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假期前有一次在同事家无意中看到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粗略浏览之后就决定假期把它认真读完(这个决定不乏有作者乔斯坦贾德因此书奠定全球十大作家地位的原因)。没有事先对它了解与认识的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个全新的世界——哲学的世界。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引导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论语》这样以平时生活的素材来给人哲学领悟的书,它是通过介绍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来一步步使人认识哲学,从中学习哲学。而对于像我一样什么都不懂的读者来说,我从读这本书开始就同苏菲一起上起了哲学课。从“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看似很普通却让人深思的两个简短而奇怪的问题开始,跟着“神秘老师”开始了我的“哲学之旅”探索之路。

记得原本我印象中的哲学是那么的深奥,那么的遥不可及,好像并非生活中必需的知识,而是在象牙塔顶端的学者才有权研究的学术。然而看完此书,我的观点改变了。应该说,生活之中哲学似乎无处不在。而我内心中模糊不定的哲学的定义一下子也变得清晰起来。在我的理解里,哲学就是关心、探索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这其实是我们每个活在这世上的人都应该去思考的。同时我们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生命观的过程,也可以是看作对于哲学的思考。这又回到了那两个哲学性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两个问题过于疯狂,因为他们会告诉你,“我就是我啊”或者“世界本来就存在的”。事实上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也是这样的想法。

…… …… 余下全文

篇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大综合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文学是无数的语言文字拼凑而成的艺术,科学是无数的定理定律组成的知识体系,美学是无数人对现实的感觉所组成的审美意识,而哲学,我觉得它是无数个世界的概括与总结。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谈到哲学,也很少有人会去研究哲学。在大学里有那么一句话:选择哲学,等于待业。这句话说明了哲学这条路是条死胡同。在以前我对哲学从来就没有任何的概念,从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也从没接触过,但在初中的时候我第一次认识了哲学。在一次演讲中我选择了《苏菲的世界》作为题材。阅读了它之后,我总算明白哲学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陌生,其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论是文学、科学、美学等等它们都有哲学。

印象最深的就是开篇苏菲收到了一封信,里面只有1个问题:你是谁。从这个问题它就把我带进了哲学里。你是谁?多么奇怪的一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个看似非常简单,却又似乎永远也没有答案。我是王忆玮?还是说我是一个生活在银河系里的太阳系里的地球上的中国浙江杭州的人?但是叫王忆玮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已经有了多少个,在未来还会出现多少个,他们都叫王忆玮,但是就是我么?而在杭州又有成千上万的人他们又可以替代我么?答案显然不对。在思考了很久以后,我只能回答说,我就是我,除此之外找不出任何的词汇来说清楚“我”到底是谁。就这么一个问题,便把我吸引进了哲学的世界里,它是多么的神秘,多么的有趣,我似乎永远也摸不透它??

在书中我分清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我认识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笛卡尔,佛洛依德等等著名的哲学家。记忆中最有趣的一句话就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说的一句话:Cogito, ergo sum。这是法语翻译成中文也就是: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根据字面上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意思就是因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可是笛卡尔为什么要说这么一句话呢。笛卡尔是当时怀疑论者的代表人物,他怀疑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但有一件事情是他绝对肯定,那就是他一直在怀疑。也因为他一直在怀疑,所以他一定是无时不刻的在思考,而因为他必然是在思考的所以他也一定是一个思考的存在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也就是那句,我思故我在了。

…… …… 余下全文

篇三 :《苏菲的世界》电影观后感

《苏菲的世界》电影观后感

由于形势政策教育的关系,我有幸看了《苏菲的世界》这部发人深省的电影,在此分享下我对《苏菲的世界》的浅层解读。

哲学,难懂的词汇,但是导演却把它拍的充满悬疑,奇妙,有趣。

《苏菲的世界》是一个叫克纳格少校写的一篇关于哲学的小说,是作为他女儿希尔德.马勒.纳克15岁的生日礼物。镜头转到苏菲和她闺中密友左瑞的聊天,是关于人与动植物本质区别和对外太空有什么的遐想的谈话。苏菲是一个对许多东西都充满好奇并且爱思考的一个女孩子,起初看影片的时候会认为所有一切好似科幻片是苏菲的想象,只是这种想象太过真实因此连苏菲自己也陷入这种不可思议的想象之中。但是这不是想象,却是少校笔下奇异的画面,有许多场景是引人深思的,越看到后面,谜团逐个解开!

带着和15岁的苏菲一样的疑问,我认真的观看了经典的哲学电影《苏菲的世界》。你是谁?相信大家的不二回答都会像苏菲的妈妈那样:“你是苏菲,我是XX,苏菲的妈妈??”但大家是否想过,苏菲这个名字,她可以叫,你可以叫,我们大家都可以,这仅是大家的一个代号。现在请认真的回答我,不要用名字来敷衍,你是谁?相信大家不再认为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了吧!

那么大家再来思考,世界从何而来?从大爆炸到宇宙形成再到太阳再到地球最后到人类形成,又有谁看见这世界如何出现形成?我不知该怎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这些看似寻常的问题,一直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

在这部电影中,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的真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怪异、更离奇。

…… …… 余下全文

篇四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苏菲的世界》电影观后感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带着和即将15岁的苏菲一样的疑问,我认真的观看了经典的哲学电影《苏菲的世界》。你是谁?相信大家的回答都会像苏菲的妈妈那样:“你是苏菲,我是XX,苏菲的妈妈??”但是我们不曾想过,苏菲这个名字,她可以叫,你可以叫,我们大家都可以叫,这仅一个代号。而抛开这个代号,不要用名字来敷衍,你是谁就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了。世界从何而来?从大爆炸到宇宙形成再到太阳再到地球最后到人类形成,又有谁看见这世界如何出现形成?这些看似寻常的问题,一直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

在我看来哲学是一个十分难懂的词汇,但是在导演的手中却把它拍的充满悬疑,奇妙,有趣。苏菲并不知道《苏菲的世界》是一个叫克纳格少校写的一本关于哲学的小说,这本书是作者为他的女儿希尔德.马勒.纳克15岁生日所著。而自己只是少校笔下一个虚构的人物,但不同的是苏菲有思想。

在这部电影中,苏菲不断接到一些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的真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怪异、更离奇。

神秘导师诺克斯把哲学家带出了书本将世界展现在苏菲眼中,苏菲看到了苏格拉底在雅典人民大会堂上为自己辩护(他强调爱思考的人比别人聪明),人们害怕苏格拉底的思想太过前卫而毒害了年青一

代,最后判他死刑。尽管苏那从容优雅的谈吐,人们依然不能理解他,一种不被世人理解的共鸣油然而生。在监狱里明明可以逃跑,但苏格拉底仍选择了为哲学而死,他说他做错了,但我并不明白他错哪了。柏拉图将继承苏的思想,他著名的影子理论——洞穴之微笑:事物的本质是永恒的想法。比如洞穴人在墙上看到影子却从来不问是什么创造出影子,他们只满足与虚伪的影子。他们不敢发现真理,逃避真理。

我认为真理就在我们身边,但是一般的人不轻易看见本质,只有那些爱思考的人能发现真理,真理就像藏在洞穴中对着我们微笑但我们不知道。

…… …… 余下全文

篇五 :苏菲的世界 读后感(20xx多字自己写的~~~ 绝对独家)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园艺091

14109125 黄雅菊

乔斯坦·贾德所写的畅销书——《苏菲的世界》非常适合那些未接触过哲学的人们来作为启蒙教材,引导人们步入哲学的殿堂。该书主要讲述了小姑娘苏菲在神秘导师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和一些著名的古今哲学家。先从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苏菲产生哲学性的思考,接而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还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议题思考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的哲学,神秘导师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之多,思想之深刻。不仅如此,更加值得人们称赞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讲述了哲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哲学揉碎以另一种更加细腻的方式注入读者的头脑中。哲学家们往往确实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会像行侠者那样惊险离奇,不会像军事家那样波澜壮阔,不会像男欢女爱那样情意绵绵,而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们特有的言行蕴含着哲学的深邃,会给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远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这种“灌输”的效果显然要比在哲学课堂上那些单一乏味的概念讲解要生动得多,这样的哲学知识将会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灵。

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我是谁?”,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思考过,相信这个问题是人们一致迷惑过的。为什么会有“我”这个意识的存

在?其实最开始,我并没有从书中直接得到答案,作者模棱两可的带过了。可是到后面谈到笛卡尔的时候,他所说的“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顿时让我有了醍醐灌顶的彻悟。人因为思考而存在,这句话带了点唯心主义的味道,但确实是当人们在否认在怀疑的时候,这一思考的行为就已经证实了“我”的存在。当我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心中还总是有一个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神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最开始,在艾伯特为苏菲讲解自然派哲学家的时候,先谈到了神话故事对自然问题的解释方式,然后是自然哲学家们产生怀疑,他们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来得到答案,他们相信自己的思考是不变的。在这里,他们批评了传统神话,这是否体现了神学与哲学的矛盾?后来又谈到笛卡尔的时候指出他目前发现的三件事:一、人是会思考的生物,二、上帝是存在的,三、宇宙有一个外在的真实世界。他坚持认为上帝是存在的,他宣称上帝可以保证我们用理智所认识到的一切事物必然会与现实世界相符。这样看来,哲学又是为神学服务的,而不是矛盾的。如果说神学是人们的信仰属于唯心,科学是理性的探索属于唯物,那么哲学就是否包含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者,与其兼容?哲学属于逻辑理性的思考,科学的灵感源于哲学。但是哲学在某一层次上又服务于神学,那么也就是说神学是哲学的更高层次的境界,因为“神学揭示启示的真理,而哲学只是阐明自然的真理”。当然无论人们怎么认为神学与哲学的关系,总是先有神学的启示方向,后有哲学的思考,理论上而言哲学都是源于神学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罗智

传播1201

U201217342

首先通过两堂哲学导论课的欣赏,我们看完了《苏菲的世界》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可以说让我对哲学世界的喜爱又平添一分,在电影中我伴随苏菲一起畅游西方历史和哲学长河,仿佛和这写伟大的哲学家一起探讨哲学,思考人生一般。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苏菲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是一位在外的少校为他的女儿写的小说里面的,是以少校的女儿为原型的,但是苏菲却有着自己的思想,苏菲和她的导师,首先来到古希腊的巴尔干半岛,来到雅典法庭审判苏格拉底的现场,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我和苏菲都认识了苏格拉底,知道他在雅典广场上拉住行人的手要和别人讨论关于时间存在的形势和她存在的意义这之类的哲学问题。还有他的学生伯拉图是怎样构想乌托邦和唯心主义理论。知道了中世纪初的伟大哲学家史诺宾沙是怎样将哲学和基督教义以及《圣经》新约和旧约中所有观点结合起来的。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祁克果、柏拉图等人的思想都一一呈现出来。

当那位哲学老师讲到中世纪的末期,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那位神秘的哲学老师终于露面了。他穿着一身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衣服,带着苏菲穿梭时空,来到了16世纪的欧洲。因为接下来,苏菲要了解历史上最精彩、最伟大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

苏菲在16世纪的巴黎遇到了来此讲学的莎士比亚、达芬奇,哥白尼,米开朗基罗,歌德,莫扎特,笛卡尔等哲学家。那个时期,随着地理大发现把人类所认识的疆域大大扩大,人们开始认识到上帝是不存在的。于是大批的学者开始回到唯物主义认知的方式上,重新研究希腊的文明。因此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这段时期称为文艺复兴。牛顿、伽利略、等一大批科学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未知的东西。特别是人类了解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开始怀疑教会的权威。这时,人类重新审视了自己、自然和上帝。人类对自己又重新树立了自信,那个时期,整个欧洲都沉醉在科学和探索精神中。

…… …… 余下全文

篇七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出自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是一部关于哲学的小说,讲述了从古希腊时期到康德黑格尔时期的思想的发展,深入浅出地将一段哲学的发展史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整部电影的是以主人公苏菲收到的“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而展开的。在整部电影中,虽然有众多人物角色,但在我眼中却只有苏菲和艾伯特,他们二人仿佛出尘的仙人在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去俯瞰众生。主人公对于哲学的认识是从雅典开始,在这里他看到了苏格拉底的批判性思想,正如其所说“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和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正如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所有事物本质上都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又如“在石头里有一个苏菲,只要他们愿意看到就可以看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柏拉图的思想。他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当我看完柏拉图思想的时候,我完全迷茫了。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电影开始所讲到的关于“我是谁”的问题。我到底是谁?我真的就是我自己认识的那样吗?还是我自己看到的只是一个影子而已。那我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抑或是和电影中的主人公苏菲一样是活在一部小说中呢?

种种抑或向我涌来,我迷茫了,但也让我对“我是谁?”这个问题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在这之前,我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表面上是如此的平淡、普通,但是却又是如此的耐人寻味,也唯有哲学家能够发出这平凡但又饱含深意的疑问。平时,当我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许会不屑地笑道“我就是我,一个独一无二的我”,但是,到底什么才是我呢?

查阅字典,我找不到答案。从古至今,众多哲学家对于“我”的概念各有千秋,众说纷纭。笛卡尔曾经说过“我思故我在”,因为我在思考、怀疑别的东西存在的时候,我本身就已经存在了。若是否认自己的存在,那就是否认自己的怀疑,甚至是思想。这句话从唯心主义的方面确认了自我的存在,但在我看来却或许有点偏激。或许我对于哲学的认识尚浅,但我认为,既然有一句话叫“我思故

…… …… 余下全文

篇八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苏菲的世界》是根据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主要是讲哲学和欧洲史的。书的主人公就是名叫苏菲的16岁女孩和一位神秘的哲学家。

一天下午,苏菲放学后发现自家的邮箱里有一个大信封,上面只写着两句话:“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苏菲还以为这只是个恶作剧。但她的思维不知不觉地关注起这个问题了,它思考着我到底是谁,换言之,人类和相之而来的文明是怎样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呢/那么世界又是怎么出现的呢。他发现这是一个极深奥而又严肃的问题,是的,这很严肃,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来来去去,应该知道这一切的真相。事实上当我和苏菲一起读到那封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哲学和历史的旅行。或者说,我们已经在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和在梦里神游一般,似乎就是那样一部充满逻辑悬念的悬念小说。从苏菲受到那封信开始,以后每天苏菲放学回家都会收到一封信。在信中她的哲学老师开始了她的哲学课。阐述了从巴尔干半岛上的希腊文明开始,一直到上帝在欧洲确立了神圣的地位——即中世纪的开始。在这段时间内,我和索菲都认识了苏格拉底,知道他在雅典广场上拉住行人的手要和别人讨论关于时间存在的形势和她存在的意义这之类的哲学问题。还有他的学生伯拉图是怎样构想乌托邦和唯心主义理论。知道了中世纪初的伟大哲学家史诺宾沙是怎样将哲学和基督教义以及《圣经》新约和旧约中所有观点结合起来的。在历史方面,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爱琴海孕育出的希腊文明是如此的令人惊叹,那里所有的思想互相碰撞,诡辩学派、唯心学派等诸多学派互相辩论。在雅典,世界上的第一个议会诞生了,几千年前的产物,至今仍是主宰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人类的理性与思维第一次以知识为载体向外输出,输向人类自己、输向自然、输向万物。你看,今天人类不正是用我们所独有的思想去对自然对其他生物施发号令吗?我从雅典卫城里看到了人类正在成长、人类的理性、知识、思想、这些都比他们都祖先有了更大的提高。从希腊半岛那儿传来了人类正挥起思想这把巨斧,改造起世界来的声音。巨斧敲打时发出的火花,那正是思想碰撞发出的火花。人类开始走上成为万物统治者的道路,因为人类拥有的是其他生物所没有的——智慧。 思想在进步、人来在成长,时代更在发展。终于,人类社会走进了封建时代。欧洲也开始了中世纪。在欧洲,人们开始把自己的思维与上帝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智慧包括大自然都来自上帝的创造。人们开始了极端的宗教狂热。那时,人类对自己对自然的看法和希腊时期截然不同。他们认为人类本身是卑贱的,所有的热爱和敬仰都给了上帝和那些大主教、修道士们。这个时期的哲学问题几乎都与宗教有关。中世纪的欧洲特点就是战乱纷飞,当时来自北方的日耳曼和南方的法兰克人、英格兰人在北欧争夺土地,南方的西班牙人和罗马帝国在像阿拉伯人宣战。最后爆发了十字军东征和英法百年战争。总之一切的冲突都与宗教有关。 当那位哲学老师讲到中世纪的末期,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那位神秘的哲学老师终于露面了。他穿着一身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衣服,带着苏菲穿梭时空,来到了16世纪的欧洲。因为接下来,苏菲要了解历史上最精彩、最伟大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苏菲在16世纪的巴黎遇到了来此讲学的莎士比亚、还有蒙田、黑格尔等哲学家。那个时期,随着地理大发现把人类所认识的疆域大大扩大,人们开始认识到上帝是不存在的。于是大批的学者开始回到唯物主义认知的方式上,重新研究希腊的文明。因此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这段时期称为文艺复兴。牛顿、伽利略、等一大批科学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未知的东西。特别是人类了解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开始怀疑教会的权威。这时,人类重新审视了自己、自然和上帝。人类对自己又重新树立了自信,那个时期,整个欧洲都沉醉在科学和探索精神中。两个人走一块儿,不再问候:“上帝保佑你。”而是诸如:“是惯性在决定地球绕太阳转的轨道是圆的。”这之类的话。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教诲,随之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成果,这就为欧洲的崛起准备了条件,正是在这时,欧洲开始超过了中国、埃及和印度。欧洲也开始了殖民主义。 读完文艺复兴这一章后,苏菲和我对世界的看法已经有点清晰了。接下来是18世纪开始,欧洲的黄金时期。君主封建制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新问题也出现了,但解决问题的哲学家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