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城市之光》观后感

《市政学》

作业:《城市之光》观后感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

姓名:商蓟孟

学号:201110114074

指导教师:周旭

完成时间:20xx年9月15日

《城市之光》观后感

世博电影《城市之光》由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该片以散文的手法,纪录和描述了上海世博会精心周到的筹办工作以及上海、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对本届世博会召开的期盼。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历史风貌来描摹上海、城市和时代的变迁,来书写人们对城市生活的体会、对城市未来的思考。影片以“时间”为主轴,记录了自20xx年9月以来上海世博会筹备的重要事件和活动,而在围绕主题的展开叙述中,分别表现了部分国内和国外相关城市、现代经济和古典文化城市不尽相同的生活理念,以及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共同愿望。作为影片的内核和重心,《城市之光》浓墨重彩描绘了上海的兼收并蓄、宽容包涵,描绘了上海的承前启后、变化更新。

本片开头谈到了上海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分别有着不同的变化。时代在不断变迁,今天,上海的面貌日新月异,而上海的发展也在水平不断提升,现在能够在各个角落看到来自外国的游客已不足为奇,整个城市到处都是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已取代了从前有些破旧的平房;十分便捷的地铁和轻轨也代替了过去的旧式的双层巴士。上海正在不停地成长,中国也在不停地成长。影片体现了“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办好世博会的态度和决心,刻画了中国人民汇聚世界文明精华、凝结五湖四海力量,点燃人类希望之光的丰姿与崭新形象。在影片中也提到了世博会个各馆是怎样建成的,各个馆能够展现自己的形象与特色,是因为人们的辛苦、劳动与灵感才造就的。

城市的风韵,城市的色彩,永远地在传递生活的理念。当城市季风拂面而过,生活的故事不管如何展现,都在拼写一段磨灭不去的岁月,都在眺望一处绝世的风景。时代是一个故事,时代是一个历演,让我们一起期待,时代能够更加进步,时代能够更加发展。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为世界之光》观后感

当为世界之光

我很喜欢我们的校歌《为世界之光》。其中给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一句歌词是:实学培国本,民族得中兴。而今天观看完校庆宣传片《为世界之光》后,更是加深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仅仅100多年以前,列强环饲,四郊多垒,有识之士认识到,我们之所以落后,在于生产力落后,工业不强。在这个背景下,交通大学得以创立,其宗旨是为国家培养掌握“实学”,能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工业化的人才。我觉得没有中国的工业化,就不会产生工人阶级,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毫不客气的说,正是中国的工业化,推动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发展。即使到现在,工业能力,特别是重工业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核心的部分。

继北洋到南洋的艰难创立,交大的西迁却更是校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震撼人心的一笔!数百名教师,放弃家业;上千名学子,背井离乡。交大是幸福的,因为哪怕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我觉得所有真正的交大人都不会放弃这个属于我们共有的精神圣殿,并且不懈的为之添砖加瓦。大师云集,学生意气风发,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勇敢的挑起对于国家的责任。哪怕是燃烧掉自己也在所不惜,一路西行来到了这里。

狂野大西部,有不羁的灵魂,有自由的空气——这其实都是激发治学想象力的巨大的瑰宝。大学的最本质责任之一是什么?对国家精英的培养!而我们,便是要继承交大的精神,以交大人的自信,以交大人的信仰,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 …… 余下全文

篇三 :《光之塔》观后感

《光之塔》观后感

每个人都可以从片子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生命的灯塔,一直在延续。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想到珍惜。就在现在,我们应该让父母更快乐一点。

曾经也拼命的寻找让自己感动流泪或是触动很深的东西,怕自己变成冷漠的人……可是,渐渐发现,好多东西已经不能让我感动了,冷漠亦或是……

传承,作为儿子,更能体会这种难以名状的情感。曾经是小船里面那个顽皮的孩子,曾经坐在父亲的脖颈上捣蛋;现在是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游子;将来,也会是那个盼着儿女来信,无论风雨,都会蹒跚着走向信箱的驼背老人。父爱如同那座灯塔,没有温柔和细腻,更不会说出那些想念和依恋,只是燃烧着自己,发出宏伟而又柔软,清晰而又温馨的光,告诉你回家的路,或是引导你去更远的地方,然后,永远地为你点亮。

感觉,无声。。。,无言。。。,有的只是一点一点的付出。作为儿子,很少和父亲亲昵,这种和父亲话少的儿子不占少数,两个男人不知道如何表达情感。至今我仍感动于这种生命的付出和充满温情的轮回。

希望父母健康,平安!

…… …… 余下全文

篇四 :西安交通大学纪录电影《为世界之光》观后感

《为世界之光》观后感

这个周二下午,我们班集体组织观看了学校的纪录电影《为世界之光》,让我感受颇多,我也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更对“伟大”一词有了更深的感悟。

《为世界之光》讲述了交大从最早盛宣怀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并在上海筹款议建新式学堂,定名曰“南洋公学”,再到辛亥革命爆发后的南洋大学堂,再到国立交通大学,最终大树西迁成为了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学的历史故事。一部《为世界之光》,就是一段交大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再到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的光荣的发展史。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曾经担任交通大学校长的唐文治先生的一段话:“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正是唐文治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对人才的深厚的爱,让交通大学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一座辉煌的丰碑。恰巧我正是文治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能够在以唐文治先生命名的书院里学习,我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同时也感到自己肩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让自己符合唐文治先生对第一等人才的要求,才不会有悖文治书院“文治”的初衷。

此外,在这个记录电影中我也体会到交大身上那一份热烈的民族责任感。从为国培育人才,到大树西迁,都在为我们交大人做出了榜样,用自身的变迁教育我们去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对民族有用的人。

我相信,在今后的岁月中,我们的交大一定会愈加辉煌,成为那道闪耀于东方的世界之光。

…… …… 余下全文

篇五 :《城市之光》影评:你是我生命中的光

影评知识

在影片中,笼中鸟则是盲女的视觉象征物。盲女在羡慕完邻居女孩爱情之后拿着装有小鸟的鸟笼似乎还不能说明这一点,那么再加上盲女卖花处的铁栅栏背景和流浪汉在劝说富翁时的那句“明天小鸟将歌唱”(在流浪汉看来,小鸟就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这个象征就很清晰了。

从流浪汉爱上,或者说要帮助、解救盲女的那一刻起,他就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苦难:如果说被盲女用水泼脸、被花盆砸到头,还只是命运给流浪汉开的小小玩笑或是对他窘境的一种外在象征的话,那他为帮助盲女而去做清洁工、在擂台上被人暴打、直至最后背上抢劫犯的罪名成为阶下囚,就是他为爱情、为盲女所做的实实在在的自我牺牲了。在流浪汉看来,为盲女,也就是为心上人的这种牺牲是幸福的,所以,当他走进监狱前,他俏皮地踢了一根烟头,一点儿都看不出难过的样子。 片中有一场戏,贴切地“暗喻了”流浪汉为盲女所做的这种幸福的自我牺牲。盲女要流浪汉帮她团线球,盲女没有抓住流浪汉手中的线头,却拽住流浪汉毛衣的线头团了起来。流浪汉非但没有阻止,还帮着盲女抽自己的毛衣。就这样,流浪汉以自己受冻为代价,给了盲女一团线球。

流浪汉的爱情戏里,最美妙的就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和最后重逢的那两场。其中的呼应与象征非常精彩。 在第一次见面时,由于流浪汉静静地坐在盲女身边,盲女泼了他一脸的水;在最后的重逢中,盲女认不出流浪汉,甚至取笑流浪汉,这对流浪汉来说,无异于又被盲女泼了一回冷水。第一次见面,流浪汉从盲女那里买来了一朵象征他们爱情的花(流浪汉在影片大部分时间都戴着它,并时不时地亲吻它都说明了这一点);最后重逢,流浪汉又拿着一朵花(完全可以把它看做那朵爱情花

的替身),只是这朵花的花瓣在不断凋零,象征着地位悬殊的流浪汉和盲女之间的爱情似乎已经不存在了,可就在这个时候,盲女又递给了流浪汉一朵花,这就预示他们之间的爱情就要焕发出新的青春。第一次见面,流浪汉给盲女一枚硬币,由此开始了流浪汉在经济上对盲女的照顾;盲女在最后重逢时刻给了流浪汉一枚硬币,象征着盲女经济“反哺”的开始。甚至在光线的运用上,也能看出这种呼应和对比:第一次见面发生在城市的阴影之中,最后一次见面则阳光明媚。

…… …… 余下全文

篇六 :观文化之光有感

观《壮乡和歌<文化之光>》有感

节目开篇,渔民悠闲地划着竹筏哼着优美的壮乡歌谣,鱼儿欢快地在水中跳跃,好一幅歌美鱼跃的声乐图!绿水荡漾,歌美鱼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其中这优美和谐的画面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着歌声这位穿着朴素的阿叔心情是那样的舒畅,生活是那样的惬意,随着歌声鱼儿都在欢呼雀跃,可见竹筏歌声是阿叔生活少不了的一部分,我想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所在!

我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不仅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传承和弘扬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很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如19xx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中国各地最美风景成为设计灵感之源,桂林山水秀丽风光出现在了二十元人民币背面上,在美景右上角还印有汉语拼音以及蒙、藏、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印在人民币的风景与文字不仅体现了票面的美观设计,更体现了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我国文化丰富多彩,各地文化瑰丽多姿,仅广西的历史文化之光就足以惊人耳目,撼人之心。如源远流长的铜鼓文化真正的继承了少数民族(特别是壮,苗,瑶,水)风俗习惯的东西,铜鼓一般用于祭祀、乐器、婚庆、节日等,体现了铜鼓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如宁明县花山岩画写实了壮族先民壮丽雄浑的文明史;又如柳州程阳风雨桥,它是中国木建筑中艺术珍品,其雄伟壮观气象浑厚,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柳州程阳风雨桥将侗族人民智慧展露无疑。

广西十二个民族和谐发展心心凝聚,它是和歌阵阵的八桂大地!他们以歌声传递友谊、讲述生活 。刘三姐是广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经典标志之一。印象?刘三姐将刘三姐的经典山歌及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的元素创新组合体现了各民族群众融洽相处的场景。

这些璀璨的历史文化实例无一不体现了广西文化的丰富多彩及丰厚的文化底蕴。

美丽的广西不仅山美水美人也美,作为广西人,我为自己骄傲,为自己自豪,我爱自己的家乡,爱这里的每一个人,爱这里每一寸土!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文明之光》有感

读《文明之光》有感

读《文明之光》有感

买《文明之光》半年多了,第二次把第一册读完,心里还是有点激动,所以忍不住写点东西。

如果对这个世界还有一点好奇的话,这本书读起来是不会枯燥的,特别是对于我这种没什么历史知识的人来说。

读这本书之前,不知道人类文明大概从1万年前开始,而这万年相对于地球形成不过于一年里的半小时;也不知道两百来年前人类才慢慢了解45亿年前地球的形成及其过程;

读这本书之前,不知道6000年前第一个文明中心是在古埃及(也有认为是美索不达米亚),开始有了城市慢慢形成了文明,然后在BC2000多年建成了保持了4000多年全球最高建筑记录的金字塔;不知道在远古时期人们是怎么磊起十几二十层楼高的金字塔的;也不知道那时候的绘画雕像能留下什么艺术;

读这本书之前,不知道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原来被那么多名族统治过,时间走过然后留下各自的文明痕迹:

苏美尔人留下了文字(BC3300),这是我们所有拼音文字的原型;留下了轮子(BC3200),这推动了大规模城市的建造;还建立了最早的学校(BC3000); 4000多年前的阿尔德人制定了最早的法典,药典,历法和地图。

古巴比伦人留下了《汉谟拉比法典》(BC1728),这是我们破解得最早的法典,得以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管理方式,生产和制造技术,科学和宗教。

赫梯人留下了冶铁技术和最早的条约。

BC1000前后的亚述人除了战争,还留下了精美的雕像和最早的博物馆(公元前685),有了第一个索引系统;

新巴比伦人(BC600)留下了让后人无尽遐想的空中花园

读这本书之前,不知道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是农业文明,不知道可能对世界的贡献比四大发明还要大的垄耕种植法是什么。不知道200多年前人口只是现在的1/7. 读这本书之前,不知道在古希腊出现了世界文明史最灿烂的一页:

这里4000年前开始了几何学的探索;

BC500左右和孔子同时代的毕达哥拉斯证明了勾股定理,发展了一门学派(演绎推导出结论);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参观徐州博物馆之观后感20xx字论文

参观博物馆有感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姓名:XX

班级:XXXX

摘要:打开尘封的记忆,越过历史的长廊,去追寻几百年前的印记。观汉室遗珍,追溯历史的本源,领略徐州两汉时期的辉煌,与古人对话,与圣贤交谈,感悟两汉文化,揭示汉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徐淮处曦、汉室遗珍、史河流韵,金缕玉衣,民族文化、精神。 云淡风轻,阳光明媚,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徐州博物馆,伴着汽车的轰鸣我们开始了今天的旅途。沿途的风景边走边忘,只有对目的地的期待在始终吸引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一 感悟传统文化

到了博物馆,刚走进大厅,一股古老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在幽暗的灯光下,透着它的神秘。整个一楼大厅有各种陶器和石器,可以想象出在那个时代里,人们用石器做出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每一件物品都有独特的气质,更加体现了徐州作为两汉发源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上了二楼,则是汉室遗珍展厅,在其中摆放着各种陈列铜器、金银器、玉器和陶石器,有簸箕山出土的“宛胸侯”龟纽印、金腰带扣、金代钩、金虎头、金羊头、明光宫等。通过这些鎏金的宝物可以预见当时皇廷是何极的辉煌,它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大气,象征着汉代的强盛。往下走,一面古朴的大门映在眼前,荒古而厚重的暗红颜色,是火与血的交融,象征着汉王朝的权利与胜利。

整个大厅展示了一个泱泱大国所蕴含的民族魂,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本。民族存在于何处?它存在于血液骨髓里,如果没有发掘出民族魂,那么这个民族的人必将会变得茫然、变得背叛。因为他们没有精神支柱。历史上,汉族曾经多少次被少数民族征服,但是作为汉民族却一直没有消亡,反而是征服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汉民族同化,这和汉文化的先进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

参观了二楼3厅,往里面走则是各种兵器、铠甲。其中一件是一位将军的铠甲,透过泛着寒光的铁衣,我感到了一股肃杀的气息,当年的他必定在沙场上驰骋飞扬吧。然后是“锁子钾”,用铁链结成,重十几斤,可以试想一下,当时的战士穿着这种衣服是多么的辛苦。那铁衣上的裂痕显示了战争的残忍,正是因为有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他们从不退却,两汉的民族气节支撑着他们铮铮的铁骨。 各种兵器排列在大厅的四周,有短刃匕首,有长枪铁戟,斑斑的铜锈遮不住它们的寒气,森森的寒光炫耀着它们曾经的倔强。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兵器,但他们无一不体现了汉民族应有的血性。这血性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决心;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绝;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