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国人来了》观后感

《中国人来了》观后感

今天,我在网上观看了英国BBC出品的纪录片《中国人来了》,电影描述了中国人的全球化战略在世界局部地区(非洲、南美)的表现以及这些国家和其他国家对此的看法,虽然在整体基调上稍许有些偏激,但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个人认为,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如何重新审视和检讨我们的全球化战略;二是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威胁论”。下面就结合影片对上面两个问题进行一下分析:

一、 如何重新审视和检讨我们的全球化战略

非洲、南美洲历来都是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全面而平等的合作伙伴,也是种我国主要的投资和援助的方向之一,包括我国政府、企业、民间团体、个人等在内的主体都在这些国家有很多投资项目和扶贫等援助项目,然而,我们所做的一些别人是否认同呢?纪录片《中国人来了》以旁观者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这一问题的视角。纪录片中,这些国家对待中国全球化战略的态度有两种:

一种是积极的肯定,如安哥拉。他们认为:中国的建筑公司正在改变着他们落后的基础设施,这些建筑公司的员工大部分来自中国,他们勤劳朴实,在安哥拉贡献着自己的热量,同时在这里工作的工人可以获得在中国双份的工资。他们在安哥拉是很欢迎的。中国人给当地人带来了很多经济发展的机会。

另一种是不同程度的质疑或否定,如赞比亚、巴西。赞比亚人对于中国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敌视。因为中国人在赞比亚的经济活动扰乱

了当地的经济秩序。他们认为中国人在当地生产的商品廉价但是劣质。在自然环境方面,中国人在野生动物方面的需求是当地野生动物被残杀的重要原因。中国是此类奢侈品的最大消费市场。巴西人认为中国的确给巴西的经济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但是廉价劣质的中国货同样扰乱了当地的市场秩序。片中以当地最有特色的比基尼为例。同时在自然资源方面,中国是巴西最大的铁矿出口国,开采铁矿和炼制铁矿破坏了当地的亚马逊原始森林,影响了以亚马逊森林为生的印第安人的生活。整体上,在巴西的上层社会在中国和中国人在巴西投资的问题上是比较欢迎的,但是在下层民众,尤其是印第安人看来,中国人简直是强盗。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人要来了观后感

观后感

本集主要讲述了Justin Rowlatt来到南部非洲,考察这里的中国移民现象以及中国对该地区发展的重大影响。以客观的角度讲述非洲人如何看待中国人融入他们以及中国崛起改变非洲。

当中国工人移民到那,建筑基础设施,国企返修铁路,签订合同,获取石油,中非双方贸易来往密切,中国也帮助着非洲筹资重建家园。除了大项目,还有小型实业家帮助非洲人就业生活,大部分非洲人赞可我们的帮助与付出。 中国人已经让英帝国的殖民基础建设复生,给非洲带去了贸易,繁荣,提高当地的生活水平,实现中非双赢,但纪录片也暗示性给出,中国的崛起不是福祉,而是“变相侵略”,中国人的到来引起了许多争议。旅游业给当地野生动植物带来破坏,例如象牙买卖,政治敏感问题,鼓励暴政,无视津巴布韦的人权问题,赞比亚的本土产业被摧毁,中国矿场的不但安全条件不合格,还存在虐待工人的现象。这些都是不和谐的声音。

毋庸置疑,非洲只是中国政府全球化战略的一小部分而已,以小见大,这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们大国崛起必经之路。经济格局,外交政治,文化“入侵”除了会推动他国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他们感到恐慌。自然我们也将引火上身,引起西方国家多中国的诟病,西方人不了解中国的思维方面,价值观,信息又不全面,对整个中国缺乏了解,中国背后又没有强大的价值观支持,被西方以“威胁论”来解读,中国将会面临被孤立防范的境地,因而中国政府有必要一直对外强调

“和平崛起”,同时就盟友非洲而言还要具体做到:

第一、在中非问题上中国媒体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

第二、完善对非洲的援助机制,指定相关法律约束监督华工、华 企的行为

第三、提高驻非洲的企业、工厂和机构应该的开放度

第四、加强中非两地区文化的交流 我们当代大学生肩负祖国复兴的重任,因而中国崛起对我们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落后的产业结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户籍制度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不争的事实,当我们学业完成,踏入社会,面临各种威胁,我们要做到

…… …… 余下全文

篇三 :观《中国人要来了》后感

观《中国人要来了》后感

近期观看了《中国人要来了》这一部由英国BBC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它从英国人的视角观察了作为现在第二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和影响力。

两部影片中,记者主要讲述了中国人的全球化战略给非洲的国家,巴西、美国等美洲国家的影响。在安哥拉,强调中国人的勤劳,强调中国是安哥拉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感叹先前由英国人建下的铁路,如今要中国人来翻新。由于进入当地的中国工厂采访遭拒,下结论说“中国人民不愿意曝光与非洲日益紧密的联系”。在赞比亚多是声讨中国的声音,中国人去赞比亚旅游,使得野生动物的生命受到威胁;中国人喜欢买象牙制品,导致偷猎者的日益猖獗;在农贸市场,中国的鸡贩凭借着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使得赞比亚鸡贩无法生存,说赞比亚的本土产业被中国人摧毁。在津巴布韦当地群众更是批判中国对于西方极力讨伐的穆加比政权采取不管不顾的态度,批判中国鼓励暴政、不尊重人权。在刚果揭露中国矿场不但安全条件不合格,还存在虐待工人的现象。在坦桑尼亚,以一群非洲人在海边学打太极的景象结束影片,说“如果你认为中国在非洲的作为叹为观止的话,别忘了,非洲只是中国政府全球化战略的一小部分而已”。

第二集在巴西,强调大量自然资源运往中国,批判中国的扩张对巴西的环境

的伤害,给巴西人带来的伤害,批判中国的当地公司非法生产等;认为中国的廉价商品摧毁了当地经济。在美国,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的文化入侵,在俄亥俄州的工业废墟的背景下抱怨中国的发展给当地经济带来的伤害,在华盛顿,通过采访国会议员,批判中国操纵汇率。另外还强调中国军力扩张,对中国崛起的担心。

过片子本身偏激的看法,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些确实值得我们国民骄傲的东西,一些确实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事物既对立又统一,BBC反映的是西方国家在承认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的同时对中国崛起的担心。在世界政治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日益增强的影响力确实让人叹为观之。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其他各大世界组织和民间组织中中国较强的影响地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优越地位,领先的科技水平,领先的军事水平等等。而且仍然强势的经济增长势头,确实是有资本引起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担忧的,也确实是值得我们国民骄傲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观后感《我是中国人》

电 影《我 是 中 国 人》观 后 感

京山小学 三(5)班 龙茗希 周三,京山小学组织全校师生班队会时间观看了电影《我是中国人》。之前老师通知我们看完之后要写观后感,所以我看得特别认真。这部电影的男主人公是海生,影片主要讲了男主人公海生小时候在路边玩耍救了一个比他大的小男孩,却没想到救的竟然是日本军官的儿子。后来日本军官收留了他,长大后,兄弟二人在日本部队里当兵。当从小接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海生亲眼目睹日本人残忍杀害中国人的暴行后,实在是痛心疾首,忍无可忍之下正准备杀死自己的“大哥”,却被他打晕的姑娘一枪打死。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海生是一个中国人,有一颗永远无法泯灭的中国心!痛恨日本侵略中国的无耻行径,奋起反击!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海生那爱国的精神,在兄弟情谊和国家之间,他放弃了兄弟情谊,选择了国家,这种爱国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从古至今,热爱祖国的人随处可见。像我们这个年龄知道的刘胡兰,王二小,小兵张嘎等千千万万的共 产 党员,为祖国做贡献的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他们就如天使一般纯洁,勇敢,即使他们有的是工人,农民,解放军,可他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们的贡献不容小视,他们一样爱国,一样为国做贡献,值得我们尊敬。 当然从无数战争年代的战斗片中也显现出多少卖国的人。他们只求权利,只求金钱,为此不顾国家利益,当上了万人唾骂的卖国贼,他们的良心何在?难道被狗吃了吗?!我们应该像影片中的海生,哪怕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思想的洗礼,仍能以国为荣,不为兄弟情出卖祖国,残害自己的同胞。

爱国,应该从我们小学生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把对祖国的爱投入学习中去,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努力拼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辅 导 老 师:颜 卫 红

…… …… 余下全文

篇五 :电影 《我是中国人》观后感

电影《我是中国人》观后感

五小 高臻祺

2013-4-26

你看过《我是中国人》这部情节迂回曲折,扣人心弦的抗战故事吗?影片中来自台湾的青年海生深受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满腔热枕地参加了日本特别纵队奔赴大陆参战。但是。当他亲眼目睹了日军残杀中国平民的暴行后,看清了日本军人的真实面目,毅然决然退出战争,它真是一场爱与战火的爱国战歌。

如果说战争时期的爱国是轰轰烈烈的,那么和平时期的爱国则是感人肺腑的。比如说刚发生的四川雅安7.0级大地震,灾区内,八岁的小男孩徒手刨出压在废墟里两岁的亲妹妹;当地小卖部的老板免费派送食物和矿泉水;飞行员不惜牺牲自己的公休假,第一时间驾驶飞机人力和物资到灾区??灾区外,的士司机们纷纷购买水和食物送给灾区人们;各地领导、各个学校和团体都募集爱心款捐赠给灾区??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雅安的情况。难道这不是爱国的行为吗?

再比如说武警郑益龙叔叔,发现有游客失足跌入珠江中,跑出人生最后二十一步,把游客救上来,但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郑益龙叔叔英勇救人的行为不也正是爱国的行为吗?

爱国,它不仅仅在过去的战争中,还表现在当代的生活中,英雄们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爱国事迹使我们更加认识到爱国的意义。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及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后感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后感

19xx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 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先生在9月25日53岁诞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此后发表于19xx年10月20日《太白》半月刊第一卷第三期,署名公汗。 细细品读此文,文章不过700字左右,实属短小精悍,结合它的写作背景,在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侵略东三省,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局面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之际,鲁迅先生用犀利的笔伐拎出了“中国的筋骨和脊梁”,无疑给中国人灰暗晦涩的心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现在回首这八十年的历程,中国人民没有失去信心,我们不忘历史、矢志不渝,我们小米加步枪赢回了抗日战争,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人造卫星、航天飞船、“玉兔号”纷纷上天,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经济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华民族正充满自信、满怀期待、正坚定不移的在伟大复兴之路上奋步前进!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国人要来了

《中国人要来了》观后感

看这两集片子是由于老师课堂上播放过其中的一部分,老师说BBC拍摄的还是比较客观的,但是我把两集都看完后却体会到了另一种感觉。

《中国人要来了》提供了有别于我国人自认为的发展造福于世界的观念,如果说我国人对于自己远渡重洋能给他人带来的好处甚是关注,那这部片子则提醒中国式发展对他人生活及社会带来的冲击。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最应该记住谋求发展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有对他人传统的影响,而影响了他人的传统,则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侵略。如果说这部片子是我国人拍给自己看的,我们应赞赏这部片子所采取的角度,但这片子并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而是给深受中国式发展影响的国家,而这些国家本身就已经存在对中国人不友善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片子所诉说的故事以及提供的画面更显得有火上浇油的味道,处处体现着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恐惧,处处体现着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恐惧。

两部影片中,记者主要讲述了中国人的全球化战略给安哥拉,赞比亚,津巴布韦,刚果和坦桑尼亚这五个非洲南部的国家,巴西、美国等美洲国家的影响。 在安哥拉,强调中国人的勤劳,甚至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强调中国是安哥拉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感叹先前由英国人建下的铁路,如今要中国人来翻新。由于进入当地的中国工厂采访遭拒,下结论说“中国人民不愿意曝光与非洲日益紧密的联系”。在赞比亚多是声讨中国的声音,中国人去赞比亚旅游,使得野生动物的生命受到威胁;中国人喜欢买象牙制品,导致偷猎者的日益猖獗;在农贸市场,中国的鸡贩凭借着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使得赞比亚鸡贩无法生存,说赞比亚的本土产业被中国人摧毁。在津巴布韦的采访更是深入到政治方面,批判中国对于西方极力讨伐的穆加比政权采取不管不顾的态度,批判中国鼓励暴政、不尊重人权。在刚果揭露中国矿场不但安全条件不合格,还存在虐待工人的现象。在坦桑尼亚,以一群非洲人在海边学打太极的景象结束影片,说“如果你认为中国在非洲的作为叹为观止的话,别忘了,非洲只是中国政府全球化战略的一小部分而已”。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国人》读后感

林语堂先生写的《中国人》让我想起了一句狄更斯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即是指所谓的“镀金时代”。

在自序中,林语堂先生提到“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世,因为我没有失去希望。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来涂脂抹粉。她会再一次恢复平稳,她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如今中国并不缺爱国者,更不缺以写作强大的中国去面世的爱国写作者。但一个国家的实力并不等同于它所拥有的物质力量。敢于批判并且有能力指出中国的错误,无论过去或现在,甚至将来将会发生的,这才是林语堂先生提倡并实行的。

我们生活在此刻的中国,书中所提到的“伟大的爱国者”其实仍可见一斑。这在许知远的《镀金中国》中也有所体现:“如今的中国,你会经历和目睹一些与表面的辉煌数字不相符的东西:大学成了巨大的商业公司和行政机关,思想和价值成了其中最不重要的一环;社会上人人渴望成功,脸上挂满了焦虑的神情;互联网上褊狭与愚蠢泛滥,人人以言谈粗鄙为荣,除去实际利益什么也不相信。”人们丧失对未来的憧憬,不相信生活会有其他的可能,甚至部分人对善良、正义、理想、尊严、勇气这些人类的基本情感采取漠视态度。这些与我们在众多描写“强大的中国”的书籍内容相差甚远。从广义来说,中国确实较之以前强大了,但我们在书籍中论述中国时似乎不约而同地忽略了那些“麻烦”,这些“麻烦”被鲁迅先生称作“黑暗”。

林语堂先生不因“麻烦”而感羞愧,他更希望将它们公之于世。因为他相信中国,他没有失去希望,对中国迟早能证明自己而不需要富丽堂皇的文字来表达的希望。

有人或许认为用这样的形式表达中国,将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不免有些贬低中国。但这不也正表现出林语堂先生过人的思想吗?他写下国家的缺陷,却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以更直接更彻底的方式让国人认清现状。书中,在批判和表达中国某方面的不足、褒扬和赞赏西方某方面的先进上,他的见解更加独到和缜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