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兄弟连观后感

我们是幸福的

我观《兄弟连》

尽管早已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剧集,可是一直没有机会观看,今日观看完毕,内心澎湃,心绪时似汹涌的江河,努力冲击着柔弱的心灵,时似热气腾腾的咖啡,虽万般苦涩,但是余味令人回味无穷。

在黑白光影之下,我看到了晴空万里的和谐,看到了人们内心的希望,看到一种无比的幸福;在白雪皑皑,素装银裹,黑条线影的森林中,我感到的是一种随处不在的寒冷与饥饿,也有一种无休期的等待,以及随处可发的战争的紧张、恐惧;在共同的战斗,共同度过寒冷的河水中,我感到了团体偕行的振奋。当身边的战友倒下,当一发发炸弹在战友的身上炸开,当一颗颗流弹在身边飞过时,我震惊了,我感动了。这些就是兄弟,这些就是英雄。或许只是他们处在了那个时代,没得选择,但是我们依然能看到他们所做出的一次次简单但是意义重大的行动,一次次仅只是为了胜利的战斗,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个的任务,进入下一个目标,只是为了早日打完这该死的战争,回到家乡。

十年磨一剑,只为了这短暂但又令人窒息的一年半,我们无数次跑向山头,只是为了集体的荣誉,或者只是接受“sir”的惩罚,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我们真的只是在完成每一天、每一刻钟的任务。我们不愿放弃,我们也没有放弃的权利可选择,我们唯有战斗,才能换来自由。当我们被抛离目的地的时候,我们还得努力寻找失散的队友,我们还要与敌人战斗,我们还是一个连的兄弟。当在战壕里看到被抓到、虐待至死的战友时,我想痛哭,可是我还得做好战斗,敌人就在不远处,还要指挥我的战友。当一个人与队友失去联系,陷入敌方区域时,没有惊慌,没有自暴自弃,只是静静地等待,观察周边情况,等待白昼的到来,同时队友也没有放弃,寻找失散的兄弟,相拥而向的那一刻,是为不失去一个兄弟的浓浓情意;无情的狙击手竟然在任何状态下就夺去了兄弟生命,我们许多人没有死在重逢的路上,却在占领区还被冷枪射中;当一个新兵蛋子的无礼一枪中我们的兄弟倒下时,不是被敌人射杀,却是被自己队友误杀,我们太多的苦楚何处发泄;当没有足够的补给,在冰天雪地中颤颤作业时,我们能够听得见自己呼出的热气,我们能够感受得到脚下寒冷的冰地;当一个无能的指挥官错误指挥致使队友失去生命时,我们没有退去,勇敢的向前,用一场完美的胜利来告慰天堂的朋友;当数日来第一次洗着热水澡时,我们怎能不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幸福;当我们站在集中营的面前,我们更加恼火了,这是人间吗,这就是我们要面临的法西斯;在和平的阳光下,还有兄弟离我们远去时,我们怎能不恼怒。…… 我无法一一历数那令人潸然泪下的瞬间,我也无法再回想起那令人窒息的时刻,还有那含着泪的快乐时候。回首时光,我们愿与这一帮兄弟共存,胜利永远属于团结一致的队友。

…… …… 余下全文

篇二 :《兄弟连》读后感

《兄弟连》读后感

一个人静静的看完这本书《兄弟连》,仿佛同E连的官兵们一同经历了一段艰辛的而特别的的岁月。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我讨厌战争。

战争会给我们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啊,死亡、毁灭和无尽的磨难,但是没有战争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在当时的情况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造成的损失是很巨大的。

正如就本书的名字,我最难忘的就是E连的之间亲如兄弟的感情,这是一种战士的感情,令我十分敬佩。

在新兵训练的时候,他们并肩作战,完成超乎常人的训练任务,在索贝尔的压力下,他们更加团结在一起,在训练的时候互相鼓励,一个犯错误大家一起挨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真是亲如兄弟。在大家最后一次跳伞训练中,他们团结向前相互鼓励不会放弃一个队友。

E连在诺曼底登陆D日,为了夺取德国三个迫击炮阵地,因为在空降时,敌人对空火力太强,机群编成的V字形机群被打散了,所以这次战斗前期,E连只集结了12人,只相当于一个班的人数,虽然人数上不占优势连长温特斯带领E连的弟兄不畏强敌向前冲,战争中的语言,当心、跟我来!干掉他们,12个人带着杀气冲向敌人阵地,一举歼灭。这是第一次重大的胜利,一个班的人歼灭了相当一个连的人,不仅给E连的战士增加自信,还给德军造成了重大的伤害。

当我看到E连的兄弟进入巴斯通的时候,德军在前线设置障碍,E连的兄弟在巴斯通战斗时候,身处敌人包围,弹药不足、食物不足、还没有御寒的衣服。巴斯通这是地方是必须攻下来的,是战争胜利重要交通枢纽,双方为了这个地方的争夺,不惜一切代价守护这个地方。但是德军每次空中攻击都很清晰E连的所在地,让E连的兄弟每次转移地方的时候,都要第一时间挖好地豪,每一次的进攻都会有E连的兄弟,严重的被导弹炸的粉身碎骨,当E连的兄弟受伤时,他们从未抛弃朋友,为了自己的战友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不顾自己的安慰营救战友,而马上将战友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当E连的兄弟大战胜利的时候,他们举杯畅饮一起庆祝胜利,而战争结束后,也会保持的联系,这样的战友情谊一直保持到永久。

…… …… 余下全文

篇三 :兄弟连看后感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与英雄并肩战斗的人。”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假如有同事对你说出这样的话,你可能会怀疑他的真诚。但是,如果这句话出自一位历经枪林弹雨,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的战地指挥官之口,你是否会有一些感动呢? 每次看到《兄弟连》(band of brother)的结尾,我都会被温特斯上校的这句话打动。

该片记录了美国101空降师,506团2营的温特斯少校及其部下在二战中的英勇的战斗历程。如果不是他们机智的摧毁了敌人的炮兵阵地,诺曼底登陆日犹它海滩的战斗可能会成为盟军的一次灾难;如果没有他们浴血死守巴斯通阵地,也许笑到最后的是希特勒。他们英勇的突围,挽救了大部队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他们及时发现了秘密的集中营,把骨瘦如柴的犹太人抱出冒着黑烟的坟场。他们始终战斗在最前线,和敌人只有一把刺刀的距离,直到围剿了纳粹的老巢。

从少尉到少校,无论是在指挥作战,还是为人处世方面,温特斯一直都是深得大家信任的领导。在关键的时刻,他总是身先士卒,也知道如何避免下属无谓的牺牲。他曾面对上级的决策失误,也曾面对部下的怯懦和无知,但无论什么样的困境,都不能阻挡他取得战斗的胜利。虽然没有成为像巴顿、蒙哥马利那样成为家喻户晓的将领,但温特斯上校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士兵和下属爱戴的指挥官。很多评论家认为,101空降师之所以能在战后成为美国的王牌军,与温特斯上校率部取得的英勇战绩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当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忆过去的岁月时,发出了这句由衷的感慨,“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与英雄并肩战斗的人。”

细细品味这句话,我看到了一颗诚实、冷静,满怀感激的心。虽然个人才能卓越,但温特斯上校清楚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仅靠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他也许能选择正确战略和战术,能够尽量减小团队的伤亡,但他毕竟无法独自抵挡纳粹的机枪或是匕首,更不可能单枪匹马的解放纳粹占领的土地。即使是一次孤胆英雄式的侦察任务,也需要战友提供支持和俺护,只有依靠团队的合作才能完成。

…… …… 余下全文

篇四 :兄弟连

兄弟情谊

——观《兄弟连》有感

我很爱看战争片,也从战争片中悟出了很多道理:《拯救大兵瑞恩》让我了解了战争的残酷;《血色战役》让我领悟到战争的真谛;《我们曾经是战士》让我知道战争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影响。而《兄弟连》这让我真正领悟到“兄弟情谊”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兄弟连》主要讲述了二战时美国101空降师506团英雄连队“Easy”连队在西欧战场上的生死离别。

整部影片真正令我震感的不是1.2亿美元的投资,也不是还原到最真实的战场,而是“Easy”连队的士兵们之间的兄弟情谊。兄弟是什么?不是今天一起吃顿饭,明天一起出去玩的人,那是朋友。兄弟,是在任何时候都愿意为你付出的人!这在《兄弟连》虽然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来描述,可在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新兵营里,温特斯 收到教官排挤,“Easy”连队所有士官冒着被开除军籍上军事法庭的风险集体抗议;一位士兵惧怕登高而被教官罚跑,当他在半路上时,他发现他的兄弟们丢下手中的饭菜也陪他跑;奔赴战场了,中士葛奈瑞对同伴说:“在战场上,你什么都不能相信,除了你自己和离你最近的战友。” 。这正是对兄弟情最直接的肯定! 最让我感动镜头是在E连刚取得一次胜利后,休假立即被取消,因为要开赴更前沿的战场。二等兵马拉奇到当地洗衣店取自己的衣服,老板娘问他:“你能不能帮你的战友也拿衣服回去,因为我不知道他们还记不记得来拿。”于是,她一个一个地报着那些永远不能回来拿自己衣服的士兵的名字,越报越多。马拉奇呆了,眼泪从这个硬汉军官眼里流水了下来。一个经历了战场上的生死搏杀都活下来的人心理素质自然是强硬的,可他还是流泪了,为他的兄弟们再也无法来拿衣服了而流泪,如果他们不是兄弟,又怎么会流泪呢?是啊,兄弟间情谊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 在影片中温特斯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天生就是被包围的!”是的,伞兵确实是这样。可他们是兄弟,如果一群陌生人被包围会怎么样?我想百分之99.9的几率是全军覆没,因为他们之间没有感情,每个人只想着自己活命,而“Easy”连队的士兵们有着兄弟情,他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弟兄,这就是兄弟情!后来,随着战斗的增多,许多第一第二集中的面孔已经见不到了,“Easy”连队也开始了扩编,但是士兵间的兄弟情——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兵,始终如一得坚不可摧!这就是兄弟情!战争带给人的创伤非常难消除,而正是士兵兄弟间的情谊使得他们在战斗闲余可以自我调节一下,不至于马上疯掉。这就是兄弟情!

…… …… 余下全文

篇五 :《金色的回忆》观后感

《金色的回忆》观后感

高中男生梁晨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不仅成绩突出而且是篮球高手,他组织的球队因为推崇“无兄弟不篮球”那句话取名兄弟连。兄弟连成员一水的帅哥,每次训练都引来众多围观。

自从升入高二,兄弟连面临解散,因为随着功课的吃紧家长们全都反对他们训练。兄弟于是连跟家长签下军令状:成绩下降就不再训练。这时一个消息让家长暂缓执行禁令:兄弟连击败另一支劲旅“闪电队”,将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篮球联赛。如果夺冠高考会得到加分。

兄弟连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成为校园英雄。高一女生江依然在死党初蕾的影响下迷上了篮球,决赛前夕她送给梁晨一座他投篮的雕像。决赛上,兄弟连在比分落后情况下顽强将比分追平,赢得全场热烈掌声。最后时刻,求胜心切的梁晨一个失误让兄弟连错失冠军。梁晨难过自责,兄弟连却安慰他--打球不是为加分,是为兄弟连永远在一起。备战联赛让兄弟连成绩普遍下降,解散压力卷土重来。为鼓舞士气,梁晨伪造一幅NBA中国球员孙悦的签名海报,上写“兄弟连永远在一起”。

兄弟连受到鼓舞,发誓把成绩赶上去,坚决不解散。孙悦的签名海报让兄弟连名声大振,全校同学蜂拥传看。但很快,事情败露,兄弟连名誉扫地。梁晨众叛亲离,成绩一落千丈。江依然在身后默默支持梁晨,班主任许老师鼓励梁晨振作起来学会担当。梁晨暗暗发誓从头再来。

参加完家长会回来的梁晨妈妈大发雷霆,一连串的“噩耗”让一直以儿子为自豪的妈妈失去理智!她撕烂兄弟连合影、摔碎江依然送的雕像、没收手机、扯断网线、删空MP3里所有歌曲??梁晨刚刚拾起的信心再次破碎。他溜到网吧,跟知心网友“不吃主食”聊天,得知“不吃主食”也刚刚经历了这样一场家庭地震,于是他俩相约一起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见面后梁晨才发现“不知主食”就是江依然。江依然父母发现她手机中梁晨的照片后,逼问他俩关系到什么程度了,扬言要去学校查个水落石出。江依然委屈、害怕,情急之下逃出家来到网吧。梁晨、江依然一起逃学来到郊区游乐场,痛痛快快玩了一整天。压力得到释放了,他们开始有点害怕,有点后悔,有点想家了。但一想到这一整天可能发生的事又不敢回去。他们只好先住下第二天再商量。

…… …… 余下全文

篇六 :自卫反击战观后感

自卫反击战观后感

自卫反击战>观后感(一)

19xx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云南边境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连续战斗28天,横扫越北浅近纵深地区,攻城拔寨20余座,歼敌5万,沉重打击了意图称霸东南亚的越南黎笋集团,一时成为>国际政治热点。这场战争不但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使中美联手抗苏的局面完全形成,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在炮声中拉开了序幕,赢得了一个来之不易的国际环境。此后中越间战火不息,演变成了连绵10年的边境战争。

笔者弱冠之年,也就是19xx年代初中期时,'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正如日中天,出现了大量反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书刊、报道、影视、歌曲。电影如《自豪吧母亲》、《铁甲OO八》、《长排山之战》、《新兵马强》、《花枝俏》、《年轻的朋友》、《高山下的花环》、《雷场相思树》、《闪电行动》、《蛇谷奇兵》;电视剧如《凯旋在子夜》、《黑豹突击队》、《神风神龙》、《无影侦察队》、《军魂》;纪录片如《奋起还击》;歌曲如《再见吧妈妈》、《相会在攀枝花下》、《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热血颂》等等。可以说,那种金戈铁马的爱国豪情给一代人正在成长中的心灵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进入19xx年代,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以后,双方就商定不再在本国对当年那场战争进行宣传和纪念,在出版物和媒体上也屏蔽相关的题材。中国方面从此再不宣传对越自卫还击战,相关出版物被基本禁止出版,偶有提及也是用'南疆的重大军事行动'来代称,和这场战争相关的一切在公开媒体上悄悄地消失了,以至于逐渐成为了一场被人们遗忘的战争。越南方面也在国内舆论上对中越战争进行封杀,对反华言论和行为予以打压。中国军队在19xx年代收复罗家坪大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后,都在山上建立了纪念碑。随着形势发展,除老山主峰名气太大纪念碑予以保留外,其他几座主峰上的纪念碑都被炸毁拆除了。

…… …… 余下全文

篇七 :电影《金色记忆》观后感

电影《金色记忆》观后感

学校组织我们收看了一部电影,片名叫《金色记忆》。故事的主人翁梁晨是一个高中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喜欢打篮球。由于在一次涉及高考加分的篮球比赛中,他的一个小小技术失误,导致了他所在的“兄弟连”球队没有取得冠军,他的心里极为难过,整天脑袋里想着的就是如何打好篮球,以赢回比赛,所以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遭到了父母的斥骂,就和同学江依然离家出走住进了旅馆。被父母发现后,在逃跑的过程中,又一不小心掉进沟里,因而头部受伤住进医院。后来在老师、亲友的鼓励与帮助下,合理安排学习和打篮球的时间。最后不仅在一场篮球赛上实现了他的冠军梦,还考上了重点大学的故事。

我们从这部电影里,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由于现在社会竞争的压力很大,每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好好学习,将来有所成就。因此,“望子成龙”的心非常急切,个个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希望他们的孩子们都能把心思全部都用于学习,而对于孩子们喜欢的其它活动,动辄就横加干涉,以至于出现了很多问题。从报纸、电视的报道中,在一些城市,很多家长都在利用双休日或者节假日,让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使得这些同学,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没有一点自己的活动空间。在成绩、升学的压力之下,简直有些不堪重负。以至于对他们的父母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离家出走,有些还被坏人所利用,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觉得,和这些人比较,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最后的结局还可以,因为他在班主任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理解、关心和帮助下,最终取得了成功。

通过这部电影的观看,使我受到了一个很深的教育,我们自然应该要好好的学习,为将来建设祖国、奉献社会做准备,也要正确地处理好学习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关系,理解父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一番苦心。但是,也希望我们的家长给我们一定的个人空间,不要对我们提出过高过分的学习要求。尽管父母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为了我们好,但是如果操之过急,只会像电影里那个叫梁晨的大哥哥一样,最终的结果是适得其反。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学校、家长、乃至于整个社会多给我们一些关爱,少给我们一些压力,给我们一片能够自由飞翔的天空。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登陆诺曼底》有感

读《登陆诺曼底》有感

说到史蒂芬?E?安布罗斯,对二战历史感兴趣的人八成都知道他——《兄弟连》的原著作者,这八成人里估计绝大部分人都看过电视连续剧《兄弟连》,但我相信看过《兄弟连》原著小说的人怕是不会很多。很幸运,出于对文字的偏爱使得我在这件事情上属于少数派,而在几年前当我第一次读到《兄弟连》时,这本书对我的震撼是无法形容的,因为此前在战争历史小说的阅读经历中,几乎所有的书籍在写作方法中都是用的宏观写作,简单来说就是站在某些大人物或者上帝的高度来看待某段历史或者战争的发生,以此来进行叙述。诚然,追求大的气势和写作角度本身没有错误,其中也不乏精品,但对于读者来说难免出现阅读疲劳。于是史蒂芬?安布罗斯和他的《兄弟连》在这个时候恰到好处的出现了,把我从与巴顿曼施坦因朱可夫们称兄道弟的阅读中拯救了出来,直接把我扔到了一群大头兵当中,在这里你大可以指着那个叫瓜奈尔的混蛋说:“这小子的臭脾气TMD像极了我们楼下那个卖肉的谁谁谁”,而同样的事情若是发生在巴顿曼施坦因朱可夫们身上则显得极为滑稽。

史蒂芬在战争细节的描写上无人可以比拟,其他作家可能不过是在个别片段中引述几个战斗情节来做为调剂润色,而史蒂芬则是让你看着参加这几场战斗的连队如何招募如何训练如何战斗如何成长,这样的代入感是所谓学术作品所达不到的,这样的战争小说给人的真实感也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我对史蒂芬?安布罗斯和《兄弟连》推崇备至。

直到我读完《诺曼底登陆》。

毫不夸张的说,《诺曼底登陆》给我的震撼几乎是《兄弟连》的十倍,如果说《兄弟连》是让你置身于一个空降兵连队,那么《诺曼底登陆》则是让你和参加诺曼底登陆的280万盟军身临其境,共同经历诺曼底登陆。书中虽然亦有描述艾森豪威尔或者隆美尔这样的高级指挥官期间的言行,但只是为了推动情节。与《兄弟连》不同的是,《诺曼底登陆》不设明显的主角,而是以大量的下级军官及士兵的事后叙述及回忆为主,加以大量的史实细节。不同国籍的大头兵、飞行员、新兵蛋子、老兵、军官、海军官兵、空降兵、突击队员、将领、指挥官、法国居民、英美居民、英美后方军需工业、后方支前活动等等等,信息量之庞大几乎包罗了整个诺曼底登陆的方方面,不厌其烦的叙述虽然现在说起来略显繁杂,但是由于作者的写作方向是以当事人的亲身叙述为主,通过当事人的视角和经历来描述当时发生的某件事,加之笔法精炼,所以读起来并无琐碎之厌烦。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