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科学新体验观后感

“科学新体验”观后感

上学期我参加了市里组织的艺术总辅导员培训,完成了“科学新体验”的培训环节,通过这几次的培训和外出参观,我感觉收获很多。以前对于艺术教师而言,科学似乎离我们比较遥远,科学的严谨性与艺术的率真性伴虽然都是人们在面对世界时给出一种属于人的特殊表达,而这种表达在两者那里却是有区别的。但通过本单元的培训使我感受到艺术与科技是紧密相关的。

我觉得科学与艺术之间一直存在着互动。关于科学与艺术,李政道教授在主编的大型画册《科学与艺术》中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在此次培训中我们参观了上海大学数学学院,讲座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老师就讲到了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数学中的一项比例关系,但在艺术世界中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作名画中却也处处存在着它的身影。讲座中老师还让我们动手制作了莫比乌斯带,这个在数学中的拓扑学有趣的规律我们也常常能在艺术作品甚至文学作品中看到。艺术美感在科学创造中往往能给人们意想不到的启迪。特别当你在科学创造过程中遇到困难,思路受阻,百思不得其解时,某些艺术美感的启示,能使你茅塞顿开,接通已经失掉和忽略的线索,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促使你浮想连翩,触发灵感,使难题迎刃而解。

那为什么艺术与科学这看似不相干的两大领域却能有着和谐共生的能力呢?吴冠中先生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基本上把科学和艺术的各自特性说得比较明白。因为艺术家和科学家之间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艺术家的“情感偏向,正是科学家所要克服的,也正是科学家所要学的,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他是思维应该是一位艺术家的思维,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抽象和具象的综合考虑,生产和设计出来的产品可能就更加的人性化了,更加的适合我们的需要了,就更能体现科学和艺术的深层互动关系,如果艺术家

…… …… 余下全文

篇二 :走进科学观后感

走进科学观后感

篇一:走进科学>观后感

走进科学是我最爱看的节目之一,它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最印象最深刻的是“群棺丽影”。它是揭密古代,挑战我们的未知的极限。节目的内容是一次>考古。那是在江西靖安县的一个地方,在那发现了47具棺木,棺木的年代是在2500年。在打开主棺木时看见的是男性的尸骨。考古队长大胆推测这是一个族群遭遇灭族之祸而死亡的墓群。但在主棺木中发现了七环龙纹的金器和呈半月型的玉佩,这让考古队长的推测被推翻了。考古队长认真研究那金器和玉佩之后发现那金器和玉佩十分珍贵所以拥有它的人应具有很高的身份地位。后来他就推测这是一个战死的将军墓,而其他的墓是与他一起战死的战士。但在打开其他棺木检验起尸骨性别时发现在这47具棺木中有大多数的尸骨是女性,而且年龄在15至25岁,身高1.65米左右。这些都是正值花样年华的女性而且在考古队一位女性研究员对她们面部骨骼的分析,那些女性的样子都是非常美丽的。发现的这个线索让考古队长的推测再一次被推翻了,从女性尸骨的这个线索让考古队长联想到了古代时非常残忍的陪葬。古代的陪葬条例是从秦始皇的儿子开始实行的。但在后来的改朝换代中渐渐撤消,可是在明代这套刑罚又被朱元璋实行。到了清代这种刑罚终于消失。我想说也许这墓的主人也许就是那时候的人吧!最后的结果我不知道,但是在看那期节目的过程中我也好象跟随考古队员的探索进入不可思议的古代。

在看完走进科学之后,不仅让我了解了更多的知识,还让我有了不断探索的>勇气。我想你看过的话肯定与我有一样的感觉。

篇二:走进科学观后感

在这个暑假我收看了很多中央十套的“走近科学”。

其中有一集的开场白非常奇怪,是一个女生走在路上看到“烟酒”两个字,屏幕上就浮现出两个阿拉伯的数字十。我看了也非常的迷惘,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主持人解释说:“这个数字代表的是‘烟酒’二字的笔画数。有一个女孩叫做程婷婷,这个女孩一看到汉字就可以快速的反映出这个字的笔画。”

…… …… 余下全文

篇三 :小学科学优质课观后感

小学科学优质课观后感

20xx年10月份,由省教研室组织的全省小学科学学科省教学能手评选在山东枣庄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我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精心创设了教学情境

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许多参评教师都成功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例如:烟台市实小的吕晖老师指教《四季更替》时,张老师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入手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来观察回答,从而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枣庄的单文涛老师执教的《充气玩具里的科学》一课时,问同学们喜欢玩吗这一话题,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潍坊的青洁老师执教的《瓶吞鸡蛋的秘密》,为什么鸡蛋会吞进瓶内呢?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下面学生探讨问题做好了铺垫。极大地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切探究源自问题。在这次科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许多教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交给了学生一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老师们让学生从各种问题中能动的汲取知识的甘泉,步入知识的殿堂。例如:有的老师在讲《水》时,通过一个脑筋急转弯引入,增强孩子们的兴趣,同时让孩子们大胆的猜想,然后证明猜想是不是正确?学生自然的想到了验证。这些问题是同学们感到好奇得,想知道的,又是这节课课堂上可以开展的研究课题。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又能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再如《生物的启示》一课中面对这两种现象你会提出那些科学问题?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开始,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入手,进行探究,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的探究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四 :《科学讲座观后感》

科学讲座观后感。 20xx年9月14日上午,我很荣幸聆听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讲师团副团长徐文耀教授的科普讲座《当地球不再宜居的时候》。

我们初二段全体学生在早上第一、二节课在体艺楼,仔细的聆听徐老教授用生动的语言、渊博的知识、图文并茂的课件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全场,引爆了同学们的思维火花,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提升了同学们对保护地球的社会责任感。

徐文耀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磁学科学家、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徐文耀的报告从地球不安全不平静不富有以及为着一个安全干净富有的地球等三个角度展开。徐文耀教授通过课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阐述了地球所处的太空环境,地球的两位保护神——大气层和地磁场是如何保护地球的,并详细论述了地磁场和空间电磁环境,探讨了它们发展演化的规律。徐教授丰富而权威的信息资料、精彩纷呈的幻灯展示、妙趣横生的解说将抽象科学概念具象化,充分调动了在场师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了同学们思考的积极性,科普讲座会场气氛活跃。特别是援引当代诗歌、电影中师生们耳熟能详的事例,在场师生无不感叹:茫茫宇宙中,地球这颗惟一已知孕育生命的星球是何其珍贵!保护地球家园,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义不容辞!

在最后的环节,我们学生大胆提问,初二(2)班的郭郭昊晔同学获赠中国科学院院徽。郑佩芳老师也获得了徐老教授的小礼物。

徐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保护地球,刻不容缓,我们要争做保护地球的小卫士。” 20xx年9月20日

暨中科学院徐文耀教授给初二学生讲座。

…… …… 余下全文

篇五 :生命科学馆观后感

向生命鞠躬

怀着好奇,带着憧憬,踏入神秘的生命科学馆。开始一段追寻生命之旅。

刚刚进入生命科学馆的第一展厅,就被墙壁上医学发展史吸引住了。那些为人类生命科学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注定为人类铭记,因为他们为了医学的不懈努力,才有我们今天的如此成就的现代医学,像一盏盏的明灯照亮了生命之路。随后,是一系列的胚胎标本,从受精卵开始,胚胎发育第一周,第一个月,三个月……一直到第十个月婴儿刚刚出生。不禁感叹生命起源发育的神奇与伟大。再往后是一些可怜的畸形婴儿标本,各种各样的畸形儿标本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仿佛在控诉环境污染对人类的摧残……

胚胎标本厅之后是陈列人体各个器官的展厅。这是一个高新技术与解剖结合的展厅,虚拟的LED显示器以动画形式展示人体八大系统的活动,如食物的消化,血液流动等等。而实体的标本让我们对人体更加了解。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去掉了所有的肌肉,骨骼,内脏等多余组织,仅仅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的人体标本,让我对人体脉管系统有了进一步了解。

再往后是最壮观的人体冠状切片标本区,数十页薄薄的人体标本,从胸侧到背侧,清晰的展示出人体各个断层的器官,肌肉,组织,人体的复杂让我的心灵无比震撼。

之后我们通过胚胎专业知识查询机、人体模拟解剖实验多媒

体操作平台、人体切片立体展示系统、病毒知识触控查询机等先进设备更好地学习、掌握生命科学相关知识,提升学习效果。还有地方病查询系统,我兴致勃勃的查询了家乡的易发地方病,我们阳城是高氟元素地区,易患氟斑牙等疾病,要告诉家乡人注意防治。而学校所在榆次区是地下水高砷地区,大家要预防砷中毒。这些设备为我们省宣传地方病防治提供了方便,希望大家都能够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告诉家乡,共同防治地方病。

最后,我们要向这些遗体捐赠者与标本制作者表示感谢,向人体标本鞠躬致敬。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才让我们能够直观的认识生命,了解人体,掌握医学知识。再次感谢他们。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刘振元-小学科学教学观摩课观后感

小学科学教学观摩课观后感

北郑小学 刘振元

5月12日我参加了县进修学校在高升镇组织的科学教学观摩课。通过两节课的观摩和课后各位教师座谈,使我感触颇深。体会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上好科学课,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发现探究周围事物的好奇心的基本方式、方法。

上好科学课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观摩课的两位教者在执教过程中,他们都能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出明确的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目标。他们以新颖的导入、恰当的语言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为探究过程打下了良好的铺垫。在探究过程中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上的有效时间交给学生来完成探究活动。这些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突出科学探究活动。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对简单科学知识和周围事物的探究过程。那么,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进生科学探究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有大胆的猜想,又需要学生用严谨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用恰当的手段去验证自己的猜测,得出合理、科学的结论。所以,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合理的科学结论。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

3.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突出课堂的开放性。以学生为主体,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科学课的一个特色。观摩课中的两位教者的课都基本具备了这一特色。他们把整个探究活动过程都交给了每一个学习小组,而且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不同的角色,使他们通过操作、研讨、发现、记录、交流得出活动结论后,教师加以确认点拨。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突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 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多媒体教学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良方,它通过收集资料、图片展示等活动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是未来科学教学的一个主要手段。

…… …… 余下全文

篇七 :科学技术观后感

科技馆观后感

因老师的要求,我们今天去参观了贵州省科技馆,它位于贵阳瑞金南路,这是贵州省的唯一一个科技馆。

它分为五大展区,包括:少儿科技乐园、天文地理、万物之灵、科技探索、黔贵大地。

少儿科技乐园位于科技馆负一层,展示主题为“尽情游戏,科学启蒙”。展品突出了参与性、智力性、趣味性、启迪性,强调互动和创意。

天文地理位于科技馆第一层,展示主题为“仰观苍穹,俯察山川”。它展示贵州高原的丰富物种,并通过现场模拟展示地震这些天灾,让我们身临其境,通过对其的的了解,我们懂得了这些灾祸并不只是由于天气的原因,也跟人类不懂得爱护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关,从而增强我们爱护地球意识。

万物之灵位于科技馆第二、三层,展示主题为“生命奥秘,智慧结晶”。而在这里我们对我们高中所学的生物,物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科技探索位于科技馆第四层,展示主题为“走向未来,放飞梦想”。这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并且我还了解到其模拟我国“嫦娥”工程的“探月飞行”展项,是目前在全国科技馆场馆中独一无二。

黔贵大地位于科技馆第四层,展示主题为“秀丽风光,神奇高原”。趣味的演示成为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美好向往的依托。

当然它还包括其他展区,像4D动感影院、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 在本次科技馆之行中,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也了解了很多,不仅喟叹中国科技发展的速度,也觉得这种不拘泥于课本的学习方法会让我们了解到更多课外的知识。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华科学教育之我见》观后感

《中华科学教育之我见》观后感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昌盛。

为此,宋心琦教授在《中华科学教育之我见》专家讲座中强调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应试教育割裂了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系统性,对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害;使学生能力结构严重失调;对学生品德有可能造成损害;有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他提出了“应试教育必不可取”的论点,要大力提倡和发展素质教育,才是当前提高全民素质的唯一途径。

素质教育倡导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比较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求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切实把素质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只有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