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观后感

清华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喜庆,我借此机会,向清华大学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在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为这些成就做出贡献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你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在中国,清华大学有着“中国麻省理工”之称的美誉,说明贵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我也一直认为,清华大学是我国重点大学的“排头兵”,是最有希望最早建成的世界一流大学之一。这说明,贵校重任在肩,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所承担的重大使命。

十分巧合的是,今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迎来了建校150周年的纪念,我看了两校为庆祝校庆的安排,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据麻省理工学院宣布:“自1月7日至6月5日,将举行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持续150天的校庆中,麻省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贡献者致敬,而且将举行严肃的反思活动,思考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然而,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早在5年以前就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后又改为组织委员会,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此外,还成立了发展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3年以前就开始了1000天的倒计时活动。筹备工作不谓不充分,舆论不谓不大。可是,整个校庆活动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格式化的思维窠臼——大造舆论,邀请名人捧场,极尽评功摆好之能事。自去年以来,该校就开展了“百年赋”、“我爱清华”、“百年清华、行健不息”、“两岸同心”等活动,而且还把舆论造到了国外去了。去年,该校派代表团访日,举行了“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周”和“早稻田—清华大学日”活动。在美国的造势的范围更大,先后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举办了“清华周”,在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哥伦比亚举办了“清华日”,在哈佛大学举办了“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学生论坛”。

但是,我却没有看到清华大学有任何一项反思活动,更没有像麻省那样“严肃的反思”,这就是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在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距。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反思有过很多的论述,他说:“哲学认识的方式只是一种反思”。:因此,反思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工具,要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进行反思。不经过深刻的反思,就不能吸取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就不能认清教育的规律,不能成为一个清醒的领导者,也就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 …… 余下全文

篇二 :清华大学培训学习感想

清华大学学习感想

秋风送爽,吾心更爽。带着儿时的梦想,带着对新知识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我随着“XXX省XX厅(局)管理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的队伍,来到了我仰慕已久的清华大学。

踏进清华,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富有魅力,占地七千多亩的校园风景秀丽,美不胜收。井然有序、错综有致的校道两旁绿树成荫,枝繁叶茂,法国梧桐、日本樱花、白杨、黄杨、杜仲、银杏各种叫得上叫不上名的植物,应有尽有。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植物公园而大包眼福,这对于对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情有独钟的我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我常常倘佯其中,感受鸟语花香,感受一种美丽的心境,让湿润的清华秋境甘露般滋润我干枯的心田。绿草地上,小草碧碧,苍翠欲滴,使已是秋天的清华园仍然让我感到春意盎然。高耸挺立,风格独特的现代楼群和玉雕石砌,古香古色的古代建筑,交相辉映,灿烂辉煌。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夕阳下荷塘里,那些有灵性的荷花,株株婀娜多姿,朵朵绽开笑容,在秋风的轻拂下婆娑起舞,仿佛欢迎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清华新主人。荷塘的景色常常使我情不自禁、驻足凝视、流连忘返,难怪朱自清对之赞叹不已……

置身清华,无处不在的清华之色――紫色,把整个校园点缀得色彩斑斓,姹紫嫣红。一股紫气东来的感受和着眼前这无与伦比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感慨不已……记得有位学员曾经问我:到了北京你不给亲人带点礼物吗?我竟然不加思索的说: “那一张张定格在我相机上的清华美景不就是最珍贵的礼物吗?”然而,让我难忘的不仅是 1

清华美丽的校园和清净优雅的学习环境。还有老师们的博学精深的知识和德高望重的人格魅力。他们当中既有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也有国务院各部委的顾问,个个多才多艺、知识渊博,给人一种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的感觉。听这些大师们的课,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绝美享受。课堂上我全神贯注、尤恐错失。常常觉得我不是在听课,而是在聆听一首美妙的散文诗。大师们时而抑扬顿挫、神采飞扬,时而凝神默念、语气平和,让我情不自禁地渐入诗境,享受诗之韵味;有时又觉得大师们的讲课就好像一曲悦耳的高雅音乐,时而通俗易懂而不落平庸,时而深奥玄乎而不失微妙。既有严谨的科学条理性,又不失充满浪漫情调的歌吟。而此时,我总是把大师比作我心目中最耀眼的歌唱明星,而我就是执迷不悟的歌迷,常常陶醉在课堂。

…… …… 余下全文

篇三 :20xx清华大学新年音乐会合唱队专场观后感

2013清华大学新年音乐会合唱队专场观后感

聆听了一场由清华大学艺术团合唱队奉献的新年音乐会。在著名指挥家徐晓燕的指挥下,通过她的高超技艺及乐团成员的精彩表演音乐会变成了既活泼欢快亦流畅轻柔的交响诗篇,人们荡漾在此美妙的音乐旋律中。我也被他们的合唱魅力以及美妙的音乐旋律所深深吸引,并陶醉在其中。

教我如何不想她,俄罗斯民歌,自由三部曲,为祖国干杯,,渔阳鼙鼓动地来,青春舞曲, 《Ipharadisi》,铃儿响叮当这一系列的曲子,或轻快、或悠扬、或如狂风骤雨般急促、或如汪洋大海般舒缓而偶有风浪.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先生于19xx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19xx年赵元任先生将此诗谱曲,旋律优美、丰满,精确传递了歌词的精神。

俄罗斯民歌,在优美活泼的节奏中,让我感受到了俄罗斯民间歌舞的特色,俄罗斯男女积极向上的状态,以及俄罗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自由三部曲由三段不同的旋律组成,第一段歌声旋律圣洁而高雅,第二段旋律是热烈奔放的南非诗歌,而第三段则是动人深情的女低音。最后的部分令人惊喜的是三段相交叉的旋律,形成了荣耀光辉的结尾。

《为祖国干杯》是经典的爱国抒情歌曲,歌曲恢弘大气,表达对祖国的深情祝福。在舒缓的节奏中,可以深深体会到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思念。

《渔阳鼙鼓动地来》,在聆听它的旋律中,就好像在聆听一个故事。让人想起古代君王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故事。

《青春舞曲》是家喻户晓的新疆歌曲,以其活泼欢快的旋律著称,让人感受到了欢快韵味,节奏十足的旋律。

《ipharadisi》这首歌的中文名称为‘天堂’,是从非洲大地上传来的动人旋律。在那原生态的声音中,在那朴实的音符中,在那明快的节奏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是最纯净的音乐,你能回归身临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天堂。

《铃儿响叮当》也是一首著名的圣诞歌,在轻快的旋律中,体会到愉快轻松的心情。

在几首不同旋律的歌声中,可以体会到清华大学合唱队的合唱本领,领略到他们独特的魅力。

…… …… 余下全文

篇四 :清华大学学术交流感想

20xx年9月6日~7日,在湖南省水利工程发电学会的组织下,我与其他同学一起踏上了北上清华的学术交流的路程。

短短两天内,我们的行程颇为丰富。第一天参观了老水利馆、新水利馆、泥沙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以及地质之角等重点实验与科研基地。其中老水利馆历史悠久,送走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

走进去,里面的仪器设备与我们学校的并无很大不同,但是带队的老师却带着格外的自豪感向我们解说这些仪器的用法、原理以及功能,我想这是因为“这是我们清华自主研发的”。新水利馆、泥沙实验室以及岩土工程实验室设备先进,很多设备我都是头一次见,最打动的我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结合的很好,将枯燥的理论成果化,基本上都是为了实际工程而开发的模型试验,真正做到了让科研服务于实践,带动社会进步。地质之角收藏了全国各地200多块石头,各种罕见的珍藏品都可以在这里觅到芳踪,这些珍贵的石头有些是清华大学投资购臵的,更多的是各大施工现场珍贵纪念品的慷慨赠送,其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用过食堂的美味快餐后,稍事休息,我们所有交流老师和学生一起聆听了水利系系主任金峰教授题为“碾压堆石混凝土技术的新进展”的专题讲座,这一新技术能大大加快施工机械化进程,节省工期的同时能保证在一些不利条件下正常施工,因此发展很快。讲座后,金峰教授对我们产生的一些疑问作出了详细而又深入的解答,整个讲座思路严谨,气氛热烈,让我们受益匪浅,眼界大开。

第二天在老师安排下,我们与清华大学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揭开了清华学子的神秘面纱。他们中有准硕士生、准博士生以及海外归来的优秀学生。在介绍中,我深有感触的就是他们言行之中透露出的强烈责任感以及抱负。对于学工管理体系、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课题研究等领域,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并且积极投身其中,从中收获到成就感以及自身快速而踏实的成长。之后两地师生根据专业分成了7个小组,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了细致的交流。交流之后,我不得不感叹这里全国最高学府确非虚名,他们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发展平台以及庞大的支撑资源实是让我们望尘莫及。在这个已传承了百年的优秀传统与环境熏陶下,他们的学生也十分地如鱼得水,在努力上好课做好科研课题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个学生社团,大大促进了全面素质的培养。

…… …… 余下全文

篇五 :清华大学培训学后感

清华大学培训学后感

——端正态度因地制宜促发展

短短五天的清华大学培训已经结束,时间虽短,收获颇丰。我在清华教授的谈笑风生中学到工作及做人的原则底线,认清了国内国际形势,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原则。使我耳目一新,心灵思想受到新的洗礼升华。总结一句话就是“只有端正态度,认清形势,因地制宜才能促进工作及个人的全面发展”。

一、端正心态,坦荡为人,宽胸做事

原来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太多的无奈,更曾目睹过或耳闻过许多因受不了压力或一时之气结束年轻生命的事件。喟然感叹天之不公、地之无奈、人之多桀的同时,也曾出现过失望、悲观、颓废的情绪和不思进取、混日子的念头。清华大学的学习,使我豁然明白,适应才是为人做事最根本的法则,而心态是做事成败的关键。

崔国文教授讲的《易经》中的阴阳八卦天地五行,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平衡与和谐。而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追求平衡,我们必须发展变化去适应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也就是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新的环境。而李真顺教授讲的一幅对联,“上联:心态好,做事成不成也成;下联:心态坏,做事败不败也败;横批:成败于心。”也诠释了心态是做事成败的关键,适应是为人做事的最根本法则。 适应分三种类型:一是心态的适应。所谓的心态适应是

指,无论自己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坦然面对,无怨无悔、不骄不躁。二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处狂风暴雨雷鸣电闪,不惧不悲,坦然应对。三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无论社会稳定与否都能认清形势,向自己既定的理想目标前进。

这三个适应是相辅相成的、统一的,心态适应了才能坦然以对周围环境,从而进一步充实去适应新的环境。

适应的过程就是发展变化的过程,不断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过程,也是自身身心健康强大的过程。不断适应新的工作挑战的过程,同时也是充实改变自身,增强能力的过程。

对恶劣的天气,我们要放弃抱怨和责骂,要热情的拥抱,因为它是我们强健的动力。对批评你的上级要放下不满,怀感激之心去面对,因为他是你能力的磨刀石。对提意见的下级,我们要丢弃芥蒂,真诚面对,因为他们是你拓展思维的镜子。

…… …… 余下全文

篇六 :清华讲堂专题报告会观后感

清华讲堂专题报告会观后感

——《一百分策略》(李世杰速算演示)

周六下午陪女儿一起去县剧场听了清华大学著名教授李世杰的高徒李老师关于100分策略的讲座。此次讲座主要是介绍了李世杰教授速算的一些应用---了解了一些特殊在一定概率条件下的一些简便快捷的速算技巧的应用。

现场家长和孩子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李老师先做了一些关于此次专题的一些简单的介绍,首先个人感觉这位清秀的李老师现场调动气氛很到位,当时现场的家长和同学人很多,整个剧场都是人,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现场也乱哄哄的,可以说是一个乱糟糟的大课堂,此次课堂带动的不光是学生还有家长。李老师很人性化的简洁果断且迅速调动了这个大课堂的秩序。的确不管老师是多么优秀,课件多么高超都无法在一个杂乱无章的课堂去展示其精妙之处,更谈不上收获知识。

李老师先随机选出三位小学生上台做一些算术题目,在做数学题目之前李老师说:先考考这几位小朋友的语文知识。在这点上个人认为李老师也在潜意识告诉大家,学好数学的同时也要有相应的语文知识,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通点和关联性。三位小朋友先在限定的三十秒内做一些相应的计算题目,当然这次这几位小朋友错误率是很高的,然后李老师让三位小朋友去后台接受专业老师的二分钟的培训,在这

点上当时个人也是抱比较质疑态度,当二分钟过去后三位小朋友重新走到台前不光是计算时间超快而且在准确度上有了很大提升。此时李老师才为大家答疑解惑——原来他们在后台现场接受学习的是李世杰教授的《一百分策略》里的速算方法。然后李老师进行了现场演示李世杰教授的《一百分策略》里的速算方法,比如:“头同尾合十”得计算方法。像两个数相乘在两个数最高位相等,两个最低位之和为十的这样的一些特殊条件和概率限制下的简单方便的运算技巧。这个时候可能有一些家长顿时茅塞顿开,其实有一些方法在一些奥数之类的书上可能大家都遇到过,但是一些巧妙的运算方法却没有得到行之有效的广泛普及。在这点现场的例子就是活生生应证了李世杰教授的话:只要学习过程不快乐,学习成绩不优秀,肯定是学习的方法有问题!方法和道理往往大家都知道都了解,但是在应用上不光讲是学生就是家长往往我们也没有真正的去实行,也可能是往往我们把理想定位的太高太难?看重的是往往是事物的结果。却往往忽视了身边的一些好的有效而简捷的方法是不是可行?有没有去实施?

…… …… 余下全文

篇七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肖贵清教授讲学有感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肖贵清教授讲学

(沧州师范学院报告厅)

2011.10.20PM

一.关于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几个问题

1.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2.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3.如何提升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这就是本次讲学的主要内容,并且肖教授成为了我校的荣誉教授。

19xx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报复来制裁。

(文化,意识形态,制度安排,外交事务)影响力·吸引力

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世界领先国家主要力量资源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力量。可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大到国家,小到个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不应该把提升文化水平作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来承担呢》(这话不是我的哦,教授说的哈) 文化若水,绵绵不绝。等到物质生活满足的情形下,试着去读一下美国的布热津斯基的名著,他可以让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很高的层次。

我们既要坚持文化自信,又要坚持文化自省。

利用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由此是不是想到我们学生的一些学习策略呢。

最后的学生提问真的挺好的,不管是提前准备的,还是现场发挥的,这问题提的真是够味道。

1. 学生问:肖教授你好,我听你的讲学后感觉真的受益匪浅。您来自清华大学,接触的是

一个个清华学子,可不可以点播下我们,清华学子和我们究竟差在哪里?

教授答:这个问题真的很棒,可以说你们都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当初高考的时

候他们的分数比你高而已。到了大学你们都是一样,都拥有一样的机会,在意识形态上说你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说真的有差距的话,唯一差的是自我意识和自主努力。清华学子的努力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季羡林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你们也能做到,你们也可以成功,只不过在不同的院校罢了。。。(此处省略好几十字)

2.学生问:肖教授你好,刚听完后,我觉得本国文化固然很好,不过外国文化真的有过人之处,以及他们的科技水平,思想水平等等。我们是不是应该加大力度去学习呢?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有感

读《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有感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为陈寅恪在王国维投昆明湖自沉两年后,为其撰写的碑文。虽寥寥数语,但字字用义深刻精要,发人深省。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王国维之死,可以说是一个谜,当时对此的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和罗振玉有关,有人以为是和清朝的灭亡有关。而独陈寅恪对其死的诠释最深刻最合理,“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为大多人所接受。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曾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迨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能对王国维死亡的原因看得如此深刻,一是缘于陈老阅历丰富,学识渊博,洞悉时代变化,对变化中的事物把握得透彻;二是因为陈老与王国维的深厚友谊,陈老深知其苦。故而陈老痛其忘,亦乐其亡。

陈老能正确评价王国维,“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不是一概地肯定他,也不是一概地否定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王国维的可贵之处,“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而不是只着重其国学功底,此乃真知矣。陈王之情,堪比马恩之谊,甚甚于马恩之谊。

陈老高度赞扬王国维所具有的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其实正是他自己学术的灵魂,是他自己人格的灵魂。他与王国维,在那些烽火连战,政治混乱的年代,生活拮据困顿,依然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精神,自由的意志,“脱心志与俗谛桎梏”一丝不苟地做学问。他们像寒冬高耸的松柏,虽形容枯槁,但直刺青天。他们坚持,甚至因为太多坚持而显得有些固执;他们叛逆,甚至因为太过叛逆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可是他们所坚持的是学术的灵魂啊,那是学术还真真实实存在,流淌着鲜活血液的依据保证啊!那是高于生命的东西啊!你叫他们怎能不坚持呢! 反观一些文人,为政治而学术,无自己独到之见解,卑微地徘徊在政治门口,自己所做的学问只是暂时地服务于少数人,而无益于世。因为某领导说了一句话,便围绕这句话“旁征博引”地论证这句话的正确性。因为某领导对某事件得出自己的论断,便把其当做真理,然后从论断出发,究其依据,最终一无所获。与两位大师相比,此不亦悲乎! 每每念及陈老之死,总觉痛心疾首,同时竟深深庆幸王国维之自沉早死,免受许多难事折磨。《陈寅恪传》中曾写道:“综观先生一生,屯蹇之日多,安舒之日少。远客异国,有断炊之虞。漂泊西南,备颠大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