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国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今日参观的是中国工业博物馆,讲解员给我们介绍相关信息,中国工业博物馆是对现有的沈阳铁西铸造博物馆进行改造、扩建而成, 其中有工业博物馆现建有机床馆、铸造馆、通史馆,博物馆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中国工业博物馆目前征集的文物来自上海、北京、内蒙古等20多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三级文物10件,馆藏文物器件繁多。中国工业博物馆中收藏文物年代从商代至今,包括上世纪30年代初的铁西规划地图、19xx年的中东铁路钢轨、西周青铜盔、春秋时期盔甲、殷商时期铜镜都为如今的馆藏。

讲解员还给我们讲解博物馆相关背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铁西区取得了令国人瞩目的成就,20xx年国家授予“铁西老工业基地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20xx年被列为18个“中国改革开放30年典型地区”之一、20xx年被命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将《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20xx年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据此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亲临铁西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铁西区在引领我国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在传承工业文明、弘扬工业文化方面做出贡献。原省委书记闻世震同志也明确提议在铁西建设“中国工业博物馆” ,这就是博物馆构想的前提。

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还给我们介绍相应意义。一、众所周知,铁西区曾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并有“中国重型工业的摇篮”之称,见证了百年中国工业的变迁。在此基础上筹建中国工业博物馆,对于研究中国工业发展史、保护保存近代工业历史文物资料,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重要价值。目前全国尚无此类博物馆,铁西区将填补国内空白。 二、铁西区承建项目的优势。(1)历史优势。铁西区工业历史悠久,从19xx年首家使用现代化机器企业诞生开始,经历了日本殖民工业、国民党时期工业和新中国工业等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铁西曾生产新中国第一枚国徽、第一台水压机等几百个中国工业史上“第一”的新产品,被称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铁西区因工业而诞生,为工业生长,也将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2)人文优势。工业是铁西历史的主脉,工业文化是铁西的灵魂。铁西工业文化源远流长,沧桑厚重,对于几十万产业工人和铁西人来说,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劳模精神”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铁西人文情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铁西建设经济强区,构建和谐新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3)地缘优势。近年来,铁西生态宜居环境迅速提高,20xx年荣获目前全国唯一的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20xx年被评为“新中国建国60年60大地标”之一,铁西作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沈西工业走廊开发的重要区域,还将面临筹办“十二运”等多重机遇,区位优势尽显无余。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有感

20xx年11月17日在毛概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集体参观了《中国工业博物馆》,我们分别参观了通史馆、重造馆和机械馆。其中令我感触最深驻足时间最长的是机械馆,从书本上的知识到切身体会,我能深刻的感觉到中国从无到有、从不能到能的艰辛曲折的经历。 在机械馆我看到了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第一台电视和电冰箱的照片,或许我没能切身体会到重工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但是我能在这里、在老人们的讲述中、在书本中、在世界人们的眼中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是突飞猛进的,是为中国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所惊讶的。建国初期,我们一穷二白,毛主席也曾感慨地说过:“我们能制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粉面,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了改变落后现象,中国伟大领袖们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短短十几年后我们也能造拖拉机、汽车、坦克,飞机神马的了!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骨气和品质,所以为了祖国更好的发展,为了能够实现我的中国梦,和参与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我会更加加倍努力学习和探索知识!

…… …… 余下全文

篇三 :哈工大博物馆观后感

哈工大博物馆观后感

——历史的传承,使命的接力

身着军服,步行来到哈工大博物馆。哈工大博物馆位于哈工大“老土木楼”内。此楼建于19xx年,19xx年是俄驻哈总领事馆,19xx年为中俄工业学校(哈工大前身)。时光荏苒,这座承载着100多年历史的古楼依然矗立在这诉说着属于她的故事,百年风雨在她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而岁月的流转也在她的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她虽不算宏伟,但也有着庄重高贵典雅的气质。因为她不仅是珍贵的欧式建筑文物,而且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出中、俄、犹、日等国的英才,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走进哈工大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百年地板,残破的身躯上书写着百年沧桑,它见证了一代代伟人的成长,承载了百年历史缓重的足迹,领略了世事变迁的真情冷暖。地板旁边树立着两面哈工大校旗,一新一旧,一面是工大前辈们的指引,一面是我们晚辈的承接。步入序厅,令人耳目一新的“学子林”吸引了我, 大家在这里留影,议论。视线扫过那一张张 熟悉的面孔:台湾前行政院长孙运璇、朝鲜前国家副主席李钟玉、李长春、王兆国、孙家栋、李继耐、胡世祥??他们穿越时空在这里相聚,共同找回那份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

我迈开步子,继续寻找工大的厚重、精华、责任与坚持。博物馆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领略那些遥远而又亲切,震撼而又温馨的场景。工大的历史画卷正在被我一点点打开,而我又何其有幸能与前辈们一同分享这其中的美妙。历史的大幕拉开:19xx年初的一天,一批俄国工程师和中东铁路局要员正在谋划着在哈尔滨建立一所工科高校??他们不知道此时的我们正在追寻他们的脚步,不知道我们正在享受着这所高校的恩泽,不知道我们正在为学在哈工大而感到自豪。一件件历史的遗物告诉了我那遥远的故事:19xx年学校的筹建章程、19xx年的招生广告、第一批中国本科生、19xx年的预科学生教材、20世纪50年代翻译的苏联教材、整理规范的苏联专家教学笔记??脚步穿过了世纪的门槛,我看到的是哈工大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巨大成就,神舟飞船,探测卫星,宇航服等等,一封封的感谢信,一次次成功地完成任务,表现出的是哈工大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任之重,责之大,工大人不懈努力中的苦累汗水深埋在祖国的荣誉之中。

…… …… 余下全文

篇四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以新疆军垦历史为内容的博物馆,曾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和“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是了解新疆兵团的最佳窗口。

该馆位于军垦新城石河子市。19xx年筹备,19xx年对外开放。20xx年新馆开馆,建筑面积达9703平方米,陈列面积达3100平方米。已征集文物5000余件,历史照片上万张,其中有国家一级革命文物29件。

整个展厅分为6个部分:凯歌进疆、艰苦创业、激情燃烧、三个队的作用、再铸辉煌和千古之策。沿着1000米的展线进行参观,游客不仅会发现这里的文物、图片比以前更为丰富,还会充分感受到雕塑、油画、三维立体虚拟和声、光、电现代化技术所带来的震撼及美的享受。一件件文物、一份份档案、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一处处复原景观,向世人诉说着60年来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和丰功伟绩。置身于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走进了那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激情岁月。

军垦博物馆建成以来,接待过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国内外参观者60余万人次。20xx年3月底实行免费开放。

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是在原石河子“军垦第一楼”的基础上扩建、改造成功的。在陈设面积为3200余平方米的馆内布置着军垦第一代人开垦荒地,建设家园,创建城市的各种图片和实物,系统地介绍了石河子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建设过程。高12米、长43米、地面塑型面积600多平方米,西北地区第一幅半景画《军垦战歌》,它集绘画、仿真塑型、音乐、灯光为一体,面对着从夜晚至黎明到白天的壮观场面,听着长长的马嘶声、看着近处因烧荒而变黑的土地;看着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劳作的军垦第一代;环视近处的炊烟、地窝子、帐篷;望着那远山亲切的雪涝坝,不由的人心情激动起来。有如亲临父辈们战天斗地的现场,就像亲临那火热的年代,我为这气势恢弘的场面而折服;为这大手笔的构思而敬服;为真实与绘画巧夺天工的溶为一体而叹服;为光与色相结合而产生的、憾人心魄的效果而惊服!

…… …… 余下全文

篇五 :参观工业博物馆周记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吃完早餐,来到了柳州工业博物馆参观,虽然天气微冷,但是也挡不住我们对参观工业博物馆的热情。

从大门来到大广场,就看到一辆黑黑的庞然大物挺立在博物馆门口,“柳钢58壹号”的火车头映入我们的眼帘,车轮是红色的,下面还铺设了铁轨。据说,柳钢是19xx年建厂的,至20xx年期间,公司铁路运输一直都运用蒸汽机车。这台1504蒸汽机车便是其中的一台。20xx年10月,柳钢开始使用内燃机车,蒸汽机车正式“退役”。 嘿,这庞然大物真不简单,经历了这么多个年头,还完好无损的屹立在我们眼前!我凝视这这架火车仿佛看到了穿梭在岗位上的火车在欢快地工作着,机车喷出团团白雾,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机器摩擦声。车底卷出的疾风,吹得两旁的野草树木直旋转……

柳州工业历史馆外形简洁而古朴,有上下两层。我们等了10分钟左右,终于能进入博物馆的第一层了。进到博物馆的第一层,里面的东西可真多,有车床、有飞机、有船的模型、还有火箭的模型,它们可都是柳州人生产制造和使用过的。穿过前厅,我们被一个高达10米 、宽5米,厚3米,重120吨的“蓝巨人”挡住去路。那是第一代柳微车的功臣—— —650吨冲力的双动力压力机。据说它是柳州上世纪50年代从法国巴黎“请来”的“蓝领师傅”,曾经为第一代柳微车生产立下汗马功劳。它巨大强壮的身躯,让我们联想到了柳州工业人的脊梁。

参观了一会儿,我们就上了二楼,二楼全都是汽车。从各个时期的微型车到最新推出的宝骏630、最新款景逸车。还有与“变形金刚”首领擎天柱一样威猛的霸龙重卡。有一辆微型车很特殊,它的车头上写满签名。原来,这就是上汽通用五菱20xx年生产的第100万辆微型车。

到了11点,该回家了,想着这一个个工业产物,我们却仍然沉浸在柳州工业历史光荣的过去 、辉煌的现在的记忆当中。柳州工业博物馆展现柳州工业10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体现出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柳州精神”。这些都是柳州先人给我们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将激励后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柳州贡献更多的聪明才智。

…… …… 余下全文

篇六 :温州博物馆观后感

温州博物馆观后感

 对于学习历史,这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只有了解过去才能创造未来。历史于现在就像一面镜子,让人看到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改变与发展。我想在现在学习历史不仅要阅读历史有关的资料书籍,观看历史视频和电影,参观历史博物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历史留下的实物更加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周围一切的改变。

周五和全班同学一道参观了温州博物馆历史馆。温州的历史折射出的是整个中国的历史,甚至是世界历史的缩影。从原始农耕的社会到科技发达的当代社会,从落后保守的封闭生活到先进开放的现代化城市,温州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古到今,从农业到科技的顺序排列,我们感受到了温州历史的巨大变化。农耕工具、制瓷器具、印刷技术等等物品的陈列,展现了当时温州这个自己自足的原始小农社会。好多陈列的东西对于我们而言是多么的陌生,如果没有上面的介绍,我们可能都不知道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可见,对于历史我们其实了解的真的不多。然后是电话、洋钟、邮局等在炮火后进入中国,进入温州,近代社会到来,民族工业兴起,温州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迅速,商业发达的城市,其发展之迅速与它在近代的经济积淀有很大的关系。在进入现代后,温州的经济更是迅速发展,商业迅速崛起,对外经济交流不断扩展,在温州人民的探索与实践中,使温州的经济发展形成一种独具温州特色的模式。

参观是以一种短暂的时间来了解漫长历史的方式,历史是一条长河,连续而漫长,短短的十几分钟的内心震撼不是历史最终要带来的结果,我想更多的是对历史整体的联系与思考。我想这次的参观不仅仅是对温州历史的一次回顾,也是对中国历史的一次短暂的学习。

历史于现在是一泊清澈的水湾,沉积了岁月的沙粒,静静的水面倒影出现代社会的轮廓。没有历史就不可能有现在的进步,我们学习历史,了解过去,吸取经验,保留精华,促成我们现代社会的蓬勃繁荣。历史在不断延续,所以我们学习历史的脚步也不能停滞不前。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上海纺织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纺织博物馆观后感 我国织布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最出名最为大家熟悉的黄道婆便是鼻祖。展馆分三层,一楼是展台,展示活动以及照片都在此,二楼是历史馆,从远古时代到近代的纺织发展,三楼是现代科技成果展,纺织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介绍。

11.进入一楼科普馆,科普馆以动静结合的展示形式,辅以高科技展示手段和互动展项,向我们展示纺织服饰领域的产业链及其特色环节,普及纺织和服饰科技文化知识。接着我们又进入了古代馆,古代馆陈列了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纺织服饰,展示了古代纺织物、纺织器具的发展以及历代服饰的演变过程,这些纺织物让我们不禁感叹古代人心灵手巧.最后我们又参观了三楼的近代馆和少数民族馆,近代馆主要展示了近代中国纺织服饰,展品以中国传统服装为主,亦包括相关饰品,衣服的面料则基本涵盖了当时的织物种类,反映了近代纺织服饰由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演变过程;少数民族馆则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纺织工艺和服饰风貌。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不仅了解了纺织工业从我国古代开始兴起,也知道了江南丝绸之路的由来。此次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暑假生活又增长知识,也让同学们对中国纺织业尤其是上海纺织业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国纺织的博大精深.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国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记得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上讲清王朝洋务运动时,有提及到马尾船政。当时我只知道帝国主义以坚船利炮敲开了清廷闭关自守的大门,迫使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受林泽徐,魏延等有识之士的影响,1866年左宗棠在提交给皇上的奏折中提出了开办的船政学堂以及相应的造船厂舰队。这是中国近代船政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然而凭借书上对它的简单介绍并不能让我真正理解船政的真谛。

大学我考进了福大阳光学院,才知道原来我的大学就在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马尾

大一刚入学不久我就和舍友怀着好奇和兴奋的心情前往距我院不远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参观游览。

(一)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面以浮雕和圆雕组合而成的灰色墙壁,雕塑着马尾造船厂的示意图和一些人物(凭自己来看确实不好分辨出谁是谁),罗星塔等等,初略的将船政的大体概况浓缩于墙上,一目了然。然而我还不足以单凭这面墙来解读船政,之中定有许多有趣而深刻的内涵。接着我被一楼大厅的右侧的一个大型的木船模型,在蓝色彩灯的照射下更显得美观大气了,还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么美且霸气的清朝战船的模型,很多人情不自禁的掏出拍照工具要将它的美拍下。而在另一侧,两门清朝大炮引起我的注意,我一步一步靠近。两个大炮都长了铁锈,我将手放在炮筒上,一股寒雪刺骨般的冷让我感受到大炮的冷峻与战争的冷酷无情,我脑海联想到为保卫王朝而誓死抵御西方列强的战争场面,顿时不寒而栗。我在想到当时底为什么要创建船政呢?船政又包含着哪些内容呢,还有什么是船政文化给我们留下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开始浮现在我的脑海。

(二)

带着疑问我迫不及待的登上楼梯到到了第二层,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古代大衙门形状的红色大木门,门上有六七十个黄色的圆状物附着在门上,门楣上挂着一个镶有金边的牌匾“船政”。当时我就想,为什么要做个衙门的呢,而不是其他样式的大门,估计船政是当时清政府的官署,是一个高规格的专门掌理船舶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吧!从侧门进去,发现大部分是图片和几个人物雕塑。我走到一块介绍着洋务运动兴起背景的展板前,细细看着这图文并茂的展板,我心中对当初创建船政的背景有了系统的的了解。船政和清朝的洋务运动是分不开的,在很大程度上讲船政创建的背景是和洋务运动是一致的。洋务运动分为国内外背景。国内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朝统治者痛定思痛,意欲图强.。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们继承了魏源等“经事派”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极力将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他们“师夷长技”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二是在中外“和局”的条件下,徐图沦胥吏。国际背景:中国是文明古国,进入封建时代,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社会系统相对稳定、保守。从十三世纪开始,世界的大环境开始发生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西方人利用火药制造出火炮和火枪,使西方利用新式武器开始了殖民战争,对弱小国家进行无情的掠夺。指南针的传入西方,应用于航海,使得发展较早的国家更有条件进行殖民战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场不断扩大,促进商品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也被推动提高。西方列强开辟国外市场,进行资金的原始积累开始了。在这样的敌强我弱历史背景下,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发生在清朝和西方列强的之间。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增强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的实力,闽浙总督左宗棠决心实践“师夷制夷”以自强。1866年,在左宗棠的请示下,皇帝批准了设局造船,培养人才。于是,中国近代第一座自己开办的船政学堂以及相应的造船厂(含五个车间)、舰队便于1866年成立。这就是船政的创建背景。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