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大国崛起第五集观后感(激情岁月)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法国崛起

——《大国崛起》第五集观后感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分成五种层次,依次由低到高排列。同样,一个国家也有她的不同需求层次,每一个需求的层次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由此,我们可以从马斯洛需求层次一窥法国的崛起。

一、基本需求之法国人民

启蒙运动后,在18世纪的法国,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大约20万人,占当时法国总人口的2-3%。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法国人民早就痛恨国王、僧侣和贵族。他们有钱有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国王路易十六就是他们的总头子,他同僧侣贵族狼狈为奸,弄得民不聊生。在这种分层级管理的社会体制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当这种不满足由量变逐步上升为质变时,代表着第三阶层意志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了,与其说是阶级矛盾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不如说是第三阶层人民群众不能满足其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革命胜利后,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宣布人与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由此可见,《人权宣言》的颁布,粉碎了挡在在法国民众追求在基本需求之路时的障碍。

二、尊重需求之政治体制

从路易十四时代开始,法国的沙龙文化之风日渐兴盛。贵妇人家

中宽敞、雅致的客厅,给艺术家和思想家们提供了讲坛和听众,刺激着他们的灵感和激情。与此同时,刚刚在巴黎出现不久的咖啡馆则为市民们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场所。这种现象充分体现出在当时的政体下,新的思想和文化能够被广泛地传播和接受,这是尊重需求之一。另外,法国于1791年修建的先贤祠,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即埋葬“伟人”的墓地。不得不说这样一个举措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政体对那些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伟人们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提倡先进、尊重先进的显性表现,它充分满足了整个社会对新知、新思的尊重。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大国崛起之德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帝国春秋》观后感 从混乱不堪,任人践踏的弱小城邦到独立统一,经济富强的欧洲强国。德意志,这个欧洲中部的国家,像一位历经沧桑,饱经磨难的老人,向我们诉说着几多传奇,几多感慨,。

从1648年威斯特法利亚条约的签订,以法律形式确认德意志的分裂局面开始,德国走上了艰难寻求民族统一的步伐。这其中不乏心酸与屈辱,拿破仑的铁蹄席卷整个欧洲大陆时,和平女神被当作战利品运到了法国,又因其地理位置被称为欧洲走廊的主战场,饱受周围列国的侵犯,德意志人更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席勒曾感叹道: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土地了;他的朋友歌德也曾叹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土地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意志。可值得庆幸的是,法国大革命统一、自由的思想使人们从禁锢了百年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光明的曙光迎面扑来。贫困潦倒的经济学家李斯特为了民族的统一辗转于各大城邦,宣传要从经济上的联盟再实现政治上的统一的进步思想,终于促成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诗人用诗句探寻民族的未来,音乐家们用音符抒发抗争的激情,哲学家们用理念激发至高无上的国家精神。民族的团结为祖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工业总产量已经位居欧洲第三。经济实力的增长,给德意志带来了飞速的

发展。1871年,称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上台,不断增加的军队力量使德意志成为“和平时期的兵营”,俾斯麦以其独特的外交政策,为德国争取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他认为:没有任何国家不结盟,也没有任何国家不会成为本国的敌人,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德意志在法国的凡尔赛镜宫中宣布了它的诞生,一个全新的德国正在走来。,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国家重视国民教育的培养,这从国王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当做校舍就可看出。学校从小教育孩子不仅要为自己而活,还要为民族的未来而活。建立教育和科研并存的现代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教授中就有29位获得过诺贝尔奖。也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展开,19xx年,德国经济跃居世纪第二,经济的发展刺激它要在世界上谋求更大的利益,于是,19xx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xx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战争摧毁了世界,同时也摧毁了德国,德国再次一分为二,19xx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纪念为二战付出惨痛代价的犹太人。那天,勃兰特做出了一个让世界震惊不已的动作,他面对死者墓碑,跪倒在地,诚心忏悔。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真心被感动了。他作为一国领袖可以放下自己的身份替自己的祖国忏悔,反应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素质,更是一个国家面对自己所犯罪行的诚恳姿态,这让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国。经过多年的努力,1990

…… …… 余下全文

篇三 :大国崛起观后感

法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就像一个美丽的火焰,是否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还要看有没有所需要的干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主要的“干柴”就是国民的素质和教育。依法国为例:

受文艺复兴影响的16世纪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教派与旧教分庭抗礼,他们争夺儿童和群众的手段就是教育。通过这场争夺战,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视数学、地理、历史,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使得法国新一代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创办于1684年的训练初等学校教师的讲习所是欧洲最早出现的师范教育设施,对确保教师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9世纪以前,法国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荣誉,其学术水平在西欧是很高的。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0岁时,父亲因受人陷害逃离瑞士。卢梭13岁即开始自谋生计。他当过学徒、杂役,为人抄写过乐谱,做过家庭教师。寄人篱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长期漂泊不定的贫困生活,培育了卢梭对于"残暴和不正义"的反抗意识。1762年,卢梭的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这部长篇檄文刚一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法国政府下令逮捕卢梭,焚毁《爱弥儿》。卢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国。1767年,卢梭返回法国,避居于巴黎市郊。1772年完成了自我评传性的最后一部著作--《忏悔录》。1778年与世长辞。 卢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齐所继承。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龄分组来发展儿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实行教育。后德、法、英、意、俄、美等国政府,也纷纷派遣专家和官员前来学习。裴斯塔洛齐所创建的伊佛东学校成了蜚声欧美的“国际学园”。有趣的是,瑞士政府首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美国政府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卢梭、裴斯塔洛齐教育思想》的运动。前者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后者成为今天世界上的霸主之一。

…… …… 余下全文

篇四 :《大国崛起》观后感

法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就像一个美丽的火焰,是否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还要看有没有所需要的干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主要的“干柴”就是国民的素质和教育。依法国为例:

受文艺复兴影响的16世纪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教派与旧教分庭抗礼,他们争夺儿童和群众的手段就是教育。通过这场争夺战,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视数学、地理、历史,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使得法国新一代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创办于1684年的训练初等学校教师的讲习所是欧洲最早出现的师范教育设施,对确保教师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9世纪以前,法国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荣誉,其学术水平在西欧是很高的。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0岁时,父亲因受人陷害逃离瑞士。卢梭13岁即开始自谋生计。他当过学徒、杂役,为人抄写过乐谱,做过家庭教师。寄人篱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长期漂泊不定的贫困生活,培育了卢梭对于"残暴和不正义"的反抗意识。1762年,卢梭的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这部长篇檄文刚一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法国政府下令逮捕卢梭,焚毁《爱弥儿》。卢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国。1767年,卢梭返回法国,避居于巴黎市郊。1772年完成了自我评传性的最后一部著作--《忏悔录》。1778年与世长辞。

卢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齐所继承。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龄分组来发展儿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实行教育。后德、法、英、意、俄、美等国政府,也纷纷派遣专家和官员前来学习。裴斯塔洛齐所创建的伊佛东学校成了蜚声欧美的“国际学园”。有趣的是,瑞士政府首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美国政府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卢梭、裴斯塔洛齐教育思想》的运动。前者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后者成为今天世界上的霸主之一。 1789-1794年法国革命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一次更彻底、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教育方面,资产阶级执政的各派力量都拟订过方案,其中著名者有康多塞、雷佩尔提和拉瓦锡等人所拟的教育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在当时都未来得及付诸实行,但对法国教育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会提出的方案,不仅给法国而且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讨论19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础。

…… …… 余下全文

篇五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1000字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1000字

法国,5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使它成为欧洲的天然大国;巴黎,文化、艺术之都,让每一个喜爱历史的人都流连忘返。法国是我很喜欢的国家之一,三次法国之行,法国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浪漫、开朗、大方、热情,颇具亲切感。

大国崛起法国篇重点介绍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社会变革,及此后法国陷入长期社会动荡的情况。1789年之后不到100年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三个共和国。激烈而反复多次的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消耗着法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动荡的局势使经济发展缺少必要的、稳定的社会基础,法国的大国之路因而变得格外曲折。

编者拿法国与隔海相望的英国作了比较: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始出现,英国是1485年,法国是1589年;开始进行由专制走向民主

的社会变革,英国是通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法国是通过1789年的大革命。相对于两个100年的时间差而言,影响两国更大的变革方式的不同:在法国经历着百年动荡的时刻,以和平方式完成社会变革的老对手英国已经在进行一场工业的革命。在这一轮的国家竞争中,法国遗憾地错失了时机,不得不始终居于“第二”的位置。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中国与日本这两个同样是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的明治维新是19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两者也相差了100年,如果中国政府能认真、耐心地学习其他强国的崛起之路,吸引他们的教训,强国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法国在17-18世纪中涌现出许多思想家,他们给世界留下了一部部经典之作。其中有: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等;伏尔泰的《哲学通讯》、《牛顿哲学原理》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即三权分立方式保障公民权利说);狄德罗编撰的《百科全书》。

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强盛,不是简单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吸取教训,不断进取!

…… …… 余下全文

篇六 :《大国崛起》观后感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书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院系年级: **********

专业班级: ***************

学 号: ************ 姓 名: *********

联系电话: ************

指导教师: ***********

20xx年6月

1

《大国崛起》观后感

摘要:《大国崛起》,用理性的态度、开阔的视野,较为客观地解读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国先后崛起的历史,纵观大国崛起,我们应以经济发展与崛起视角,探讨与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规律与一般经历,《大国崛起》正是试图告诉大家: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中国如何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和平发展之路?500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轨迹背后,暗藏着哪些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这些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

关键词:《大国崛起》 读后感 收获 评价

一 主要内容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联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先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世界的主角,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大国崛起》讲述了上述九个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为内容,将视线集中在各国“崛起” 的历史阶段,追寻其成为世界大国的足迹,探究其“崛起”的主要原因。力求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同时,通过各国特色鲜明又具有某些共通性的强国之路,寻找其创造的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和精神财富。

…… …… 余下全文

篇七 :观看大国崛起 观后感

个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

                       ------大国崛起观后感

目录

1.开篇----------------------------------------------------------------------------------1

2.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葡西)--------------------------------------------4

3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4

4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4

5第四集:走向现代(英国下)------------------------------------------------5

6第五集:激情岁月(法国)---------------------------------------------------5

7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56

8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6

9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6

10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67

…… …… 余下全文

篇八 :大国崛起 德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的德国篇——《帝国春秋》,讲述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衰落与崛起,非常耐人寻味。让人为这个民族跌宕起伏、悲喜交加的历史所震撼、感染。它是欧洲的后起之秀,却是给世界历史添加最多浓重笔墨的国家。从分裂到统一,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它所经历的风霜雪雨,最终成就了这个民族的挺拔个性,也让世界上所有正在崛起的国家警醒。一个曾经多次遭受分裂,又给全世界带来最大的灾难的国家,一个摆脱了历史的不幸重新融入欧洲,屹立世界,并成为今天举足轻重的经济强国,很让人钦佩和尊敬。

分裂之痛在历史上一直困扰着德意志,德国处在欧洲大陆的中心位置,欧洲列强都不愿看到它的崛起,于是各种阻挠困扰接踵而来,1801年拿破仑的征服,更是加重了分裂的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我们如今熟知的人物诞生了——歌德用诗句描述分裂之苦,贝多芬用音符抒发国败之痛,黑格尔等一些哲学家更是用理论寻找强国之路。德国人用近70年最终走出了这条路,李斯特、俾斯麦都是使德意志走向统一的功臣。1871年“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国之后,德国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崛起的德国很快就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经济实力迅速超过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德国快速发展的根本源于统一,动力则来自教育。德国在最困难的时期,也从未放弃过教育,教育的根本就是推动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整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言而喻。只有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才能带动国家腾飞。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就指出了德意志的出路:“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正是基于教育为本的思想,普鲁士普及全民教育,实行强迫性教育制度,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义务,并将这一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保障。即便遭到法国入侵,普鲁士还在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时,国王也拿出了最后一点家底,每年为教育事业拨款。在危难之时仍然以教育为本,不得不佩服当时普鲁士的统治者的魄力。而且更难为可得的是统治者为教育提供资金的时候,并没有限制学术的思想。也正是在这样的空前自由的氛围下,出现了黑格尔、叔本华,格林兄弟,爱因斯坦、费希尔、马克思、费尔巴哈、海涅、拜耳、赫兹、诺伊曼等巨匠。教育给德国带来的利益是长久的,显而易见的。科技的腾飞给德国的经济带来希望,为德国不断创造着无尽的财富,这样的德国是凝聚的团结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