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古代音乐鉴赏观后感

古代音乐鉴赏观后感

——郑州轻工业学院 我一直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音乐是由情而发,纵贯历史,横看中西,文明的发展中总有音乐这个重要的角色去推动着,从远古的诗经的朴素到唐诗宋词的华丽和缠绵再到元曲的现实和丰富,它们不仅见证着中国文学的巨大发展,加之中国传统古典乐器就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的繁荣发展史。我们不禁赞叹:古人用他们特有的智慧让我们后代人体会到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的传世经典,一直到后来的民族音乐的盛行,中国几千年的音乐风格在经久不衰地传递着华夏民族最具特色的东方文化。

历史的车轮转动着,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使音乐的风格也各自出现了变化。音乐的发展使它越来越离不开乐器的发展,要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离不开对乐器的全面的了解。在音乐这个庞大的家族里,乐器以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张显着包罗万象的王者风范。中国传统乐器中最早的吹奏乐器有骨笛、骨哨等,接着陶埙、管、萧、笙的发展,让古典音乐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击奏乐器也极为常见,如罄、鼓。总之,时代的发展,乐器也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者。无论是陶埙、琴、古筝或是萧,它们所表现的是独特的中国古典文化,东方的神秘,像一个个全身散发着佳人内蕴的羞涩沉默的含羞带涩的美人,它们所给的是知己间的默契。再美的词与声音如果没有乐器的陪伴也是无法打动人的听觉器官的,就像红花总要有绿叶来陪的。当然有些乐器本来就能演奏出最打动人心的音乐,乐器欣赏本身就是一门音乐欣赏,如果用乐器来代表音乐这是不为过的,在不同的乐器奏乐中我们在寻找着属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那份真谛。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体现就在于对不同乐器以及它所体现的思想的诠释有多么深刻的体会。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中国音乐历史在世界音乐史中

…… …… 余下全文

篇二 :音乐鉴赏观后感

法国Microfilm摇滚乐队演唱会观后感

一.关于摇滚乐

摇滚乐是流行音乐的一种形式,通常由显著的人声伴以吉他、鼓和贝斯演出,很多形态的摇滚乐也使用键盘乐器,如风琴、钢琴、电子琴或合成器。其他乐器,比如萨克斯管、口琴、小提琴、笛、班卓琴、口风琴或定音鼓有时也被应用在摇滚乐之中。此外,不太出名的曼陀铃或锡塔琴等弦乐器也被使用过。摇滚乐经常有强劲的强拍,围绕电吉他,空心电吉他,以及木吉他展开。

摇滚乐源自于1940和19xx年代的“rock and roll”运动及rockabilly,此二者是由布鲁斯音乐,乡村音乐及其他音乐形式演进而来。All Music Guide杂志认为,“最纯粹的摇滚乐形式有三个和弦层次,一段有力而连贯的背景节奏,及吸引人的旋律。早期摇滚乐师从颇多,主要是布鲁斯乐,R&B,乡村音乐;同时也被宗教福音,传统流行乐,爵士乐和民间音乐影响。所有的这些影响都汇集到一个简单的、基于布鲁斯的歌曲结构中,它节奏快,引人起舞,引人陶醉。”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摇滚乐与民间音乐的融合产生出民谣摇滚,与布鲁斯的融合产生了布鲁斯摇滚乐,还与爵士乐融合产生出融合爵士乐。在某个不确定的时期又产生了迷幻摇滚。在70年代,摇滚乐吸纳了来自灵魂乐,放克以及拉丁音乐的元素。与此同时,摇滚乐产生出许多下属类型,比如软性摇滚,重金属,硬摇滚,前卫摇滚及朋克摇滚。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摇滚类型包括合成器流行乐, 1

硬核朋克以及另类摇滚。在90年代,这些类型中又加入了油渍摇滚,英伦流行乐,独立摇滚和新金属。

专门演奏摇滚乐的艺人团体被称为摇滚乐队或摇滚乐手。大部分摇滚乐团包括吉他手,主唱,贝斯手和鼓手,组成一个四人阵容。部分乐队取消了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角色或者让主唱同时担负起演奏乐器的任务,由此成为一个二人或三人组合。另外的乐团会增补一个或两个节奏吉他手或者一个键盘手。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乐队会使用诸如小提琴或大提琴这样的弦乐器,或者萨克斯管,小号,长号这样的管乐器。

…… …… 余下全文

篇三 :音乐鉴赏有感

音乐鉴赏有感

摘要:音乐的意义在于能够产生共鸣,能够在不同的人身上唤起同样的情感。关于音乐鉴赏,对于同一个音乐,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评价,当然评价有高有低,因为会受到个人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影响。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学期,我通过学习《民族器乐及乐曲欣赏》这门课程,在了解了一些民族乐器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民族乐曲的美,使我对音乐的理解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本文是通过结合我所积累的音乐知识以及对音乐的思考,从而得出的我对音乐的认识和想法。

关键词:音乐;鉴赏能力;艺术;作用;生活

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在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它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音乐的意义在于它能使我们感受到永恒不变的美,在孤独时抚慰我们的心灵,愤怒时陪我们呐喊。好的音乐可以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美化我们的心灵。欣赏音乐中概括性的感情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自己以往现实中的情与景,并由此获得种种审美享受。

一 音乐之美

有人说,音乐所描绘的是人类灵魂的呼唤。的确,音乐是美好的,它凝聚了音乐家的精神和灵魂,欣赏者可以从中品尝到音乐家的内心与生活。而音乐美的形式主要是外在技巧的表象美和思想情感的内涵美。

音乐之美,在于它呈现的形态美。首先,音乐旋律的千姿百态、和声的丰富多彩、节奏的各种律动、音色的变化无穷以及把各种因素组合起来的均衡、匀称、和谐、对比、变化、统一的自然美法则能给人听觉上审美需要的满足。其次,创造者幻想力的发挥,创造力的凝聚皆体现于音乐的形态构建的巧妙中,体现于还原的生命形式中。审美主体在体验这种审美形态、把握这种结构时,幻想力的驰骋、抽象力的展示,可获得更充分的审美愉悦。

1

音乐之美,还在于它表现了真性情。不管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音乐;不管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音乐,它们都能使人愉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作为一种人类意识,它不可能是依赖客观存在而独立存在的本源性的东西。它只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只能是外在事物在人类头脑中产生的主观印象。音乐是现实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的反映,音乐的形式要服从于内容的表现。音乐形式的产生,是以美的形式原理为依据的,同时也是生活现象的反映。由此可见,音乐是赋涵真性情的,这也就是音乐的内涵美。

…… …… 余下全文

篇四 :音乐鉴赏感想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可以用来倾听天籁之音,而每个人又都有自己欣赏音乐的格式。有人爱节奏激昂爆破般那种,执意在某一刻冲击着某根神经,认为那就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好曲;有人喜欢缠绵之乐,如微风细雨中的江南水乡里绽开的梨花,蛰伏着一种清雅温情馨香,让人心有灵犀去感悟。”

一直都觉得音乐这东西很深奥、很有内涵、很专业,像我这样的人是没办法理解的,我也很喜欢音乐,不过只是喜欢听听唱唱流行歌曲和摇滚歌曲,对于那种专业的音乐,还有肖邦、贝多芬什么的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叹,我一直觉得自己听不懂所谓的音乐,也许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识,反正我就是一直都有这种想法,而且也从来没有去试过听那种音乐的感受。

但经过了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好想对这种所谓的音乐有了新的感触。虽然不能说自己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能还只能从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中体会到情绪的变化,而不能真正把握音乐家想表达的主题。但是在音乐的广度方面,在这一学期中,我真的领略了很多,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音乐之旅,享受了一次音乐的盛宴。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

在课堂上老师在讲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也给我们播放了几部有关音乐、舞蹈、歌剧等的经典的电影。如《中央舞台》、《芭蕾舞剧》、《猫》、《鼠来宝》等。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央舞台》。

影片描述了一帮年轻的舞蹈学生,为了实现自己在竞争激烈的专业舞蹈界出人头地、成为明星的希望和梦想而互助友爱、刻苦学习和奋斗的过程。这是一群富有朝气、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们不惜牺牲常人生活中的乐趣,与奥林匹克运动员一同进行严格的训练,把自己奉献给所钟爱的舞蹈艺术。虽然也同样经历着年轻人常有的喜悦和伤悲、爱情和冲突,但这些奋发向上的年轻舞蹈家们却为进入一个录取标准异常严格的专业舞蹈公司而不懈努力着。

我喜欢这样的画面:阳光投入舞蹈室里,钢琴声中(或无声)少男少女或小孩静静地压腿、跳着芭蕾... ... 一直觉得芭蕾是高雅艺术,遥不可及的那种! 光鲜亮丽的舞台表演,赞美声,鲜花,羡慕欣赏的眼光,可退下舞台,脱下舞鞋,露出的是一只只长满血泡的脚。任何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都是默默的付出,在这背后都有着巨大的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可以没有天资,但是一定要努力!电影看完后,我就觉得吧,芭蕾舞者更像是童话故事中的小美人鱼。难道不是么?

…… …… 余下全文

篇五 :音乐鉴赏课有感

音乐鉴赏课有感

音乐是对人的一种陶冶,对音乐作品的聆听更是心灵上的一种放松,心灵上的愉悦。音乐鉴赏课是学校对我们的一种规定,但是也并不是很排斥,至少还是有那么的一点放松在中间。

第一节的音乐鉴赏课是在等待中过去的,但并不是在鉴赏课中,而是在普通话的考试中度过的,因为很不巧的是周六上午就是普通话的考试,我们在教室等了一会后就到普通话的考场中去等待了。那天应该是音乐鉴赏课都比我们的普通话早下课吧!第二节的音乐鉴赏课我们换了一个教室,原先的教室音响出了问题,我们捯饬了半节课,最终还是不得不屈服,为了上课的完成,李老师只有换了教室。在这次的音乐课上老师给我们听了一些音乐的片段,还给我们推荐一些音乐作品和音乐人。第三节的音乐鉴赏课是开始的比较正常的一节课,李老师的讲课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用老师自己的的理解来给我们讲述那些他所知道的音乐与音乐的故事。那些中国的与外国的名歌,那些基本的音乐小知识。第四节课我们的内容是一个音乐的电影,叫做《和你在一起》。讲述的是一个音乐少年的学音乐的故事以及他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那些感动。

音乐课对我们来说是一门自由放松的课程,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同时也要学会对老师的尊重。学习音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应该都是喜欢的,因为我们都普遍的喜欢音乐,喜欢音乐带给我们的感觉。在课堂上我们欣赏了我们自己的音乐《梁祝》,那种情感的起伏,音乐演奏的跌宕,淋漓尽致的展示了我国古典爱情的喜与悲。音乐的三重奏,情境的三次转换,爱情的三个阶段,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在我们的眼前展开,一点点的渲染加深。“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挥不去的影子,即使点点的怀念也是爱的心情。老师给我们播放《梁祝》的时候,只感觉心随弦在拨动,爱与誓言在交汇。《梁祝》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分别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睛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爱情主题:在轻澈的竖琴伴奏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爱情主题”,它由越剧唱腔的典型音调演化而来,纯朴、优美、动情,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甜蜜而美好的爱情。 草桥结拜: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情意融融,比拟主人公漫步于草桥亭畔,结拜手足的情景。主题再现:乐队全奏的爱情主题,进一步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真挚友谊和深厚情意。 连接部:这是在钢琴衬托下小提琴演奏的华彩段,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和爱慕之情。 抗婚:沉重的大管和大提琴齐奏及低沉的大锣作为悲剧的预示,造成惶惶不安的气氛。象征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以中低音铜管齐奏为主体的低音线条,用粗暴的音色奏出,威严、冷峻而凶狠。接着是小提琴用散板双弦演奏的激昂音调,表现出祝英台的痛苦与激愤;象征祝英台抗婚的主题由小提琴演奏,作曲家借鉴中国乐器琵琶的扫弦技巧,用强烈的切分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反抗者的精神和形象。接着,“抗婚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交替出现,将音乐推向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描述祝英台激烈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大学音乐鉴赏课有感

大学音乐鉴赏课有感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上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上课之前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知识欣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知识欣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高兴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受益匪浅。

在这门课中,我不仅仅听到了中国的古典音乐和近代有名的音乐,还听到了许多外国经典音乐。如:《梁祝》、《十面埋伏》、《二泉映月》、《黄河颂》、《命运交响曲》等等。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聆听,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这使我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我对祖国的爱。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东风破》中搭配二胡和古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One Night in Beijing》和《新贵妃醉酒》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而如今的人们对于一些民族音乐也越来越感兴趣,原生态音乐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如阿宝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苗族的民族音乐,东北的二人转等等。

…… …… 余下全文

篇七 :音乐电影赏析观后感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2012级3班 姓名:郑兰 学号:20120443006

音乐电影鉴赏之《莫扎特传》观后感

——我心中的音乐天使

《莫扎特传》通过乐师萨列里的回忆,叙述了伟大音乐作曲家伍尔夫·莫扎特的一生。这部电影展示了莫扎特一生中的辉煌也展示了莫扎特一生中的坎坷。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莫扎特有了更深地了解,他是天才更是一个音乐上的天使!

乎一个十八世纪后期,维也纳作为当时的欧洲文化艺术中心,一位作曲家如果能征服维也纳也就能征服整个欧洲,征服全世界。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年仅26岁的莫扎特只身来到维也纳。在这里,他的才华立即惊动了整个奥地利宫廷,却也引起了宫廷首席乐师萨列里的嫉妒。心胸狭隘的萨列里,为人自负,自诩是维也纳音乐界第一人。莫扎特的绝世才华既令他惊叹,同时也让他深深的感到绝望。他便借着自己在宫廷里的势力挑拨,使得莫扎特的作品遭到改编,有的音乐甚至无法在剧院上演。时光流逝,曾经烜赫一时的萨利埃里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

电影里的莫扎特无疑是不完美的。有点轻浮,可能轻浮对在天才来说真性情流露。有点自大,自大对天才来说是完全的自信。有点神经质,尤其那笑声,神经质于天才来说,只是笑傲尘世权贵而已。所有的缺点对于莫扎特的音乐天才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个性细节。不过这样的莫扎特,对众多音迷来说,有点失落,因为莫扎特

的音乐太完美,所以大家希望他的其他一切也是完美。可是每个天才都会有一些不被常人所理解的怪癖,不然何以称之为天才呢!

影片《莫扎特传》中,大量运用了交响曲,协奏曲等,涵盖了莫扎特的多数作品。电影没有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了剧情的发展,选取最适合的音乐,通过音乐推动电影情节发展创造了极佳的声乐环境,对电影的内容表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离开人世的一个遗憾是听不到莫扎特音乐。而一个导演更是极尽赞美之词: 天堂的定义就是——时时刻刻排演莫扎特的歌剧。中国钢琴家傅聪先生说过,贝多芬从人间走向天堂,而莫札特根本就是天仙下凡。

…… …… 余下全文

篇八 :音乐鉴赏有感

音乐鉴赏有感

---以《卡农》为例

经济与法律系 11级法学一班 11030118 彭文琳

音乐是人生最有感情的多元化的符号,是一扇快乐门,爱好音乐的让我们一同推开快乐之门。让音乐代替纷纷扬扬的喧闹和嘈杂,作心灵绿色的净化剂。课堂上老师为我们介绍的优美歌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而最让我铭记在心间的还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贝尔, 1653-1706)的《卡农》。

还记得刚开始听的《卡农》时候,我就被该曲深深吸引了。旋律悠扬而动听,仿佛可以任凭想象驰骋,思绪飘飞。我习惯在安静的环境下放音乐,尤其是抒情的轻音乐,这样不仅可以调整心态,还可以增加学习的激情。众所周知,只有在最佳的状态下学习才更有效率可言。音乐对我而言,除了欣赏之外,更大程度的是为我营造了一个十分惬意的氛围。《卡农》的旋律透着灵魂,给人以澄澈的听觉享受,音符的碰撞之间又带着淡淡的哀伤,给人以无限的想像空间。

卡农,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28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这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

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侬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

想要真正理解一首音乐,就必须在理解这首歌的背景下去听懂它。卡农的作者,约翰·帕赫贝尔(又译作巴海贝尔,巴切贝尔,巴黑倍尔,伯奇贝尔,帕奇贝尔,帕海贝尔等等)德国巴洛克古典时代的伟大的管风琴家,宫庭作曲家,宗教音乐作曲家。1653年9月1日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1673年至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管风琴师克尔的学生和助手。1677年至德国音乐的故乡爱森纳赫,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8年之后,J.S.巴赫 在这里诞生。1678年至爱尔福特担任管风琴师,1683年,他的第一位妻子和儿子不幸死于瘟疫,次年再婚。1690年之后在斯图加特和哥达担任管风琴师。1695年回到家乡纽伦堡,担任圣泽巴尔德教堂的管风琴师,自此一直到1706年3月3日逝世。帕赫尔贝尔是巴赫之前伟大的管风琴家之一,也是中德学派的代表人物。由于求学自赖因肯和布克斯特胡德等北德大师,又钻研过弗雷斯科巴尔迪的管风琴曲集。他的圣咏众赞歌集南北之大成,寓宗教于抒情之中,自成一体,对JS.巴赫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另外其作品有简朴的对位风格,同时显示出他对意大利曲式的精通。他最重要的作品是风琴曲,特别是他的圣咏前奏曲。他的作品,以对圣咏旋律的高度装饰见长。代表作除 Pachelbel卡农外还有名为《阿波尼六声音阶之六组变奏曲》。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