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参观红色景点有感

调研目的:《红岩》这本书曾经感染、激励、影响了解放后出生的整整一代人,书中所展现的革命者的形象,已经深深植根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底。在重庆,成为我们必去的地方。那里不仅埋葬着革命烈士的遗骨,记录着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更因为那里凝聚着我们国家的精英们,我们民族的脊梁为之奋斗的理想。而歌乐山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就聚集了这样一批铁打、钢铸的志士们。所以,我们有必要亲自去参观“歌乐山烈士陵园”。

调研内容:“烈士陵园”座落在重庆市西北郊的歌乐山中,是在原“中美合作所”旧址上修建的,主要由“白公馆”、“渣滓洞”两个集中营和杨虎城将军就义地的“戴笠公馆”三部分组成。“白公馆”即香山别墅,是国民党时期关押所谓“政治犯”的地方,我们所熟知的《红岩》小说中的主人公许云峰,就关押在这里的地牢里。地牢潮湿阴暗终日不见阳光,遥想当年这里阴森恐怖,四周岗哨林立,伴着入夜的山风,时不时送入耳畔的刑讯室的拷打声,让我们这些后来的参观者唏嘘不已,感叹志士们的坚贞。在白宫馆二楼关押陈然烈士的牢房墙壁厨窗里,我们看到了陈然烈士《论气节》的节选:气节,是中国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精神。什么是气节?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这种磅礴天地的精神。中国知识分子凭着这种精神,在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尽了他所应尽,所能尽的责任。

在白公馆后面的松林坡上,沿着笔直攀升的石阶,可以到达戴笠公馆,这里是杨虎城将军和他的家人就义的地方。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杨虎城、张学良二位将军舍小义而取大节,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扶大厦于将倾,使处在危难中的国家出现了一线生机。“西安事变”在中国现代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它的出现不仅使抗战在全民族范围内展开,更使处在困难时期的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在全国的抗日战场上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从而大大的缩短了新中国建立的历程,他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功臣。

从戴笠公馆下山,沿着公路我们走了大约半个小时,就来到了三面靠山一面临深沟,在《红岩》小说中多次提到的,原国民党“渣滓洞集中营”。我们所熟悉、敬仰的江姐,也就是江竹筠烈士就关押在这里。在关押江姐牢房的墙壁上,挂满了曾经在“渣滓洞集中营”关押的烈士们的相片,摆在第一位置的就是江竹筠烈士。这是一张很普通的面容,圆圆的脸庞,垂到肩部的短发,紧抿着的唇角和微微上扬着的眼睑,流露着宁静和安详。在信仰面前,她是一棵挺拔的大树,高昂着她那不屈的头颅。她用她那娇柔的臂膀,肩住旧时代黑暗的闸门,放我们到光明的地方去。

…… …… 余下全文

篇二 :参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感

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有感

20xx年4月22日下午,我们第三小组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那就是参观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主席旧居、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等革命旧址,通过参观和讲解员的讲解,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在那段峥嵘的岁月里付出的艰辛的努力,由此感知现在幸福生活的不易,所以更加珍惜革命先烈们用热血换来的生活.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它位于武汉市武昌解放路红巷。到站下车后,首先印入我们眼帘是门口的“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和“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几个字.灰色的墙壁透露着简朴庄重,可以想见当时革命领导人是在什么条件下办公学习的.墙外是喧闹的环境,墙内却是格外静谧,绿树红花,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 我们先后参观到了常委办公室、总队部、大教室、大操场、学生寝室和膳堂等复原陈列和反映农讲所历史的辅助陈列.大操场是进行军事训练和举行集会的地方.农讲所学生每天操练两小时,每周进行一次军事演戏,以提高军事素质.学生寝室里还挂着“实行农村大革命,到农村去!”的条幅.而在大教室里,毛泽东亲自给学生讲授《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主要课程.瞿秋白,恽代英,方志敏等同志都曾到武昌农讲所授课.在一间房里还单独陈列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规约.可想而知,当时举办农讲所,革命领导人是多么重视.据了解, 武昌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实际主持全所工作。农讲所只

举办了一期,共有学员800余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农讲所师生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学员毕业后,大多数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领导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师生参加了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随后,一行人参观了毛泽东同志的故居,这是毛泽东19xx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所。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该文成为中国共 产 党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当时与毛泽东同住在这里的有他的夫人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这里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蔡和森、彭湃、毛泽潭、罗哲、夏明翰等革命志士也曾在此处下榻。简陋的房屋以及简单的生活用具,彰显出一代革命伟人的简朴作风.

…… …… 余下全文

篇三 :游红色景点有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少 通马列,壮扫狼烟,伟业建丰功,主席爱民,民心自有怀主席?奇 策兴邦,大才济世,牢房锁铁骨,天公问我,我真无语答天公?对刘少奇冤屈的愤概和对刘主席的敬仰。

在我心里一直围绕着这样一个疑问,是什么样的风水造就了两个伟大的主席。怀着疑惑、怀着兴奋、怀着对伟人的敬仰。20xx年5月8日我们班在班长的组织下来到了一直向往的韶山。到韶山的第一映像是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我们今天的行程安排上午先是参观毛主席纪念馆接着参观毛主席故居然铜像广场下午到花明楼参观刘少奇纪念馆和刘少奇故居。

在毛泽东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毛主席钉了补丁袜子、衣服、睡衣。看到了毛主席出使外国时带的大书箱。看到了主席每天简朴开支的#5@p。让我们了领略到了伟人身上的简朴朴素的传统中国品质。身为主席仍坚持自己的信念。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学习并发扬着以优良品质,毛主席故居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的土砖屋。毛泽东家有13间青瓦房。这13间房除了卧房外什么 横屋 厨房 退堂屋.....都有可见毛主席家还是挺富裕的。故居的前面是荷花塘和南岸塘。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少时“习武练艺”的最好地方。19xx年11月,郭沫若参观韶山时,曾指着这口塘感叹地说:“毛主席是少时游池塘,老年游长江啊!” 可见想要革命必须得有健康的身体做基础。毛泽东铜像广场坐落在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氏宗祠前的开阔地带。周围青松翠竹掩映,群山拱护。铜像身躯高大,体态稳健,面带微笑而又沉思,成功地塑造了领袖在开国大典时的伟人风采。铜像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5个贴金大字。席铜像是按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设计的,坐西南、朝东北,主席身躯伟岸,双手握书卷,身着中山装,双目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铜像高6米、重3.7吨,红花岗石基座高

…… …… 余下全文

篇四 :武汉红色足迹观后感

踏遍武汉三镇 探寻红色足迹

将近一个星期的暑期社会实践已落下帷幕,其中的辛酸苦辣、感慨受益也颇多。实践项目的立项我们选择了独具特色的红色足迹探寻,而选择此项来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契机缘于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献礼十八大是我们活动的终极目的。

红色足迹是中国共 产 党及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拯救国家兴亡时留下的宝贵的历史革命遗迹,它拥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正是在这些老一辈共 产 党战士不畏牺牲、反抗压迫、坚持革命斗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及我们现在幸福安康的生活。

我们从来就没有忘记这些革命战士浴血奋斗的光荣历史,踏遍武汉三镇,探寻红色足迹,缅怀老一辈革命战士的故事集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实践小组希望将这些红色景点的资料详情整理好后介绍并推荐给各位同学和广大爱国人民,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个人、有这么个事,有这么个地方发生过一段影响了中国历史的红色革命!

大武汉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当然也是红色革命斗争较为激烈的地方之一了。 位于武昌红巷13号的武汉市革命博物馆是我么实践小分队重点走访的地方也是武汉最大一处红色景点集结地,那里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议旧址暨陈潭秋烈士纪念馆??等革命遗迹组成。

从那里我们了解到和学习到一段震撼人心的革命历史,受教颇多,感动也颇多??作为实践小组我们当然不是以观光为目的走遍大武汉的红色足迹,我们的目的调查、探寻与推广这些被人遗忘的红色景点,让人们了解到它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就拿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来说,或许一般的人只知道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 但他们绝对不知道这所讲习所的样子、存在的意义、和今后农民运动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参观调查和学习后,我们发现农讲所旧址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保存完好晚清学宫式建筑,曾是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小学堂。正是在这所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的农讲所培养了全国各地的农民运动干部。 从这里毕业的大多数学生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开展农民运动,犹如星星之火,燎原于神州大地。由此你现在是否把从这里走出来的人联系到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运动、黄麻起义等等一系列农民运动斗争? 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它为中国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你是否也要一改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农讲所的表面印象呢?

…… …… 余下全文

篇五 :参观同济大学的红色景点有感

参观同济大学的红色景点有感

红色为伴

第一站我们去了校门口正前方的毛主席像,非常憧憬当年毛主席的飒爽英姿,霎时给我带来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历史很多高校都有毛主席像,但交大,复旦的毛主席像手是背在后面的,而同济的毛主席像手是挥出去的,器宇轩昂。因为让雕像挥手必须经过严密的结构力学计算,否则雕像会倒下来或者手臂掉下来,只有建筑学科较强的学校才敢这么设计。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国立柱旁。大草坪正值换季播种,所以未近距离观赏,大草坪周围的梧桐树,几乎是同济校园最老的树木了,茂盛挺拔,斑驳陆离,有种经历沧海桑田的亲切感。在大草坪正中立着著名的国立柱,也叫同济大学华表。国立柱出自苏州明末清初的石木牌楼,19xx年移至同济大学,木结构用于制作古建筑模型,石柱被就地掩埋。抗日战争期间曾遭日本侵略军轰炸,好在埋于地下,未完全毁灭。20xx年在校园整治中被挖出,材美工巧,实为难得,于是重新装顶,立于显要,以示纪念,并命之为“继往、开来”。但虽在远处,依然可以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历史责任感与危机感在警醒着我。

接着我们聚集在129烈士纪念园的门口,认真详细的走了一圈。在狭长的小道行走仿佛走到了上个世纪,一座座伟人的雕像,如尹景伊,殷夫和袁文彬等让我的尊敬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我们临幸了校史馆。它又叫做同创楼。建于百年校庆,由校友捐建。内部通过近千张历史照片、150多件实物、模型,系统展现了同济大学自建校以来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在里面漫步,我们抱着一种敬畏的态度认真的学习,更加了解了同济这所百年名校所走过的风风雨雨

若不是这次实践活动,我也很难专门去了解这些,参观这些,知道同济背后的故事。在这次短暂但意味深长的实践活动中,我踏过历史的足迹,感慨万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谨记“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训和以“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同济精神,同时要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懈努力奋斗。

…… …… 余下全文

篇六 :红色电影观后感(全)

红色电影观后感

姓名: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二班 学号:

《上甘岭》——————————团结就是力量

电影《上甘岭》的主要情节是:19xx年秋,朝鲜战争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美国侵略者竟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进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在山上坑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不仅与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但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了二十四天,从而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进攻的胜利,并使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来谈判,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朝鲜人民得到了和平。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为之动容: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的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又得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他们真正做到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此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学和同学之间一定要团结友爱,不能今天同这个吵嘴、明天同那个打架,否则就会没有朋友,会变成“离群之雁“。这部电影让我真正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和大家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相应地,自己得到的也将会是最多的。

…… …… 余下全文

篇七 :红色革命教育心得体会--孟良崮战役观后感

红色革命教育心得体会--孟良崮战役观后感

在建党90周年之际,9月x日在蒙蒙细雨中,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当天,边走、边听、边看,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受益匪浅。

19xx年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张灵甫的74师,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围歼国民党军的一次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人员武器严重不足,生活物资极为短缺,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在中国共 产 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战士保持高度的团结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团结广大群众,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自力更生,百折不挠,英勇奋战,取得伟大的胜利。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在孟良崮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红色教育陈列室,烈士烈士陵园等,对孟良崮战役有了更加直观和全面的认识。通过这次红色革命教育活动,自己的心灵受到极大震动,思想和灵魂也受到深刻洗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做到:

一、坚定信念。始终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共 产 党员的立身之本。党员如果丧失了理想和信念,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就会忘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就会失去自身约束能力,就会经受不住各种诱

惑而陷入泥潭。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不断警醒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振奋精神,提高能力。铁路建设进入高速时代,我们要振奋精神,认真思考,理清思路,认真践行“保护健康,构建和谐”的社会服务宗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保障铁路安全生产,献身铁路卫生防疫事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

三、立足岗位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作为一名卫生防疫人员,结合自己岗位的实际,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努力工作,开拓进取,埋头苦干,带头坚持和发扬时代需要的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真正把革命精神存之于心、践之于行。

…… …… 余下全文

篇八 :红色影片观后感

红色影片观后感

董存瑞>观后感(一)

我看了一部 50 年代的电影——《董存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是 1945 年年春时,董存瑞在重重困难之下,终于当上了抗日队,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虽然不满二十岁,但是他们却有惊人的魄力和胆识,在战场中,屡次立功,让连长刮目相看。

故事主要在 1948 年 5 月 25 日 ,他们进攻隆化县战斗。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队友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董存瑞再次请战。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突然,冲锋号吹响了,董存瑞用身体做架支,左手托炸药包,右手燃起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阵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他年仅 19 岁。

看完时,我感慨万千。一个 19 岁的青年,不惜生命保卫国家。当他炸毁暗堡时,那种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不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现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 9 岁,却比我强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优点是我所不敌的。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体会到要有无私的爱国的奉献的精神。董存瑞和那些革命战士,难道不是他们为我们奉献现在这美好安宁的社会吗?每个人都想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难道他们不想吗?他们想,当然想!还不是为我们吗?没有他们会有我们吗?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二)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每当这动人的旋律在我耳边响起,我就会想起一位中华少年儿童。他手里永远握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红星,他的精神让我们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潘冬子。

潘冬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人公,他一心想参加红军,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爸爸是一名红军战士,是一位坚强的共 产 党员。他妈妈也是一名共 产 党员,在一次敌人大扫荡时,为了掩护群众转移,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爸爸因部队转移,要离开家乡,临走时交给潘冬子一颗红星。这颗红星就像冬子心中的明灯,被他一直珍藏,时刻激励着他。终于,冬子带着它参加了红军。

…… …… 余下全文