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赤壁》观后感

《赤壁》观后感

文/心空飘梦

昨天晚上在PPstream上看了<<赤壁>>,总体上内心没有产生什么波澜起伏,只是略微有一点感想,与剧情也没有什么大的关联。 首先,觉得打斗场面充满了血腥和杀戮,颇感不爽。也许战争确实就是这样的残忍,这样的残酷,但总觉的如此露骨的揭露还是难以接受,当然也许这只是我的片面感受。

其次,个人觉得金城武扮演的诸葛亮有点搞笑,尤其是劝谏孙权联合反曹时的走路姿势和拍打身上尘土的动作让我有些想笑的冲动,很莫名的感觉。

再次,梁朝伟扮演的周渝被刻画的几近完美,好象有点偏离历史记载,比如他的嫉妒心,小心眼,没有体现出来,当然导演的想法也许不是为了再现历史,也许只是为了叙述故事。

另外,林志玲扮演的小乔真的像别人说的,嗲声嗲气,极尽发嗲之能事,风尘有余,清雅不足,尤其是包扎伤口一段,简直有些色情,有些风月。

相比较而言,还是觉得赵薇扮演的孙尚香更可爱一些,虽然是虚构人物,但描绘刻画的很饱满,活泼伶俐,有勇有谋,纯真之外又不乏妩媚。

最后的结束,好象有点仓促,总觉得剧情跟主题不是很符,题为赤壁,却很少的篇幅讲述赤壁始末啊,难道说还有续集不成? 本人才疏学浅,如有误解,还请见谅!

…… …… 余下全文

篇二 :赤壁下观后感

赤壁下观后感

——天下之乱,百姓之忧

硝烟滚滚,战鼓齐鸣,赤壁下,羽扇纶巾,孔明献计,周瑜冥想战曹操。狼烟起,百姓逃,苦了小乔泪洒茶,天下之乱,贼人来侵,百姓受罪也,百姓之忧也。

阴霾的天空预示着一场战争的来临,战争是苦难的开始,是人民痛苦的根源。此时的周瑜一心只想赶走敌军,捍卫自己的国土,保护自己的子民。曹操却心想拿下赤壁,残忍的不顾士兵死活,还将感染伤寒的亡兵流放到水中,使那些牺牲的士兵无法得到安息。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你争我抢,都是英雄,却有差别。曹操有报负,可是却是一杯已满的杯子听不见旁人的话,为称霸,为美人,却没有为百姓。

看完《赤壁(下)》,一场英雄之间的战争暂时落下了帷幕,可是那些死去的无名英雄呢?又有谁去铭记?那些热血染红的土地又该用怎样的感情去净化?横尸遍野,血流成河,阴沉的苍穹是否也在低泣呢?家书在怀里,那些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又将何去何从?即使只是一场电影,那也是历史的再次放映。

我想着那些无法获知答案的问题,自古以来战争真正的受害者都是百姓,所以至今,世界的主题也变为了和平与发展。和平与繁荣是每个爱民的君王都期望的事,周瑜也算得上一个爱民之人,也许是受小乔感染,也许是他作为都督的职责。无论什么,他都是为臣民着想。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带走了和谐的生活环境,带走了甜美的生活笑脸,带走了家人团圆的喜悦,带走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天下一乱,百姓的忧就从中来了,曹操的忧靠子矜来消除,那百姓的忧呢?只能靠和平了。

我始终记得小乔的眼泪,为百姓掉的那些眼泪,天下大乱,百姓遭殃,无人生火,了无炊烟,举杯含茶咽不下,周瑜翩翩舞利剑,愁凝眉角散不掉,东吴百姓哭声响彻天,壮男战场少幸存,忧从中来,悠悠江水,何以退敌?周瑜的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叹惋,叹惋,悲哉,悲哉!

小乔之痛,痛亡兵,痛离家,痛战争,痛周瑜之愁。

周瑜之愁,愁遇敌,愁应敌,愁国家,愁百姓之忧。

…… …… 余下全文

篇三 :赤壁之战读后感

赤壁之战读后感

曹操率领大军占领荆州,虽然威震四海,势如破竹,但是却十分骄傲,警惕性不高,认为孙刘联军不堪一击,一举就可以击破。所以,曹操对孙刘联盟估计不足.而孙刘联军水陆两军人马不足五万,虽然力量弱小,但是上下军民团结一心,所以士气大增,并在周瑜的正确指挥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帮助下,找到对方的弱点。

11月,曹操率领10万大军,进攻刘备。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江南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放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蒙骗上当。而联军充分利用了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

曹操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他的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是曹操轻易信人,是曹操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掉以轻心.

赤壁之战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制胜的根本在于诸葛亮聪明的神机妙算、周瑜足智多谋、曹操的听信谣言。这也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不仅仅要拥有聪明的头脑,还要学会做任何事都不能够掉以轻心,不能够听信他人未经过证实的话.

曹操率领大军占领荆州,虽然威震四海,势如破竹,但是却十分骄傲,警惕性不高,认为孙刘联军不堪一击,一举就可以击破。所以,曹操对孙刘联盟估计不足.而孙刘联军水陆两军人马不足五万,虽然力量弱小,但是上下军民团结一心,所以士气大增,并在周瑜的正确指挥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帮助下,找到对方的弱点。

11月,曹操率领10万大军,进攻刘备。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江南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放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蒙骗上当。而联军充分利用了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

…… …… 余下全文

篇四 :赤壁观后感

赤壁观后感

篇一:赤壁>观后感

中国电影史上>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演员阵容之大,布景场面之大,动画效果之良,可谓国内现有之最了。近6亿的投资,作为支持中国电影工作的影迷-我来说,是一定要去电影院看的,再说,上部看了,不好不看下部的吧!

有感,太有感了,呵呵!

上部看的时候只是觉得时间长,看的屁股有点疼,其他都还好,叙事,人物关系也都明确。

下部,刚刚看完,呵呵!简直了,要说冯氏喜剧《非诚》幽默的话,《赤壁下》应该有过之无不及啊!

原来,刘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已经足以成为一个有着雄厚资本的个体户了,制鞋,食品加工,而且呵护消费者。加之手底下还有几个不错的打手,还想要踏入政坛,野心可不像他显露的那么老诚,富甲一方,不错啊;刘备媳妇的旧相好原来是一位足球奇才,可惜啊,生错了年代,让人看后叹息,时下难得之球坛才子啊!不过不应该带领球员集体斗殴啊,现在看来这个陋习不能单方面责怪中国足协,老底子就不干净;伊辛巴耶娃不知道看不看的到这个片,要看的到,是不是要追寻了解一下撑竿跳的鼻祖-赵子龙的生平事迹;还有,日本东洋武士道精神就是你不先冲,谁先冲,哈哈,应该喊着丫西给给的;看到最后,就让人感觉影片的主旨为何-江山?佳人?二嫂?好像有点无间道的影子?

太强了!这个片子应该西方国家也要上吧,不知道人家看后是不是会引起兴趣,去了解一下那段历史。这样就多少可能会了解到吴导演的意思,这个>故事本没有好坏对立方,就是尔虞我诈,坑蒙拐骗。

又等了半年,大家都去看吧,不错啦!

为了中国电影事业!加油!

篇二:赤壁观后感

听说《赤壁》下集在热播了,而且还据说很卖座,于是我好奇了,说来惭愧我都还没看过上集,其实也不奇怪拉,对于《赤壁》我这种人是注定要在所有人之后欣赏了,因为我不想为这样的作品去电影院,也很少看电视,就连买盗版光碟都不屑于。但是我现在忍不住想看了。

是晚上在网吧里看的,实在是闲来无聊。整部剧看我不禁惊叹于自己居然没有睡着,我总算明白了什么叫嚼蜡。废话不罗嗦,说说我的感受吧。

…… …… 余下全文

篇五 :《赤壁》观后感

很久没有动笔写影评了,毕竟现在想看的电影越来越少。《赤壁》等了一年,终于看了,但失望大于希望,谁都没有想到这是部轻喜剧,整部片子两个小时里,不时地你能自觉的发出一阵阵爆笑。在海量信息的时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反对电影改编名著须有创新;也没有理由反对小说叙事变成电影语言的变革。但是作为一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改编影片,导演就有责任并具备使之升华及名扬海外的水平,而不是以褪化降低原著所拥有的文化内涵及对后人的影响。总观全剧总结为三段式的现代体现手法:

一、游戏机式的思维方式

1、红色警戒

《三国演义》长坂坡一役乃是曹操一次很出色的军事指挥手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精骑奔袭和掩杀,要不是“张三哥”喝退曹兵等其它因素,刘备基本上不可能再有出场的机会。但这场战役并没有得到宏观与澎湃的表现,改为一边战云密布,一边全新的盾牌反射太阳能达到激光一般的效果,我当时就在想这编导是不是平时玩红色警戒玩多了,想到用苏联的激光电塔也能杀死敌。强!!

2、街机《三国志》

记小时候玩街机《三国志》特别喜欢用张飞,他的冲撞式或是冲拳都是极有力感的,而在第二关骑马的许诸其本上一撞就下马了,下来的事就好办了。倒没想到在《赤壁》能看到久违的感觉,不单是三爷用这招,就连关羽也是升级版,能用张飞的绝招了。只可惜没有看到有咬人和抱人空摔的绝招。

电影中有一段诸葛亮、刘、关、张、赵云四人围坐吃饭,诸葛亮献计要去东吴与东吴联盟,如此这般之后,刘备深情地端起一碗米饭对诸葛亮说:“那你多吃点吧,路途遥远会很辛苦的。”看到这里,不知为何马上想到街机专门玩摇吃鸡腿及猪腿的那关,还说什么无聊的话,狂吃就是了,不然那有分加啊!

3、爱乐团、跳舞机

瑜亮合琴一段,两人配合得无若旁人,人琴合一,随心而发,细看鲁肃竟在随音打拍,小乔则如同剧烈运动过后刚坐下般,面色潮红。也许我音律实在平庸,听不出琴中之意,但我在想鲁肃音律竟比小乔差,听不出琴外之意,看来鲁肃刚刚在玩“爱乐团”不久,但小乔定是精于跳舞机,才有此道行。不然缘何说出周郎琴音实意。

…… …… 余下全文

篇六 :火烧赤壁 王牌读后感

我与《三国演义》有

东海县实验小学四(五)班 窦江

大家一定读过《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吧!这本书中有文武双全的关羽、赵子龙;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有狡猾多疑的曹操;还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吕布……黄巾起义、桃园三结义、官渡之战、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出师北伐……这一个个故事精彩纷呈,最让我难忘的当属《火烧赤壁》。

《 火烧赤壁》讲的是曹操带着他的“百万”雄兵第一次下江南被周瑜和诸葛亮打得大败的故事。大败的起因是曹军不适应在船上的生活,经常发生士兵恶心、晕船的状况。周瑜得知后叫“凤雏”先生庞统假装投降曹操,让他向曹操建议用铁链将一艘艘战船连在一起,这样在船上行走就能如履平地。曹操欣然接受。曹将程昱提醒曹操说:“万一

周瑜用火攻怎么办?”曹操听后大笑:“用火攻必得借风力,现在是冬天,用火岂不是烧了他们自己?”由此可见曹操是多么大意呀。周瑜又让黄盖假扮劝自己投降,自己则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演上了一出“苦肉计”。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呀!终于等到有一天刮东风的时候,黄盖让士兵驾驶着满载易燃物品的战船,以投降为借口,靠近曹军战船,射出成千上万支“火箭”。曹军战船起火了。曹兵终因解不开铁链而乱作一团、死伤过半,曹操落荒而逃,败走华容道。这真是“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啊!

《 火烧赤壁》是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认识到∶一、团结的重要性。如果东吴和蜀国不联合的话,就不可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他们早就被曹操各个击破了。我国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 产 党提出了“统一战线”政策,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爱国人士一致对外,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要干成一番大事业,也必须联合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才能成功。二、时机的重要性。人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我要说的时机。如果没有“东风”就不可能有火烧赤壁的成功。所以说,我们无论说话、做事,都要学会抓住时机,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太早,时机不成熟;太晚,

…… …… 余下全文

篇七 :前后《赤壁赋》读后感

读后感

中国的文人们,有种不一样的风采,他们很少追求精神的解放与自由,他们更关心的是治国平天下。一大批在儒家文化熏陶下的文人怀揣自己的抱负自己的政治理念在向往中踏上政坛。而文人千千万,古往今来又有几个是完美的君臣范本,又有几个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中笑到了最后?又有几个因这名留青史?

苏轼在官场无疑是不幸的,可是他那充盈着才气的作品留在了历史的另一块版图上。泛舟游于赤鼻矶的两篇《赤壁赋》是他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两块拼图,正是两片拼起了苏轼创作的分期中重要的一环:黄州时期。

前后两篇《赤壁赋》在抒发的感情上基本是一致的,虽有壮志难酬的苦闷但更多是乐观旷达的处世态度。

许是写作的时间不同,秋日的天空辽远微风飒飒呈现在苏轼的笔下是一派柔和超然的水墨画,多了些飘飘彷如羽化登仙的仙气,波光潋滟的缥缈水汽,少了世俗的尘嚣的炊烟气。优美的长短句错落排开,气韵连绵,兼有骈文的华丽散文的灵动,浑然天成,读来朗朗上口,带有旋律。

冬日的后篇,带着凛冬后覆着白雪的梅花气息,扑面而来的是醒脑的冰凉,是光秃秃的枝桠的干净利落,是白茫茫一片中一点红的直击心底。三字句和四字句的节奏感更快,使令人产生紧张与急迫感,而这与前篇的闲适自然形成对比。

前后《赤壁赋》虽是一脉相承,但是犹如一株生长的松树,前篇

是年轻的枝叶柔软,后篇则是中年的枝干苍劲。

也许苏轼在政途的顺利全部移到文途了,他的文学之路走得比官场之路更长更顺利。而前往黄州似乎也成了上天对他的馈赠。

元丰五年,赤鼻矶。

苏轼泛舟于他心目中的赤壁古战场上。

上天赐予他诗情,而他将这一份感情化作实体的礼物,留给了中国文坛。

…… …… 余下全文

篇八 :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赋读后感

篇一:赤壁赋>读后感

苏子前《赤壁赋》依在下看来,说明了两点:一是对稀缺性资源,或竞争性资源,或有物权的资源,其一,不能去争,因为或力有不逮,争之枉然,或得罪于人,引祸上身;其二,不应去争,或得不偿失,或得而复失,或得之又如何?!二是公共资源,或非稀缺性、竞争性资源,或尚未明确物权的资源,应该多而且不灭(或曰永恒),如山水与明月,你可以尽情地多看几眼,多呼吸几口,或者说只要你愿意,简直可以岔着搞,这是不会有什么非异的,也不会招致怨恨的。不过值得说明的是,山水如今已成稀缺性、竞争性和有物权的资源了,欣赏是要付费的,而且所费不低;但在宋时,大抵是free的,可以尽情享用。以此看来,我们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是什么宣传的——全面提高啊。以上两点,很有些于世无争、与人方便,居高临下、超然物外的意思,很高、很雅、很潇洒!

苏子之《赤壁赋》,无论是从文学艺术上,还是从哲学思想上,那都冇得说,前人的分析与夸赞已汗牛充栋了,我也没必要狗尾续貂了,但现实生活里,是欣赏者众,笃行者无(而不是少),即使是佛道,乃至作赋者本人,概莫能外。难道是作为最高级、最智慧动物的人,愚钝而不开化吗?非也。问题的关键恰恰是,除了最高级、最智慧限定语之外,人就一动物(这简直俗不可耐,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是动物就要生存,而生存是要资源的,这些资源除了免费、开放性质的非稀缺性、竞争性资源之外,绝大部分都是要钱、甚至要命的稀缺性、竞争性资源啊!明月毕竟只可怡情,而不能饱肚矣。这决定了人往往是“被”型的,而非自我的。更何况,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活得好一点!佛不是还要争一柱香吗?所以,即使象苏子这样美轮美奂之赋,大概也无法智人于既昏、救民于水火啊!

篇二: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赋》是一篇怎样的作品呢?初读它的人,会为其文辞华美而打动;再读它的人,会为其体现的哲学人生观而打动。但假如读者能再多一些知识,懂得运用孟子“知人论世”的方法,就会进一步为苏东坡的人格而折服。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