神家园,用全部生命和心血实践自己在鲜红党旗前的入党誓词,将一个共 产 党员的高风亮节彰显得熠熠生辉,为我们指引了方向,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一、即使再穷也不谋私利

一个人身居高位时,手握大权,必将面对更多的诱惑,但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任何私心。

杨善洲同志无论在地委书记的重要岗位上,还是退休后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毫无贪欲和私欲,公私分明,两袖清风。在解决自己孩子两地分居工作调动的事情上,在亲属“农转非”问题上,不批条子,不找路子,不打招呼,不走后门,毫无一己之私,廉洁用权,是谓新时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在公车使用上严格自律,不办私事,堪称遵纪守法的模范。

杨善洲同志生活俭朴,对物质条件没有过多的奢求。办公室陈设简陋,不讲排场,不搞豪华装修。到龄退休后,主动谢绝到省城昆明干休所安享晚年的安排,不对组织提出过多过高要求。

杨善洲退休了,他不住的向上级举荐有能力又办实事的牛副书记,上级笑着说:地方上的建议我们会好好考虑,你还是说说自己吧。他笑着说:昆明我就不去了,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自己管自己,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不好看?”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你们想不想我们大亮山也像庐山一样美?现在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多少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在怀疑时,他帮忙挑过水的老伯站出来说:合同什么的,我不管,反正我签。了解他的人们纷纷要求加入,大伙也都决定签订植树合同,自此也开始了他漫长的种树征途。

…… …… 余下全文

篇八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观看主旋律电影《杨善洲》。

电影开始放映后,看到屏幕上出现主演李雪健时,我感觉到这应该是一部高品质的电影了。因为李雪健老师演技精湛,自己也是身患癌症,能让他坚持带病演出的影片,一定有很打动他的地方。看到这位老人那么消瘦的脸庞,就为老艺术家的艺术精神所折服。

影片一开始,杨善洲帮着普通村民挑水,没有一点架子,就像一个平凡的老人,没人知道他是地委书记。后来旱情严重,其他官员都不敢开闸放水,害怕担负责任,他认为灾情不可延误,果断提出承担责任。当怎么打井也挖不到水时,他要向上级打报告,申请救济娘。他说,官员的面子远没有老百姓的肚子重要。

开会他建议大家一同感受百姓的遭遇,没有上茶水;正在建设的地委大楼他建议停掉,将资金用于抗旱救灾;对于解决两村之间因为争夺水资源而引起的争端,他也有自己的方法轻描淡写的就解决了,将两村的村长互换职务,让他们明白互相体谅才能共同解决难题。

天公作美,干涸的大地终于盼来了雨水。看着那些欢声笑语,杨善洲激动地宣誓:“以后不靠天,不靠地,要自己做龙王!”他真的说到做到,马上推动整个地区的改革,提高单产,引进技术,并亲自下地去教插秧女怎么样才能把秧苗插得直。谁能猜到这个干瘪瘦小的老头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地委杨书记呢?印象中知道他身份后的插秧女

们,咧着笑脸向他挥手告别,白花花的牙齿晃花了眼睛,这样的干部才是百姓们喜欢爱戴的人。

终于丰收了,百姓们兴高采烈的开始了开镰比赛。看着那一亩亩高产的试验田,我和他们一同很开心。原来平时吃的米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啊,要种,要浇水,要杀虫,要开镰,要打谷,才换来那么一粒粒白晶晶的米饭。而我平时糟蹋浪费的粮食又有多少呢?倒掉一碗饭又是多么得亵渎别人的劳动成果啊。

后来杨善洲老人到了退休的年纪了,要离开工作了一辈子的办公室了。临走前被拉着去主持入党宣誓。大礼堂几百人,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敬仰的老领导上台。在鲜艳的五星红旗面前,瘦弱的老人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 产 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他念一句,台下的人跟着读一句,我的眼泪就跟着掉了下来。原来入党誓词并不是苍白的几句话,真的有人用一生的时间来履行了他自己的誓词。他可以说的问心无愧,说的令人动容。我相信那个背着树苗挎着小包缓缓离开大礼堂的老人的背影会在很多人心中停留很久很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