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大法官》观后感

《大法官》观后感

这周四,学院组织了院里的党员和预备党员观看《大法官》,这是一部反腐倡廉的片子,为我们讲述的是一名清正廉明、严于律己的大法官渐渐受到腐败思想的腐蚀,慢慢蜕变成滥用职权、知法犯法的大贪官。故事发人深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警醒。

原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吴振汉,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在从政的几十年里兢兢业业,奉公守法,品行兼优,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退休前的几年里,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在妻子与儿子的劝说下,渐渐默许了家人权钱交易的行为,并干预案件的审理程序,干扰案件的审判结果,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逐步走向犯罪的深渊,最终导致一家三口身陷囹圄。吴振汉的经历值得每个党员深思,它警醒着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敬畏法律,将反腐拒腐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要因一时的利益诱惑而以身试法,并严格要求家人廉洁自律,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要触犯法律。

吴振汉之所以在政治生涯的后几年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其

一、吴振汉在退休前几年,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他认为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兢兢业业的工作,生活却不如另外一些才能比不上自己的干部、商人。看着他们的生活过得比自己还要滋润,他心里有些不平衡。其二、家人的劝说也让吴振汉的心渐渐动摇。家人劝说吴振汉要抓紧时间,在退休前好好捞一笔,好让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过得好些,也好让儿子有个更好的环境成长。于是他利用职务之便,让自己手中的权利变成敛财的工具。其

三、行政制度的缺陷给了吴振汉“钻空子”的机会。案件的审理理应独立,不可受旁人的干扰。但吴振汉却利用自己的职权,给予下属压力,干预案件的审理,扰乱司法公正。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得吴振汉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

从吴振汉的案子中,我们不难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一、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修身重慎独。吴振汉的经历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多么重要。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时刻绷紧反腐拒腐这条弦,时刻警醒自己廉洁奉公,恪尽职守。官员的权利从人民手中而来,身上担着的是人民的信任与期盼。官员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二、加强对官员干部家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吴振汉正是禁受不住“贤内助”的枕边风,家人的“联盟”,才纵容家人违法犯罪,最终导致一家三口身陷囹圄。领导干部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家人,堂堂正正做人,切勿以身试法。三、加强监督管理机制。西方有句名言:“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经济学中也把人定义为“经济人”,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如果官员们被赋予权利,而又没有任何监督机制监督他的话,那他极有可能走上以权谋私的道路。因此,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反腐倡廉工作中极重要的一部分。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大法官》观后感

<<大法官》观后感

触目惊心的一幕幕,让人愤慨难平;罪有应得的一幕幕,让人感慨万千;刻骨铭心的一幕幕,让人深刻反省。今天班会课上我们看了党风廉政教育警示片,这个故事让我的感触很深。

警示片反映了部分县处以上和大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从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走上严重违纪违法、腐败堕落的犯罪道路,片中人物走向犯罪深渊的心理历程,铛锒入狱后的可悲下场,让人感慨万千。他们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本钱,有了权就大肆捞钱,视党纪

国法而不顾,利用手中权力之便收受他人贿赂,成了金钱,最终沦为阶下

囚。

作为一名学生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廉洁公正,还要从下做

起。

…… …… 余下全文

篇三 :廉洁从教 献身教育观《大法官》有感

廉洁从教 献身教育

——观《大法官》有感

按照第三小学党支部的党员学习计划安排,为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党员教师的廉政从教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我利用工作之余观看了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片《大法官》。

警示片以原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吴振汉以身试法,纵容家属子女,多次收受贿赂,最终走向共同犯罪的道路,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教育片提醒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不能放松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能存侥幸心理,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只有共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才能永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本色。

面对他们悔恨的泪水,我有颇多的感触。人的一生难道只求功、求名、求利吗?难道这就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吗?现代人大部分认为只要拥有金钱与可以满足欲望上的享受就是所谓的成功。但是这一切前前后后无非就是以一个人赚多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就,价值,非常的急功近利,浮躁。我觉得人活着并不应该成为金钱的奴隶,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人生追求,而不是把它简简单单的概括为一个“钱”字。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如今跟世界接了轨,秤换成了天平,在法制的天平上,一边是老百姓“秤砣”般的良心,一边是你大法官评判的法码,人的责任有泰山鸿毛之分,老百姓心中的公理与大法官泰山般的责任是平衡的,如果你执意把老百姓赋予你泰山般的责任看做鸿毛,一颗黑心只想为自己谋一点私利的话,那天平就会大大的倾斜,一直倾斜到把高高的你滑落下来,摔在地上。胡温查办郭生贵、黄松有,彰显了政府还是人民的政府,彰显了政府惩治司法腐败的决心。老农以为:司法公正是创建和

谐社会的根本。只要司法公正了,有多少卑鄙龌龊的勾当也会在群众雪亮的眼睛下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其实,老百姓的生存欲望很小,穷点富点都能忍受,忍受不了的就是一个“理”字。只要留下司法公正这一方净土,给老百姓留下一个讲理的地方,这个社会就大有“和谐”的希望!

人性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们渴望财富,殊不知厚德才能载物,没有宽厚的胸怀和仁义的道德做支撑,所得到的财富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我们做人不应该为了牟利而放弃了对自身道德的修炼。我一直都认为,有梦想才有追求,有追求才会幸福,幸福的金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中。一个正确的心态,才可以让生命如虎添翼,从平淡中寻找温暖,从失败中寻找成长,从失意中寻找真诚......也许生活就是这个寻寻觅觅的过程,而价值就是在寻觅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财富。

…… …… 余下全文

篇四 :纽伦堡大审判 观后感

《法理学》期末论文 《纽伦堡大审判》观后感

——法律与正义

法律与正义

法律与正义

不得不说,《纽伦堡大审判》给我的感觉是震撼的。无论是从历史课本中,文学作品中,还是各类电影电视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都让我了解到,当人走在追求统治世界的霸权时,人权便被抛掷,所有道义和人性都要让位于对于权力顶峰的觊觎。这部电影重现了那场世纪审判中的一部分,对于战犯的审判结果,最终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普世意义上的正义和对和平的追求。

一、回顾影片

不否认,我们如今是站在一种历史定论者的角度看待当时德国纳粹军官的行为,认为那是一种暴行,是一种对于人性和人权的践踏。所以,在看影片前,我对纳粹战犯们的态度绝对没有任何含糊——死有余辜。但是,当影片中审判开始后,我便开始思考片中战犯们为自己辩护的言论。以纳粹二号人物戈登的观点看,很多纳粹军官认为自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自己的职责,自己没有反驳的权力,所以自己是无罪的。政府官员也同样以“执行法律的人不受法律追究”“杀害犹太人是在执行法律”的理由为自己便捷。

那么,对于这场审判,检察官们要用什么样的法律,法官们要遵循什么样的法理来为被告们定罪?应该如何评判法律和正义在这场杀戮中的地位呢?

回顾这部影片,片中的审判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美国首席大法官杰克逊首先宣读总起诉书,从道义角度罗列了法西斯灭绝人性的罪行,而狡猾的纳粹分子则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罪责,并使尽各种花招,企图通过非常规手段逃出这次终极判决。在这一部分,影片中正义的一方并未占据优势,形式很不利。影片中,另一位资深检察官问杰克逊:你是要用正义还是法律来打这场官司?这样一个发问,使杰克逊开始转换自己的思路,因为但从道义和人性上来说,所谓的邪恶的一方也有自己的职业伦理和道德,甚至对于那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伦理道德面前,很多正义的说辞也变得很没有说服力。所以在后一部分中,大法官杰克逊法律和正义双管齐下,通过各种人证、物证的展示,揭露他们的暴行,揭露纳粹法西斯仇恨犹太民族而进行的惨无人道的杀伐。最终杰克逊顶住压力,正邪无数次的交锋,终于将被告绳之以法,捍卫了正义与人性。

…… …… 余下全文

篇五 :《法官妈妈》观后感

《法官妈妈》观后感

礼拜五,我们观看了一部法制影片《法官妈妈》,它是讲述了一个少年法官与被判的少年犯之间近似母爱的故事。十五岁的少年张帅因为入室抢劫被安慧法官判了三年徒刑,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少受刑罚,便通过辩护律师想要给审判的安法官十万元钱,不想却被这个黑心的辩护律师暗中给贪污了。 让他觉得这个毫无人性的法官私下收了她母亲的捐肾换来的十万元,还判了他的罪。就为了调查清楚这件事情让安法官也尝尝牢狱之苦,出狱后的他潜入安法官的家里,骗取了安法官对他的信任,同时又在背地里和他在监狱中的一个朋友在一起,想方设法地来对付安法官,虽然安法官对张帅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张帅还是在朋友的怂恿下误会了安法官。直到张帅在18岁的生日那天,事情才真相大白。当张帅看了当年自己的母亲写给安法官的那封信以后,深深地感动了,他觉得对不起母亲,更对不起安法官。于是张帅他决定不辞而别,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守候他的母亲。当安法官知道后,立刻跑到火车站,张帅在火车的车窗里看到了安法官爬上月台寻找他的一幕,才发觉到自己错了,安法官对他无私的爱是他无以为报的,他这样的不辞而别,只会让本已被伤害了一次的安法官再一次受到了心灵上的创伤。

在这部感人肺腑的电影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大道之行也》中“不独子其子”的无私的母爱,这种母爱比亲生母亲对孩子的爱更加的珍贵,正像电影中安法官所说的“爱自己的儿子是至爱,爱所有的人是至善”安法官不仅做到了至爱,更是做到了至善,对于自己所叛过的

所有的少年,她都给予这自己对他们的爱,哪怕只是在笔记本里记录着叛过的每一个人。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忍心看到他们入狱的样子,也不忍心看到他们范法,但是在法律这个如山的规定下,她只有正直地履行这国家的义务。在私下,她又是多么的爱着自己的工作,爱着每一个少年,哪怕他犯过错。因为她明白“事出有因”,她也清楚所有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积极向善的一面,所以他无条件的去爱所有的人,甚至不计自己的得失。我觉得,一个人要是能够做到善待世间万物,一切生命,那么在他身边的无论是人还是动物,甚至是花花草草都好像在信任着你,这样也就做到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中“推己及人,仁爱爱人”的重要一点。影片中,我也发现了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那个数码店的老板,因为他自己也曾经犯过错误,进过监狱。因此他并不相信所有从监狱中出来的人,他不信任他们更不会去善待他们。让我们学会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的帮助别人,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 …… 余下全文

篇六 :观《法官老张轶事之审牛记》有感

观《法官老张轶事之审牛记》有感

看完了一遍,勾起了小时候的些许记忆,似乎小学时候在CCTV6上看过,但现在看起来却没有了小时候那种单纯为看电视而看电视的感觉了,反而增加了许多思考。一方面是关于老张解决纠纷方式的思考,另一方面是关于法律法条的在基层社会中的适应性的思考。

老张在这件在整个过程中,他竭力使出浑身的解数,试图促成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而不希望用判决了结纠纷。用老张的话说就是:“只有我在中间抹稀泥了。”值得追问的是,老张为什么热衷于调解?在重法条、重审判的法官眼里,老张的行为似乎不可理解。按照司法中立、法官消极的现代程序正义理念,老张主动积极单方面地接触当事人,极力劝说其选择调解,恐有程序观念淡薄之嫌。

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基层农村的现实中,我发现老张的做法是十分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影片中,小牛被老栓视为自己的命根子,而那头耕牛对母子相依为命的来顺妈也是非常重要。无论判谁败诉,纠纷势必得不到彻底的解决。来顺妈领来了一群村民作证,证明牛是老栓从来顺家牛栏牵走的。这样一来证明责任就应当由老栓来承担,但老栓一时又举不出证据,按照证明责任分配的规则,就得判老栓败诉。但老栓肯定会通过上诉、上访甚至采取私力救济等方式去要回这头牛。因为如果判

决得到肯定,老栓不仅丢掉了牛,还背上偷牛贼的黑锅,这是他理解不了也承受不了的。如果老栓选择上诉必定会导致解决纠纷的成本不断增加,甚至很可能会远远超过牛本身的价值。最后,这笔费用不论落到谁的头上都是天文数字,会给其生活带来难以估量的打击,影片悲剧性的结局也证实了这点。作为一个深察民情、有责任感的法官,他不能不认真考虑这些可能的后果。所以老张做出了重调解轻审判的令人不解的行为。 为了防范因实体正义的过分偏离而引起不可估测的社会后果,也可以避免因老栓的实体权利得到实现,而使来顺母子无力承担诉讼费用被逼上绝路。老张这种偏向调解的行为并非是缺乏法治意识、程序观念淡薄或者说是重调解轻审判,而恰恰是在现实条件下所作出的理性选择。我们在引进外国解决纠纷的模式的同时,是否应该立足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立足于人口多,人均资源少,人均收入低的基本国情上呢。如果我们的当事人购买到的法律服务并非是其初始所想要的,甚至这些服务还给其生活带来灾难,我想这不是法律的错误,而是我们观念上的错误,我们没有像老张那样,真正扎根于基层。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美国大法官的法理及信仰有感 (自动保存的)

1

宗教信仰与民主政治

——评《美国大法官的法理及信仰》

冉鹏

在阅读本书之前,笔者从未想到宗教自由在美国人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家庭生活层面,基督教都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正如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所言“在造就政治繁荣昌盛的所有品行和气质之中,宗教和道德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要想深入研习美国法律文化的细节,体味美国法治传统的精神气质,我们必须寻根溯源,到美国立国以及宪法的根基——基督教中去寻找答案。美国人的祖先是在欧洲受到迫害的清教徒和宗教异端者,为了逃避迫害、追求宗教自由,他们背井离乡来到美洲大陆开始新的生活,这些移民希望新政府不会因为自己非正统或不受欢迎的宗教信仰而逼迫或为难自己。正是这种追求自由的性格和精神奠定了美国宗教自由的传统,同时也是美国人对宗教自由强烈关注以及对建立国教极度恐惧和担心的内在原因。

笔者开始是把《美国大法官的法理及信仰》这本书当成一部讲述历史故事的小册子来读,本书的主人公正是那些赫赫有名的联邦法院的大法官们,书中讲述了不同时代的大法官们的人生经历、宗教信仰和法理思想,本书还介绍了许多生动的经典案例以及大法官们的判决意见,作者企图用最能还原当时情景的语言来还原历史的真相。在本书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作者的努力倾向,作者希望借助于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在大法官的个人经历尤其是宗教信仰与这些经典判决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本书沿着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①宗教条款这条主线,围绕宗教和法律这一主题并结合大法官的生活经历以及案件的判决意见,综合考察当时以及历史上关于此问题的相关资料,给我们讲述了关于美国法治的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题都和两个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就是“信仰”。

我下面的书评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着重分析一下美国宪法的基督教背景,了解这些背景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书的主题,在这部分中,笔者将把加尔文主义、清教主义与美国宪法、美国宪政以及美国人法律性格的形成结合起来加以分析。第二部分,我要讨论的是在美国独特的宪政体制下,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的宗教信仰与其做出的判决意见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这种关联性的紧密程度。第三部分主要是个人的感受。

…… …… 余下全文

篇八 :法院庭审观后感

法院刑庭庭审观后感

随人学习法学已经近三年的时间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都没有机会旁听一次庭审,这一次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几个去了法院听审,可以说给我们这些在象牙塔的法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接触真正的司法实践,虽说一次听审的过程不能彻底的让我们学到什么东西,但是至少对于熟悉一般的司法诉讼程序能够有所清晰的了解并且可以一睹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的风采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首先介绍一下案情,我所听审的案情时属于合同法范畴的。原告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而被告是一家能源公司。原在修建施工的过程中发现被告原先和原告在合同中所承诺的输气管道并没有如合同预期般安装在应有位置,后原告在询问被告为何不履行合同时,被告坚持否认没有不履行合同。在双方争论无果后房地产公司就把能源公司告上了法庭。

庭审的程序:首先由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接着检察院,辩护律师出庭,审判长,审判员出庭,然后由审判长问诉讼参与人人的基本情况,并且告知当事人其有申请回避的权利,辩护权,举证责任,遵守法院纪律的义务,其次是法院开庭的阶段,原告宣读了起诉书内容,先由被告发表辩护意见。然后进图法庭事实调查阶段,由被告出示证据材料,原被告双方就证据和事实说明证明的内容,整个法院调查阶段就结束。再次进入时大家都很激烈的法庭辩论阶段,双方就事实材料和理由,法律依据等唇枪舌

战,最后双方就做最后陈述,最后审判长宣判审判结果。经过这次的听审我学了庭审中不管是法官还是当事人各自应当注意的问题,其中我认为最终的是参与人的语言表达问题,对法官而言,表达应该清晰、条理、明确、庄重。一边让原被告双方理解无歧义,再次体现法官的尊严和权威。作为代理人,也就是法律职业人也应如此,更重要的陈述的意见应当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严谨的逻辑,抓住争议的要害和关键点,结合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作出具有很有说服力的辩护意见。原告一般都不是法律职业人,对法律法规不够了解,但也要讲证据,合理请求。有时候我觉得原告容易借题发挥。理解片面化。但有一点我是认同的,不管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把自己的理由事实充分表达出来是很有必要的,计时法官不予以采纳也不影响整个案件的认定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