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三》观后感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边,今天我们离去在人海茫茫,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熟悉的旋律响起,这部纪录片就像上天赐予的一把钥匙,悄无声息的开启记忆的匣子。思绪又回到高三那年,从考场出来,许多事我们不愿再提,许多人我们无缘再见。细想来,那些记忆、片段,如此生动、纯粹而柔软,却只能怀念,并永远封存在我们心底最深的角落。怀念,真是一个美丽又残忍的词汇。

《高三》这部纪录片,并没有很独特的拍摄技巧,这只是一部平凡的纪录片。但它对于我们每个经历高考的人来说却是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带给我们太多不平凡的思考,甚至让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它的人文和社会价值。看到影片中压在课桌上的厚厚的课本、参考资料,深埋于书堆下的花季少年的不堪重负的面庞,早读学生一遍遍背诵时的嘈杂,似乎影片中每个人物的状态思想似乎都有自己的影子。影片中表现出来的高三学生早读机械式的重复,深夜翻墙通宵上网,为逃避考试装病,个别学生的早恋,两次认真又严肃的家长会,成绩不理想而喝醉酒,熄灯后不停抽烟、聊天,心灰意冷决定远走他乡逃避高考选择复读,考完后突然放声大哭的场景,虽然琐碎,平淡,但正是在这些细节描述上重现了高三那一段时光,真实、残酷而又让人感慨万千、怀念不已。

影片中经常深夜翻墙出去上网的钟生明在接受采访时,津津乐道于自己的“网游事业”,但面对高考和即将结束的高三,他留给镜头的只是一串有些苦涩有些生硬的笑声……这个镜头让我感受到他面对高考的无奈,以及对高考和网络无法抉择的茫然。曾几何时,我也曾有过茫然与无措,也许是考试失利,也许是压力深重难以宣泄,也许是竞争压力的紧张,这都是我们学生时代每个人都会有的烦恼与心情,却经由影片人的讲述而更为直接和深刻。

这个片子里的班主任给我的印象也最为深刻,他对学生的关心,真是发自内心的,当他知道有个学生要出走的时候,他马上跑到车站,又一家家饭馆去找他的学生,找到后又苦口婆心的开导他,人一生中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我不禁回想起我的高中时代,那些辛苦教育我们的老师,却不知现在过得怎样了,他们每一年都送走一批学生又迎来另一批学生,以他们的人生阅历去尽量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许,若干年后他们不再记得我们这些学生的面容个性,但对于我们来说,他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是那么的不可取代。高三的日子苦虽苦,但也夹杂着诸多欢乐,每个人都应该经历一次高三,体验那一种刻苦铭心。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三》纪录片观后感

作业名称:追忆似水年华

——观《高三》有感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学 院:

指导教师:

今天这节纪录片赏析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勾起我们无限回忆的纪录片——《高三》。在放这部影片之前,老师就说,这部影片很长,但是相信你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会有人想走。结果证实了老师的话,从影片开始到结束放映,没有人走,因为,我们都被故事的情节感动了。俗话说,没有经历过高三的人生,

是不完整的人生,正因为经历过,所以我们深有感触,这部纪录片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那段煎熬的日子里,仿佛我们又踏上了漫长的迎接高考的旅途。

《高三》这部纪录片记录了20xx年武平一中高三(7)班全体学生高三一年的学习与生活,真实,却不平淡。这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高考的同学来说,却更像是一部回忆录,因为在影片中,我们找不到自己的脸,但是却一定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还记得曾经为了高考早上天还没亮就爬起来学习,晚上挑灯夜读;还记得曾经桌上堆满了各种复习资料及试卷;还记得曾经老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的讲着各种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还记得曾经陪伴过我们的那些人、那些事??如此熟悉的画面,怎能不与之产生共鸣?

纪录片的开始,片中的主人公们在照相,这意味着他们即将步入神圣的高三生活。看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展现的是自信与希望,或许此时他们并不知道接下来一年的生活会有多么苦,多么累,他们怀抱着梦想,准备迎接挑战。

纪录片拍摄的是一个由78个学生组成的文科班的高三生活,看过之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班的班主任—王景春老师。刚开始他做自我介绍时,我就在想,这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呢?是严格?还是宽容?是负责?还是敷衍?也许片中的同学们此时心里也在想这个问题吧,毕竟,他们要与这个班主任相处一年。

接下来,同学们就正式进入紧张的高三生活了。早上,熟悉的音乐声响起,同学们要出早操了,班主任老师催促着同学们,然而有两个男生却没有去早操,而是躲在宿舍里睡大觉,此时的特写镜头让我们忍俊不禁,然而我们笑的正开怀的时候,班主任进来了,“批评教育”了两个未出早操的同学,站在两个受批评学生的角度看,班主任破坏了他们的美梦,站在他人的角度看,班主任是为了他们的未来着想,此时,他们还感觉不到班主任的爱。

…… …… 余下全文

篇三 :观记录片高三有感

观记录片《高三》有感

姓名:刘文龙 学号:1010190231

高三的生活日复一日,简单而又沉重,痛苦却也快乐。

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发自内心的产生共鸣,每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都能理解和深深体会,因为在中国农村,高考意味着太多,承载着许多的理想和未来,或许高考就是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的延续,十年的寒窗苦读,无不是为了它日能做到魂牵梦绕的“金榜题名”,读书不再是个人和单纯的事,它担负着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的希望。原本读书是乐趣,现在却变成不能承受的重负。

懂事听话的高三学子继续努力,朝着家人、老师规划的目标继续前行;信心不足、怯懦的高三学子也有过茫然,惧怕,逃避着现实。网吧成为他们的避风港和乐土,《高三》纪录片中就有一位闪亮的学生钟生明,迷恋网络的他,充满了个性,在那次“见家长”的而会议上,其实说出了我们很多高三学子的心声,他们的心理充满了许多的叛逆与孝顺的冲撞。 依稀记得那一幕幕“家长送餐”的镜头,父母为孩子牺牲了太多,辞职照顾他们,每日早出晚归赚仅有的十几元钱来供学费,默默地承担了所有的生活的重担,无论本身家境如何,都将家中最好的给予他们,双眼中同时也寄予了长辈的深切的希望。但最为忙碌的还是身为班主任的王锦春老师,每日都像是上紧发条的机器,不分昼夜地忙碌,影片到处都有他的身影和充满激情的语言,在现行高考体制下,他作为高考机器的一部分,不停反复地运转着,没有时间去应暇家人和高考以外的事。

善良严厉的班主任,紧张刻苦的尖子生,逃避生活的“差生”,执着爱情的“早恋生”,学生的父母。每个亲历高三的人都有各自的感悟和超越高三的期望。影片的纪录真实、直白,透过高三生活的纪录,让人感到的不仅仅是为理想执着拼搏的浪漫,更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悲哀。 回望,高三就像一支长歌,曲调里有爱有恨,有疲惫也有兴奋。其中滋味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无法与外人道。说他是为了梦想的狂热或是理想的拼搏也好,说他是一群天才在一群傻子的带领下一起变成傻子的历程也好。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三》观后感

《高三》纪录片观后感 昨天看的《高三》纪录片,今天才开始起笔想要写感受。甚至一个晚上,我都认为我没有想好。

“没有高考,你拿什么拼过富二代。”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尤其在上海,物质需求远远超过精神需求。高考,为了改变命运。说明白点,我们为了挣更多钱而学习。但是,不管目的是什么,高考这么重大的人生历程我们总要经历,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度过这段时间的方式。 现实是残酷的,所以有竞争,而产生竞争的原因,是推动成功。武平一中的林佳燕,她家的家境算是一般,跟我相比,我们算是差不多的。在整个的视频当中,她应该算是女主角了,出现的次数多,内心的独白也都是她的。最后字幕出来的时候,她是第一个,所以我记得最清楚。林佳燕,中央民族大学。视频中,她一次次的责问自己,为什么考的没别人好,想的是如何超越。现实中,我在父母一次次的责问中,却是无力辩白着还有多少人考的没我好。林佳燕的父母也出现过,而他们的表示是,她的梦想,无论是什么,他们都会支持,即使是卖掉赖以生存的房子。相信我的父母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的,一定要上本科。在不停的比较之中,发现在高三竞争的不仅是孩子,也是家长。他们的关心与付出,虽然不一定有回报,但让他们自己问心无愧。所以,高考之后离婚率飙升的玩笑话也那么真实。

很有意思的一个片段是,在高考前夕,一个叫张兴旺的男孩子,坐了车去厦门。王锦春老师,紧随其后,把他找回来,问他,高考之前谈什么复读?!考试结束了,成绩不理想,那时候才要想复读。你连这两天都熬不下去了,还想复读一年?这两天你该做的能做的应该是奋力一搏而不是退缩。当张兴旺以崭新的面貌回来的时候,我没有认出他。说是去拜佛了,我妈在一旁看了说,是迷信嘛。我报以一笑,没有什么不好的,有方法让自己振作,什么都该尝试。而张兴旺最终

也没有辜负他的老师,考上了仰恩大学。 钟生明和陈斌的失败,没有出乎我的意料。但在我看来,钟生明起码有自己的想法,他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证明自己没有错,但陈斌确实让我思考了一阵,特别是他与老师之间的对答。“高考两个月都不到了,你们打算怎么办?”“接下来我们的首要任务,尽量的不上网吧,不上网,尽量不旷课,在上课期间都在教室上课。”“尽量?读书的机会是非常少的,意思说还会去?”这样的措辞很像我,一般会给自己留有余地,因为怕自己做不到,是胆小怕事犹豫不决的人在口头上和心理上对自己的放纵。但是,高三了,没有什么做不到的,这样的余地,不该有。我也对自己说,说过的,就必须该做到。连最基本的自控力都缺失的人,谈不上考大学。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三》观后感1

《高三》纪录片观后感

今天这节纪录片赏析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勾起我们无限回忆的纪录片——《高三》。在放这部影片之前,老师就说,这部影片很长,但是相信你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会有人想走。结果证实了老师的话,从影片开始到结束放映,没有人走,因为,我们都被故事的情节感动了。俗话说,没有经历过高三的人生,

是不完整的人生,正因为经历过,所以我们深有感触,这部纪录片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那段煎熬的日子里,仿佛我们又踏上了漫长的迎接高考的旅途。 《高三》这部纪录片记录了20xx年武平一中高三(7)班全体学生高三一年的学习与生活,真实,却不平淡。这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高考的同学来说,却更像是一部回忆录,因为在影片中,我们找不到自己的脸,但是却一定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还记得曾经为了高考早上天还没亮就爬起来学习,晚上挑灯夜读;还记得曾经桌上堆满了各种复习资料及试卷;还记得曾经老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的讲着各种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还记得曾经陪伴过我们的那些人、那些事??如此熟悉的画面,怎能不与之产生共鸣? 纪录片的开始,片中的主人公们在照相,这意味着他们即将步入神圣的高三生活。看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展现的是自信与希望,或许此时他们并不知道接下来一年的生活会有多么苦,多么累,他们怀抱着梦想,准备迎接挑战。 纪录片拍摄的是一个由78个学生组成的文科班的高三生活,看过之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班的班主任—王景春老师。刚开始他做自我介绍时,我就在想,这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呢?是严格?还是宽容?是负责?还是敷衍?也许片中的同学们此时心里也在想这个问题吧,毕竟,他们要与这个班主任相处一年。 接下来,同学们就正式进入紧张的高三生活了。早上,熟悉的音乐声响起,同学们要出早操了,班主任老师催

促着同学们,然而有两个男生却没有去早操,而是躲在宿舍里睡大觉,此时的特写镜头让我们忍俊不禁,然而我们笑的正开怀的时候,班主任进来了,“批评教育”了两个未出早操的同学,站在两个受批评学生的角度看,班主任破坏了他们的美梦,站在他人的角度看,班主任是为了他们的未来着想,此时,他们还感觉不到班主任的爱。 高三的生活紧张却有规律。镜头在各个课堂上不停地切换着,从历史到地理,到政治,每一节课同学们都听得那么认真,认真的做笔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曾经,我们也这样专注过,只是,我们的认真远远比不上片中主人公们的认真。他们大多数是来自农村,考上大学,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于是,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走出贫穷的山村,为了自己从小的梦想,对于他们来说,考上大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而我们这些来自城市的孩子,家庭背景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三》观后感

记录片《高三》观后感

看完整部片子,心中有很多想法冒出来,关于记忆,关于教育,关于社会,关于家庭。有些只是念头一闪而过,无法表达,也无法成文。看此片的初衷或许是为了更加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或许也是为研究中学教育现状而给出一些启示,或许是对整个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探究。角度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收获。无论哪种目的,只要每个人认真的带着感情观看了此片,并对教育事业和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我相信花费在这部记录片中的时间就是有效用的。以下,谈谈我自己对这部片子的感想

一、记忆中的泪水

高中,几乎是每位学子求学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高三又是这段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段时期。我们都从高三的赛道上跑过,都经历过高考的历练,都有着不同的备战史,也都有不同的成长心得。记忆里,高三的老师,好像永远把“升学”“高考”等词放在嘴边,父母们也是怀着莫大的期望在背后激励、鼓动着我们奋进加油。所以那一年,我们成了勇敢的战士,在青春的平台上进行着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周浩导演的这部片子,真真实实的把我高三的全部记忆从脑子深处挖掘了出来,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我仿佛不仅是在看这部片子里的内容,也回望了我自己高三的整个过程,内心也是五味陈杂,说不清那段记忆是幸福还是心酸,不过我所收获的东西一直都在心底。林佳燕的日记大部分映射的是我们的曾经,仿佛她就是当初那个慢慢成长中的我,迷茫中带着自信、孤独中努力前进的战士。

片中的班主任王锦春老师,是位严厉却善良、有责任心、有激情的好老师。虽然处处看见他对学生爆粗口,但是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对学生的关爱。想到了自己以前的“老班”,以前我们是那么的“痛恨”他对我们的严厉,对我们的苛责,对我们的逼迫,曾经做过很多令他失望的事情,似乎我们那个集体成了令他最头疼的班,还记得我们发誓毕业以后就绝对不再和他联系。可是现在最想念的却也是他曾经唠唠叨叨的话语,他的厉声责语,最渴望的也是在自己失去毅力和希望的时候他及时的鼓励。现在才明白当初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都是因为他望生成才的爱心才会有现在的我们。每次回忆起那段封闭的高压力时期,以及他督促着我们读书的日子,眼眶不禁湿润了。当我们惋惜着自己的青春扼杀在了高考的战场上,抱怨着没有在最美好的人生阶段接受最良好的教育,我们却没体会过老师们的辛苦,在当时没有感受到他们肩上比我们更加重大的负担。这俨然成了我们没有长大的证据。王锦春老师也是如此,正因为为人师表的精神在心里,才会不辞辛苦的“管着”、“压着”学生,才会付出那么多经历在学生身上,我敬佩像这样的老师。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三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高三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高三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这一次的开学第一课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通过'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四部分来回顾抗战的那一段历史,来传播不屈不挠的那一份精神。一张腊黄的纸上承载着一首慷慨激昂的歌,那是我们的国歌!国歌的背后是无数抗日英雄抛家弃子、视死如归的情怀;国难当头他们毅然奔赴疆场,将自己奉献给了祖国,却将无限思念留给了家人;他们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子孙后代,用的只是实行!

当左太北见到父亲左权铜像时失声痛哭的同时我的泪水也终于夺眶而出,虽然只在书上见过这位铮铮硬汉,但我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他和他的战友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的盛世,我们应该铭记、应该感恩!

19xx年的12月里飞机、大炮、坦克无情地轰炸着南京,这座千年古城中的的惨痛大屠杀只是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严冬的南京,炮火袭击后的南京虽然久久难以恢复到往日,但南京城里活着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却依旧勇敢地坚持着!

如今的我们,安全幸福地生活着成长着,尽管没有危险的威胁,但我们也该学习抗日少年英雄那份勇敢!

七十多年前,外国飞行员驾驶着盟军的飞虎战机在中国的上空与中国人民一起给了日寇沉重的一击。是团结的力量让我们迎来了战争地最后胜利!

现在,舞台上航模运动员们控制着飞机和坦克克服重重难关完成任务,模型飞机的表演只可用叹为观止来形容。这是正是祖国如今的风采!

这是最珍贵的一堂课,这堂课带我回顾了历史的屈辱和痛苦,这堂课无数次震撼了我。无论是步履蹒跚的讲述者还是两鬓斑白抗日老兵亦或者是慷慨就义的救国英雄都鼓舞着我们前进、前进、永远地前进!

——高三1班 唐怡雯

在今天晚上八点,央视一套一如既往地播出了《开学第一课》这一节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本届节目的主题是'英雄不朽'.共分为四个篇章——'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在场汇集了各个年龄段的嘉宾,上至九十多岁的抗战老兵和老艺术家,下至十几岁的少年儿童,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共同来缅怀这段历史。而我和父母,也守在电视机前,共同观看了这一节目,回顾往昔战士们的英雄事迹。

…… …… 余下全文

篇八 :我的高考 观后感

我的高考 观后感

望着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我原本以为他的人生想必一定是一帆风顺。殊不知他的人生历尽坎坷,充满艰辛,他的高考更成为人生的转折点。 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我似乎看到了那段沧桑的岁月,却仍不知那背后的辛苦。 由于家境贫穷,他被迫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十几岁就当零工来补贴家用,对于他来说,着说许是理智、懂事的抉择,因此他的心里没有一丝怨恨,唯一的就是他那份奢望,奢求自己还能学到知识,光芒从他的眼睛里散发出来,似乎在诉说着这一切。 他那时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便肩负起家中的担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坚持着;风里来,雨里去,他坚持着;严冬酷暑,他更是坚持着,即使被人嘲笑,即使摔坏东西被人斥责,即使在初中同学面前自尊心受打击,他也无怨无悔,只是将满腹惆怅咽回去。他的坚持与懂事,何尝不是我所缺乏的呢?我羞愧。 上天还是照顾到这个可怜的孩子,让他发现了“新大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从一位高中同学那里了解到如果自己自学得好,也可以参加高考。这个消息为他点亮了希望的明灯,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他借来课本,听取了那位同学的建议,学文科。自学本来就很费劲,对于他来说更是费劲。他却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为自己定制了学习计划,开始了自学生涯。 他时时刻刻都在读书,早上拉车的时候读,吃饭的时候读,烧火的时候读,有时因太专心看书,拉车时撞到了人,有时险些被车撞??这些都丝毫无法动摇他学习的决心,他更痴迷于其中。 他学习俄语更是有一套,写在手臂上,方便记忆,有时还温习背会的内容。为自己定制背诵的目标,强制性地要求自己记忆,他的学习方法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就这样,他学了几年,想要报名参加高考,却未料又遇到了麻烦。 他低声下气的请求老师给自己报上名,却得到了严苛的回答:不行。这就像是晴天霹雳一般。他的脑子一片空白。最后,他竟然下跪,求老师,“男儿膝下有黄金”啊。他却舍弃了无谓的矜持,只为实现高考梦。这种气魄又岂是你我所能及的?终于,下跪换来了报名。 经过高考准备工作后,他迈上了考试的征程,坐火车到临汾,四处打听找到考场。为避免考试迟到,他就睡在临汾一中的操场上。 第一次高考,他抱着激动的心情迈入了考场。但他见到试卷便傻了眼,犯了各种无法预料的错误——不会做的题、没见过的题、因紧张而忘掉的题、没看清的题,一次又一次打击着他的自信心,原本以为有机会能上大学的他,希望近乎毁灭。 第一次高考,以失败告终,但留给他的却不止这些. 他回家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重新制定了新的计划,再次扬起风帆,重新出发。他为自己定下了更严苛的作息时间表,为了不让自己睡着,想尽了各种办法,受尽了煎熬,最终决定让母亲用钳子使自己保持清醒?? 辛苦总是值得的,他进步了不少?? 一年光阴又这样逝去了,第二次高考,由于某些原因,他错失了这次机会,却没有放弃。又等了一年,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第三次高考。 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在焦急的等待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尽管只是一张纸,它的分量却无比沉重——这当中凝聚着他多少的努力与付出,又凝聚着多少母亲的爱,感动天地、撼动人心!他,就是安永全。 的确,知识改变命运,明天是靠自己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