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近代史影片观后感

近代史影片《南京! 南京!》观后感

作者

顾士庆

万首正

洪 永

李东华

李诚亮

刘昭浪

应永苍

常得琳

材化112班215宿舍 20xx年4月1日

观看了《南京!南京!》,我的心灵又一次被震撼了。犹记得当初历史课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时,自己对日本人那可耻的行径的无限愤慨,对当时南京人民的悲惨遭遇的无限同情。

《南京!南京!》只是再现了19xx年日本侵华以来无耻行径的冰山一角,已经让我们如此愤恨,可想而知,当时的中国民众的生活是多么的悲苦,每每想起电影中,焚烧、活埋、枪杀中国民众的镜头,每当想起南京妇女被玷污后那欲求死而解脱的场景,每当想起日本人无耻行径后的欢声笑语??无不增添自己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之情,对当时中国民族的同情之感。

而现如今,日本还欲抹去侵华的这一事实,这是何等卑贱的行为,历史是掩饰不了的。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希望他们能有所觉悟,而我们也应该正视历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把握人生。

硝烟弥漫了整座城市,一切都被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南京的城墙,最初的抵抗,一堆被抛弃了的士兵,他们用仅存的力量抵抗着入侵者,死亡,没有一滴鲜血,却让人感受到那血流成河的惨状。

此时,似乎一切语言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侵略者的行为令人发指,日本士兵的人格发生了扭曲,他们已然是魔鬼般的存在:机枪扫射、挖坑活埋、刺刀刺杀、浇油火烧,无不用尽惨无人道之其级??

电影中每一个生命都是脆弱的,无论他富贵贫穷,高低贵贱,

随时都会像烟花般消散。无法想象,无法形容,一场灭绝人性的屠杀,一场苦难的演绎。陆建雄、小江、唐先生、姜老师,代表了南京城中无数伟大的中国人。在这座生死之城中,还有什么比活着更需要勇气。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在结尾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希望已被传递。

…… …… 余下全文

篇二 :圆明园观后感 中国近代史

《圆明园》观后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圆明园给我们留下最多印象的肯定是满眼的断壁残垣,圆明园的原来的面貌是什么样子,通过看《圆明园》这部影片我找到了答案。

影片用三维仿真动画的形式再现了一段大清史实。影片上半部分,以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口吻讲述了圆明园的建造过程,直至一座庞大宏伟的工程落成。后半部分讲述大清帝国的衰落,以及圆明园的毁灭。对于国人来说,这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康熙帝兴奋地拿起郎世宁赠送的望远镜。透过镜片,他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是,透过这小小的望远镜,他却无法看到,大陆另一头天朝上国眼中的“蛮夷”们,正在进行的翻天覆地的革命;他更加无法看到的是,曾在他及儿孙三代手中缔造的无与伦比的盛世帝国,竟也会在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中一步步走向灭亡。

曾经,中国离文明与进步那么接近,但这种接近也是如此转瞬即逝。在当时的中国人关上了对外的大门,独自享受腐朽的繁华时,他们也错过了最后一班与世界接轨的列车。

圆明园,这座始建于康熙的皇家御苑,见证了中国康乾盛世的辉煌,亦见证了鸦片战争的屈辱。历史为她砌上金瓦,又披上黑纱——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像一位老人,静静地站立,缓缓地诉说。

看着这片倾圮的废墟,努力想像着她当初的模样。昔日的万园之园,今日断壁残垣,人们登上她残缺不全的身体,可以眺望远方美景。其实,她真正愿意让我们看到的,是压弯她脊背的沉重的历史,和历史之后的思考。

幸运于生活在这个时代,三维仿真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我们在大荧幕中看到圆明园当初的样子。大文豪雨果的描述没有一丝的夸张——“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她是中国鼎盛时期的代表,寄托着中国太多的自豪和骄傲。“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国近代史--大国崛起观后感stc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15世纪以来的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依靠着海洋优势、掠夺迅速崛起,却因没有发展工商业而很快盛极而衰;荷兰凭借着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而崛起,但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使荷兰失去了左右世界的霸权;英国则依靠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弥漫着激情和理想气息的法国,进行了大革命,用思想照亮了整个世界;教育先进与经济繁荣的德国,也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宣战;资源贫乏的日本通过百年维新不断成长,最终成为经济强国;苏联通过体制创新,走了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全人类提供了前无古人的经验和思考;而有着超强的创新能力的美国,凭借着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领先,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看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想起了中国近代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中国传统的自闭,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在了强国的后面,而且是一溃千里。仔细分析片中所播放的,并加以原来的知识,我发现这些大国所拥有的一些共同点。第一,都有对外扩张的历史,现在有些国家依旧在不遗余力地对外扩张;第二,都曾经称霸世界、对全球进行殖民

统治,包括经济殖民和文化意识领域的殖民;第三,都经历过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四,都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第五,都是世界性战争的的发源地。不管怎么说,世界大国的产生原因是多方位的,是本国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外显,实力主要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文化张力等,但是在学者眼里,他们认为世界大国的实力主要表现在文化,制度方面。而由此想到我们的中国,自是一嘴苦味。但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

…… …… 余下全文

篇四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范文(3篇)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范文(3篇)

1、《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千万年后,那个拄着手杖,在风雨中疾行的医生,该是怎样的形象?有些人看来,他遥远地背着一座山,茕茕而前行,虽不见前方的一点星光、一个人影;另一些人看来,他在众人的哈哈大笑中摸爬滚打于乱石的河滩上,血、污泥和雨水早已含混不清;还有一些人看来,他左手托起的分明是昆仑之山,他右手举起的手杖分明挥向每一个灵魂中的每一根长辫,而他无声的叹息和沉默的热泪,分明在那黄河与怒海之间,惊涛拍岸;或有一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具医生的骸骨。

这具屹立的骸骨:民-族民-权民生之骨。这个清澈的灵魂:天下为公之魂。这是一个朴素的名字:孙文,他是一个医生。这具医生的骸骨,这个灵魂的名字,具体又是怎样的形象? 不知他的勇气从何而来,他的力量——灵魂的力量——又如何而来。他的陵墓上镌刻着“天下为公”,意味着他立志做黄帝魂的拯救者——这也许能解释:重扬黄帝旗的同盟会在武昌的一声枪响,十六年的鸡蛋终于一朝撞碎了石头,这个医生却没有摇身变作历-史上成百上千画地为隅的枭雄,而是将自己作为最后一片蛋壳,向摇摇欲坠的巨石发出了最后一击 他的形象清晰了起来:恢复中-华,他胜利了;创建共-和,他胜利了;重焕黄帝文化,他胜利了;揭开现代建设,他胜利了;黄埔肇基两-岸国防,他胜利了;他的继承者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赢来了港澳回归,他胜利了??这位医生在天上会怎样俯瞰着这个苦难的民-族呢?是依旧忧郁地凝望着她的病痛?是仍然抚-摸-着被虚骄的讪笑所掩盖的病灶与伤痕?还是悲悯地注视着她膝盖之下被风化已久的盐碱地,恨不能再生人间、再尝一遍俗尘的辛酸,以将她脊梁里潜伏的“强掩弱、众暴寡”的辫子连根拔起,重生那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华夏原型,再现她“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华夏姣颜?

…… …… 余下全文

篇五 :近代史的观后感

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正说明,海湾战争的根本因素不是由于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两种“文明间”的战争,而是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

…… …… 余下全文

篇六 :电影观后感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曾经在大中国的某个角落,有这样一个建筑群,规模宏大,美丽至极,集人文自然于一体,令人瞠目结舌。这就是圆明园。

我第一次听说圆明园这个所在,在一个故事里:火烧圆明园。

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圆明园的起源、兴盛以及衰败是在一次近代史课堂上,通过一部电影:《圆明园》

曾经多少次幻想,只能是幻想,幻想圆明园没有被烧毁,那该多好。一把火,毁掉了世界上最美的园林,毁掉了这个人间仙境。不过烧醒了一批中国人。中国的近代史就是血与肉的历史,是革命的历史,是挣脱樊篱奔向光明的历史。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社会,表面一团和气的背后掩藏着深深的悲哀。其实在圆明园的那个时期的中国也是这样。

乾隆时期,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使大清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和灾难,只忙着修建园林的皇帝不知道,世界以及功能变了,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之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文明正蒸蒸日上。西方列强开始了一次有一次侵略中国,大清帝国陷入风雨摇曳之中。最终当年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一批批倒在枪炮中,血泊里。大清的最后一道防线就这样被攻破,不费吹灰之力。

圆明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中被毁了。

西方的两个强盗,一个叫英格兰,一个叫法兰西。这世界的罪人,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文化是无国界的,文化是世界的。任何国家没有权利去摧毁任何文化。

同时这个惨痛的教训告诉国人,告诉中华名族,落后就要挨打,就没有发言权!中国人要团结起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繁荣昌盛,到那时候就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了!

《辛亥革命》观后感

前几天的一次近代史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播放了红色影片《辛亥革命》,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看这个电影,在百年辛亥之前已经看过一遍。所谓温故知新,不同的时间看同样的事物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现代社会,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 …… 余下全文

篇七 :学习中国近代史有感

学习中国近代史有感——f13111316周超琼

一个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就要进入尾声了,这一个学期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学到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历史,对学习、生活的态度。

老师对历史的严谨、对工作的尊重给了我深刻的印象。那一叠厚厚的教案,一笔一划真实地写下了中国近代屈辱的、探索的、斗争的历史,也刻画了一位认真负责的教师形象。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爆发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老师曾经推介我们看几部影片,《火烧圆明园》就是其中之一。这部经典的影片,其实小时候就和爸爸一起看过。当时年纪还小,只觉得影片很沉重,现在才明白这岂是“沉重”二字可以描述。之后我又看了金铁木导演的数字史诗电影《圆明园》,去了解了圆明园的建立、辉煌与毁灭。雍正皇帝是我最欣赏的帝王,圆明园本是康熙皇帝赐予他的一座院子,是他寄情山水,在忙碌之余释放自己的大花园。乾隆皇帝继承之后的圆明园发展成为了富丽堂皇的宫殿,可以说圆明园是一个帝国的背影。万园之园圆明园,还是引来了觊觎她的豺狼。一座座巍峨的宫殿化为了灰烬,如今我们只能从银幕上看到数字还原的她曾经的辉煌。

腐朽的清政府在将中国困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牢笼之后,终于被觉醒的民族精英们驱逐出了历史舞台。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梁启超等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19xx年,一支队伍点燃了星星之火。19xx年8月1日,由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领导了南昌起义,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18日本全面侵华、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 产 党在徘徊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终于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xx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的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进入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新中国的诞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辟,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 …… 余下全文

篇八 :电影《世纪》观后感

《世纪》观后感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一部中国人们的探索史 。

在上中国近代史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放映了《世纪》这部纪录片的前半段,我们在为中国人们惨遭列强凌辱、惨遭清政府压迫的同时,想的更多是只有解放人民,解放中国,才能让中国真正的强大起来,才能让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就在1840年前的中国也是非常强大的,在清政府统治的期间,也曾出现过繁华盛世,那就是“康乾盛世”,那个时候中国的农业生产居世界第一、轻工业生产居世界第一、其余行业的生产量也都居世界前列。那个时候世界十大城市,中国就占了六个。

不过,在“康乾盛世”之后,中国就再没出现过盛世之态,并逐渐走向衰败,曾一度以“天朝上国”自居,就在清政府发布号令:“片帆不得入海”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同时,西方世界却在发生改变世界格局的重大变革,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并且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1775年,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代表着另一伟大帝国的崛起。1885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确立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这一系列的事件代表着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这一伟大的历史趋势的到来。而远在东方的古老国度的人们,仍在自己创建的“伊甸园”中醉生梦死,不知灾难即将降临。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尘封几个世纪的大门,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