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游南京中山陵有感

游南京中山陵有感我们组织了一次去中山陵,在去之前我事先了解了一下中山陵。中山陵位 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钟山古 称金陵山,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 并列的山峰。主峰为北高峰,其余分别为西为天堡山和东为茅山,中山陵 便坐落于此。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 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为我国首批 5A 级景区。中山陵自 1926 年 1 月动工,至 1929 年主体建成。1929 年 5 月 28 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 运抵南京。三天公祭结束后,6 月 1 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1931 年全 陵工程次第落成。中山陵面积共 8 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 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 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 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 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 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 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这组建 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 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那景点很多。中山陵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纪念馆, 革命历史图书馆,林荫大道,光华亭,祭堂 ,陵门 ,流徽榭 ,美龄宫 , 行健亭 ,仰止亭 ,议政亭 ,音乐台 ,永丰社 ,永慕庐。其中中山陵有 一个紧密的故事: 4 月 24 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 战军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当时,南京的国民党军队都已撤退,解放军先头 部队入城后,向前追击,他们发现陵园内还有一支国民党部队,但这支部 队不是国民党的正规部队,而是守卫孙中山陵陵寝的卫队。解放军上级领 导得知这一情况后,认为对这支守卫中山陵的拱卫部队,应该区别于参加 内战的国民党军队。随即,第二野战军第 105 师派某团政委刘志诚率领一 批战士进入陵园,到达陵园之后,他们与范良等拱卫处负责人谈判,双方 一致决定:人民解放军分别进驻中山陵和明孝陵、灵谷寺、紫金山天文台。 拱卫大队接受解放军的改编,继续担任中山陵的守卫工作。从此,中山陵 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其中有一景点印象极深。从牌坊到祭堂,共

…… …… 余下全文

篇二 :游中山陵有感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邻灵古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从市区到中山陵,必须经过一条林阴大道,路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枝叶十分繁茂,郁郁葱葱,把天空遮盖得严严实实,就象一个绿色的帐篷。据说,这些树是当年宋庆龄女士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特意从法租界买的树苗栽种下来的。民国时期的小树,如今长得如此粗壮而又枝繁叶茂。其实,它有着自己深刻的寓意:一方面古树的健在见证着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深沉持久的爱情故事;另一方面也告诫我们年青一代不要忘掉历史,不要忘掉曾为中华民国之崛起而呕心沥血的革命先辈们。

沿着陵园路往前走,就到中山陵了。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组成。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走进中山陵园,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大字,这两个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牌坊风格别致,融汇了中外建筑特色,是一中西合璧的杰作。

再往前行经过三百多余级台阶,就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下面是白色的,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白两色,有其一定的含意,当时国民党的国旗正是青天白日,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祭堂有三个拱门,分别书写“民族”、“民权”、“民生”门额。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祭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山陵简介及游后感

中山陵游后感

中山陵原名总理陵园,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xx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孙中山,名载之,号逸仙,中山。中国近主主义革命的者,中华民国文,字化名代民先行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xx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19xx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今天我来到了中山陵,参观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在参观过程中我感触颇深。

中山陵简介及游后感

当我们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这两个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前广场上孙中山先生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

从这儿到陵门,我们攀爬了三百

多余级台阶,感到很累。然而攀

登石阶的过程确实有些耗能,但

这不是更能体现中国革命道路

的艰难曲折吗?陵门以青色的

琉璃瓦为顶,往里走便看到大祭

堂的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

每到一个平台,我都会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时也让我深深领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目标的实现是充满艰难和挫折的,

中山陵简介及游后感

只有当我们按着坚定的步伐坚持不懈走下去的时候,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中山陵自19xx年春动工,至19xx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 …… 余下全文

篇四 :游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有感

游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有感

公元20xx年4月7日,周六,晴,气温14—25℃日,无锡商院老师带领我们新疆乡镇管理班的学员进行了南京一日游。我们分别游览了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

第一站:中山陵园。步行20分钟左右进入陵园内,首先映入眼脸的是石头雕刻的“钟山国家重点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远处有一座塔矗立着,感觉不是很远,于是我们就朝着这座塔奔去。台阶太多了,一段比一段陡峭,有三段很长的台阶。据说三段台阶象征三民主义,三个阶段越来越艰辛。到顶上就是平坦开阔的视线,看下方看不到台阶,却是平坦的地面,象征胜利之后的平坦道路。平坦处是孙中山先生当葬于此,他的雕像屹立在大殿正中央,威严可敬。

第二站:雨花台烈士陵园。远处就看见高耸的碑,同样有很长的台阶,爬到跟前才看清碑上赫然印着金黄色的七个大字: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这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的词。在这里我们举行了简短的纪念仪式:向烈士三鞠躬,由我作为代表发言,宣读宣誓词,合影留念。有一点我没明白:三鞠躬的时候为什么少数民族不鞠躬,难道他们的习俗里有什么特殊的规定?纳闷,在这种场合还是顾全大局的好。 第三站:夫子庙。有当地的同乡带领,我们很快就到了那种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地方。南京秦淮河畔就在于此,是以夫子庙为中心,包括学宫和贡院在内的建筑群及其文化遗迹。站在秦淮河的桥上,可以看到宏伟巨大的二龙戏珠图墙,河里的小船悠闲的划着,这里还有夫子庙尊经阁、丹樨孔子铜像、江南贡院等。来这里游玩的人还真是不

少,街道到处都是小吃摊、小吃店,各具特色,色香味美,让我一到这地方就寻觅起小吃来。这里还有很多工艺品,百货街,美味店-------参差不一,逛累了坐在供休息的石凳木椅上,欣赏来往的帅哥靓女,煞是惬意。

匆匆南京一日游就这样结束了,大家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南京,此时想起一句话:来过就不曾离开。我已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以后回到家乡,把我们的家乡也要建设的如这般美好。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山陵游后感

中山陵游后感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逸仙,化名中山。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xx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19xx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中山陵始建于一九二三年,坐落于紫金山脚下。当我们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这两个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前广场上孙中山先生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从这儿到陵门,我们攀爬了三百多余级台阶,感到很累。然而攀登石阶的过程确实有些耗能,但这不是更能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吗?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往里走便看到大祭堂的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

站在陵前高台上,就能看出整座中山陵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居高临下,把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有这么开阔的视野,让人的心胸也宽阔了许多。我想,孙中山先生生前所创下的功绩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后人才会建造规模如此宏大的陵墓来纪念他。心中回想着中国近代史上那段风云变换的岁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每到一个平台,我都会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时也让我深深领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目标的实现是充满艰难和挫折的,只有当我们按着坚定的步伐坚持不懈走下去的时候,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最后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墓,墓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平躺像,他的遗体就安放在这墓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整个陵就像一口警钟,提醒后人不要忘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要把革命先辈们那种忧国忧民、为国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是英雄把自己变成了英雄,是懦夫把自己变成了懦夫。”中山陵之行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孙中山先生是伟人,更是一名救中华民族命运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民族英雄,他的心路历程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只有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努力学习、创造和奉献,我们的青春才会绚丽多彩。

…… …… 余下全文

篇六 :游中山陵有感

游中山陵有感

“致力中华摧帝制,名传后世颂英贤。”——孙中山,一个永垂不朽的人物,打破了中国上千年的封建时代。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后人会永远赞颂他,敬佩他。他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带着更多的思考和敬仰之情,我走进了中山陵园。一座被严密茂盛的树丛层层覆盖的山城呈现在我的眼前,没有喧闹,没有繁华,一切树木与建筑都是那么的静谧与和谐。园内游客众多,男女老少,中外游人。然而,我却没有看到在陵园中嬉笑打闹的面孔,可见世人对孙中山先生的尊重和爱戴之情是多么地深切。陵园的主路是一直向上延伸的,途中我们经过“博爱”坊,“天下为公”雕像大厅,每到一处,导游详细周到的解说更是增强了我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孙中山先生生平的事迹一点点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万事开头难,更何况是改变社会性质。千余年来都是皇帝最大,百姓在忍无可忍之时也会揭竿而起,奋起反抗,但是没有正确思想的指导,反抗成功后又是另外一个朝代的兴起,又是另一轮的欺压,百姓永无出头之日,在英军的大炮攻破清朝大门之后,终于有人醒悟,洋务运动,百日维新都是新的尝试,可是都失败了,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这时,才终于有了一个新思想,“建立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他们发动了多次革命活动,都失败了,终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覆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可是革命成果却被袁世凯窃取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仍保持着顽强的革命精神,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坚持奋斗,一代伟人的不凡与崇高是如何做到的?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身处一个和平安祥的年代,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激情和斗志被现实生活日益消磨殆尽,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我沿着长达840多米的墓道,走过392个石阶和10个墓道平台终于到了中山陵墓,满头的汗水,酸软的脚,但是回头再向下看的时候,自己的心情难以言表,似乎每个石阶都代表着革命的步伐,没走一步所付出的努力,换回来的事另一个高度,我们自己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人生目标充满艰难和挫折,只有当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才鞥走到胜利的彼岸。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山陵观后感

中山陵观后感

中山陵坐落于钟山脚下,钟山位于南京城东,古称金陵山,汉代始称钟山,自古被称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脊有紫色页岩,每当旭日东升,或残阳斜照,紫气升腾,变幻莫测,故又称为紫金山。中山陵始建于一九二三年,当我们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这两个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导游说,牌坊这类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的。石坊前广场上孙中山先生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蹬至台阶再到陵门,经过三百多余级台阶,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往里走便看到大祭堂的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从侧门跨入墓室,只见中央砌有圆形的墓穴,雕有中山先生的卧像,据说当年孙先生在北京逝世后,由专车将灵柩运往到南京,于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在紫金山陵园举行大典。直至今日来瞻仰先生的人群还是络绎不绝。抬头望去,上面是绘有国民党党徽的陵顶,在灯光的照射下此地更加的庄严肃穆。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中山陵坐北朝南,前临平川,背靠青山,整个建筑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

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中山陵区的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所以,中山陵的设计和建筑,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通过一段短短的林荫道,就来到了中山陵陵园广场,在陵园的北方墓道处矗立着 “博爱坊”,博爱坊在此建立给陵园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势。

多年来,中山陵园虽然不会改变很多,但经过不断的整修拓新,园林总面积已扩大了许多,感觉陵墓周围的树木,更为葱绿浓郁,景色优美。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参观中山陵有感

游中山陵有感

中山陵坐落于钟山脚下,钟山位于南京城东,古称金陵山,汉代始称钟山,自古被称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脊有紫色页岩,每当旭日东升,或残阳斜照,紫气升腾,变幻莫测,故又称为紫金山。中山陵始建于一九二三年,当我们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这两个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导游说,牌坊这类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的。石坊前广场上孙中山先生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蹬至台阶再到陵门,经过三百多余级台阶,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往里走便看到大祭堂的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从侧门跨入墓室,只见中央砌有圆形的墓穴,雕有中山先生的卧像,据说当年孙先生在北京逝世后,由专车将灵柩运往到南京,于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在紫金山陵园举行大典。直至今日来瞻仰先生的人群还是络绎不绝。抬头望去,上面是绘有国民党党徽的陵顶,在灯光的照射下此地更加的庄严肃穆。

站在陵前高台上,就能看出整座中山陵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居高临下,把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有这么开阔的视野,让人的心胸也宽阔了许多。我想,孙中山先生生前所创下的功绩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后人才会建造规模如此宏大的陵墓来纪念他。不由想起刚才在陵门处看到的无字碑,那是孙中山先生不想把自己的伟绩刻在石碑上,后人自由评说。就更加深了对先生的敬佩。心中翻涌着中国近代史上那段风云变换的岁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理想之钟”应长鸣———游南京中山陵有感

在通往中山陵园附近的路途中,公路两旁矗立着整整齐齐的参天古树,名曰“法国梧桐”。凉风徐徐吹来,哗哗作响的梧桐树叶似乎在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这时王导给我们解说到,这些树是当年宋庆龄女士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特意从法租界买的树苗栽种下来的。民国时期的小树,如今长得如此粗壮而又枝繁叶茂,给人一种“大树脚下好乘凉”的感觉。其实它有着自己深刻的寓意:一方面古树的健在见证着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深沉持久的爱情故事,启示后代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珍惜爱情;另一方面也告诫我们年青一代不要忘掉历史,不要忘掉曾为中华民国之崛起而呕心沥血的革命先辈们。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