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蒙娜丽莎的微笑》 观后感

她是一抹时代的异色,仅此而已

——观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年级:11级对外汉语 姓名:陈思 学号:110110029

有必要先给出这部影片的简介(来自网络,有删改): 19xx年美国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Wesley女子学院,新来了位艺术史老师,名叫Katherine,她是个美丽成熟的女人,刚刚大学毕业,在大学里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立志要成为一名杰出的教授。50年代的美国上层社会封建思想仍旧非常严重,Wesley里的学生们大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学识广博,但学院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教她们如何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获得个性发展,而是以今后的婚姻状况来衡量她们的价值,她们学习的目的无非是嫁一个好丈夫。Katherine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沿袭学校一贯的教学做法和风格,她不仅挑战学校的一些做法、规矩,而且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并且大胆去实践她们的想法。最终她以特立独行的作风,丰富的艺术史知识以及风趣热情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被学生称为“蒙娜丽莎”。

如果十分是满分,我会给这部电影打八分。

必须说Katherine在剧情开始的表现我就不很满意,新学校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对她给出的画作应答如流,不管是作品作者、作品内容、还是创作时间、风格,她们似乎早已烂熟。但面对学生几句简单的阐述,她就表现出极大的恐慌和无措,难道对于一幅极有价值的画作来说,短短几个字的概括就足够完结了吗。她广博的学问、前卫的思想都去了哪?糟糕的第一堂课之后她变换了风格,脱离课本,给出一些非常规的作品,引导学生去思考何谓艺术、由谁评判,这才真正进入了Katherine的角色,但这个转变很容易给人一种穷途末路的反弹,于是她在革新方面的价值也就跟着削弱了。

Katherine带着她的自由精神来到Wesley,当仍处于传统观念中的学生接触到她时,自然会像扑面而来一阵新鲜的空气一样感到清爽、振奋,我认为片尾Bill说得对,Katherine来Wesley“不是帮别人找到生活方式,而是帮别人找到她的方式”, Katherine排斥传统的婚姻生活,她拒绝自己的人生被婚姻、被家庭妇女这样的角色禁锢,她也试图避免她的学生掉进她自以为的漩涡里。

…… …… 余下全文

篇二 :《蒙娜丽莎的微笑》观后感 源于美丽的心

《蒙娜丽莎的微笑》观后感

达芬奇的画《蒙娜丽莎》,画像中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甜蜜、温馨、宁静的感觉,我想知道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下表达的是什么,所以带着些许探索神秘气息的心理,看完了《蒙娜丽莎的微笑》。

电影的一开始给我感觉——这应该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有个性,能推陈出新,总会受到别人的关注,纵然结果会不顺人意。就像影片中凯瑟琳到卫斯理女子学院的第一课,我能感受到凯瑟琳的极度尴尬,我甚至不能说学生的不对之处,因为她们真的很优秀,能把课本上的内容了解得很透彻。随着剧情的推移,问题渐渐出现端倪,卫斯理女子学院是一所比较传统的学校,基本上学校的事务都有明文规定,从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都是学校要把你培养成的人,而不是自己想成为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教育模式已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对于社会,这是一种停滞。但凯瑟琳是一个比较前卫、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师,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她面临着许多困难,不只是校方对自己教育方式的警告,还有学生对前卫思想的不接纳,但是凯瑟琳不畏艰难,执著地影响着威斯理的这群女生们,引领她们找回自我,启迪她们大胆选择自己的道路,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那么的令人宁静沁心,但是在微笑下面呢?相信每个人都一样,微笑并不表示生活就没有烦恼,而是因为做自己愿意做的事,顺从自己的内心,所以流露出很自然的表情。在影片中,凯瑟琳也曾迷惑过,她气愤这样的教育模式,气愤用婚姻禁锢一个女性的未来,她认为并非每段感情都必须走上婚姻的殿堂,人生不是围着婚姻来计划的,结婚不应该成为女性惟一出路。在这个方面似乎贝蒂的感受要多一些,在上学期间结了婚,按照学校的传统,一边在家里做一个家庭主妇,一边在学校攻读学业。但是在影片结尾处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在经历了不幸的婚姻之后,贝蒂勇敢地选择了离婚,并开始迈向自己的新生活,她选择到纽约去求学,不再活在母亲的影响下。对于她来说这应该算是成功,敢于去挑战自己的未来,不再活在他人的阴影下,会思考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内心的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三 :《蒙娜丽莎的微笑》观后感

09对3

徐瑾

0921310

观《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感

——对比当今中国有关教育现象 由于无数次的听到老师和同学推荐这部《蒙娜丽莎的微笑》,所以在一个悠闲午后,找到这部影片来寻找它之所以得到各种赞誉和推荐的原因。这部以美国19xx年至19xx年为背景的关于卫斯理女子学院的故事,颇像另一部影片,即《死亡诗社》,甚至有人认为这部《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女版的《死亡诗社》。所以不难由此而推出,《蒙》这部电影也是关于一个激进、勇于创新的老师对于一所学校循规蹈矩旧制度的不满而做出自己努力和革新的故事。同样的结局也是一样的,都是以一种表面的失败而告终,《蒙》这部剧中的女老师凯瑟琳最终迫于压力而离开了这所大学,但是她所做的努力却改变了她所教的这一届学校,以至于改变了其他该校的学生。

最初,学生们对于这位出来这所贵族学校的凯瑟琳报以了一种蔑视甚至瞧不起的态度来对待。但是慢慢的,经过凯瑟琳的努力,学生接受并喜爱上了这位与众不同的老师。

关于这部影片给我所带来的震撼,可能是非常大也是各种琐碎而零散的。影片开始的开学典礼,虽然带有着浓重的传统教礼的色彩,但是还是能够给现今中国的教育带来很多的启发。片头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很独特的开学典礼,叩响礼堂的大门,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校长在询问着 “是谁在敲打学习之门?”而学生代表的回答琼安的回答为“我代表所有女性。”之后的对话便是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你寻求什么?”“通过努力学习唤醒我的心智,并奉献毕生于知识。”“那我们欢迎你们,所有追随你的女性都 能进来。我宣布本学期就此开始。”还记得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和我们讨论,为什么现在学生很少会去看老师布置的阅读书目,哪怕是规定了章节内容很少的一部分,我想原因可能有一部分便是现在中国的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并不以“努力学习唤醒心智”为目的,更不要提那“奉献毕生于知识”了,现在中国的大多数学生终其一生学习的目的便是为了找寻到 - 1 -

…… …… 余下全文

篇四 :《蒙娜丽莎的微笑》观后感

《蒙娜丽莎的微笑》观后感

李猛2008213427物理学

早就知道《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教育题材的电影,有幸在课堂上看了大部分,回宿舍后,虽然补完了,但依然觉得有些模模糊糊的,里面的女学生很容易搞混,于是乎,又看了一遍,效果好多了。

对于此片,老师要求写一篇观后感,我还是忍不住看了众网友的评论,发现好多人看的很细致,很多细节我没有留意到,但我没什么遗憾,也暂不准备看第三遍,因为看一部电影,西,领悟出一些东西,就行了!

院任教,用自己的新视角、新思想、争??

吧,当然就有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了,尤其是第一个起来挑战一种传统的,在这么多人身上动刀,一旦他们或是有比传统更好的思想、方法比如把传统的 “始作俑者”,失败了呢,那就是罪有应得,比如,婚姻中,对配偶当用情专一这是传统,且是好传统,你要是用婚外情来挑战,这就罪大恶极了,婚外情虽然改变了婚姻中的传统却没有使婚姻向好的方面发展。在确定可以挑战或是说应该挑战传统之后,那就当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就是牺牲了也是先驱,毕竟要开出一条新路,怎能不除荆棘,填沟壑,削山峰呢?我们宿舍向来休息的很晚,每天都是到十二点半了才去水房洗刷,这对身体当然是百害而无一利了,于是,我决定挑战它,坚持

十二点之前爬上床,哎,已经快半个月啦,至今无人响应,还是各上个的网,各打各的电话,但我还是要坚持的,因为我知道我的挑战是值得的,是为大家的健康着想的,所以我不在乎他们对我此举的漠视,相信我终会影响他们的。其实,对于挑战传统,也就这么两点,确定应该挑战和勇敢地坚持挑战,至于怎么挑战,那就因事而已啦!

上面说了 “大理论”,那落脚在教育这方面又该如何呢?真的静下心来思面有不甘平庸的种子,平庸的活着多悲哀啊,阳那样光辉,但起码应该在天空中眨一眨眼,意坚守,更愿意有所为,有所成!

…… …… 余下全文

篇五 :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

蒙娜丽莎的微笑 Some thoughts after the movie Mona Lisa Smile.

The world is contradicted, so are we.

Conflicts are everywhere because tradition and new thoughts are everywhere. As the film shows, those girls in college are talents. They are amazing and incompatible. They know the whole history of art. They can recognize all those famous paintings with date, author, meaning and appreciation. They all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towards art, life, and the world. But all the things they are supposed to do are to be a housewife when graduated. So the heroine Ann with enthusiasm tried to “liberate” them. She helped one of her student, Betty to apply to the Yale University for further education in the name of freedom. However, Betty directly got married when she was graduated. When Ann asked Betty why she did that, Betty answered “this is what I want”. It was in that moment that I learnt what the true meaning of freedom cannot be explained or identified. It is in everybody's heart. People feel it and live it with different perspectives. Both talent and housewife can be free if she just gets the right feeling.

…… …… 余下全文

篇六 :蒙娜丽莎的微笑观后感

《蒙娜丽莎的微笑》观后感

《蒙娜丽莎的微笑》20xx年在美国出品并在北美亚洲相继上映,很快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一流演员的非凡演技,卫斯理四季美人的校园风景,20世纪50年代经典的布鲁斯唱腔的音乐和舞蹈所流露出的恬淡柔美的浓浓怀旧情思,以及影片呈现的卫斯理这所百年学府的尊贵与典雅的古典气质与怀旧气息。站在教育研究者的角度欣赏,我认为影片的真正魅力在于其感人肺腑的故事本身。它是一个人物鲜活、情景生动、扣人心弦的教育故事。它触动了我灵魂深处的教育情感,释放了我内心蕴积的教育情绪,激活了我沉睡多年的教育思绪,让我生发无限的遐思与幻想。我利用课余闲暇安静之时整理出我对它的教育理解。

影片刻画最多的是凯瑟琳老师,没有凯瑟琳老师那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就没有这群女孩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凯瑟琳沃森所代表的是有些前卫和另类的改革者的教师形象。所谓前卫是说凯瑟琳沃森是一位不依赖男人的女性。凯瑟琳并不是贬低家庭妇女,而更多的是认为,作为有知识的女性,不应该只想着结婚,要勇于追求梦想,活出自己的人生。所谓另类是说她勇于公开在课堂上讲授课程大纲以外的非正统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能够基于独特的理解质疑艺术和美的既定标准,用于背离乃至颠覆男权至上的主流价值观,并且拥有在反抗社会正统价值观和强大主流力量的过程中不屈不挠永不妥协的优秀品质。凯瑟琳课程改革的成功,来自她执着的专业追求,她对女子教育的她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核对女性未来独到见解。凯瑟琳的教育实践体现的是我是自由女性的代表的教育内涵。她不是把自己的教育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以艺术史教师特有的教育诗性智慧融入女生们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我抉择。凯瑟琳不仅是那个时代卫斯理需要的教师,而且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教师。

电影中开学典礼仪式的镜头:当学生会主席琼向冷模以对的校长大喊“我代表所有女性,通过努力学习唤醒我的心智,并奉献毕生于知识”的时候,头戴彩色边呢帽的各班级同学,拥挤在礼拜堂的门口。单看这个仪式,就是让所有的学习者知道,知识的寻求靠的是自身对知识的渴望与需要,靠自己打开学习的大门,不断追逐自己想要的。“通过努力学习唤醒我的心智,并奉献毕生于知识”呈现给我的是大学的内涵——刻苦求知、健全心智的圣殿。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大学的目的在于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摆脱对学校的需要,大学的任务是在于帮助他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曾有位哲人说了这样的话“上天给我们有限的物质,但给我们无限的精神”,是精神带领人们上升到环视全球的高度。教育应该让学生经过不断求知武装起最先进的思想和环顾世界的眼光。因为,先进的思想才能促成、推动先进的行动。教育首要的目的,应该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为世界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但是建学校、办教育的目的不止于此。

…… …… 余下全文

篇七 :蒙娜丽莎的微笑,英语观后感

MONA LISA SMILE

When I was young, I saw the name of the film, I thought it was related with the works of Leonardo da Vinci's Mona Lisa Smile. In fact, is a very successful educational film

Catherine – Watson, a woman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came to a

well-known women's college as a professor. Catherine found that the education is not to teach students how to get the knowledge in their needs, The success was defined as marriage by school. Catherine did not like other teachers, she not only challenge some of the practices of the school rules, but also encouraged students to explore their interests. Ultimately, she won the respect of the students by her knowledge and warm personality!

In the past, I will comply with the rules. And not try my best to fight for future!

…… …… 余下全文

篇八 :《蒙娜丽莎的微笑》观后感

题目:由《蒙娜丽莎的微笑》看女性教育

——《性别与教育》

看完这部电影感触颇多,电影里女主人公凯瑟琳.沃森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xx年,坐落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新来了位艺术史老师,她就是凯瑟琳。她是一个成熟美丽的女人,一位有思想的老师,她是一个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的新时代女性,她怀着成为一名接触的教授的梦想踏入这所著名的女子大学,然而现实却让她感到种种压抑。

在这所大学,学生们大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从小接受过优秀的教育。但学院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教他们如何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也不重视心理教育,而是把学生的成功与否定义为今后的婚姻,她们学习的目的无非是嫁一个好丈夫。与此同时,凯瑟琳还受到来自学生的各种挑战。这群学生是已经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思维僵化的产物,然而凯瑟琳不拘泥于传统的教材,从生活中发掘、丰富教材。她教会学生的不是书上呆板固定的知识而是怎样去学习。她鼓励发散思维,建议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怎样去欣赏一件艺术品,正如电影中所说的:”一副好画是不受主管控制的“。

她是一个敢于打破传统的老师,她带着她执着的信念去引导这群绚烂多姿的女学生们,面对当时美国社会女性地位依旧卑微的现状,面对一个不是培养领导而是培养领导的妻子的以旧式主义为信条的学校,凯瑟琳大胆的创新,她以她渊博的学识,丰富的艺术史知识带领这群懵懂的少女徜徉在知识的天堂,她告诉她们要坚定的要对自己已命定的命运说不!要用自己的知识为自己争取一个更符合她们心境的未来,而不是怀着找一个好丈夫做一个好妻子的心态安然的等待安老。她告诉她们“不,这不是你们想要的,你们可以做得更好,找回自己”,这个社会让你们丛生来带着的观念对你们是不公平的,她的勇气激励了她们,更让我们敬佩。可是,凯瑟琳老师也尝到了现实的力量,她感受到学生的挑战和学校的各种压力,

但是她并没有放弃,不仅仅是不放弃自己的教育,更不会放弃对学生的关注,于是,她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沿袭学校一贯的教学做法和风格,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教学的方法,使得这些“心意”的教法让学生们“睁大了眼睛”。并且,她还鼓励学生们挖掘自己的兴趣,实践她们的才能。于是她和她的学生一起在传统和理想中挣扎,解脱。最后,当学生们骑着单车,追着跑着来跟她道别时,我们知道,她胜利了,她得到了这群学生的理解和爱戴。她以她那青春率直的人格魅力,丰富的艺术史知识以及风趣热情的授课风格,打动了这群 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