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题目:《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正文:

《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又译《追风筝的孩子》,是旅美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来自阿富汗作家出版的英文小说。小说《追风筝的人》由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阿米尔的童年往事和他成人后对儿时过错的心灵救赎过程。儿时的美好和友情,因为一个懦弱的疏忽而毁于一旦,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不顾一切地去重新找回那个曾经的自己吗?该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在坦然面对自己曾犯下的罪恶之后,他以赎罪般的努力,最终令人感动的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

这本书很早就想读读了,在图书馆借了也快一个月,都没有细细的翻过几页,就在这个没什么特别的早晨,我终于是读完了这本书,这本在我放在书包里很久很久的书。我刚开始会找这本书,也许是被它奇怪的名字吸引了,也许是被它的作者吸引了(一名阿富汗的作家),或者我是被它的内容(两个男孩在阿富汗的成长故事)所吸引。

关于阿米尔,一个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唯一缺少的是父亲无微不至的疼爱。由于阿米尔的出生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也就是父亲眼中的公主,使得父亲颇为心痛。加之阿米尔一直都没有成为他想要塑造的人,这令父亲更加心灰意冷,从而疏远了阿米尔,而阿米尔对父亲始终存在一种敬态度的同时,却又渴望得到父亲给予的温暖,所以一种性格上的懦弱,原则上已存在于性格的内在缺陷里。当你十分重视一个人的时候,你最在乎的往往是这个人对你的看法,你最想要的也通常是这个人对你的肯定,所以当阿米尔看到了父亲对哈桑关怀备至时,这足以使得这个年少天真的孩子感到嫉妒,从而养成了主人公阿米尔自私与嫉妒的性格。自私与嫉妒的被纵容不是一个孩子愿意发生的事情,所以一个孩子的错误究其根源往往都是来自于大人的世界。

…… …… 余下全文

篇二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风筝、关于友谊的故事,它还关乎亲情、人生、内心和救赎。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哈桑为了抢回少爷赢得的风筝,遭受了异端份子的强暴。躲在角落里的阿米尔看到了这一幕,但是,作为哈桑最亲密的朋友,他并没有站出来阻止。阿米尔从那时候开始,就一直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痛苦,但他却选择的对自己和对哈桑更残忍的方式,嫁祸哈桑偷了他的表,把哈桑和哈桑爸爸一起赶走了。后来,因为恐怖分子对阿富汗的占领,阿米尔和他父亲一同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受着煎熬,因为自己的懦弱而背叛自己朋友的煎熬,为了赎罪,他再次踏上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希望可以得到救赎。却发现哈桑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哈桑已死,阿米尔再也不能挽回什么。但是,哈桑的孩子还处于危难之中,这时候,阿米尔战胜了自己的懦弱,勇敢了救出了哈桑的孩子,也拯救了自己。

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和哈桑一起长大,形影不离。可是,一个是主人,一个是仆人;一个是普什图,一个是哈扎拉;一个是逊尼派,一个是什叶派,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被这些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标签所分隔开来,尽管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尽管他们事实上拥有同一位父亲。身份的不同,注定了命运的差异,哈桑永远不能成为阿米尔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小时候,他们刚刚学说话的时候,哈桑口里吐出的第一个词是“阿米尔”,阿米尔吐出的第一个词是“爸爸”。作者在这个时候就告诉我们,这之后所有的故事,似乎早已在这五个字里埋下根源。通常,绝大多数孩子学会说的第一个词汇是“妈妈”,而哈桑说出的第一个词汇却是“阿米尔”。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从出生那一刻起,哈桑就将阿米尔视为最亲近的人了,或者可以说是“心理妈妈”。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获得“心理妈妈”的爱,为了达到这一点,他们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哈桑不例外,阿米尔也不例外。阿米尔说出的第一个词汇是“爸爸”,那么爸爸就是他的“心理妈妈”,为了获得他的爱,阿米尔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并最终不惜以伤害哈桑为代价。

…… …… 余下全文

篇三 :追风筝的人电影观后感

追风筝的人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看完整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便是这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的确很忠诚,但不是因为阿米尔是他的主人,而是因为他把他当朋友,那是对朋友的忠诚。当阿米尔躲在巷子口眼看着哈桑被人凌辱时,我猜,哈桑是知道的,阿米尔逃离的脚步声太过刺耳。哈桑宁愿被人凌辱也不交出阿米尔比赛赢来的风筝,他说过,他会帮他把风筝带回来。他不停地奔跑着,不用看天却总能追到风筝,有人说他是看着风筝的影子在奔跑,可是阿米尔知道不是,哈桑就是知道风筝会落在哪儿。

阿米尔之所以不惜诬陷哈桑也要赶走他是因为哈桑的存在时刻提醒着自己是个懦夫,他眼看着哈桑被人欺辱却不敢站出来,阿米尔赢得了风筝比赛,赢得了父亲的夸赞,他想成为父亲的骄傲,而哈桑,是他的污点,他极力的想要抹去。面对他的诬陷,哈桑没有反驳半句,而是承认的确是自己偷了那块表,哈桑是个聪明、善良又让人心疼的孩子。

尽管阿米尔的父亲与仆人的妻子私通生下了哈桑,但我仍是喜欢那个可爱又正直的普什图人的,逃亡途中,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勇敢的救下了那个阿富汗妇女,那个俄国士兵说“这是战争,战争无所谓廉耻”阿米尔的父亲却说“告诉他,他错了,战争不会使高尚的情操消失,人们甚至比和平时期更需要它”。作为父亲,他用实际行动教育了阿米尔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正直。电影里,阿米尔父亲说的很经典的一段话就是“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了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阿辛说,阿米尔的父亲是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一半是阿米尔,是被社会被道德所承认的,而另一半是哈桑,被道德所谴责的。这个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十分生动。

电影的结局哈桑为了守住阿米尔父亲留下的房子而被塔利班的残暴分子杀害,留下了儿子索拉博,阿米尔去巴基斯坦救下了那个孩子,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了救赎。有人说这样的结局不好,悲剧的结局更符合艺术审美,我不评论结局的好坏,我只是觉得,人本来就应该有一次得到救赎的机会。

…… …… 余下全文

篇四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简介:

12岁的阿富汗富家爷阿米尔与人哈桑情同足。然而,在一场风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无法原谅自己当对哈桑的背叛。阿米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对我而言,我被吸引就是因为以上简介中的“一个惊天谎言”。说句实话,我并没有发现那个惊天的谎言有多么的震撼,但这部小说的纯净,真挚,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以及那曲折的故事情节都深深地打动了我。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宗教之争。

这是一个让人伤心的美丽故事。阿米尔和哈桑,同父异母的兄弟,喝同一乳汁长大的两个孩子,却有着如此不同的对人态度与命运:一个是忠诚善良的“哈桑”仆人,一个是自私懦弱“阿米尔”少爷;一个为了主人真诚相待、死而后已,一个为了得到父爱不断的欺骗。两个人曾经有过那么美好的友谊,但是,不同阶级的两个人是根本不可能真正成为朋友的。毫无疑问哈桑却终其一生在做这份友谊的殉道者,是一个悲剧,善良的他却得不到命运之神的一丝眷顾,也许是他已被奴性的思想在作怪,这是何等的不公!他的身世和种族,注定他只能成为阿米尔人生中的,抑或阿富汗乱世中的一把打散的黑灰。他注定是那个为他人追风筝的人,随着风筝落地永远地飘逝了,仅留下那句刻骨铭心的话语“为你,千千万万遍!”。

本书是以风筝贯穿全文,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而这也是作者唯一与父亲相连的纽带,在作者心中,好想只有赢得了比赛,才能赢得父亲的表

扬与赞赏。在我的心中哈桑和阿米尔的果敢正直的父亲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一个12岁的兔唇小孩,却有着为兄弟付出牺牲的巨大勇气,真诚,纯洁。他身上那不可思议的承受力怎能让人惊叹佩服?。

而本人对于阿米尔在内心充满了鄙视,他太懦弱,太不勇敢,太不懂得抓住机会,太不懂得如何去珍惜……其实我好像自己真的能回到书中,当着阿米尔的面问一句:“哈桑,一个卑微的、兔型嘴却有着无比纯洁真挚的情意的哈扎拉人,在你遇到危险时,不顾一切站出来保护你,对对方说,如果你敢动一动,弹弓会改掉你的花名,不再叫你‘吃耳朵的阿塞夫’,而是叫你‘独眼龙阿塞夫’;当他为你追那只你赢得为比赛的蓝风筝时,高喊:为你千千万万遍,一切都是为了你!而你却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默默的躲起来,只因为自己害怕被殴打,被牵连;而你最终因为心里上的逃避和避免内心的谴责,;对父亲说了谎话逼走了哈桑;你情何以堪?”

…… …… 余下全文

篇五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为你,千千万万遍

——观《追风筝的人》有感

人文学院 10文秘 10126002 吴舒静

我们没有必要知道断线的风筝会飞到哪里去,甚至连它的影子都不值得去追随。只要你能为它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求的方向。 ——题记 我是高中时期接触到《追风筝的人》这一本小说的。那时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都对它爱不释手,并且看得感慨连连。在同学们的极力推荐下,我开始怀着好奇的心态去看这本书,直到深深投入后,才发现这本书是那么得值得读者们执着、沉迷。

直到最近,我才看了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看小说时,小说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刻画出来的故事一直在脑子里形成影像,不停地演绎着,当它以电影的形式立体化的展现在眼前时,那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整部电影以小说的内容为题材,演绎出千万读者想象已久的画面。或许电影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像小说一样将情节一一展示,但我认为这已经足够了。电影中抓住了两个小男孩之间的友谊进行演绎。五彩斑斓的风筝在天空中飞翔、摇曳,风筝联系着两个小男孩的感情,纯真、神秘而又脆弱。

埃米尔和哈桑是情同手足的朋友。埃米尔是个不喜欢暴力的孩子,每次他受到别人的欺负,都是哈桑出头帮他解决的。按埃米尔父亲的说法,埃米尔缺乏了一样东西,一个不会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男人,长大后会变成什么都没法保护的男人。似乎一语成畿。风筝大赛后,哈桑遇到了暴徒,遭受了耻辱,而埃米尔在暗处看到了,却没有勇气上前阻止,反而逃走了。当哈桑从巷子里出来时,埃米尔假装什么都不知道询问哈桑去了哪里,他们转身回家时,白皑皑的雪地上,明显渗着几滴殷红的血迹,看得我心疼。

翻阅小说时,我曾经为埃米尔的袖手旁观感到气愤,一度怀疑他究竟有没有把哈桑当作朋友。但是当我看到埃米尔为这事感到愧疚时,我又为他感到悲哀、怜悯。我想他应该受到了强烈的精神伤害,只是这伤害远远不及哈桑所受的,哈桑所受的苦,是来自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从此,埃米尔难以面对哈桑,故意陷害哈桑,让哈桑与他父亲离开。读者的情绪是被故事情节牵引着的。读书时以为埃米尔很坏,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一个真心地、诚挚地对他的朋友呢?随后,我才懂

…… …… 余下全文

篇六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成长路上,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其实再优美的文字都无法描述出读完这本书后内心难以言喻的感触,再精辟的语句都无法刻画出书中人物在脑海中留下的挥之不去的生动形象,正如作者赛德勒?胡赛尼用朴素、自然、平实不加任何修饰的文字把一个阿富汗男孩阿米尔历经爱、背叛与救赎,并最终长大成人的故事描述的淋漓尽致,而从其成长中又折射出种族纷争、民族战争、国破家亡之痛、文化身份之困惑,让我们体会出人性的温度与厚度。

主人公阿米尔因风筝背叛了那个单纯、忠诚、善良的,能“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仆人哈桑,仅仅为了成为一个“被注目、被聆听而非仅仅被听到的人”,而受到父亲的关注,以致在12岁那年酿下了深重的罪孽:阿富汗一年一度盛大的风筝节,只有割断最后一个竞争者的风筝才能获胜。阿米尔成功的成为了最后一只蓝风筝,哈桑这个追风筝的好手也如愿帮助小主人追到了风筝,却在保护胜利风筝的时候,这个可怜的哈扎拉小男孩遭受了拥有“高贵”血统的普什图不良少年的强暴。而当时懦弱的哈米尔,在窥视那荒芜小径的一切后,选择了逃避,并且用 哈桑用屈辱换回的风筝获得了父亲的赞许。但罪恶感始终包围着阿米尔,以致最后制造了盗窃的假象诬陷了哈桑,想让他离开,那个阿桑再一次用他的善良“承认”了自己盗窃,并同父亲用离开“谢罪”。这一去成为12岁阿米尔人生中不堪回首的往事和梦魇。几年后因国家被苏联攻占而流亡美国的哈米尔,始终无法从罪恶中解脱,无时无刻不受到良心的谴责,直到父亲逝世多年后,父亲朋友拉辛为他指明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并说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于是,阿米尔最终踏上硝烟弥漫的阿富汗,用勇敢战胜怯懦,费尽心血,从塔利班手中救出了已沦为玩物的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又在一次风筝大赛中让索拉博走出了封闭的内心,绽放笑容中完成

了救赎,矫正了那颗扭曲了26年的新,长大成人,从风筝开始再以风筝结束。

…… …… 余下全文

篇七 :追风筝的人有感-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阿富汗,一个在曾经在我印象中只有战火纷飞的地方。而《追风筝的人》却为我呈现了一个真正的阿富汗——一个有欢乐,有情谊的国土。

这部小说讲的是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尔是少爷,而小他一岁的、天生便是兔唇的哈桑是仆人,他们都失去了妈妈,阿米尔的妈妈生阿米尔时死于难产,哈桑的妈妈则在哈桑出生几天后跟一群江湖艺人私奔了。这两个男孩吃一个奶妈的奶长大,拥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谊。然而,当哈桑为捍卫阿米尔的荣誉而被人凌辱时,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不仅如此,阿米尔还设计将哈桑驱逐出自己家门。随后,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和他父亲亡命出逃,离乡背井地到了美国,开始了他的新生活。然而,多年后,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电话却把阿米尔从貌似平静的异国生活中拉出来,真相、责任、赎罪,让阿米尔重回阔别多年、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寻找哈桑的孩子,最后阿米尔选择了自己独特的赎罪方式……

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从这本书中,我不仅看到了忠诚与背叛,也体会到哈桑的善良,质朴,更感受到阿米尔内心的负疚。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我们要勇敢去追,做一个善良正直,问心无愧的人。

风筝,一个用棉纸、胶水和竹子做成的玩具,却始终交

织着亲情、友情、爱情。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己期许的阿米尔。“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这是父亲在阿米尔儿童时代无奈的评价。美好的事物往往是个令人心痛的梦,却也往往是个不愿醒来的梦。加州美梦和喀布尔梦魇,抉择、证明、救赎,是轮回还是重新开始,我想,对于阿米尔来讲,他做了最正确的选择。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虽然布满荆棘,是血和泪的交织,但他会勇敢的面对,这一次,不再逃避。在路途中奔跑,我追。风拂过脸庞,挂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在唇上,我追。

…… …… 余下全文

篇八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为你千千万万遍

12外语普本1班 汪雯

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件或几件我们永远无法说出口的秘密,因为那隐藏着我们最无耻的愧疚,最卑鄙的懦弱,或者最悔恨的伤害。

《追风筝的人》里,哈山是追风筝的人。但我感觉,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哈山的风筝是阿米尔,用他的忠诚和正直追逐一生;阿米尔的风筝是他父亲,用勉强和谎言追逐了一生??

总是有那么一支风筝,一个人放着,另一个去追,而这两个人的命运是想摆也摆脱不了地紧紧相连。

刚出生时的阿米尔和哈山都是喝同一个奶妈的奶长大的,他们的母亲一个死了,一个走了。人说这样从此两人是兄弟。哈山死后,阿米尔知道了他们真的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是命运吧!当阿米尔知道了他与哈山之间这个悲剧的根据——等级差——到头来根本不存在时,是多么大的讽刺,也许作者就是想给我们一个讽刺。

因为一个是少爷,另一个是仆人。所以尽管阿米尔整个童年都与哈山在一起,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哈山是他的朋友。

因为一个是少爷,另一个是仆人。所以阿米尔可以在高兴的时候讲故事给哈山听,不高兴时一脚踢开。

因为一个是少爷,另一个是仆人。所以阿米尔从不在父亲的客人的小孩来时叫哈山一起,而找各种借口。

因为他是少爷,他是仆人。所以当阿米尔看到哈山被羞辱甚至强暴时,逃走了。

因为他是少爷,他是仆人。他们的感情从未对等过。

“我打你,你会还手吗?”,“我让你吃泥,你吃吗?”,“我打你,你为什么不打我?”,“是他偷了我的东西,父亲??”

也许他们之间的悲剧不在阿米尔,不在阿塞夫(强暴哈山的人),因为早在阿米尔的爸爸与他仆人的老婆生下哈山后却不公开哈山的那天前,一个叫等级的观念已经扎根人们的脑海几千年了??

再回到风筝,它是每一个人心中的至宝,而那最爱你的人,会穷其一生追逐你,从而你成了他手中的风筝,而他却成为另一个人去追的风筝!

因此有了讽刺,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一样,总有一个人站在你的背后,而你却望着别人的项背。如果哪天命运的微笑让你碰巧回头看进了那双望着你的眼睛,你会幸福一生。而如果没有,或许你会毫无所知,又或许你就像阿米尔那样追悔一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