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情书》的观后感

每个人都会经常徘徊于内心斗争,坚持与放弃、理性与放纵、自由与抑制,而作为以为新生代的年轻导演,岩井俊二却最为成功地把这些矛盾剖开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日本电影导演协会

19xx年1月24日,岩井俊二出生在日本仙台市。在横滨国立大学学习时,他就以拍摄8毫米为创作原点,踏上电影探索之路,他的作品获得了许多好评,如《玛丽亚》《情书》等。与同时代张扬反叛精神的导演,比如以突发性暴力著称的北野武相比,岩井俊二是传统的。在他的影片里,往往可以看到传统的日本式温情和内敛的抒情审美文化以及樱花、大海等传统意象。但是如果拿他和大岛渚、黑泽明等老一辈导演相比,他的电影又显得极为前卫。岩井俊二是一个善于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导演。从这部被全世界的无数年轻人视为“圣经”的经典杰作《情书》开始,作为导演的岩井俊二就始终在自己的电影创作中坚持这一种对于青春和生命的自始至终的强烈关注。

《情书》是19xx年岩井俊二的剧场电影的处女作,是以其清新感人的故事和吗你赶快唯美的影响,先是在日本国内一起空前的轰动,继而有很快波及整个东南亚甚至是欧美地区。《情书》获得当年《电影旬报》读者选出最佳影片奖、第二十届报知电影奖最佳导演奖、第十七届横滨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导演奖。时至今日,它不但成为了众多亚洲影迷心中的最爱,更被无数影评人视为是日本新电影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内容简介

神户,冬日里一个飘雪的日子。渡边博子和亲友们正在拜祭她在两年前因山难而去世的未婚夫藤井树。虽然藤井树已经死去两年了,但博子对他仍然无法忘怀。就在典礼后,她顺道去藤井树家拜访,一时兴起地抄下了同学录上的藤井树家的旧址。不死心的博子回家后便写了一封信寄给在天国的藤井树。几天后从未有奢望收到回信的博子居然受到了回信。博子小姐的内心执着地想要相信这封信真的是在未婚夫在天国寄来的回信,博子的追求者秋叶茂却认为这件事是荒诞不经的,于是决定和博子一起去弄清事实的真相。

…… …… 余下全文

篇二 :日本电影《情书》观后感

这部电影现在看来也可以算是一部老电影了。从19xx年到现在,已经经过了10多年的沉淀。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不过那时候对艺术手法什么的一概不知(当然,现在也只是略知一二),再加上时隔已久,对片中的很多细节已经全然记不起来了。

在05年的时候,本片发行了十周年纪念版的DVD,并在日本等地举行了重映,不过并没能引起年轻人(指20岁以下的青少年)的兴趣。有评论认为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有那种10年前那一代人的情怀,他们太浮躁,太浅薄。也许并非如此,现在的电影手法实在太多,很多桥段10多年前才刚刚出现,非常的时尚,但在现在看来却已如同陈词滥调一般,所以那些年轻的观众对此不以为然,也无可厚非。毕竟他们是在电影发展到现在这个高度后才加入进来的,他们的起点已经不一样了。

对比

对比应该说是电影最重要的一种手段,目的便是造成反差。可以是人物、场景、情节(影片节奏)都可以形成对比,其中人物之间的对比是最直观的,而场景的对比却往往被观影者所忽略。

首先就是《情书》里的人物对比。

因为都是由中山美橞来饰演的缘故,所以从相貌来区分两人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岩井俊二刻意为两人准备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渡边博子的出场基调就是伴随着忧伤,白茫茫的一片雪景,把苍茫、无助、凄冷之意全然展现。而女性藤井树的登场却完全不一样,即使生病,却还是带着精灵古怪,那个邮递员的配戏部分则更是烘托出了这种愉悦的气氛。需要一提的是,导演为了保持这样一种对比,女性藤井树全片都是带病出场的(初中场景除外)。由此同为中山美橞的两位女性的反差已经出现,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观众会搞混两人的问题。

当然,少男与少女藤井树之间也存在着对比,只是这样的对比非常明显,无需深入分析。 所以,对于女性藤井树而言,存在着双重对比,一边是和相貌相同的渡边博子,而另一边是和姓名相同的男性藤井树。这样的处理,可以说是非常独到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情书》观后感

《情书》观后感

<情书>是年轻的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第一部影片,他以诗话的电影叙事方式表达了少年的初恋,使整部影片呈现出唯美的风格.

电影是96年发行的,次年在中国上映的。这是一部关于爱与回忆的影片,青涩的青春,朦胧的爱情,因为怯弱而没敢开口,在男主人公逝去之后,因为为了追寻回忆而在不经意间重新打开。心情,随着回忆而忽喜忽悲,啊…那一段逝去的青春,那一份朦胧的爱情。

《情书》给我的精神上的冲击,是雪的背景,是那轻的音乐,还有一个人的死亡,一个人的回忆,两个人的书信,三个人的故事。

我以为,素电影的结局都是美好的。可是《情书》的结局,我无法定义它是喜是悲。一本书,一张卡,一个名字,一幅画,一个人。 你好吗?我很好。 这一句简单的话语,在内心却是引发了深深的震撼,那一种心痛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名状。

影片中有兩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第一個是少女時期藤井樹在雪地裡滑翔的鏡頭,整個畫面美麗得讓人落下淚來。那是輕柔的、幸福的淚。另一個鏡頭就是電影一開始渡邊博子躺在雪地里那個鏡頭。短短幾秒鐘卻讓人感覺仿佛過了幾個世紀般,是對離去的愛人的無法忘懷?還是對生命的思索?那個鏡頭一直向四周延伸,然後向高空延伸,從高空往下看,整個鏡頭里只有一片白雪,中間的渡邊博子只成一個黑點。生命是多么微不足道,感情卻可永恆。她只是緊閉雙眼,靜靜地、久久的躺在哪雪地裡。

我想,情書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它故事的扣人心弦,很重要的一點是它講故事的方式,它採用倒敘的方式。其實,整部電影,值得欣賞與感動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例如,這部影片中還運用了一個手法,就是在描述回憶時,并不是把回憶一次性、完全地帶出來,而是過去與現在,回憶與現實交錯展開,讓我們看到美麗的同時又感到現實的殘酷。

情书观后感

整部影片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影片人物\画面\情节上浑然统一的清澈与优美,镜头像一片一片无声的雪花,穿越时光,昨日慢慢重现,让少年情怀纷然落下.片中人物的情感表达得非常细致,那些看似轻如羽毛的细节直抵心灵.影片里,每一处的情感都是那么纯粹与清澈,生命与情感的无常,都化作纷飞的"雪花",爱来过,消失了,却永远不会被忘记.

…… …… 余下全文

篇四 :岩井俊二的《情书》观后感

致 藤井树

观毕《情书》。

这部电影第一次看是在大二的时候,当时只看了一半,不记得因为什么原因没有继续看下去,大概是因为没有耐性,并且对剧情不明白。

我重复着观看影片的最后几分钟。一群女初中生来到藤井树的门前,给她一本书,是当年另一个藤井树最后跟她见面的时候让她帮他还给图书馆的那一本。她们说,在书里面发现了一件很棒的东西。随着她们的引导,她翻到书的背面,拿起那张借书卡,最后的名字是“藤井树”,她微笑着。她们欢笑着,接着说,是在借书卡的背面。她把卡翻到背面,随即表情凝滞,内心是惊愕并喜悦的吧,卡的背面素描着她清秀的左侧脸,穿着校服,神态安静温柔,这应该是她一直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她把素描轻轻贴着胸口,遐思万里。然后,她尴尬地看了看女学生们,不知所措地想把卡放到右边的口袋里,又想把它放到左边的口袋里,她不知所措地对着那群女学生表情僵硬地微笑,然后又把借书卡放回书的背面。掩着面,流下眼泪。 她一直认为他的存在使她初中三年变得混乱不堪,讨厌他,并且认为他也不喜欢自己。此刻,她应该相信渡边小姐的猜测是正确的了,他在每一张借书卡上面写的“藤井树”其实是她的名字。

男藤井树在2年前的山祸中死去,他的未婚妻渡边因为过于思念他,在他国中毕业册上抄下他初中时居住的而现已成公路的地址,并寄信到那里。她喜出望外地收到来自天国的藤井树的回信,在几次通信后得知,回信的藤井树是未婚夫初中时期同名同姓的一个同班女同学。渡边拜托女藤井树把初中时期的未婚夫形象告诉她。女藤井树在这些回忆和寻觅中竟发现,他初中时期一直喜欢着她。

一次,渡边忍不住好奇到小樽拜访女藤井树,刚载过藤井树的司机告诉渡边,她们长得很像。渡边想起男藤井树对她说过,他对她是一见钟情的,这是否因为她长得像她。她内心对女藤井树充满艳羡,她爱他,但是他却是因为她长得像女藤井树而喜欢上自己。

初中时期性情古怪的他所做的令人费解的行为却是对她爱的表达。

…… …… 余下全文

篇五 :《情书》观后感

《情书》观后感

《情书》是日本“映像作家”岩井俊二所导演的经典电影。本片与其他爱情片的很不同,影片没有以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发展为主体,而是以两个女子的回忆讲述一个已故男子的过去,时间与空间上的错落,使影片新颖独特。影片的前部分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在后来的观看中捋清了思路,这一构造引发悬念,引发观众思考,后来有恍然大悟之感——未婚妻渡边博子写给已故未婚夫藤井树的天国之信,寄往藤井树同学录上所写的早已不存在的旧住址,却错误地寄向与藤井树同名同姓同学,意外的收到回信,两个女子往来通信,并且逐渐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却始终沉静的纯真单恋,真相大白之后前尘往事与今时爱恋缠绕出了一段痴情凄美的挚爱情深。

本片运用了不同种类型的蒙太奇手法,不仅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还对故事的情节起了很大的推动和渲染的作用。

博子尝试着按照摘录下来的地址给早已不存在的藤井树的故居写信,想将她的思念写给“住在了天堂”的爱人,不料信却寄到了与她的未婚夫同名同姓的女孩子藤井树家中。于是两个女子开始了异地的通信。这期间,导演一直用平缓的平行式的叙述性蒙太奇来展示故事情节。影片中中山美蕙一人分饰两角,一边是文静执着的博子,一边是活泼而不拘小节的阿树,双方互相通着信,表演非常出彩。

阿树由于得了严重感冒而去医院看病,不想在候诊室里睡去,梦见了当年父亲因患急性肺炎被抬在担架上的情景。护士们匆忙的身影,母亲、爷爷神色慌张的脸,与阿树的束手无措的表情不断交替。现实中护士传报她的名字的时候,她又梦到初中时与同班同名同姓的男生藤井树的初次相遇以及他到她家造访时的情景。这涉及到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在蒙太奇技巧范畴内可属于心理式的表现性蒙太奇手法。这一手法通常表现人物的回忆、梦境、思索、幻觉乃至潜意识活动等,其特点是形象的片段性,叙述的非连续性,节奏的跳跃性,多用画面的对列、交叉、穿插等手法来表现。而本片中这一情景在综观全片可见,虽事隔多年,两人以后的生活毫无交集,藤井树也似乎早已从她的生活中渐渐淡去,但这件事情一直保留在她的潜意识里,一旦有人喊她的姓名的时候,她的潜意识里立即会条件反射般地浮想起以前与藤井树有关的事情。这一情节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 …… 余下全文

篇六 :情书读后感

《情书》读后感

那些没有开口的告白,最终还是让你听见了。

高中时期的爱恋少了一些自私,多了一份纯真,只因入世不深,不必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情书》虽为题情书,可事实上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存在的情书,有的只是一张张写着藤井树的借书卡片。甚至因为两人都拥有相同名字的缘故,一瞬间也令人搞不清楚那写着的藤井树究竟是谁。

岩井俊二独特的构思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两个拥有相同姓名的但却性别不同的男女,两个拥有相同面庞因一封误寄的信而联系到一起的人,也许过于巧合,但却将那份喜欢,那份单纯的喜欢表达的淋漓尽致。总是点到为止的岩井俊二,在书的结尾用一张背面画有肖像的卡片来告诉我们一个藤井树对另一个藤井树深深的爱恋。翻过来的卡片背面,肖像,是初恋回忆的完美情书,也许这便是岩井俊二所想表达的。

对于结局,不由得令人扼腕叹息,我曾想过,若是当时女藤井树早早发现那本书夹的卡片,或是更早男藤井树勇敢的告白,那么,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思来想去,觉得这样便好,那份最真挚最单纯的不受污染的情思都应该深深的埋藏在心底,那是对于青春最好的纪念。

你好吗?我很好 —————————————————————————————— 一封封的信构成了通往两个陌生人之间的桥梁,两个拥有相同面庞的人,她究竟是不是她的替身,这一点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无法感受到当时博子得知自己的丈夫也许只因将其当做他人的替身而一见钟情时的心情,毕竟在我看来,她早已是局外人,这是属于藤井树与藤井树的故事,当听到博子对着藤井逝去的那座山峰喊到:“你好么,我很好”的时候,便已经释怀了。

一封误寄的信,讲述了一件令人动容的故事,她究竟对他抱有什么想法,我们都不知道,可我愿意相信,在他喜欢她的同时,她也喜欢着他。在看不到窗子旁边那抹身影时的惆怅,在听到多年后老师调侃时的脸红,在收到那肖像卡片后害羞的手足无措时,我想她也是喜欢着他,可惜没有在对的时间遇上他。可那份喜欢在此戛然而止却是恰到好处,美好的东西就应该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点,愿那抹身影一直长留心中。

…… …… 余下全文

篇七 :情书 读后感

《情书》读后感

读完《情书》,讶异这样清新纯粹、细致精美的文字竟是出自男人之手笔。苍茫的大雪,黑白丧服的斑驳,开头描写的是藤井树去世两周年祭日,藤井树的未婚妻博子静静地仰望着天空,与天堂那端的他问候。藤井树由于坠足雪山去世已两年,该忘的人早已把他忘却,博子却仍深深爱着他惦念着他,甚至于偷偷抄下藤井树毕业相册中他中学时的地址,固执地想要写信寄到那个已变成公路的地方,寄给天堂的他,这是只属于她的秘密,仿佛藤井树还活着还能够听见她的思念与问候。殊不知命运作弄,那个地址是藤井树中学时代与他同名同姓的女同学藤井树的。小说就这样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一段少年往事中的暗恋被逐渐地抽丝剥茧,真相大白。

沉默冷峻,爱画画和登山的男藤井树。善良温暖,温婉素净的博子。在感情上稍显木讷的女藤井树。干净唯美却又寂寞的暗恋。书中的每个人物、每段感情、每一张书卡上的“藤井树”、每一场因同名同姓引来的“灾难”......都是那么简单纯粹却又耐人寻味,让人不禁心生欢喜,就像无意中记起年少时让自己为难恼怒的事情,如今想来却是一笑泯然释怀,反而开始怀念当时的味道与气息,成为美好的回忆。那些文字就像微凉的泉水缓缓流过心里,却暖暖的。我仿佛也见到了日本的雪,沐浴到了日本的午后阳光,感受到了藤井树感冒生病时阴郁的雨天的气息。

“你好吗?我很好。”是博子写给藤井树的第一封信。这样简洁,或许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个简单的问候。书的最后,博子也是站在雪地中央,望着藤井树葬身的那座雪山不断大喊:“你—好—吗?我—很—好!”而后放声大哭。所以真实的感情最终是和一切盛大无关的事。生与死的距离,深深的爱哽在心头,哽在喉咙,也许仅仅就是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一次泪流满面的问候:你好吗?我很好。

生与死的对照,记忆与消逝的回响,以及爱与时间的真挚追问。一切都那么珍贵。

书中始终贯穿着生与死。藤井树的父亲死去时,那水塘里被冰冻住的美丽的蜻蜓,就像是永远把最美丽的姿态定格了。藤井树登山时掉下悬崖被困雪山,却唱起松田圣子的《青色珊瑚礁》。藤井树重病时她爷爷与妈妈的争论,年老的爷爷背起她奔跑在大雪中及时到医院抢救。这一切描写都让死亡显得不那么沉重,反而有股透明的哀伤与温暖缓缓渗入人的心里。死亡并不可怕,逝去的人给活着的人曾经带来过的温暖与爱,足以让人怀着忧思带着微笑淡淡相拥到永远。反而活着的每一天,都要像藤井树那样,依然阳光快乐地活着,更是经历过生死,才能如此珍惜活着的时光。

…… …… 余下全文

篇八 :《情书》读后感

情书 读后感

我终于看了岩井俊二的《情书》。不过,是小说版,而不是电影版。这,也算是我的一个突破了。《情书》似乎应该是文艺青年的入门阅读,就电影而言。然而,我在这方面,同我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一样:浮躁,不重视基础理论。似乎已经文艺了很多年的我,却从来没有看过呢!为什么呢?大约是因为在我变得文艺之前,情书就已经存在并且满载盛誉了。已经成为共识公论的东西,对我而言,是种审美疲劳。没有争议,丝毫不边缘并且是已经固定在那里的东西,如何能引起我的好奇心呢?所以,即使在搜日本电影时总是第一个跳出来,我也很少去点击“情书”那两个字。 说是“很少”,那还是有点击过的吧?没错。我的脑海中,的确深深印着那浏览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画面:男藤井树独自站在窗边的忧郁侧影;女藤井树翻过借书卡,看到自己画像的情景;以及,博子在雪地里,大声呼喊“你-好-吗,我-很-好”的情景——也就是这个,每每出现在片头,看上去不明就里的场景,让我每一次鼓起勇气,百无聊赖地点开视频后,又悻悻地关掉了。 这样一部赞誉过万的作品,应该有天雷勾地火的开场白啊!应该是打开视频,就有数不清的美妙扑面而来,至少,应该要有吸引我看下去的魅力呀!然而真相是,被剧透过多的我,完全受不了这样的拖沓:看上去毫不相干的奇怪男人(秋叶),更加奇怪的祭奠(每个前来祭拜的人似乎都是兴奋的),迟迟不肯出场的柏原崇(我唯一认识并且喜欢的日本男明星)……耗尽了我的耐心,我的全部耐心。所以,即使是较为便于跳跃阅读的小说,我仍然带着一种急不可待的心情,用中学时背诵政治课文的语速,默念,迅速地翻着,急切地想:魅力在哪里?你这样被广为传诵的魅力在哪里?直到一半书翻过,博子和女藤井树的信开始变长,女藤井树开始按博子的要求追忆过去和男藤井树间发生的故事时,我知道,我急于看到的真相这才要拉开大幕……

在女藤井树的笔下,和自己同名同姓的这个男生带给最深刻的印象,竟然是那么不美好,两个人是对头!或者说,是在女藤井树的记忆里,在她的意识里——男藤井看上去漫不经心,对女藤井树并没有特别的关注,只是充当一个因为同名同姓而同时被嘲弄的人因为这样的关系而同时成为了图书管理员的人,甚至可能因为这样的关系,而对女藤井有微微憎意的人。他最大的特点,只是,喜欢在没人借的书空白的借书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反反复复,毫不厌倦。对于男藤井树的爱恋,女藤井树完全不知情。于是我也被误导了——女藤井树是男藤井树的初恋这个出现在男藤井树妈妈口中的事实,被我遗忘了,或者成为被层层包裹的圣诞惊喜,随着博子的追问,正一层一层被揭开,一步步地逼近,一点点抓紧我的心。终于,我看到了端倪:写在卡片上的“藤井树”,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另外一个,被暗恋着的藤井树。原来这就是情书呢!我心里揣着诧异,却因为被感动,而无法喜悦。我几乎要代女藤井树喊出来:我不知道呢,我竟然丝毫没有意识到呢!男藤井树他是喜欢我的呀!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